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世界远古之迷txt >

第27章

世界远古之迷txt-第27章

小说: 世界远古之迷txt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器上也发现有类似的鸟。更奇怪的是,在皮斯科海湾附近一座光秃秃的山脊上,刻着一个巨大的三叉戟图案。那个时代的印第安人从未见过三叉戟图。这又是怎么回事?
  纳斯卡荒原上的巨画里,由宽广的线条组成的几何图形更激起科学家们无尽的迷惑。首先,巨画中的那些宽广的线条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它是怎样设计出来的?考古学家们在实地考察后,发现这些由线条构成的图案确实是由深褐色表土下显露出来的一层浅色卵石造就的,与秘鲁飞行员的描述相差无几。这些图案是将地表褐色岩层刮掉3—4公分,露出浅色岩层而形成的,线条平均宽度10—20公分,有的线条甚至宽达10公尺。纳斯卡平原的降雨量很少,每年最多只下半小时雨,有人估计,这里也许已有一万年没有正式下过大雨。正是由于这一特殊条件,荒原上的那些神秘图形才能历时1500余年而依然完整无损。据考察队的专家计算,每砌成一条线条,就需要搬运几吨重的小石头,而图案线条中那精确无误的位置又决定了制作者必须依照精心计算好的设计图才能进行,并复制成原来的图样。而当时的纳斯卡居民尚处于原始社会,那么这些巨画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赖希小姐认为,古代居民可以先用设计图制作模型,然后把模型分成若干部分,最后按比例把各部分复制在地面上。另一些人认为,这些巨画是按照空中的投影在地面上制作的。这样解释虽能比较直截了当地解决设计和计算的困难,但却引出更多的问题。古代纳斯卡人不可能掌握飞行技术,那么,是谁在空中进行投影呢?另外,对巨画制作方法的不同解释,也是与对巨画作用的不同理解联系在一起的,而这恰恰是令全世界考古学家都困惑的难题。有人说,纳斯卡平原的直线可能与某种天文历法有关,因为这些图形中有几条直线极其准确地指向黄道上的夏至点与秋至点。也有人说,图案中某些动植物图形是某些星座变形的复制品,某些长短不一、形状各异的线条则是星辰运行的轨道。

平原上的奇迹南美史前巨画之谜(2) 

