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05 >

第68章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05-第68章

小说: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05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384…

民国演义                                                              ·375· 

      欲知段总长退职情形,待至下回续表。 

      历朝以来诸元首,多自子女误之,而女嬖为尤甚。盖床笫 
之官,最易动听。加以狐媚之工,莺簧之巧,其有不为所惑者 
几希?袁氏阴图帝制,已非一日,只以运动未成,惮于猝发, 
一经洪姨之怂恿,语语中入心坎,情不自已,计从此决,于是 
 良友之言,无不逆耳,即视若腹心之徐相国,亦不得而谏止之。 
长舌妇真可畏哉!一经著书人描摹口吻,更觉甘言苦口,绝不 
相同,甘者易入,苦者难受,无怪老袁之终不悟也。 

… Page 385…

民国演义                                                              ·376· 

                             第四十七回 

          袁公子坚请故军统 梁财神发起请愿团 

      却说段祺瑞自督鄂还京,虽仍任陆军总长,兵权已被大元 
帅摘去,他已怏怏不乐,屡欲辞职,至中日交涉,又通电各省, 
屡次主战,袁总统已加猜忌,至是闻徐世昌言,决意去段,只 
一时想不出替身,犹在踌躇未决。忽见长子克定,自门外趋入, 
向他禀白道:“筹安会中,已通电各省,现已得几处复电,很 
加赞成,想此后办事,当不致有意外呢。他的原电,交儿带来 
奉阅,爷可一瞧 。”说着,便从袖中取出电稿,双手捧呈,但 
见起首列着,统是各省长官的头衔,接连是某某商会,某某教 
育会,某某联合会,以及蒙古、青海、西藏等处,极至华侨处, 
亦俱列着。入后方叙及正文,词云:插入筹安会通电,笔法一 
变。 
      本会宗旨,原以讨论君主民主,何者适于中国。近月以来, 
举国上下,议论风起。本会熟筹国势之安危,默察人心之向背, 
因于日昨投票议决,全体一致,主张君主立宪。盖以立国之道, 
不外二端,首曰拨乱,次曰求治,今请逆其次序,先论求治, 
次论拨乱。专制政体,不能立国于世界,为中外之公言;既不 
专制,则必立宪,然共和立宪,与君主立宪,其义大异。君主 
国之宪政程度,可随人民程度以为高下,故英、普、日本,各 

… Page 386…

民国演义                                                              ·377· 

不相同。共和国则不然,主权全在人民,大权操于国会,乃为 
一定不移之义,法、美皆如是也。若人民智识,不及法、美, 
而亦握此无上之权,则必嚣乱纠纷,等于民国二年之国会,不 
能图治,反以滋乱,若矫而正之,又必悬共和之名,行专制之 
实,如我国现行之总统制,权力集于元首一人,斯责任亦集于 
元首一人。即令国会当前,亦不能因责任问题,弹劾元首,使 
之去位。一国中负责任者,为不可去位之人,欲其政治进步, 
乌可得也?故中国而行前日之真共和,不足以求治,中国而行 
今日之伪共和,更不足以求治。只此二语,颇中肯棨。惟穷乃 
变,惟变乃通,计惟有去伪共和,行真君宪,开议会,设内阁, 
准人民之程度,以定宪政,名实相符,表里如一,庶几人民有 
发育之望,国家有富强之机,此求治之说也。或曰 :“民权学 
说,不必太拘,即共和,亦可准人民程度,以定宪政,何必因 
此改为君主 。”不知政党不问形式如何,但使大权不在国会, 
总谓之伪共和。因恋共和之虚名,不得已而出于伪,天下岂有 
以伪立国,而能图存之理?又况祸变之来,并此伪者亦必不能 
保存,何以故?君主国之元首,贵定于一,共和国之元首,贵 
不定于一,即不能禁人不争。曩者二次革命,即以竞争元首而 
成大乱,他日之事,何独不然?无强大之兵力者,不能一日安 
于元首之位,数年一选举,则数年一竞争,斯数年一战乱耳。 
彼时宪法之条文,议员之笔舌,枪炮一鸣,概归无效。所为民 
选,变为兵选,武力不能相下,斯决之于相争。墨西哥五总统 
并立之祸,必试演于东方。中原瓦解,外力纷乘,国运于兹, 
斩焉绝矣。未来之祸,言之痛心,即令今日定一适宜之宪政, 
纲举目张,百度俱理,他日一经战乱,势必扫荡无遗,国且不 
存,何云宪政?救亡之法,惟有废除共和,改立君主,屏选举 
之制,定世袭之规,使元首地位,绝对不可竞争,将不定于一 

