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缪斯的旋律-欧美诗歌史话 >

第3章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缪斯的旋律-欧美诗歌史话-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代罗马。作者最后把凯撒化为天上的星辰,以歌颂帝国。书中著名的故事 

有日神之子法厄同的故事,阿刺克涅变蜘蛛的故事,金羊毛的故事等。诗人 

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根据神话传说的某些外表联系,把它们串连起来。为了 

使情节生动,作者采用了不同的叔述手法,如故事中套故事、人物轮流故事、 

对话、描写器物上的故事画、写完一个故事又写一个性质相反的故事等等。 

这样, 《变形记》成了一部极富戏剧性的作品。诗人时而着力渲染故事的悲 

剧性,塑造伟大的英雄形象;时而风趣地描写故事的喜剧性,勾勒滑稽可笑 

的神的形象。 

     奥维德的在当时非常流行,许多作品家喻户晓,中世纪时仍然受到欢迎。 

从文艺复兴开始。他的《变形记》向欧洲人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古代神话世界, 

受到特别的推崇,成为许多作家、艺术家剧作的源泉。但丁、莎士比亚、歌 

德的诗也深受奥维德的影响。 

     帝国前期文学(公元一世纪至二世纪)是古罗马文学的“白银时代”。 

对这一时代的诗歌影响最深的,一是维吉尔的伟大史诗,二是宣扬禁欲主义 

的斯多葛派哲学。这一时期没有出现过黄金时期那样伟大的诗人,早期的两 

位较重要的诗人是帕西乌斯(公元34—36)和鲁甘(公元39—65)。前者属 

斯多葛派诗人,留下六卷讽刺诗,时而嬉笑怒骂,时而谈论哲理;后者算不 

上伟大诗人,却是个伟大的修辞学家,其代表诗作是史诗《法萨利亚》,描 


… Page 10…

述恺撒与庞培之间的斗争,对法国古典主义作家高乃依等人发生过影响。 

     史诗在这一时期曾一度繁荣,且大都取材于希腊神话。弗拉库斯描写过 

跟随伊阿宋的阿耳戈船队的英雄们远航科尔喀斯寻取金羊毛的故事。宫廷诗 

人斯泰提乌斯 (45?—96?)的《忒拜之围》描写俄狄浦斯王的两个儿子争 

夺忒拜王位的故事,富于戏剧性和悲剧色彩。《阿喀琉斯纪》描写希腊英雄 

阿喀琉斯的早年生活和参加特洛伊远征的故事,未成完壁,诗人就去逝了。 

伊泰利科斯 (公元25—101)的鸿篇巨制《布匿战争》是拉丁文学中最长的 

史诗,共十七卷,一千二百行,描写第二次布匿战争,带有希腊的古典风格, 

富于强烈的戏剧性。 

     寓言诗也是这一时期的一种重要体裁。诗人菲德鲁斯(前15—公元50) 

