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05 >

第2章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05-第2章

小说: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05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三十五回…………………………………………1122 
  第一百三十六回…………………………………………1131 
  第一百三十七回…………………………………………1139 
  第一百三十八回…………………………………………1148 
  第一百三十九回…………………………………………1156 
  第一百四十回……………………………………………1165 
  第一百四十一回…………………………………………1173 
  第一百四十二回…………………………………………1181 
  第一百四十三回…………………………………………1192 
  第一百四十四回…………………………………………1203 
  第一百四十五回…………………………………………1214 
  第一百四十六回…………………………………………1223 
  第一百四十七回…………………………………………1234 
  第一百四十八回…………………………………………1244 
  第一百四十九回…………………………………………1254 
  第一百五十回……………………………………………1264 
  第一百五十一回…………………………………………1276 
  第一百五十二回…………………………………………1286 
  第一百五十三回…………………………………………1295 
  第一百五十四回…………………………………………1305 
  第一百五十五回…………………………………………1320 
  第一百五十六回…………………………………………1331 
  第一百五十七回…………………………………………1341 
  第一百五十八回…………………………………………1353 
  第一百五十九回…………………………………………1364 

… Page 9…

民国演义                                                                  ·7· 

  第一百六十回…………………………………………1377 

… Page 10…

民国演义                                                                 ·1· 

                                     序 

      治世有是非,浊世无是非。夫浊世亦曷尝无是非哉?弊在 
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群言厖杂,无所适从,而是非遂颠倒而 
不复明。昔孔子作《春秋 》,孟子距杨墨,笔削谨严,辩论详 
核,其足以维持世道者,良非浅尠,故后世以圣贤称之。至秦 
汉以降,专制日甚,文网繁密,下有清议,偶触忌讳,即罹刑 
辟。世有明哲,亦何苦自拚生命,与浊世争论是非乎?故非经 
一代易姓,从未有董狐直笔,得是是非非之真相。即愤时者忍 
无可忍,或托诸歌咏,或演成稗乘;美人香草,聊写忧思,《水 
浒》、《红楼》,无非假托,明眼人取而阅之,钩深索隐,煞费 
苦心,尚未能洞烛靡遗,而一孔之士,固无论已。今日之中华 
民国,一新旧交替之时代也,旧者未必尽非,而新者亦未必尽 
是。自纪元以迄于兹,朝三暮四,变幻靡常,忽焉以为是,忽 
焉以为非,又忽焉而非者又是,是者又非,胶胶扰扰,莫可究 
诘,绳以是非之正轨,恐南其辕而北其辙,始终未能达到也。 
回忆辛亥革命,全国人心,方以为推翻清室,永除专制,此后 
得享共和之幸福,而不意狐埋狐搰,迄未有成。袁氏以牢笼全 
国之材智,而德不足以济之,醉心帝制,终归失败,且反酿成 
军阀干政之渐,贻祸国是。黎、冯相继,迭被是祸,以次下野。 
东海承之,处积重难返之秋,当南北分争之际,各是其是,各 
非其非,豆萁相煎,迄无宁岁,是岂不可以已乎?所幸《临时 
约法 》,绝而复苏,人民之言论自由,著作自由,尚得蒙约法 
上之保障。草茅下士,就见闻之所及,援笔直陈,言者无罪, 

… Page 11…

民国演义                                                                 ·2· 

闻者足戒,此则犹受共和之赐,而我民国之不绝如缕,未始非 
赖是保存也。窃不自揣,谨据民国纪元以来之事实,依次演述, 
分回编纂,借说部之体裁,写当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不敢虚 
诬,笔愧如刀,但凭公理。我以为是者,人以为非,听之可也; 
我以为非者,人以为是,听之亦可也。危言乎?卮言乎?敢以 
质诸海内大雅。中华民国十年一月古越东颿自识于临江书舍。 
       《民国通俗演义》,一至三集,吾友蔡子东藩所著。蔡子 
嗜报纸有恒性,蒐集既富,编著乃详,益以文笔之整饬,结构 
之精密,故成一完善之史学演义,出版后不胫而走遍天下。会 
文堂主人以蔡作断自民九,去今十稔,不可以无续,乃商之于 
余,属继撰四五两集,自民九李纯自杀案始,迄民十七国民政 
府统一全国为止,凡四十回为一集,每集都三十万言。余无似, 
年来奔走军政界,谋升斗之食,笔政久荒,俗尘满腹,而资料 
之采集,又极烦苦,率尔操觚,勉以报命,宁贻笑于大方,恐 
取诮于狗尾,蔡子闻之,得毋哂其譾陋? 
       民国十八年五月东越许厪父。 