… Page 387…

民国演义                                                             ·378· 

者,使定于一。是则无穷隐祸,概可消除,此拨乱之说也。本 
会以为谋国之道,先拨乱而后求治,我国拨乱之法,莫如废民 
主而立君主,求治之法,莫如废民主专制,而行君主立宪,此 
本会讨论之结果也。谨以所得布告于军政学商各界,及全体国 
民。筹安会。 
      老袁阅罢,掷置案旁,且沉着脸道 :“这等书呆子,徒然 
咬文嚼字,有甚么功效?你以为各省军官,复电赞成,还道是 
天大的喜事?那知我的身旁,如统领陆军的段祺瑞,尚且不肯 
助我,你想此事可能成功么?”克定正恨着老段,便道 :“陆 
海军权,已归属大元帅,谅老段亦无能为力,捽去了他,便易 
成事 。”老袁道:“我正为此踌躇,因恐把段撤去,继任非人, 
岂不要酿成兵变?”克定道:“何不邀王聘卿出来,聘卿资 
格,较段为优,得他任陆军总长,何患军人不服?”老袁道: 
 “你说固是,倘他不肯出来,奈何?”克定道:“待儿子亲往 
一邀,定当劝他受任 。”老袁道:“很好,你且去走一遭罢。” 
      看官,你道王聘卿是何等人物?他名叫士珍,与段同为北 
洋武备学生,惟段籍安徽,王籍直隶,籍贯不同,派系遂因之 
互异。前清时,士珍官阶,高出段上,嗣与段先后任江北提督, 
有王龙段虎的名称。惟当小站练兵时,王、段两人同为老袁帮 
办,因此与袁氏亦有旧谊。至清帝退位后,士珍却无意为官, 
避居不出。既已高卧东山,不应再为冯妇。此次克定奉命,径 
乘了专车,至正定县中,向王宅投刺,执子侄礼,谒见士珍。 
士珍不意克定猝至,本拟挡驾,转思克定远道驰至,定有要公, 
不能不坦怀相见。克定抱膝请安,士珍殷勤答礼,彼此坐定, 
先叙寒暄,继及国事。寻由克定传述父命,请他即日至京,就 
任陆军总长。士珍忙谢道 :“芝泉任职有年,阅历已深,必能 
胜任。若鄙人自民国以来,四载家居,无心问世,且年力亦日 