的《寓言集》五卷,用诗体模仿伊索的动物寓言,对当时罗马社会的黑暗和 

政治的腐朽进行含沙射影的讽刺。 

     此外,讽刺诗在白银时期也颇为流行。较为著名的讽刺诗人有马尔提阿 

利斯(公元40?—104?)和尤维那利斯(公元60?—127)。前者,通称马 

希尔,有 《碑铭体诗集》十二卷,一千五百余首,大都是讽刺短诗。其内容 

揭露了当时罗马社会种种荒诞的现象和弊端,勾勒了各种各样不同的人物形 

象。诗中还表现出诗人对困苦中的“小人物”的深切同情。后者共留下五卷 

诗集,其中有十六首史诗体讽刺诗。他中年以后才开始写诗。他认为当时朝 

政腐败,道德堕落,不能不作诗加以针砭。他在一首诗中写道:“即使没有 

天才,愤怒也可产生诗句。”这句诗已成为一句名言。马克思曾将这句诗改 

写成“愤怒出诗人”,用以歌颂革命诗人的战斗激情。但由于当时皇帝专制, 

没有言论自由,诗人只能借古喻今。尽管如此,诗风严峻而尖锐,讽刺辛辣。 



                        悠远的历史、永久的魅力 

                              ——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一译《伊利昂纪》)共二十四卷,一万五千六百九十三 

行。《奥德赛》(一译《奥德修纪》)也是二十四卷,一万两千一百一十行。 

这两部史诗是现存的最古的希腊文学巨著,相传为古希腊的荷马所作,故又 

统称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被看成古代希腊智慧的宝库,所有的城帮都把它当作学校教育 

的基础。学生们学习背诵史诗的某些篇章,甚至全文。从公元前五世纪起, 

每当雅典四年一次隆重庆祝的泛雅典娜节,都有朗诵荷马史诗的节目。荷马 

被尊为希腊的民族诗人。柏拉图在 《理想国》中提到,当时人们崇拜荷马, 

认为“荷马教育了希腊”。 

     古罗马的西塞马、卢克莱修等著名作家,都是荷马的崇拜者。维吉尔的 

史诗《伊尼德》明显受荷马史诗的影响,史诗的主人公就是《伊利亚特》里 

的英雄,史诗的情节则是从特洛伊焚毁开始。意大利的伟大诗人但丁(1265 

—1321)称荷马为“诗人之王”。 

     从文艺复兴开始,荷马史诗对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俄国等欧洲 

国家的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荷马与但丁、莎士比亚(1564—1616)、歌德 

 (1749—1832)一起,被西方文艺批评界推为世界四大诗人。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给了荷马史诗很高的评价。恩格斯曾把荷马史诗看 

作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遗产。马克思称《伊利亚特》是“一 


… Page 11…

切时代最宏伟的英雄史诗”,肯定荷马史诗“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 

而且就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然而,关于荷马其人,我们知道的极少。关于他的生活”年代,诸说不 

一,一般认为是在距今二千七百年左右的公元前九到八世纪,即希腊的史前 

时代。关于他的出生地,说法各异。有人说他出生在雅典,有人说他出生在 

希腊北部或东部。但多数古代文献说他是希俄斯岛人,或生在小亚细亚的斯 

弥尔纳。 

     就荷马的名字而言,考证者也众说不一。有的说荷马这个名字是“人质” 

