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世界近代前期军事史 >

第11章

世界近代前期军事史-第11章

小说: 世界近代前期军事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特罗普指挥的荷兰海军只损失了一艘船和500人。唐斯海战后,西班牙海 

军一蹶不振。如果说,“无敌舰队”的覆灭使西班牙海军大伤元气的话,那 

么唐斯海战的失利,则是对西班牙海军的致命一击。西班牙海上强国的地位 

彻底动摇,荷兰则逐渐强大起来,尤其在海上,不久便赢得了“海上马车夫” 

的称号,由此足以证实荷兰海军实力之强大。 



                    7。三十年战争──欧洲军事大展示 



     1618—1648年,欧洲发生了著名的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涉及欧洲大多 

数国家,在人类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战争中,参战的欧洲各国虽 

是在德意志领土上展开激战,而实际上则是欧洲列强的军事实力、武器装备、 

军事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大较量。战争造就了一批杰出的将领,如古斯塔夫、 

瓦伦斯坦、提利等名将,他们的作为直接影响了人类军事史的发展进程。尤 

其是古斯塔夫以其天才的军事才能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这场战争彻底结束 

了西班牙军事强国的霸主地位。 



     (1)初期阶段的战事 

     1618年,捷克人民举行起义,起义者冲进王宫,按照捷克人民惩罚叛徒 

的古老习惯,把国王的两个钦差从窗口掷了出去。这就是著名的“掷出窗外 

事件”,并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线。捷克人组成了以图恩伯爵为首的临时 

政府,并组织了一支军队。始自波西米亚的三十年战争就此拉开了帷幕。 

     同年,图恩带领组建的军队攻克波西米亚南部的克伦莫,战争正式开始。 

是年11月,新教伯爵曼斯菲尔德率2万雇佣军,经过苦战,占领了布拉格南 

部的皮尔森。为对付新教军队,波西米亚的天主教徒势力得到了两支援兵, 

一是由西班牙出钱的法兰德斯军队,另一支是神圣罗马帝国派出的西班牙军 

队。图恩则将前来增援的法兰德斯天主教军团困在了布德维斯。1619年5—6 

月,图恩指挥他的新教军队进入奥地利,直抵维也纳近郊,与来自特兰西尔 

瓦尼亚的一支新教军队会合。同时,神圣罗马帝国一支军队也进入波西米亚, 

在沙布拉特战役中大败曼斯菲尔德。图恩只得放弃奥地利,急忙撤回,特兰 

西尔瓦尼亚军队退回到匈牙利境内。 



     (2)白山战役 

     1619年,斐迪南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为斐迪南二世。他上台后, 

便着手罢免波西米亚国王腓特烈。1620年,斐迪南二世要求腓特烈放弃王 

位。腓特烈未予理睬,实际上是在向斐迪南宣战。在此情况下,斐迪南二世 

要想剥夺腓特烈王权,只有通过战争才能达到目的。然而,斐迪南二世手中 

没有军队,只好向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连求援,因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各路 