… Page 388…

民国演义                                                              ·379· 

就衰颓,不堪任事,还乞公子转达令尊,善为我辞 。”克定道: 
“芝泉先生,现因多病,日求退职 ,家父挽留不住,只得请 
公出代,为恐公不屑就,特命小侄来此劝驾,万望勿辞 。”段 
未有疾,克定偏会说谎,想是从乃父处学来。士珍只是不从, 
克定再三劝迫,一请一拒,谈论多时。士珍复出酒肴相待,兴 
酣耳热,克定重申父命,定要士珍偕行。士珍道 :“非我敢违 
尊翁意,但自问老朽,不堪受职,与其日后旷官,辜负尊翁, 
何如今日却情,尚可藏拙 。”克定喟然道:“公今不肯枉驾, 
想是小侄来意未诚,此次回京,再由家父手书敦请便了 。”未 
几席散,克定遂告别返都,归白老袁,又由老袁亲自作书,说 
得勤勤恳恳,务要他出来相助。克定休息一宵,次日早起,复 
赍了父书,再行就道,往至士珍家。士珍素尚和平,闻克定又 
复到来,不敢固拒,重复出见。克定施礼毕,即恭恭敬敬的呈 
上父书,由士珍展阅,阅毕后,仍语克定道 :“尊翁雅意,很 
是感激,我当作书答复,说明鄙意,免使公子为难 。”克定不 
待说毕,即突然离座,竟向士珍跪下,前跪洪姨,此跪士珍, 
袁公子双膝,未免太忙。急得士珍慌忙搀扶,尚是扯他不起, 
便道 :“老朽不堪当此重礼,请公子快快起来!”克定佯作泣 
容道 :“家父有命,此番若不能劝驾,定要谴责小侄。况国事 
如麻,待治甚急,公即不为小侄计,不为家父计,亦当垂念民 
生,一为援手呢 。”责以大义,可谓善于说辞。说着时,几乎 
要流下泪来。士珍见此情状,不好再执己意 ,只得婉言道 : 
“且请公子起来,再行商议 。”克定道:“老伯若再不承认,小 
侄情愿长跪阶前 。”于是士珍方说一“诺”字,喜得克定舞蹈 
起来,忙即拜谢,起身后,士珍乃与订定行期,克定即回京复 
命。越日,即由老袁下令,免段祺瑞陆军总长职,以王士珍代 
任。士珍亦于此日到京,入见老袁,接篆履新了。千呼万唤始 

… Page 389…

民国演义                                                              ·380· 

出来。 
      老袁既得了王士珍,军人一方面,自以为可免变动,从此 
无忧,独财政尚是困难,所有运动帝制,及组织帝制等事,在 
在需钱,非有大富翁担负经费,不能任所欲为。左思右想,尚 
在徘徊,凑巧有一位大财神登台,演一出升官发财的拿手戏, 
于是金钱也有了,袁老头儿也可以无恐了。惟这大财神何姓何 
名?看官可记得前文叙过的梁士诒么?如梁山泊点将,又是一 
个登台。梁本为总统府内秘书长,足智多才,能探袁氏私隐, 
先意承欢,所以老袁非常器重。他遂结识了几个要人,招集了 
若干党羽,更仗那神通机变的手段,把中央政府的财政权,一 
古脑儿收入掌握。历届财政总长,无论何人,总不能脱离梁系, 
都中人士,遂赠他一个绰号,叫作梁财神。但梁系粤人,附梁 
的叫作粤派,另有一派与他对峙,乃是皖派首领杨士琦。杨为 
政事堂左丞,势力颇大,联络多数旧官僚,与粤派分竖一帜, 
互相排挤。老袁素性好猜,忽而信梁,忽而信杨,杨既得志, 
梁渐失势,秘书长一职,竟至丢去。嗣又以搜括财政,不能无 
梁,复召为税务督办,梁仍靠着财力,到处张权。忽交通部中 
闹出一件大案来,牵连梁财神,梁正无法解免,常想寻个机会, 
迎合袁意,省得受罪,适闻老袁为财政问题,有所顾虑,他遂 
乘机而入,愿将帝制经费,一力承当。看官!你道梁士诒绰号 
财神,果有若干私财,肯倾囊取出,替袁氏运动帝制么?无非 
从百姓身上,想出间接搜括的手段,取作袁氏用费,就算是理 
财能手。财神亦徒有虚名,究不能点石成金。但袁氏生平挥霍, 
视金钱若泥沙,什么国民捐,什么救国储金,什么储蓄票价, 
还有种种苛税,种种借款,多被取用,消耗殆尽。此次梁财神 
出筹巨款,究从何处下手呢?原来京城里面,本有中国、交通 
两银行,归政府专办,平时信用,倒还不失,梁为罗括现款起 

… Page 390…

民国演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