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跌宕起伏的一生:悲情曹雪芹 作者:徐淦生 >

第7章

跌宕起伏的一生:悲情曹雪芹 作者:徐淦生-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把总把最后一张纸在手里掂了掂,满脸严肃地说:“这一道就不是宫门钞了,不是通发的上谕,是朱谕的抄件,而且对府上关系不小。”
  “!”曹一惊,站起来双手接过抄件,他很想知道内容,但是又怕知道,只好仍然顺手递给三哥。桑格接过抄件,轻声地读道:“朱谕:谕总理事务四大臣等:西路军务,大将军职任重大,十四阿哥胤祯,势难暂离。但遇皇考大事,伊若不来,恐于心不安,着速行文大将军王,令与弘曙二人,驰驿来京。将印敕暂交平郡王纳尔苏。
  军前事务,甚属紧要。着公延信驰驿赴甘州,管理大将军印务,并行文总署年羹尧,俱同延信总西安管理总督事务,及时具奏。”
  “十四阿哥跟平郡王的军权一解,其安危自然……”曹桑格正想阻止曹说下去,这个时候正好堂倌来上菜,一个堂倌端着一盘油炸过的滚烫的锅巴放在桌上,另外一个堂倌端着炒勺,里面是烩好的什锦鱿鱼,往锅巴上一浇,就听见“吱啦”一声,那菜的香气扑面而来,引人食欲。
  曹桑格举杯敬客:“来来来,干了这杯,吃锅巴,鱿鱼锅巴。”
  顾把总吃了两块锅巴,把三道宫门钞和那道朱谕仍然收好,站起来恭恭手:“多谢曹大人跟三爷赏酒,事不宜迟,我得去参见两江总督范大人啦。”
  “还有菜呀。”曹也并非诚意留客。
  “不不不,回去晚了不妥当。二位也千万不要送,六朝居人多眼杂。下官告辞啦。”顾把总言罢一安到地,起身离去。
  “多谢!多谢!”曹和桑格恭手为礼,与之拜别。
  客人走了,曹仍旧坐下,长出了一口气:“唉——”
  “你先别着急,四阿哥初登大宝,给康熙老佛爷发丧,还有众多国家大事,够他忙一阵子的,江南三处织造的事儿,他且顾不上来,咱们正好借此机会把自己的首尾弄清爽……”曹桑格一言未尽,让曹摆了摆手给挡住了:“亏欠国帑几十万两银子,怎么把首尾弄清爽?这是仨瓜两枣儿的事儿吗?这其中的内情您比我还清楚……唉——凶多吉少啊!”
  “唉!可也是。”曹桑格端起门杯,喝了个底儿朝天。
  曹跟三哥议定,这消息已准就不能再瞒着老太太了,可是白天不能回禀,人多嘴杂耳目甚重。只有等吃过晚饭之后才好。
  这哥俩好不容易挨到初更时分,双双来到老太太住的内宅大厅。正好晚餐刚过,三太太、四太太正陪着老太太聊天儿,里间屋的圆桌上,曹霑指点着翠萍描红模子。
  曹跟曹桑格无精打采的走了进来,先给老太太请安,三太太、四太太也都站起来在一旁侍立。曹霑过来给曹和三大爷请安。然后各自落座。
  “老三,茧子收得怎么样了?”
  “啊!”老太太一句话,把曹桑格问了个蒙头转向,前几天三太太的谎言他哪里知道。所以一时回答不出。这回曹透着聪明,他马上插话说:“老太太咱先不谈茧子的事,我们哥俩有件大事回禀您老人家,但是您老人家得多镇静!”
  “什么事这么正经?”老太太并没有怎么以为然。
  “圣祖仁皇帝驾崩啦!”桑格回答。
  “什么时候?”
  “上个月十五日,甲午。”
  “何人嗣位?”
  “雍亲王,辛丑即位,明年改年号为雍正元年。”
  老太太手一软,茶碗落地摔了个粉碎,同时高呼一声:“康熙老佛爷,您走的太早啦!”继而扑倒于地嚎啕大哭。
  曹和桑格俱都跪在老夫人的两侧,极力相劝:“老太太您得节哀!”
第二章滴漏声催秋雨急(10)
  “老太太您得保重福体啊!”
  小曹霑从来没见过这种场面,被吓坏了,他一头扑在祖母的怀里:“太太,太太,您别哭了,我怕!我害怕!”
  宝贝孙子的呼叫让老太太停止了哭声,她把曹霑抱在怀里:“我的命根子,太太不哭了,你别怕,别怕。”说着用手抚摸着孙子的头顶,三太太、四太太趁此机会把老太太搀了起来。三太太边搀边说:“这地下太凉了,您快起来吧!”