… Page 12…

民国演义                                                                ·3· 

                                 第一回 

             揭大纲全书开始 乘巨变故老重来 

      鄂军起义,各省响应,号召无数兵民,造成一个中华民国。 
什么叫作民国呢?民国二字,与帝国二字相对待。从前的中国, 
是皇帝主政,所有神州大陆,但教属诸一皇以下,简直与自己 
的家私一般,好一代两代承袭下去。自从夏禹以降,传到满清, 
中间虽几经革命,几经易姓,究不脱一个皇帝范围。小子生长 
清朝,犹记得十年以前,无论中外,统称我国为大清帝国。到 
了革命以后,变更国体,于是将帝字废去,换了一个民字。帝 
字是一人的尊号,民字是百姓的统称。一人当国,人莫敢违, 
如或贤明公允,所行政令,都惬人心,那时国泰民安,自然至 
治。怎奈创业的皇帝,或有几个贤明,几个公允,传到子子孙 
孙,多半昏愦糊涂,暴虐百姓,百姓受苦不堪,遂铤而走险, 
相聚为乱,所以历代相传,总有兴亡。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从 
古无不灭的帝家。近百年来,中外人士,究心政治,统说皇帝 
制度,实是不良,欲要一劳永逸,除非推翻帝制,改为民主不 
可。依理而论,原说得不错。皇帝专制,流弊甚多,若改为民 
主,虽未尝无总统,无政府,但总统由民选出,政府由民组成, 
当然不把那昏愦糊涂的人物,公举起来。况且民选的总统,民 
组的政府,统归人民监督;一国中的立法权,又属诸人民,总 
统与政府,只有一部分的行政权,不能违法自行,倘或违法, 
便是叛民,民得弹劾质问,并可将他捽去。这种新制度,既叫 

… Page 13…

民国演义                                                                 ·4· 

作民主国体,又叫作共和国体,真所谓大道为公,最好没有的 
了。原是无上的政策,可惜是纸上空谈,不见实行。 
      小子每忆起辛亥年间,一声霹雳,发响武昌,全国人士, 
奔走呼应,仿佛是痴狂的样儿。此时小子正寓居沪上,日夕与 
社会相接,无论绅界学界,商界工界,没一个不喜形于色,听 
得民军大胜,人人拍手,个个腾欢,偶然民军小挫,便都疾首 
蹙额,无限忧愁。因此绅界筹饷,学界募捐,商界工界,情愿 
歇去本业,投身军伍,誓志灭清,甚至娇娇滴滴的女佳人,也 
居然想做花木兰、梁红玉,组织甚么练习团、竞进社、后援会、 
北伐队,口口女同胞,声声女英雄,闹得一塌糊涂。还有一班 
超等名伶、时髦歌妓,统乘此大出风头,借着色艺,醵赀助饷, 
看他宣言书,听他演说谈,似乎这爱国心,已达沸点,若从此 
坚持到底,不但衰微的满清,容易扫荡,就是东西两洋的强国, 
也要惊心动魄,让我一筹呢。中国人热度只有五分钟,外人怕 
我什么,况当时募捐助饷的人物,或且藉名中饱,看似可喜, 
实是可恨。老天总算做人美,偏早生了一个孙中山,又生了一 
个黎黄陂,并且生了一个袁项城,趁这清祚将绝的时候,要他 
三人出来作主,干了一番掀天动地的事业,把二百六七十年的 
清室江山,一古脑儿夺还,四千六百多年的皇帝制度,一古脑 
儿扫清。我国四万万同胞,总道是民国肇兴,震铄今古,从此 
光天化日,函夏无尘,大家好安享太平了。当时我也有此妄想。 
      谁知民国元二年,你也集会,我也结社,各自命为政党, 
分门别户,互相诋诽,已把共和二字,撇在脑后,当时小子还 
原谅一层,以为破坏容易,建设较难,各人有各人的意见,表 
面上或是分党,实际上总是为公,倘大众竞争,辩出了一种妥 
当的政策,实心做去,岂非是愈竞愈进么?故让一步。无如聚 
讼哓哓,总归是没有辩清,议院中的议员,徒学了刘四骂人的 

… Page 14…

民国演义                                                                 ·5· 

手段,今日吵,明日闹,把笔墨砚瓦,做了兵械,此抛彼掷, 
飞来飞去,简直似孩儿打架,并不是政客议事,中外报纸,传 
为笑谈。那足智多能的袁项城,看议会这般胡闹,料他是没有 
学识,没有能耐,索性我行我政,管什么代议不代议,约法不 
约法,党争越闹得厉害,项城越笑他庸騃,后来竟仗着兵力, 
逐去议员,取消国会。东南民党,与他反对,稍稍下手,已被 
他四面困住,无可动弹,只好抱头鼠窜,不顾而逃。袁项城志 
满心骄,遂以为人莫余毒,竟欲将辛苦经营的中华民国,据为 
袁氏一人的私产。可笑那热中人士,接踵到来,不是劝进,就 
是称臣,向时倡言共和,至此反盛称帝制。不如是,安得封侯 
拜爵?斗大的洪宪年号,抬出朝堂,几乎中华民国,又变作袁 
氏帝国。偏偏人心未死,西南作怪,酝酿久之,大江南北,统 
飘扬这五色旗,要与袁氏对仗。甚至袁氏左右,无不反戈,新 
华宫里,单剩了几个娇妾,几个爱子,算是奉迎袁皇帝。看官! 
你想这袁皇帝尚能成事么 ?皇帝做不成,总统都没人承认, 
把袁氏气得两眼翻白,一命呜呼。祸由自取。 
      副总统黎黄陂,援法继任,仍然依着共和政体,敷衍度日。 
黄陂本是个才不胜德的人物,仁柔有余,英武不足;那班开国 
元勋,及各省丘八老爷,又不服他命令,闹出了一场复辟的事 
情。冷灰里爆出热栗子,不消数日,又被段合肥兴兵致讨,将 
共和两字,掩住了复辟两字。宣统帝仍然逊位,黎黄陂也情愿 
辞职,冯河间由南而北,代任总统,段居首揆。西南各督军, 
又与段交恶,双方决裂,段主战,冯主和,府院又激成意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