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杨公风水术 >

第2章

杨公风水术-第2章

小说: 杨公风水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传他年方十五,已经精通四书五经,乡人称其为“廖五经”。唐末兵荒马乱,科举不继。廖瑀的父亲廖三传擅长堪舆,廖瑀自幼耳濡目染,转而研究堪舆之术。后来得到杨公亲传青囊秘笈。著有《怀玉经》、《俯察本源歌》等著作传世。 
  《地理正宗》载:廖禹,字荛纯,或云字万邦。宁都人,隐金精山,号金精山人。作《穴法》、《泄天机》及《鳌极金精》。 
   
  【刘江东】 
  刘江东,江西省于都葛坳上老人;生于大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字渊则,又名七碗、添碗、晚年号刘白头。杨救贫先生。曾、廖二姓将堪舆术列为家传,不传外人,刘江东刘江东传道,不拘姓氏,好学者则传之。刘江东是杨救贫先生的主要传人和杨公堪舆理论实践的主要记录者之一,为杨公堪舆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本人著有《囊金》一书传世。去世后;葬在上老村;其坟墓保存完好;惜其后人重修坟茔时改了碑向;坟墓右侧已生白蚁。 
   
  【赖布衣】 
  原名赖风冈,字文俊,江西省定南县凤山冈人。生于宋徽宗年间(公元1101~1126年间),九岁即高中秀才。曾任国师之职,后受奸臣秦桧陷害,长期处于流落生涯中。赖布衣的足迹几乎踏遍祖国大地,凭着精湛的堪舆理论于与技术,一路怜贫救苦,助弱抗强,留下了许多神话般的传说,“风水大师”的名声不径而走。香港、广州、英德等城市都是由赖布衣堪定选址。传说赖布衣所著《青乌序》刚刚脱稿就被南华帝君的使者白猿取走,经一百多年后传给了刘伯温,刘伯温凭它辅佐朱元璋成就了帝业。又有传说孙中山先生的祖坟也是赖布衣堪定的。后来赖布衣看破红尘,遁隐山林,长与青山白云为伴;人不见其踪。赖布衣被尊称为赣南四大堪舆祖师之一。赖布衣故乡的“布衣祠”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景点,前来瞻仰的香港同胞络绎不绝。传世有《催官篇》等。 
   
  什么叫“风水”? 
  主讲:江西安远易海一黍 
  “风水” 这个名词从晋代流传至今,解释者甚众。一般都是从“藏风聚气”的角度来解释,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加深对风水概念的认识,我们先看看几个解释: 
  《中国神秘文化辞典》对风水的解释: 
  风水是个极复杂的概念,它至少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指先人的居处和生存环境。受灵魂不灭观念的影响,古人认为先袓死后仍在另一个世界一—阴世继续生活。因而传统的风水观所包含的居处和生活环境,也包括己过世先祖的葬穴及其周围环境。 
  (2)环境要素如山、水、风、空气、土壤、阳光等相互之目及其与传统人文学说气、阴阳、五行、八卦之间的各种神秘联系; 
  (3)这种联系所显示和蕴含的居处者目前的生活状况与未来的吉凶祸福,在袓灵祟拜意识驱使下,古人事死如生.甚至把己故先袓的阴世生活环境及其对子孙的祸福看得比自已的生存环境及其吉凶更为重要。因而对先灵的居处环境一阴宅,较之对自己的居处环境—一阳宅,古人在选择与处理上显得更为重视和审慎。 
  风水也由此从死、生的角度划分为两大部分:阴宅风水和阳宅风水。而在许多场合,“风水”的实际含义指阴宅风水。释名曰:“宅,择也,言择吉处而营之也。”然不论对何种环境的选择,古人的目的为了聚气。郭璞《葬书》云:“葬者,乘生气也。”气是万物之源。各种事物皆为气的变化客体,聚气则吉,故能喜旺富贵,失气则凶,故衰败贫死。裹气的关键在乎风和水。《葬书》云:“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清人范宜宾注云:“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重,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此即风水得名的由来。 
  《风水理论研究》: 
  “风水”,一般认为语出晋人郭璞传古本《葬经》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蔵风次之”。又云:“深浅得乘,风水自成”。《葬经》简明概括风水选择标准谓:“来积止聚,冲阳和阴,土厚水深.郁草茂林”。云云。 
  较早的《育乌先全葬经》,亦有‘风水”之称,云;“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题金丞相兀钦庂注谓:“内气萌生。言穴暖而生万物也;外气成形、占山川融结而成像也。生气萌于内.形象成于外。实相乘也。 
  明代乔项《风水辨》解释“风水”,有云;“所谓风者,取其山势之藏纳。土色之坚厚,冲冒四面之风与无所谓地风者也。所谓水者,取其地势之高燥,无使水近夫亲肤而已;若水势曲屈而万环向之,又其第二义也。” 
  明代徐善继、徐善述在《地理人子媭知》中综述前人论说,谓:“地理家以风水二字喝其名者,即郭(璞)氏所谓葬行乘生气也。而生气何以察之?曰,气之来,有水以导之;气之止,有水以界之;气之聚,无风以散之。故曰要得水,要藏风。又曰气乃水之母.有气斯有水,又曰噫气惟能散生气;又曰:外气横形,内气止生;又曰:得水为上,藏风次之;皆言风与水所以察生气之来与止聚云尔。总而言之,无风则气聚.得水则气融。此所以有风水之名。循名思义,风水之法无余蕴矣”。 
  上述的种种解释不能完全令人满意。上面所引郭璞的《葬经》明显与《葬书》所述有矛盾:《葬书》说:“葬者,藏也,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木华于春,粟芽于室,气行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里丝毫没有“气乘风则散”的意思,作为一代著名的堪舆理论家、实践家,不可能在两本书上写出不同的理论,“气乘风则散”很有可能是后人加进的私货。郭璞在《葬书》中对风水的定义强调的是“气”的行与止,“聚之”、“行之”生动地表达了动与静的矛盾统一,也就是说“气”的动与静的相对平衡、有机结合才叫做“生气”,才能为人们所利用。 
  所以,“风水”的风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风——大自然中空气的流动,它包含的是运动之势的意思;水也不是光指我们平常生活中所说的水(H2O),它包含了更广泛、更深刻的内容,最主要的是包含着趋向于静止的意思。堪舆学把奔腾逶迤的山脉(地表褶皱)定义为“龙”,这是非常形象的;把静而有动的山定义为阳,把动而有静的水定义为阴,更充满了辩证法的思想光辉。 
  龙行必然呼啸而生“风”(动态之势),龙止必有界水(静止之象)为证。所以,“风水”的本义是指龙的行、止。龙有行有止,行止有度才有生气,才有穴或垣局可寻;龙行无止(过龙)或有止无行(死龙)则没有生气,也就必然无穴可寻。凡龙行止有度的地方就有“好风水”,而龙行止失度的地方也就必然风水不好。 
  “看风水”也叫堪舆,就是通过观天察地来寻找龙的行止规律,找到龙行止有度的地点——穴位或垣局,用于建筑阴阳二宅以事生事死(包括检查已经建好的阴阳二宅的是否符合上述要求)。 
  所谓“做风水”,就是用风水术指导建筑,使生气“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建好的阴阳二宅就是“做风水”的成果。 
  用现代语言来表达: 
  风水术(堪舆): 
  以周易为基本理论,按照“人天合一”的要求,指导人们选择和建筑最佳的生存、生活、工作场所(古时还包括丧葬环境)的一门学问。 
  风水: 
  按照周易理论对人类生存、生活、工作场所以及丧葬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结论。 
  堪舆是判断风水质量的理论和手段,风水是对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我们说某地是一处“好风水”,或“风水不好”,或“没有风水”,是通过堪舆得出的一个评价结论,而不能说成某地“堪舆好”。 不能把堪舆和风水混为一谈。 
   
