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申论考试 >

第6章

申论考试-第6章

小说: 申论考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一些机构和工作人员的言而无信,缺乏责任感,欺上瞒下,以权谋私,乱收费乱摊派。

  原因:

  1。没有摆正政府权力和公民权利关系的位置。一些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仍受权力本位、官大于民的传统观念的支配,认为政府的权力是可以不受约束和任意行使的。极少数甚至认为,政府是为着公共利益行使权力,因而可以享有不守信用的特权,以至于滥用公共权力。

  2。没有正确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冲突。常常只顾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以致牺牲诚信,损害政府公信力和权威性,降低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3。没有准确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和科学发展的关系。片面追求发展,而忽视科学、持续、协调发展,以致为着所谓的“政绩”和“发展地方经济”,不负责任、不求实际地大干、盲干,乱许愿、乱承诺,甚至弄虚作假最终失信于民。

  4。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信用体系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对策:

  1。建立社会管理的公开、公平、公正制度。在保证经济社会安全和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加快解决公共信息依法公开和共享问题,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和听政制度,以获得社会对政府的信任。

  2。政府的决策要科学化(包括决策内容和决策程序两方面)。政府的决策,特别是重大的决策都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程序来完成。

  3。政府的决策要民主化。政府的决策尽量要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和公众的作用。

  4。加强监督制度。探讨党内纪检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察监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等监督形式合作的可能。对不讲诚信问题进行曝光,形成对政府部门承诺的监督网络。

  5。重视诚信教育,加快诚信体系建设。例如,可以开展建设“诚信海口”活动,培养“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培养他们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切实加强对公务人员的思想教育,从根本上改变政府的诚信问题。

  6。切实推进依法行政。要建立和完善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把政府的行为纳入法治的轨道,防止行政恣意和滥权行为的发生;公务员应按照规定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滥用权力,不以权代法;建立公务员守信规则。建立公务员信用档案,加强纪律约束。

 
  诚信问题(二):大学生诚信问题

  问题:

  1。拖欠学费

  虽然贫困生确实因家庭困难交不上学费,但其他原因拖欠学费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例如:新生入学时,为争取延交学费、免交学费、贷款等,隐瞒家庭情况,加大了贫困生工作的难度。每年交学费时,总有相当一部分怀着各种心态的学生能交却不交,用家长给的学费上网、消费的大有人在,一边拿着父母的辛苦钱“潇洒”,一边跟学校说家里困难。

  2。“枪手”替考

  “枪手”这个词不知从什么时候在我国的大学校园里开始流行开来。凡是考试;都可以请枪手,冒名顶替进场。”小到期中、期末测验,大到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这样的做法既让学习头痛的学生通过了考试,又让成绩好的学生赚了额外的生活费,看似达到了“双赢”的效果。所以,这种方式越来越广泛地在学校“蔓延”开来。

  3。简历注水,签约草率

  我们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把“注水”这招用到了自己的简历中。大学四年虚度光阴了之后,发现别人的简历比自己的要厚很多,看看自己薄薄的没有任何含量的简历,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竭力发挥包装之妙用,夸大其辞,甚至不惜造假;伪造计算机、英语等等级证书,虚假文凭、虚假学生会主席满天飞。然而,不负责任草草签约又毁约等等情况已不属个别现象,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4。助学贷款到期不予归还,甚至换名更姓逃避还贷。相当一部分同学在毕业离校后,都杳无音信。有同学的学杂费、住院医药费都是所在学院为其垫付的,毕业后也一走了之,再无任何消息。还有个别同学毕业实习期间借实习单位的钱,承诺工作后在工资中扣还,但毕业后工作不到半个月则欠下借款不辞而别,使得用人单位函告学校请求帮助追讨欠款。

  原因:

  1。历史原因

  (1)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急剧变迁发展,带来了社会主流道德体系的相对滞后和规约失范,是产生社会诚信危机的历史原因。

  (2)当前的社会信用缺失现象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的伴生物。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当社会发生大的变革、转型的时期,就会产生一定的思想混乱和伦理迷失,导致行为秩序混乱。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生道德体系还没有能够马上建立起来,社会的变迁发展与道德规约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反差,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道德历史真空”,造成人们的社会行为失范,从而产生了社会道德危机,诚信危机就是其中一个最基本的表现。所以说,诚信危机问题具有深厚的历史原因,是转型期社会道德问题的历史积淀程度必然爆发的结果之一。

