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人生的四大秘密 作:[美]a.j.杰克逊(ada中国古典精华文库mj.jackson) >

第3章

人生的四大秘密 作:[美]a.j.杰克逊(ada中国古典精华文库mj.jackson)-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常出现在广播和电视的谈话性节目里。
  普契亚博士论述的精髓是,人类在追求科学和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都忽略了生命中最本质的事物。他经常引述古印度的预言:“只有当最后一棵树木被砍下,只有当最后一条河流被下了毒,只有当最后一条鱼被抓住了,你才会发现金钱是不能吃的。”
  普契亚博士是个六十几岁的老人,手臂很长,头发全白,有着一张非常温和,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孩子气的脸孔,这使他看起来至少年轻二十岁。他展开双臂迎接年轻人,紧紧地拥抱着他,好橡他是个失去联络很久的朋友。年轻人一时不知该如何反应,他不太习惯和完全陌生的人拥抱,事实上,他根本不习惯和任何人拥抱,即便是他自己的家人。
  “你见到那个老人了?”普契亚博士一边说青,一边请年轻人坐下,“他好吗?”他问。
  “据我看来他非常好,”年轻人坐下之后说道:“他到底是谁”从哪儿来的?”
  “你的疑问跟我一样,我也只见过他一次,而且是在三十多年以前。可是他改变了我整个教学和生活的道路。我刚到大学教书的时候遇到了他,当时我被指派接任指导六班一年级的学生。就在学期进行了十个礼拜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学生失踪了,她是一个漂亮。活泼且聪明的年轻女孩,她的作业展现出她相当敏锐的天性。在她缺课之后的第三个礼拜,我问坐在她附近几个学生,知不知道她在哪里。结果你相信吗?竟然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在乎,他们甚至连她的名字都不晓得。
  那堂课结束之后,我到教务处去,试着问出学生的住处,以及她为什么缺课的原因。教务处的人很惊讶地看着我说:‘咦!对不起!我以为你已经知道了。’她把我拉进一旁的办公室内,告诉我那名学生已经在两个礼拜前自杀了。她从十层楼高的大厦顶层跳楼自杀。
  我被这个消息吓呆了。我坐在前厅傻想着,是什么因素让这个有潜力的学生这样结束生命。不知在那儿发呆多久,一直到我突然发现他正坐在我身旁。”
  “谁?”年轻人打断他。
  “那个中国老人。”普契亚博士说,“他问我在困惑些什么,我就把这个故事告诉他,他听了之后沉默了几分钟,然后对我说了一些我永远不会忘记的话。他说:‘你知道,我们教导学生如何读书写字、加减乘除,我们教导他们一些我们自认为是良好的教育,但是却都忽略了一件最重要的事……如何去爱。’
  他的话一棒打醒了我。那是我曾直觉地感受到的问题,却从来没有人这么清楚的告诉我。我们坐在那儿谈了一些关于爱和生命,就是从那个中国老人的口中,我第一次听到有关爱的秘密——十个不朽的原则,它让我们把爱带进生命中,让爱围绕着我们的生活。”
  年轻人半信半疑地问:“你是说那些‘爱的秘密’真的有用吗?”
  “至少对我来说是有用的,而且,我的几百个学生也在生活中实践得很好。”
  普契亚博士说。
  “真是不可思议!奇妙得难以相信。”年轻人说:“我的意思是说,如果真的这么容易,为什么不每个人都去做呢?”
  “你问得很好!”普契亚博士回答:“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每个人需要爱的程度比其他任何事都来得多,只是我们都忘了。我们汲汲于追求其他的目标,譬如事业、金钱和财富,
我们专注地追逐休闲、娱乐,而忘记了生命中更重要的事。你想想,有什么比爱更重要的呢?”
  年轻人在笔记上记下一些重点。普契亚博士继续说:“中国老人离开之前,交给我一张便条纸,上面记载了十个人名和电话号码。我在一个礼拜之内就跟所有的人联系了,通过他们,我学到了一些简单而实际的方法,去经验许许多多的爱。这些方法让我学会如何去建立持久的爱的关系。这十个爱的秘密都同等重要,但是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思想的力量’。”
  “思想的力量?”年轻人重复说着。
  “是的。它虽然简单,却真的可以让我们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如果你一心想着气愤,你就会体验到气愤;如果你有着兴奋的思想,你就会兴奋起来;如果你想青快乐,你就会快乐……当然,如果你有爱的思想,你就可以体会到爱。改变思想,你就改变了经验。它就是这么简单。”
  年轻人扬起眉毛,“说当然很容易,我怀疑做起来并不简单。”
  “没错,这并不容易。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击败自己的心灵比击败无数个论点来得伟大。’不过它是有可能做到的。我们本来应该是可以选择自己的思想的,可是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却被教导着去选择错误的思想。我们被教着去评判别人,去歧视跟我们不同的人。孩子是不会在乎不同的肤色或信仰的,他们只是单纯地看人。你爱一个孩子,他也会爱你,因为爱是人类的本能,问题是,小孩子对爱的领悟力被他们的父母扼杀了。”
  “怎么说呢?”年轻人问道。
  “孩子会从父母的行为,来建构他们对爱的理解。如果孩子总是被吼来吼去,或被休罚,他们就会相信这种行为是可被接受的,然后就以这种方式对待别人,来取代爱的行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重新学习爱的真谛,以及被爱的意义。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信仰和态度,才能走向爱的世界。”
  “那你是怎么做到的;怎么样才能持续很多年而不会忘记?”年轻人问。
  “你可以靠一段‘郑重的陈述’来开始改变你的态度、信仰,甚至思想。”
  “什么是‘郑重的陈述’?”