  第二讲 风水与命运真的有关系吗? 
  主讲人:江西安远 易海一黍 
  在风水网站上经常看到网友提出疑问:是风水决定命运还是命运决定风水? 
  这个讨论题,好象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讨论了几千年也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今后还将会继续讨论下去。 
  风水也好,命运也好,人们之所以关注它,归根到底是因为人们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它对一个人或一个家族的富贵贫贱寿夭有着种种关联。 
  所谓“命运”,是指一个人的八字和大运的合称。 
  “风水”则是指人的住宅和祖宗坟墓即阴阳二宅的格局好坏。 
  “八字”是用六十甲子将一个人的出生时间排列出来的年、月、日、时的方程式,也叫做“四柱”。用中国传统的四柱预测理论对四柱阴阳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和力量对比进行分析,就好比解方程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出一个人的家庭状况、性格、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商等方面的大致结果,进而分析出这个人可能在社会上获得的地位或财富等等,得出这个人或富或贵或贫或贱或寿或夭的大致趋势。通过分析四柱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主要矛盾,找出这个四柱最需要的阴阳五行叫做“取用神”。 
  “大运”好比是道路或者代表外部环境,是一个人一生中将要走过的历程,也是用六十甲子来描述的。大运与四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用出生的年份、月令和出生的时辰推导出来的。大运如果正好是四柱的用神或对四柱用神有补益作用,这步大运就是好运;如果大运是四柱的忌神,对四柱用神起的是损害作用,这步大运就是坏运。好八字要有好运相扶,差八字更依赖好运来补救,所以说“命好不如运好”。 
  命运是一个人各种信息的综合载体,预测水平高的预测师,对一个四柱进行综合分析,能比较准确地分析出一个人的父母、兄弟、子女、配偶、文化水平情况和富贵贫贱寿夭,对重大的吉凶信息能准确地预测到年份甚至是月份。 
  命运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这岂不是“宿命论”? 
  不!命运虽然客观存在,但却不是唯一的和不可改变的。命运只是一种相对确定的内因,内因还要在一定的外因条件才能起作用。而且,人是一种具有高度智慧的生物种群,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客观存在还有巨大的反作用力。 
  所以,自“命运’的说法诞生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探索如何改变命运的理论和途径。 
  佛家历来就有“一善解百灾”的说法,认为只要诚心向善,多行善事,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一部《了凡四训》,通篇说的都是通过从善而改变命运的实例。 
  道家也认为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强调“我命在我不在天”,也有许多通过“修炼”由夭转寿的实例。道家许多许多修炼有素的道人活到一两百多岁就是明证。 
  中国术数也同样认为命运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改变的。中国传统风水学的立论基点就是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