王春来 
连载:世界远古之谜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王春来  

  纳斯卡平原地处秘鲁西南部,地理环境极其恶劣,贫瘠而又荒凉,故此才有“纳斯卡荒原”之称。美国航天总署也为这里的恶劣生态环境而震惊,感到它与火星上的环境有些类似,曾一度专门派人研究这个地区,想用它来进行火星生命能否生存的实验。同时,纳斯卡平原上的土著居民的社会发展程度也非常低下,有些领域至今还停留在石器时代。但是,这幅巨画却表现出高度的设计、测量和计算能力,同时也显示出建造者对几何图形的极高的认识程度。这些都与纳斯卡平原现有的社会发展水平形成强烈的反差。可以设想,土著居民不可 
能是这些杰作的创造者!于是,西方不少天文学家推测“纳斯卡荒原”在古代很可能曾经是“外星人”设在地球上的一个宇宙航空港,扇形场地很可能是一个宇宙机场,而巨画里的各种神秘的图案可能是远古时代迎接外星人飞碟着陆的导航标记。他们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根据美国航天飞机拍下的图片,在百万米高的太空中即可看到纳斯卡巨画的线条,而只有从300米以上高空才能看清这些巨画的全貌,因此,巨画只能是为从空中向下观看它的人绘制的。而在遥远的古代,有谁能从高空或太空中观看这些巨画呢?显而易见,只有外星人才有这种能力和必要。另外,迎接外星人飞碟着陆的各种导航标记不只该幅巨画中有,而且在秘鲁的其他地方也发现不少。例如秘鲁喀喀湖的太阳门上刻有一个喷气式飞机的航标,该航标在空中清晰可见。在秘鲁首都利马南部皮斯科港上有一个高达250米的红色岩壁,该岩壁上雕有一个巨大的三叉戟符号,该符号很可能是导引某种空中飞行物着陆的。因此,以《众神之车》的作者冯·丹尼肯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这幅巨画是天外来客光临地球时在他们的降临地建起的跑道,并且,从这幅巨画中我们可以看出,‘跑道’有着明显的起始点和终止点”。但也有人指出,从现代航天技术看,航天飞机是不需要跑道的。
  与天文学家的观点相反,民俗学家则认为这幅巨画是古代印加文明中著名的印加路,是古代印加人用来计算天文历法的。梅森教授是一位研究秘鲁古俗的专家,他怀疑这幅巨画是宗教上所使用的某种标志,也许可能是一件古代的历法。但是依照考察队的专家利用碳14对图案中镶嵌的陶瓷碎片进行测量的结果,这些碎片的年代至少是在纪元前350年到纪元后600年间,也就是说,纳斯卡图案的历史至少已超过千年。而古代印加文明是从公元1200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的,这一事实使民俗学家的观点不攻自破。在当地土著居民的传说中,这幅巨画被认为是由半人半神的“维拉科查人”所遗留下来的作品。总之,关于南美史前巨画的来源及其用途真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迄今尚未有哪一种解释可以给这些巨画作一个圆满的回答。
  令人奇怪的是,诸如秘鲁“纳斯卡荒原”上的这一史前奇迹不仅南美有,而且北美也有。1943年,美国一名飞行员从印第安纳州出发准备飞向加利福尼亚执行一项秘密任务,当他快要飞到加利福尼亚时,发现地面有一巨人,驶近一看,才发现不是巨人,而是一幅长达30多米的人形图案。他抑制住内心的惊讶,驾驶飞机继续往前飞去,很快,他又发现了一幅巨大的动物图案,看起来很像一只狗或一匹马。为此,美国洛杉矶博物馆立即派德维尔率领一支考察队前往考察。考察队很快在目的地发现了三组巨型图案。其中最突出的是一幅人形的巨型石刻,长30米,宽5米。在此之前,竟无人发现这些巨型图案,而此地并非荒漠地带,附近常有居民出入。为何就没有人发现呢?这些图案究竟出自谁人之手?它们标志着什么?经过反复调查,考察队并未发现任何有启发性的线索,但他们肯定这三幅巨型图案是史前时期遗留下来的作品。与“纳斯卡荒原”的神秘巨型图案相比,北美这一奇迹的规模要小得多,但风格极为相似,体现出了某种共同的一致性。
  南北美的史前人类创造出来的这些向天空展示的作品,是在炫耀自己的才干?还是在呼唤某种生灵的再次光临?抑或其他?对此,我们还无法作出解释。我们相信,在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下,南北美史前巨画的谜底终有一天将会大白于天下。

阿兹特克文明之谜(1) 

