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缪斯的旋律-欧美诗歌史话 >

第12章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缪斯的旋律-欧美诗歌史话-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记》 (The Rape of the Lock,1712—1714)等优秀作品。 

     蒲伯是一位讽刺诗大师。尽管他体弱背驼,脾气急躁,但通过自学掌握 

了广博的知识,在诗艺上也自强不息,在古典主义的领域内充分施展了他的 

才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代风尚。蒲伯的特色是法国式的典雅加上英国式 

的巧智,用词的庄严华贵结合内容的滑稽可笑。长诗《夺发记》是极好的一 

例。然而,蒲伯对英国古典主义的贡献还在于他写了 《论批评》等不少说明 

其文艺理论观点的重要著作。《论批评》是模仿欧洲文学史上许多批评家写 

诗来论文学的传统,著名的如古罗马贺拉斯的 《诗艺》(Horace:Ars 

Poetica)、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维达的《诗学》(Vida:Poetica)、 

十七世纪法国布瓦洛的《诗艺》(Boileau:l'Art Poetiqu)等等。《论批 

评》旨在论述文学批评之道,认为一个批评家必须有高的趣味(taste),而 

这趣味是可以培养的,但是趣味必须不违背自然 (Nature),只有这样才有 


… Page 38…

真正的机智(wit)可言。蒲伯继承布瓦诺的基本观点:崇尚自然,崇奉古典, 

主张“模仿自然就是模仿古代准则”。但与此同时,蒲伯十分强调巧智,以 

此显示英国古典主义诗歌的独特风格。下面这段诗选自《批评论》原文的第 

362—373行,读者可了解一点古典主义的诗体文论的面貌: 

True ease in writing es from art,not chance,As those move easiest 

who have learned to dance。 

    'Tis not enough no harshness gives offence, 

    365 The sound must seem an Echo to the sense 

    And the smooth stream in smoother numbers flows; 

    But when loud surges lash the sounding shore, 

    The hoarse,rough verse should like the torrent roar: 

    370 When Ajax strives some rock's vast weight to throw, 

    The line too labours,and the words move slow; 

    Not so,when swift Camilla scours the plain, 

    Flies o'er th' unbending corn,and skims along the main。 

    这段文字给我们的印象首先是文论而不是诗;因为它的重心太偏向于 

 “理”了;但诗人又确乎在此现他精湛的作诗巧智。他既然提出了诗句要“音 

响应该就象是意义的回声”(ThesoundmustseemanEchotothesense),那么, 

他就在每句诗中身体力行,作出典范。例如在第366—67中,诗人描写和风, 

涟漪的诗行,其音响全是轻软柔滑的,而在第370行描写埃阿斯 (与特洛伊 

作战的希腊军中力气最大的勇士)扔巨石时,蒲伯却选帮了一连串难忘的声 

音,来渲染其沉重迟滞的感觉,以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英国玄学派诗人指十七世纪初以约翰·多恩 (1571?-1631)为首的一 

派诗人。他们是文艺复兴运动衰落后,人文主义思想与冷酷、反动的现实尖 

锐矛盾的产物。他们并不是一个有组织的文学团体,只是在诗歌创作风格上 

有共同点。首先用“玄学派”这名词的是十七世纪英国诗人、批评家德莱顿, 

他指出多恩这一派诗人太学究气,他们用哲学辩论和说理的方式抒情诗,用 

词怪僻晦涩,韵律不流畅。十八世纪英国批评家约翰逊博士在《诗人传》中 

进一步分析了这一派诗人的创作特点。他认为多恩等诗人的特色是机智的奇 

想、牵强的意象、隐晦的哲学概念、夸张的比喻,认为他们用哲学论辨的方 

式写诗,把不伦不类的概念扯到一起。约翰逊从古典主义立场和标准出发, 

对玄学派的评价颇有贬意;直到二十世纪,通过艾略特的重新评价,玄学派 

才在诗歌史上恢复了重要的位置。玄学派主张智性与情感复合的创作方法, 

含有与现代派相通之点,除主要代表多思外,玄学派重要诗人还有赫伯特、 

克拉肖等等。 

    尽管玄学派与古典主义大异其趣,但二者比较重理性、重观念、重巧智, 

从中仍可以看出一些十七世纪诗歌的共同特色,而与浪漫主义构成对照。 

    古典主义先后在欧洲流行了二百多年,可以说许多国家在不同时代,不 

同程度和意义上,都有过它们的古典主义文学时期。而且古典主义对欧洲各 

国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特别对戏剧创作影响最大。 


… Page 39…

                              浪漫主义诗歌 



                                  概述 



     浪漫主义是欧美诗歌史上一个规模空前的运动。它在短暂时期内席卷欧 

洲,推向世界,其来势之猛、范围之广,都是没有先例的。 

     浪漫主义诗歌的基本历史阶段,在欧洲是 1789年起, (以耶拿派为标 

志),1848年止 (以欧洲1848年革命为标志),前后正好五十年。但在各 

国有早有晚,例如在英国基本结束于1830—1832年,在德国基本上结束于 

1836年;而在美国则比欧洲要更晚一些。 

     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的来源和背景,可以从政治形势、哲学思想、文学潮 

流三个方面来考察。首先政治形势的特点是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 

族解放斗争高涨的时期。革命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一方面是高涨的激情, 

一方面是继之而来的对十八世纪启蒙主义理性王国有幻灭和失望。反映在诗 

歌上,就是浪漫主义的第一个浪潮——消极浪漫主义,其中包括德国早期和 

中期浪漫派(如耶拿派的诺瓦利斯、海德堡浪漫派的布伦坦诺、阿尔尼姆等 

诗人)、英国湖畔派、法国早期浪漫派。 

     随着拿破仑的失败,欧洲于1815年落在神圣同盟的反动控制之下,此后 

欧洲各国人反抗神圣同盟的民族解放运动和国内民主革命运动步高涨,并与 

巴尔干半岛各国人民反抗土耳其统治的斗争相结合,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 

潮,在1820—48年间形成了风起云涌的壮阔场面。其中包括1820年的西班 

牙革命、意大利革命,1821年的希腊起义,1825年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1830 

