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缪斯的旋律-欧美诗歌史话 >

第1章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缪斯的旋律-欧美诗歌史话-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2…

                                  内容简介 



     应广大外国文学初学者的需要,本书选目慎重,篇幅适中。入选篇章以 

点见面,代表性较广。此外,笔者始终坚持系统性、艺术性并蓄的原则,力 

求展现欧美各家诗艺和诗史脉络。书中多数名诗译文均经反复推敲或出自名 

家之手,力求真切传神。赏析文章则在理解诗歌本文和掌握重要资料的基础 

上,从不同的角度,与读者一道进行诗歌艺术审美探索,态度认真,文字活 

泼,可读性较强。 


… Page 3…

                         写给青少年的话 (代序) 



     二十世纪只剩下最后这不多的几年,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的重担,已历史地落在你们这些跨世纪的一代青 

年肩上。祖国的未来与命运将同你们相连,中华民族历史新的一页也将由你 

们用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去谱写。 

     历史和实践已无数次表明,像人类的一切进步、壮丽和伟大的创举一样,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不可能越过世界文明大道而另辟蹊径。为了 

担当这一无比光荣而又极为艰巨的历史使命,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巨大机 

遇与挑战,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和确切了解人类在过去 

和现在所积累的一切知识和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把自己的头脑武装起 

来。 

     人类的文学成果是人类的文明成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一时代的重 

大文学现象和优秀文学作品,并不会随着这个时代的过去而成为过去。它们 

蕴含着客观的真理和历史的启迪、水恒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歌德说:“道 

不尽的莎士比亚”。别林斯基也说:普希金是要在社会的自觉中继续发展下 

去的那些永远活着和运动着的现象之一。这无异于说,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 

生命总是处在历史的永久运动之中,并且总是和世世代代人们的生活密不可 

分。因此,培养自己对世界文学的爱好和关注,了解世界文学的主要内涵, 

提高文学修养,应当是每个青少年的必修课。 

     这套《世界文学评介丛书》集各国家、各地区、各语种文学内容于一身, 

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套大规模、多层次、多角度的世界文学博览丛书。共6 

辑85册,依类别分为:(一)国别、地区文学史,(二)分体文学史,(三) 

文学运动、流派、思潮,(四)文学比较、交流,(五)作家作品(上), 

 (六)作家作品(下),这套丛书全面、系统、多角度地评述了世界文学。 

既载录了世界文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又揭示了其现状和最新发展动态; 

既阐述了各主要文学运动、流派和思潮的兴衰及其主要内容,又介绍了世界 

文学与其它学科交错纵横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既论述了世界文学与中国文 

学的相互交流、吸收和借鉴,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了重点的评析、 

介绍。从书作者绝大多数是从事世界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专家,他们用通俗明 

快的语言,将学术性、知识性的内容,通过浅显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仅 

参考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最新学术观点,而且融进了潜心研究多年得出的独 

到、精辟的见解。论述科学,史料翔实,知识准确。 

     开放的中国正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中国需要继承人类文化的全部优秀 

遗产,需要具有世界意识的建设者。青少年朋友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 

你们奔向二十一世纪的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 



                                                                吴元迈 

                                                       1993年国庆节于北京 


… Page 4…

缪斯的旋律——欧美诗歌史话 


… Page 5…

                                 古代诗歌 



                                    概述 



     诗、和历史一样古老,又和青春一样年轻。诗随着人类的文明史一同萌 

芽、生长,是在各民族开放出最初的文明之花。诗是最富民族性的文学形式, 

它比小说、散文产生的更早,也更直接地抒发人类的情感。 

     在古代希腊,诗歌不仅是一种表达手段,也是交流、纪念和教育的手段。 

早在公元前九世纪,人们认为游吟诗人对人和神的本质具有超乎寻常的洞察 

力;在后来的几个世纪中,人们通常把有才华的诗人看作是同哲学家和政治 

家同等地位的人。希腊化时期以前的希诗歌史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 

又以一种主要诗歌体裁为特征,这些阶段较为明显地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本质 

特点:公元前九世纪和八世纪的主要诗歌形式是史诗,是对封建贵族社会的 

价值体现;公元前六世纪和五世纪是抒情诗,表现了一个变化着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传统的价值受到怀疑,而个人主义却得到鼓励;公元前五世 

纪是戏剧诗,表现的则是希腊城帮制的稳固和民主的重要性以及由于新开放 

的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思想冲突。 

     现有的最古老的希腊文学作品是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伊利亚特》描述特洛亚战争;《奥德赛》适希腊英雄奥德修斯于特洛亚战 