王春来 
连载:世界远古之谜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王春来  

  今日拥有2000万人口的世界特大城市墨西哥城是建立在昔日繁华的阿兹特克帝国首都——特诺奇蒂特兰城的废墟之上的。这座古城曾拥有一段令世人惊叹的古文明——阿兹特克文明。虽然它存在的时间短暂,但它伟大的文化艺术成就以及高度发达的社会生活表明,它是墨西哥古代文明中最璀璨的明珠。
  2001年7月,墨西哥国立博物馆展出一尊巨型石雕——“柯约莎克浮雕”。它长约3。3米 
,宽约1。7米,总体外型呈椭圆型,重约10吨。它是古代墨西哥阿兹特克人遗留下来的一件珍贵艺术品,大约制作于1469年。
  浮雕的主人公柯约莎克是古代阿兹特克人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在阿兹特克人的传说中,月亮女神曾被两次砍去头颅,是一个叛逆者和失败者的形象。但在阿兹特克人的雕像中,月亮女神却以一种安详而超脱的神情来面对死亡。这件“柯约莎克浮雕”就是典型的表现月亮女神的作品之一。女神头上插有羽毛,戴着耳环,面部饰有金铃。她的头被砍下,四肢也被切断,显示出叛逆者的悲惨下场。同时这个雕像又是置身于繁缛而华丽的装饰之中:四肢戴有蛇型镯子,腰系骷髅配饰,背后的空间中充满了象征死亡的装饰物。作品面部和躯干的刻画写实而精细,使石头似乎变成了带有体温的皮肤,死去的女神似乎依然还具有生命力。女神死去而有灵气,她那光洁的身体以及繁杂的装饰,充分折射出阿兹特克人雕刻艺术的特点,堪称阿兹特克人精湛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
  “柯约莎克浮雕”以巨大的规模、繁缛的象征图案、骚动的生命力和基于狂热的宗教感情,产生一种深沉、震慑人心的感染力,深深地吸引了人们,唤起人们对那个充满血与火的神秘而威严的年代的向往与回忆。
  阿兹特克人是印第安人当中的一支,最初可能居住在墨西哥湾西部的一些海岛上。在崛起之前,他们的主要职业是给其他部落酋长充当雇佣兵。14世纪初他们在部落酋长的带领下来到特斯科科湖畔定居,此后迅速崛起。公元1325年在特斯科科湖边的两个小岛上建立了阿兹特克帝国,并将以两个小岛为中心建立起来的首都命名为特诺奇蒂特兰城。1437年他们当中出现了一个智者,他就是阿兹特克帝国著名的统治者——蒙特祖马一世(亦称“蒙特祖马大帝”)。在他的英明领导下,阿兹特克人建立了强大的部落联盟,活动范围大大扩展,东西两边的界限分别抵达墨西哥湾和太平洋,人口高达600余万。阿兹特克人对其统治区域的被征服者采取极其野蛮的统治方式,无情地压迫和剥削异族。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和民族必须纳贡,交出金银、皮毛、首饰以及蜂蜜等珍贵物品。由于采取这种残酷的统治,阿兹特克人国内矛盾异常尖锐,因此当新航路开通之后西班牙殖民强盗科泰斯入侵特诺奇蒂特兰城时,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大帝国犹如失去根基的大厦倾覆了。460年之后,在墨西哥政府及考古学家的努力下,特诺奇蒂特兰城在沉睡了几个世纪后终于重见天日。为了保护这个伟大古国的遗址,墨西哥政府还把附近5000平方米划为保存区,并拆毁了保存区内的7幢建筑物。
  阿兹特克人是古代墨西哥的文化舞台上最后出现的一个角色(首先出场的是奥尔梅克文明,然后是玛雅文明,最后是阿兹特克文明)。他们在墨西哥盆地中央创造了一段高度发达的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在美洲文明史上堪与玛雅文明相媲美。在某种意义上,阿兹特克文明是对玛雅文明的继承与发展。它虽深受玛雅文明的影响,但并非对玛雅文明的全盘照抄,而是有所创新。同时阿兹特克文明在萌芽时期也受到托尔特克文明和奇奇梅卡文明的影响。大约在公元11世纪中叶,阿兹特克人开始向墨西哥盆地迁移。在此之前,墨西哥盆地曾存在托尔特克文明和奇奇梅卡文明,托尔特克人和奇奇梅卡人从玛雅人那里学会了农耕技术,从事农业生产,种植各种农作物,如玉米、棉花、豆科植物等,同时,还学会了制造精美的陶器和建造宏伟的金字塔。由此可以认为,玛雅文明、托尔特克文明以及奇奇梅卡文明对其后的阿兹特克文明具有明显的先导作用。阿兹特克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生活是玛雅文明的延续,而其伟大的建筑与雕刻艺术则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托尔特克文明和奇奇梅卡文明的成就。
  阿兹特克人被誉为“伟大的艺术家和建筑师”。在帝国存在的短短200余年里,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