诸侯中,唯有马克西米连拥有常备军。马克西米连答应了斐迪南的请求,同 


… Page 33…

时也提出了支援的条件:在波西米亚作战时,军队由他本人控制;打败腓特 

烈后,将腓特烈选帝侯的头衔移交给他。此外,西班牙腓力三世对斐迪南亦 

给予了金钱上的资助,使他征招了1万军队,又另从日德兰借给他8000军队。 

可是,腓特烈亦不孤立,丹麦、瑞典、荷兰等国都支持他与斐迪南抗衡。 

     1620年,马克西米连和名将提利、布奎等人率领2。5万人的天主教同盟 

军队进入奥地利。西班牙的斯皮诺拉从法兰德斯进攻巴拉丁,占领了美因兹 

等城镇。 

     进入波西米亚的马克西米连和提利的军队,与当地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军 

队会合,在白山地方与腓特烈展开了激战。结果,腓特烈战败,逃往布勒斯 

劳。1621年1月,腓特烈被逐出教门。这时,腓特烈手下的曼斯菲尔德在巴 

拉丁招募了一批雇佣兵,组成军队,宣布仍效忠于腓特烈。曼斯菲尔德无太 

深厚的社会基础,他只带着军队在莱茵河畔以抢劫为生。但重要之处是,他 

先后把战火烧到了巴拉丁,而且在三十年战争中,抢掠平民由他发端。 



     (3)战争规模扩大 

     按事先讲定的条件,斐迪南将被打败的腓特烈的选帝侯资格给了马克西 

米连。斐迪南的作法激起了新教徒的强烈不满,战争范围由此扩大,法国、 

丹麦、荷兰、英国等一些欧洲国家先后介入。法国切断了西班牙与神圣罗马 

帝国的交通线,尤其是丹麦的介入,使斐迪南为首的天主教阵营面临严峻的 

考验。以他的军事实力与丹麦抗争是不可能取胜的。斐迪南只得再次向外求 

援,这次他选择了捷克贵族瓦伦斯坦。瓦伦斯坦欣然允诺,答应免费提供4 

万军队。其前提条件是,军队中所有军官均由他一人任免。斐迪南答应了瓦 

伦斯坦的条件,并赐予他公爵的头衔。就此而论,如果没有类似瓦伦斯坦这 

样的支援,无一常备军的斐迪南根本无法将战争进行下去。瓦伦斯坦的加入 

使三十年战争规模逐步扩大。 



     (4)“瓦伦斯坦蝗群” 