  “‘郑重的陈述’就是一段话,你可以把它肯定地念出来,或具体地对你自己不断地重复说着。举例来说,如果你认为恒久的爱是不可能的话,你可以用这么一段话来改变你这种想法:‘我创造生命中的爱。今天,所有我碰到的人,我都要用爱去对待他们。我可以很容易地得到爱的关系。’或者你也可以这么说:‘我有无比的力量,可以创造爱的关系。’
  我再举一个例子,如果你不相信你可遇到理想伴侣或知己的话,你也可以对自己这么说:‘我的理想伴侣会在最适当的时机、最适当的地点,进入我的生命中。’
  以我的经验,‘郑重的陈述’会改变我们的思想和潜意识信仰。我们的思想决定我们的行动;行动则产生行为;而行为则造就了我们的命运。”
  “需要多久重复一次这种‘郑重的陈述’?”年轻人问道。
  “尽你所能。有些人还把它写下来,放在车上或贴在冰箱上等显眼的地方,让自己总是读到它。不过至少要一天三次,早晨起床的时候一次,白天一次,然后晚上再念一次。”
  “所以只要重复这些‘郑重的陈述’,就可以改变思想?”年轻人说。
  “不!‘郑重的陈述’帮助你改变潜意识信仰,但是你还必须时时自觉地思考爱对你的意义。这么说好像已经很清楚了,可是我告诉你,以我的经验,很少人会思考到这类的问题。举例来说,你告诉我爱人的意义是什么?”
  年轻人犹豫地想了想,结结巴巴他说:“嗯……这个嘛……我想……爱一个人就是……去关心他们,当他们需要你的时候,你会在他们身边,帮助他们。”
  “完全正确!”普契亚博士说:“换句话说,就是表现出你最高的仁慈。可是你可以做到吗?如果你不先去想别人的需求是什么,你怎么关心他们?你能够帮助他们吗?”
  “不能。”
  “所以罗!当我们要去爱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时候,第一步最困难的地方就是,我们必须先去想到他们,考虑到他们的需求和渴望。”
  普契亚博士继续说:“当我开始我的事业的时候,我很天真地想,老师就是教书嘛!数学、物理、地理或社会学。可是很快地我就学到了,老师要教的不是学问,他要教的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他们个别的需求,他们有不同的学习程度和方式,一个好老师必须把这些个别性考虑进去,否则学生就会觉得无趣或挫折。
  生活上也是一样的,我们必须考虑到别人的需要,才有可能拥有爱的关系。做法就是,我们要把自己的脚放进他人的鞋子里,从别人的角度去看事情、去尝试一下。譬如说,很多人陷入了无爱的关系里,经常抱怨他们的伴侣不爱他们,可是如果他们不要总是问:‘我的伴侣为我做了些什么,’而反过来扪心自问:‘我能为我的伴侣做些什么?’当他们能这样想的时候,他们的伴侣会有被爱的感觉,同时,也会把更多的爱回馈给他们。问题是我们经常想着的是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别人的。如果我们不考虑到他们的需要,那就恨难得到爱了。”
  “你瞧,”普契亚博士继续说:“任何事都从一个想法开始——爱的思想引导着爱的行动,以及爱的经验。”
  “是!不过我还有个问题,”年轻人说:“你的思想不能帮助你找到,或创遭出爱的关系。”
  “你会很惊讶的,刚好相反!”普契亚博士回答道:“你的思想不但会帮助你吸引到爱的关系,当你梦想中的女人进入你的生命中时,它还会协助你认出她来。”
  “我不撞。”年轻人说。
  “好,我说每个人都希望找到他们最特别的那份爱情,而那是可以永恒持续的,你同意吗?”
  年轻人点点头。
  “那么,谁是那个特别的人?”
  “我不知道。这就是我的问题。”年轻人说着:“我没有那个特别的人。”
  “你有!”普契亚博士肯定他说:“我保证你有,你只是还没碰到她而已。当这个女孩走进你的生命中时,你要如何认出她来呢?”
  “人们怎么知道他们碰到的人是否就是他们要的那一个?”年轻人反问。
  “我知道一个确定的方法,”普契亚博士说:“就是在碰到这个人之前,你必须先知道谁是这个理想中的人。怎么做呢?你要先仔细地想想有关这个人的特质。”
  “哪种特质?”年轻人间。
  “身体的、心理的、情感的和精神的特质。譬如说,她的肤色是黑的还是白的?她是高大的或娇小的?她该有什么颜色的眼睛呢?或者,也许外型的特质对你来说并不重要。但是她会有哪种工作?嗜好与兴趣呢?她需要有某种精神上的信仰吗?还有,她的性向呢?她应该活泼外向?还是内向呢?她必须是有智慧的吗?”
  “老实说,我从来就没想过这么多,”年轻人坦诚地说:“它真的这么重要吗?”
  “是的!”普契亚博士非常肯定地说:“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样的人,你会希望跟她共同生活,当她走向你时,你怎么能够认得出来呢?”
  “可是,难道不可能当这个人出现时,你就是会感觉到?”年轻人辩解着。
  “可能有些人可以吧!”普契亚博士说:“不过即便如此,他们还是事先已经在心里描绘出某种形象来的。如果对这个理想伴侣没有一点想法的话,你很容易被性的吸引力所影响,或一时迷恋,甚至只是因为害怕寂寞,这就导致你会和一个不适合的人在一起。
  “举例来说,或许你的伴侣必须喜欢动物,对你来说是很重要的,然后你遇到一个人,你马上就被她吸引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