的意思,这意味着荷马可能是战俘出身;有的则认为是“组合在一起”的意 

思,这又意味着这名字是附会而出,因为荷马史诗体来就是许多口头传说组 

合而成。不过,荷马时代,希腊有不少行吟歌手,而且多半是盲人,因为盲 

人无法从事其它活动,只好靠演唱维持生活。由此可见,荷马又可能是一位 

民间艺人。 

     围绕荷马史诗文本的考证,最惊人的发现是伴随着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德 

国学者谢里曼(1822—1900)在特洛亚和迈锡尼进行的考古发掘。谢里曼认 

定荷马的每句话都有历史依据。他认为,通过发掘,一定能查获《伊利亚特》 

和《奥德赛》中所列举的所有城市的遗址。谢里曼将几百万财产全部投入这 

种验证性的挖掘工作。结果在长达二十九年的挖掘中,不但发现了荷马史诗 

中提到的特洛伊遗址及大量别的宝藏,而且发现了比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文 

明更古的一种文明。1932年到1938年,美国的考古勘察队在卡尔·布列仁 

的领导下进行了新的发掘,其结果集为六卷,在五十年代初出版。根据布列 

仁的考证,荷马史诗中提到的特洛伊城于公元前十二世纪因火灾而毁灭。由 

此可见,有关荷马的传说也有较大的可信性了。 

      《伊利亚特》描写特洛亚战争的故事。相传有一天,马人希隆的山中举 

行盛大婚礼,新郎是希腊密尔弥多涅斯人的首领佩琉斯,新娘是爱琴海海神 

涅柔斯的女儿,美丽的忒提斯。这是异乎寻常的。男女诸神昨尘世间男女短 

时间相爱并不稀奇,可把一位女神嫁给一个凡人却从来没有过。原来,希腊 

最高的天神宙斯和海神波塞冬都曾钟情于忒提斯。可有预言说,忒提斯所生 

的儿子将比自己的父亲强大得多,这是命运女神的决定,希腊诸神也无能为 

力。为了保往自己的宝座,宙斯便把忒提斯嫁给了凡人,因为这样她的儿子 

终究只是个凡人。 

     奥林波斯众神全部应邀参加这次婚礼。阿波罗弹起七弦琴,文艺女神纵 

情歌唱,时光女神和优雅女神翩翩起舞。众神尽情饮宴。这时,唯一没有得 

到邀情的争吵女神厄里斯正在山洞周围游荡。她出于忌妒,从遥远的赫斯佩 

里德斯取来一个“不和的金苹果”,写上“赠给最美的女神”,悄悄地放到 

筵席上。赫拉、雅典娜和阿弗洛狄忒三位女神果然互不相让,争夺起这个苹 

果来。宙斯要她们找特洛亚王子帕里斯评判。三位女神各许帕里斯以最大的 

好处,赫拉许他成为最伟大的君主,雅典娜许他为最勇敢的战士,阿弗洛狄 

忒答应他娶一个最丽的女子。帕里斯判定阿弗洛狄忒是最美的。他随后到斯 

巴达做客,拐走了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美丽的海伦,并劫走大批 

财富。希腊各部落公推阿伽门农为首领,联合攻打特洛亚。战争进行了十年, 

从神各助一方。最后,俄底修斯设计把一只内藏兵将的巨大木马遗弃城外, 

假装撤退。木马被特洛亚人拖进城中。入夜,希腊人里应外合,终于攻陷特 

洛亚。 


… Page 12…

     史诗集中描写了战争最后一年中的五十一天发生的事。联军统师阿伽门 

农专横地夺取了阿喀琉斯的女俘,并使他当众受辱。阿喀琉斯是希腊军中武 

艺最高强的将领,他拒绝参战,并祈求宙斯降灾给希腊人,希腊人因此屡遭 

败绩,阿伽门农赔礼谢罪,也遭拒绝。在危急的情势下,阿喀琉斯的好友借 

他的甲胄上阵,被特洛亚英雄赫克托耳杀死。阿喀琉斯悲痛欲狂,他宿怨顿 

消,上阵报仇,杀死了赫克托耳,把他的尸体拖在战车后面泄恨。随后,特 

洛亚老王跪求尸体,史诗写到赫克托耳的葬礼为止。 

      《伊利亚特》是一部讴歌英雄的伟大史诗,诗人塑造了系列具有鲜明性 

格的英雄形象,赞美了他们的孔武有力、骁勇善虞,足智多谋。阿琉斯是中 

心人物,他强悍任性、英勇善战、爱好荣誉、残忍而又善良,是民族首领中 

蛮勇的典型。赫克托耳则是个比较成熟的首领。他刚强勇敢,沉着精明,保 

家卫国,责任心很强。其他一些主要人物的形象刻划也很丰满,言谈举止和 

心理活动都写得栩栩如生,前后一致。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些人物性格一般是 

固定静止的,缺少变化发展。 

     在史诗的谋篇布局上,诗人以片段的战斗反映十年战争的全貌,且情节 

结构和场面的组合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完整。荷马对情节的剪材十分讲究, 

正如罗马批评家贺拉斯在他的文艺理论著作《诗艺》中所言,“凡是他认为 

不能经他泻染而增光的一切,他都放弃。” (《·》合订本第 

144-14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而且,诗人坚持史诗的“长度须 

使人从头到尾一览而尽。”(亚里斯多德《诗学》第24章语)有人曾做过统 

计,史诗中与主题——阿喀琉斯的忿怒有关的事情,占四千余行,构成核心 

故事,相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