年法国七月革命,以及1848年遍及许多国家的欧洲革命。这一斗争形势反映 

在诗歌上,便是浪漫主义的第二个浪潮——积极浪漫主义。 

    有次从哲学思想方面来看,浪漫主义诗歌的渊源有卢梭的哲学思想、德 

国古典哲学思想、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三个方面。 

     卢梭可说是浪漫主义思潮的开端。他认为文明与礼教的背后全是罪恶, 

主张返回自然,去寻找人所失去的世界;他又表现了重情感和崇尚自我的倾 

向,冲击了唯理主义。这都是对浪漫主义诗歌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十八世纪末,德国发生了哲学革命,德国古典哲学家如康德、费希特、 

谢林、黑格尔,都十分强调自我或夸大精神活动,都很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 

的自由。虽然被人称为古典哲学,他们实际上是哲学领域中的浪漫主义者。 

他们用抽象的思维活动和哲学的思辨唤醒了浪漫主义诗人的自我意识。 

     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向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 

反映,带有唯心的理性色彩,但已经预示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潮的出现。空想 

社会主义思潮使浪漫主义诗人,特别是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将希望的眼光投 

向未来。 

     第三方面,从文学传统的反拨和继承上看,浪漫主义诗歌的明显特征是 

猛烈的反传统,是对两百年来在诗坛占据统治地位的古典主义、理性主义的 

反抗。但浪漫主义诗歌也有继承传统的一面。它继承了古代富于浪漫主义气 

质的抒情诗人如萨福、阿那克雷翁的传统;还有更独特的一面,则是大规模 

地发掘和继承了中世纪民间诗歌的传统。此外,浪漫主义诗人还发现了中古 

文化也有其美学价值。文艺复兴运动复兴的是被埋没了的古代文化,而浪漫 

主义运动复兴的主要是文艺复兴后被埋没的中古文化。 


… Page 40…

     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特征可以有种种归纳,但最基本的特征是“自我意 

识的觉醒”和“返回自然”这两条。 

     1、自我意识的觉醒:古典主义时期兴起的理性主义在历史上有其进步意 

义,但在文学上也起了压抑情感和个性的作用。到了浪漫主义时期,遭到长 

期压抑的个人因素终于爆发,诗的主体出现了自我的独立性和个性,要求享 

有自由,——甚至是要求享有超过客观条件的自由。于是,浪漫主义诗人出 

现了,他们不复是侍奉宫廷的诗人,而成了“先知”、“预言家”。因此, 

浪漫主义诗人和浪漫主义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都表现了强烈的主体意识,都是 

哲学意义上的“个人主义者”。 

     如果说文艺复兴是“人的发现”,那么浪漫主义诗歌就是“自我的发现” 

了。自从浪漫主义运动兴起,抒情诗成了诗的基本形式,内心世界成了诗的 

基本题材,诗中的自传性因素大大加浓,诗的主体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诗从外部世界的镜子变成了内心世界的窗口。 

     从这基本特征又可派生出“重情感”、“重想象”这样两个特征。首先, 

诺瓦利斯认为:“万事归结为诗,世界归结为情。”“诗是强烈情感和整个 

内心世界的表现。”华慈华斯则认为:“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外溢。然后在 

安静中加以追忆。”可见,浪漫主义诗歌常表现出强烈的主观倾向、愿望或 

追求,用爱包容一切,也常流露感伤的情绪。不但抒情诗如此,叙事诗和诗 

剧也是一样,抒情成了诗歌创作的第一要素,所以浪漫主义诗歌也有“抒情 

主义”之称,这是浪漫主义诗歌重感情感的一面。另外,因为浪漫主义者有 

强调主体超过客体,赋予主体以极大的自由,所以他们不看重摹写现实而特 

重想象。如英国诗人柯尔律治就认为想象是诗的最高品质,它使诗人与创造 

世界的神平等。所谓想象,是在情况不明、信息不足的条件下,发挥形象维 

的能动性,跳越空白地带而建立起栩栩如生的“假设现实”的心理活动,浪 

漫主义诗人依靠想象,不仅可以回到远古,飞向未来,漫游异国,还可以创 

造超验的神秘世界。他们的想象常采取放大、移位、夸张等形式,打破了古 

典主义的平衡、匀称、静穆的审美范畴,而追求一种动荡和神秘的美。 

     2、返回自然:浪漫主义诗歌返回“本性”的外在表现,就是返回自然。 

由于厌恶城市化的资本主义文明,有感于农村的破产和宗法制的没落,有感 

于人性的异化,有感于社会关系社会风尚的违背自然,浪漫主义诗人们就到 

自然中去寻找失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