后回家的故事。它们都是口头创作而流传下来的具有悠久历史的英雄史诗, 

在艺术上具有完整性,显示了高超的文体技巧和非凡的诗的敏感性。那时候, 

史诗作为一种宫廷的消遣文体,是供那些记忆力很强的人背诵用的,因此, 

创作技巧基本上是口头的,并且具有不断重复惯用语的特征,其标准格律是 

六音步扬抑抑格。由于史诗创作是为了在贵族听众面前背诵,并且体现了许 

多封建社会的价值观,所以荷马诗在整个古希腊历史中被当作道德和宗教劝 

谕的最丰富的源泉。现存的许多英雄史诗片断也是模仿荷马的史诗写成的, 

但显然没有任何比得上荷马的艺术才能。 

     荷马史诗之后,希腊出现了赫西俄德的教谕诗《农作与日子》(约公元 

前八世纪)。它面向的听众是农民,而不是贵族,涉及的题材是小农夫的道 

德及信仰。诗中叙述人类生活的艰苦,提到人类的金时代、银时代、铜时代、 

英雄时代和铁时代。全诗谴责贵族的骄横、歌颂辛勤劳动的农民,是古希腊 

流传下来的第一首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平易简洁。 

     抒情诗,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很显然是滥觞于公元前七世纪。抒情诗来 

源于民歌,分为双管歌 (或称哀歌)、琴歌和讽刺诗。双管歌的题材多样, 

有军事政治的、道德教训的和爱情的,大都用双管伴唱。琴歌分开独唱琴歌 

和合唱歌,以竖琴伴唱。讽刺诗用抑扬格诗体写成,可以用双管或竖琴伴唱。 

双管歌体比较安静柔和,讽刺诗比较活泼、激昂、锋利。双管歌中最著名的 

是提耳泰俄斯(公元前七世纪末)为斯巴达人写的战歌,雅典立法家梭伦(公 

元前639?—559?)为自己的政策辩护而写的政治诗,以及西摩尼得斯(公 

元前556?—468?)为温泉关之战(公元前480)中殉国的三百名斯巴达健 

儿所写的墓志铭。讽刺诗用于讽刺或诅咒,最著名的作者是阿耳喀罗科斯(公 

元前714?—676?),他的讽刺尖锐有力。 

     独唱琴歌最著名的作者当推女抒情诗人萨福 (公元前612?—?),她 

是列斯波斯岛的贵族,在那里组织了一所音乐学校,写情歌和婚歌,与女弟 


… Page 6…

子和唱。她写过十卷诗,只传下两首完整的诗和一些残句。她用简洁自然的 

诗句道出了自己复杂的心理变化,反映希腊奴隶主贵族的生活情趣。萨福死 

后,她的声名传遍了全希腊,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她受到西 

欧历代具有贵族倾向的诗人的推崇。琴歌的另一个著名作者是阿那克瑞翁(公 

元前550?—465?),他写了五卷诗,歌颂醇酒和爱情,其中有独唱琴歌、 

双管歌和讽刺诗,只传下一些短诗和残句。他的诗体,被称为“阿那克瑞翁 

体”,颇为后人所模拟。 

     合唱歌的职业歌手当首推品达(公元前522?—442)。当时,希腊盛行 

体育竞技,竞技活动又和敬神的节日结合在一起,品达在诗中歌颂奥林匹克 

运动地及其他希腊运动会上的竞技胜利者和他们的城帮。他写了十七卷诗, 

只传下四卷,其中为歌颂运动会胜利者而作的《伊皮尼西亚》最为完整。伊 

皮尼西亚颂歌体是一种难以驾驭的体裁,然而天才的品达运用的得心应手。 

他的诗歌尽管在形式上极为刻板,却仍然能表现极为浓烈的情感。他与其他 

希腊诗人不同,他注重于感性而不是理性。他表达思想主要借助于意象或神 

秘的联想,而不是借助于逻辑结构。所以他的合唱歌总是以一连串眩目的意 

象和神话暗示取胜。他的合唱歌对后世欧洲文学有很大的影响,在十七世纪 

古典主义时期被认为是“崇高的颂歌”的典范。 

     罗马诗歌是罗马文学的最伟大的成就。作为欧洲古代史上一个重要时期 

的罗马帝国,其文学虽根源于希腊文学,但也有它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成 

就。一般认为,罗马诗歌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从公元前三世纪起, 

是罗马诗歌的萌芽时期;公元前一世纪,是罗马共和国的繁荣时期,诗歌也 

开始走向繁荣;共和国晚期和所谓的“奥古斯都”时期,史称“黄金时代”, 

也是罗马诗歌的极盛时期;帝国初期,即公元一至二世纪,史称“白银时代”, 

罗马诗歌开始走向衰落。 

     罗马最早的文学形式之一是在劳动和举行宗教仪式时唱的诗歌。第一位 

罗马诗人李维乌斯·安德罗尼库斯(公元前280?—204)是获释的希腊奴隶。 

他首次将荷马史诗《奥德赛》译成拉丁文的诗体形式,译本后来成为奥古斯 

都时代学校的主要参考书。他又是一位抒情诗人,曾受国家委托写作对朱诺 

神的赞歌,由少女合唱队在宗教的行列进行时演唱,但这些赞歌在艺术上没 

有多大价值。此外,是安德罗尼库斯最早将希腊的戏剧改编并介绍到罗马, 

使希腊诗体适合于拉丁人的语言。 

     克温图斯·恩尼乌斯(前239—169)是继安德罗尼库斯之后出现了又一 

位多才多艺的诗人。他也改编过一些希腊戏剧,但他的伟大诗篇是以史诗体 

写成的《编年纪》。此外,他还擅长“杂体诗”。所谓“杂体诗”本义是盛 

满各种果品的盘子,转义为“杂拌儿”,可以指故事诗、寓言诗、短嘲诗、 

哲理诗等。然而,最富有代表性的“杂体诗”诗人当推盖乌斯·路奇里乌斯 

 (前180—102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