  (4)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对外的窗口越开越大的同时,资本主义的糟粕也混在先进技术之中进入了中国,而校园是接受新鲜知识和前沿学科的先锋,但是我们相应的抵御措施却缺少变化。道德建设的滞后让众多国人坚定的信念轻易输于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拥护金钱至上“真理”的人越来越多,诚信的地位越来越低,这种状况越来越对原本宁静的校园产生冲击。

  2。教育原因

  (1)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归根到底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个方面诚信问题的集中反应。

  (2)大学生群体从家庭中来,家庭的熏陶对学生的素质有着绝对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期处于家庭的百般呵护之下。不少在骄纵中长大的大学生,于是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很多临时毁约、不信守承诺的做法,他们常常不认为是错误的。“这是独生子女一代人身上普遍存在的通病”,这也是导致学生诚信观不强的一个主要因素。

  (3)小学、初中和高中包括大学是学生诚信道德培养的温床。一是教育只管“知”,不管“行”;二是教育里只有知识教育,而无情感教育。

  3。现实原因

  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了整个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信用危机。北京的舆论界称此为“诚信”危机,而这一危机已经涉及到了中国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政府到媒体的公信力,从体育到教育,再到金融界。大学生诚信在不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下和充满诱惑的价值观下自然不可避免地产生危机。

  对策:

  1。社会评价机制的健全

  没有良好的社会评价机制,诚信问题始终不会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社会上日益泛起的“金钱至上”的思想已经渐渐进入大学校园,“金钱”成为人们衡量一个人社会存在价值的唯一标准,这种以金钱为评价体系主体的方式是不健康的。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标准有很多,比如能力、学识、胆魄还有诚信等,我们的社会评价机制和体系应该多元化,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础上,健全社会评价体系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诚信意识的培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教育制度的完善

  (1)实际上,大学生的失信行为背后也隐藏着法律和制度层面上的因素。就目前来说,我国大学生还缺少独立法律主体地位。大学生缺少独立的法律主体地位,就没有独立的法律人格,没有责任心,没有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法律意识,失信也就不足为奇。个人信用制度的不完善,信息的不对称,也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诱因。

  (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约束是必要的,包括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教育制度需要以多元化的建制来适应人才多元化的需要,即以多元化的制度为多元化的人才开辟多元化的成才之路。然而,人才培养多元化的每一条新路,都存在着被权、钱、关系网堵住的可能。任何制度都是由人来操作的,任何制度都难免有漏洞,这意味着作弊、腐败、以权谋私等等不诚信的现象还是要继续发生,教育领域永远不可能是一片净土,教育界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只是社会问题的一个分支,因此加强和完善教育制度迫在眉睫。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在大学生中表现出来的诚信问题实际上是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不久前,浙江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和浙江省教育厅专门发放通知,要求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在教育系统中形成“诚信为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

  4。用人制度的健全

  在录取人才时要坚持两手抓,一是要有业务能力;二是人品要正。业务再好,人品如有问题,我们宁缺勿滥。通过这些办法,让每个大学生从进校门的第一天就意识到,诚信是进入社会的通行证,那他自然就会去注意这些问题。

 诚信问题(三):企业诚信问题

  问题:

  1。生产经营企业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危害国计民生。

 
 
 
   
 
 
 
  2。披露虚假广告及财务信息,欺骗公众等行为屡见不鲜。

  3。随意拖欠银行贷款;债务逃废严重。

  4。企业之间三角债、多角债现象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5。企业和企业之间合同履约率低。

  6。偷、漏、骗税,逃、骗汇、诈骗等情况普遍,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多。

  原因:

  1。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是企业诚信缺失的一个主要社会因素。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其主要目的。同时; 剧烈的社会变革,导致大家道德滑坡和信仰倾斜,出现了大量的历史性诚信缺失现象。

  2。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和缺位使企业诚信缺失的主观原因。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却未能及时根据改革进程转变职能;出现了政府与市场界限不清、政府对市场监管不力、政府与企业的职责不分等职能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同时,政府制定政策的不稳定和不连续性;使企业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

  3。法制不健全,失信成本低也是一个客观原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计划经济的诚信秩序已被打破。没有健全的法制做保障;我国对失信违约行为的惩罚;也就没有足够的力度; 使失信者得不到强有力的制裁和惩罚; 诚实守信者得不到应有的好处和保护;结果导致守信收益小;失信成本低,从而在客观上导致了企业背弃诚信。

  对策:

  1。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诚信问题”是个社会性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