     瓦伦斯坦出身是捷克贵族,少年时代对意大利军事理论即发生浓厚兴 

趣,后在神圣罗马帝国军队中服役。三十年战争爆发后,他因站在反哈布斯 

堡王朝的立场上,被剥夺了全部领地。1625年,他应斐迪南之邀,征集数万 

军队为斐迪南打仗,并且不要求斐迪南支付一分钱费用。在瓦伦斯坦那里, 

战争成为“无本生意”,军队也成为“无本军队”。他的士兵靠什么来打仗 

呢?瓦伦斯坦的至理名言是“以战养战”,即他的军队全部给养不由斐迪南 

提供,也不由瓦伦斯坦本人提供,而是靠抢掠被占领地人民的财富和粮食来 

维持。马克思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瓦伦斯坦“以战养战”的本质,把他的军 

队称为“瓦伦斯坦蝗群”。说明他的军队象蝗虫一样,每到一地即把当地的 

粮食吃光,财富抢光。 

     在三十年战争中,瓦伦斯坦依靠这支“以战养战”的军队多次打败丹麦 

军队,把战火烧到了丹麦境内,迫使丹麦停战。瓦伦斯坦也因此名声大噪, 

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军队的总指挥。然而,他的军队由于以抢劫为生,且不分 

敌友,所以给许多地区人民带来了不可名状的灾难。 



     (5)丹麦败北 

     1625年夏天,丹麦国王克里斯丁四世举兵进攻神圣罗马帝国。克里斯丁 


… Page 34…

希望得到英、法等国的援助,但由于种种原因,所获援助十分有限。瓦伦斯 

坦得知丹麦军队已进入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后,立刻率兵北上,与提利会合, 

共同迎击丹麦军队。 

     瓦伦斯坦首先攻击的目标是曼斯菲尔德。其时,曼斯菲尔德正带领 1。2 

万人向易北河畔的马德堡挺进。在狄索桥战役中,曼斯菲尔德被瓦伦斯坦打 

败,损失惨重。曼斯菲尔德逃往西西里,瓦伦斯坦紧追不舍。不久,曼斯菲 

尔德病死。瓦伦斯坦一面前进,一面扩大队伍,把兵力扩大到8万人。 

     1626年,提利带领另一支军队,在鲁特与克里斯丁军队相遇。丹麦军队 

又遭败绩,兵员伤亡过半,幸存者望风而逃。提利的军队不仅打败了丹麦军 

队,夺取了地盘,而且大大提高了斐迪南的声威。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一些 

新较小诸侯,见丹麦军队大势已去,闻风丧胆,纷纷求和。斐迪南的敌对势 

力遂大大削弱。 

     此后,瓦伦斯坦的大军象潮水一样涌入丹麦国土。斐迪南为感谢瓦伦斯 

坦赶走丹麦人的功绩,又把梅克伦堡公国赐给了他。斐迪南的作法又一次引 

起新教诸侯的不安。他们决定联合行动,共同对付瓦伦斯坦。但面对瓦伦斯 

坦的庞大的“蝗群”——8万大军,又都觉得力不从心。 

     瓦伦斯坦带领他的8万大军,继续在波罗的海地区进行征服活动。1628 

年,瓦伦斯坦围攻日耳曼北部重要的波罗的海港口斯特拉尔森德。瓦伦斯坦 

想攻占该城,控制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该城守军早有准备,且与丹麦、瑞典 

联系,并有援兵在海上支持。6月23日,即瓦伦斯坦围攻斯特拉尔森德的同 

一天,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的代表同该城签订了为期20年的同盟条约。后 

来,瓦伦斯坦又得知丹麦国王克里斯丁到达鲁根岛,便停止攻城,撤走了军 

队。 

     瓦伦斯坦几经征战,队伍不断扩大,现已增加到12万多人,在欧洲大陆 

已没有敌手。他把12万大军分散驻扎各地,他的官兵忠实执行他的“以战养 

战”策略,无论敌友,一概无法避开这个大“蝗群”的骚扰。不仅神圣罗马 

帝国各路诸侯对瓦伦斯坦势力的膨胀感到不安,连斐迪南也感到忧虑,因为 

此时他已差不多成为一个傀儡了。但斐迪南还未曾想到如何解除瓦伦斯坦的 

兵权,或如何削弱他的势力。当斐迪南在行使最高权力,向毫无防御力量的 

日耳曼发布“归还敕令”时,面临两种选择:如果为了安抚不满的选帝侯, 

就应解除瓦伦斯坦的兵权;倘若收回“归还敕令”,则或可使一些地方归顺。 

斐迪南下决心选择了前者。然而,瓦伦斯坦得知此事后竟无怨言,主动提出 

辞呈。斐迪南将兵权交给了马克西米连和提利,帝国又进入了战争状态。 



     (6)古斯塔夫及其军事改革 

    在斐迪南费尽思虑剥夺了瓦伦斯坦的兵权时,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已 

带兵在皮内蒙德登陆,开始巩固其在波西米亚的根据地。古斯塔夫二世的出 

现,不仅改变了战争的进程,而且对人类军事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①古斯塔夫其人。古斯塔夫·阿道夫系瑞典国王查理九世之长子,1611 

年继承王位。古斯塔夫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军事家,也是历史上屈 

指可数的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就军事才能而言,从古至今,古斯塔夫堪称 

佼佼者之一。拿破仑对他有极高的评价,认为他可以和亚历山大、汉尼拔、 

恺撒等人相提并论。他在17岁时,就已有了战争经验,而且在战争中善于学 

习,善于改进,敢作敢为。他在继承王位的当年,就与丹麦发生了战争,第 


… Page 35…

一次领略到了战争的真正味道。他和古希腊时代的亚历山大有相似之处,他 

的军事生涯也是从孩提时代开始的。古斯塔夫作为一代名将,他具备了所有 

名将所具有的优点和长处,在战争中,他冲锋陷阵,身先士卒,知人善任, 

因此他带领的军队的战斗力相当强大。 

     作为一代杰出的军事家,他敢于把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为现实。古 

斯塔夫作为军事家,在战争艺术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他 

所处的时代里,他第一个认识到机动是以纪律为基础的,而纪律又是行使领 

导权的前提;二是他在军事方面所作的重大改革。他的改革差不多是包罗万 

象的,他不仅改组了每一个兵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