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哲学科学常识 >

第51章

哲学科学常识-第51章

小说: 哲学科学常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念建构起了理论,无论它能帮我们理解多少事情,却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自然理解中的困惑,因为这些困惑的根子埋在我们原本用来思考、言说的自然概念里面。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用了大量篇幅来探讨时间问题。这些众所周知的章节集中表述了我们每个人只要对时间有所思考就会碰到的困惑。例如,奥古斯丁问道:在上帝创造世界之前,上帝在干什么?他回答说,时间是随着创世一起创造出来的,因此,并没有上帝创造世界“之前”这回事。当代物理学有一套成熟的时间理论。这些极为成功、极为高深的理论,是否已经“解决了时间问题”?是否释解了奥古斯丁关于时间的困惑?我不知道你对奥古斯丁的这个回答是否感到满意。如果你听了奥古斯丁的回答仍然感到困惑,那么,你听了大爆炸之前没有时间这回事恐怕也仍然感到困惑。
  尽管今天的科学十分发达,尽管我们早已接受了物理学为我们提供的物质世界画面,我们仍然用平常的方式说到运动、静止、日出日落,过去与将来。我们仍然在自然概念中达到理解。我们在这个理解过程中会产生困惑,例如,谁面对时间不感到困惑?然而,这种困惑,用上引维特根斯坦的那段话来说,是“关于事件的持续,关于事件的过去、现在或未来的各式各样的陈述”的困惑。而这些困惑,又和我们对生死的体悟、感叹或诸如此类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物理学不可能释解这些困惑。
  今天有一种倾向,不假思索地认为,如果我们有什么事情弄不清楚,科学迟早会把它弄清楚。我们期待大脑神经的研究来解决意识的缘起问题、语言和思想的关系问题,期待基因研究来解决遗传与教育的问题,来解决自私和无私的问题,期待对生物择偶的研究来解决美感问题,解决幸福和不幸的问题。这些是虚幻的期待。
  哲学是理性的反省,这包括对哲学自身任务的反省,通过这一反省不断努力获得正当的自我理解。就此而言,并非科学割尽了哲学的地盘,只给哲学留下了经验反省和概念考察。经验反省和概念考察从来就是哲学的出发点。今天,科学的成功帮助哲学认识到从这里出发自己能走多远。哲学不能建立普适理论,哲学不能为任何问题提供唯一的答案,哲学不能为任何事件提供预测。科学通过巨大的努力摆脱了形而上学的影响。哲学面临着相应的任务:哲学需要摆脱实证科学的思想方式。
  哲学仍然关心日月星辰,但哲学就它们如何被经验到的实情关心这些事情。因此,黑洞有能量逃逸这类事实和基因选择这类事实对哲学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能量逃逸这种事情,对我们怎样思考我们的经验世界没什么关系,而基因选择机制则对我们的伦理思考产生重大影响。今天的伦理学,比如在思考利他现象的时候,必须把基因选择的机制作为其所需思考的一个部分,否则就会成为关于人性的过时的奢谈。
  但若我们一定要把哲学这个词和普适理论连在一起,那么,我想,哲学早就消亡了,虽然我们经过很长时间才确认这个事实。执著于经验反省和概念考察,而不去建立普适理论,那还叫哲学吗?我个人仍愿保留哲学这个名号,同时则不厌其烦地指出,这个哲学,早已不再是哲学…科学。不管物理学或任何别的科学提供给我们什么普适理论,我们仍然在经验这个世界,仍然需要对我们的经验进行反省,实际上也仍然始终在反省我们的经验,以期我们的理解在这里在那里变得连贯一致。的确,哲学意在克服常识的片断零星,它对经验进行反省,进而揭示自然概念之间的错综复杂的联系。然而,这种连贯总是局部的、多义的、不固定的。理解从来是与我们变迁不定的生活世界联系在一起的,从来不可能有提供普适理解意义上的普适理论,从来不可能有对世界的完整理解。入乎万物一体的融通之境,用巨细无遗的理论为世界提供统一解释,只是幻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