  老太太被扶坐在短榻上,她看了一眼老丁:“汉臣。”
  “嗻。”丁汉臣走上几步,请了个安。
  “你去打开萱瑞堂,找几个人设好灵堂,我要连夜祭奠祭奠咱们家的大恩人……”老太太一言未尽,哀声又起。
  萱瑞堂是这府里的正厅。平常日子门是锁着的,当然按规定的日子有专人进来洒扫除尘,七间两卷的正厅,就等于是十四间的面积,东西双耳房。垂花门内抄手游廊,东西配房各五间,南端皆配鹿顶。大厅一律是红木家具,不用螺钿镶嵌以示庄严。家具的尺码都比通常的大一些,中央的条案竟是一丈八尺,其余家具可想而知。据说这堂家具还是汉府的遗物,明朝的东西,抱柱上挂着雕工极细的紫檀对联,乃是圣祖所赐:
  上联是:万重春树合,
  下联配:十二碧云峰。
  可是今夜的正厅已然变为灵堂模样,梁悬素幔,遍挂白幡,丈八的条案上五供已全,三斤的一对白蜡也被点燃,炉内一炷高香,燃烧中青烟袅袅。
  三太太、四太太搀扶着老夫人,后跟曹、桑格和曹霑,人人身披白布,头裹麻巾,走进正厅,扑伏于地放声痛哭。老太太哭得很痛,别人也不能不跟着哭,可是哭过一会儿,三太太似有警觉,她左手拉了一把曹桑格,右手碰了一下四太太,向他(她)们摇摇手,示意不要再哭了。然后自己站起来,走到老太太跟前:“老太太,老太太,不能再哭啦!”
  “什么,不能?……”老夫人面有薄愠。
  “老太太,消息虽然是准的,可滚单还没有到江宁,此时此刻除了两江总督范大人知道此事,全江宁谁也不知道。咱们家半夜三更的嚎啕大哭,倘若两江问下来,该以何言答对?倘若消息传出去……这可是一款大罪啊!再一说……”
  老夫人摆摆手:“不要再说了,我明白了。多亏你这提醒。告诉老丁,传下话去,今夜举哀的事不准外传。”
  “是。”三太太转过身来:“老丁,听见老太太的吩咐了吗?”
  “嗻,我听见了,马上就办。”老丁刚要走,三太太又补了一句:“这灵堂也得连夜撤喽。”
  “嗻嗻。”老丁答应着退了出去。
  “老太太,回去歇歇吧。”四太太过来相劝,想扶起老夫人。
  老夫人摇摇头:“让我先喘口气儿……唉——也是我老糊涂了,大张旗鼓的。”她不自觉的抬起头来,看见了“萱瑞堂”三字匾额,顿时感慨万千,伸手把曹霑搂在怀里:“宝贝,你知道这块匾是谁写的吗?”
  “是康熙老佛爷的御笔。”
  “不错。那么是写给谁的呢?”
  “写给我老祖儿孙氏太夫人的。”
  “聪明的宝贝。你五岁那年,我给你说过一回,到如今也没忘,好好,是不能忘记啊!”
  小曹霑频频地点头。
  “我再问你,康熙老佛爷为什么要给你老祖儿赐字题匾呢?”
  “因为康熙老佛爷是吃我老祖儿的乳汁长大的,皇帝龙恩厚报才赐字题额,‘萱瑞堂’三字喻老祖儿为萱堂慈母。并有合欢忘忧之祝。”
  “好好,说得真好!”老太太爱抚备至,亲着曹霑的小手儿,面上一扫忧伤:“因为有这层关系,你玛发七岁进宫去给康熙老佛爷做侍读。宝贝,你懂什么叫侍读吗?”
  “就是陪着太子读书。”
  “对了,但则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侍读的,一般都是亲王、郡王的后代,次之是贝子、贝勒家的阿哥,再次之是大臣的儿子,权相明珠大人的长子纳兰性德也是侍读。可你玛发何许人也,无非是个包衣,下贱的奴才也做了皇帝的侍读。这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光彩啊!”
第二章滴漏声催秋雨急(11)
  “我玛发真是洪福齐天哪!”
  “当年你玛发还不愿意去哪,他说想奶奶,不愿意离开奶奶,你老祖儿就吓唬他,说皇上的权柄可大了,叫你去,你不去。一生气就能杀了你,再生气还能杀了我,没准儿还要杀了咱们的全家。你玛发吓坏了,第二天乖乖地进宫到了上书房。晚上回到家跟你老祖儿学舌,说皇上挺和气的,他说不杀无罪之人。这句话把你老祖儿吓了一大跳,孩子,跟皇上念着好好的书,怎么会说起杀不杀人的事来了。你玛发就从头到尾的学给你老祖儿听,原来上书房的师傅早上先让练大字,你玛发四岁就练大仿,天天不间断,七岁的孩子敢说写得一笔好字,康熙爷看着又爱惜,又有几分妒意,就问你玛发:‘曹寅,你知道你练的是什么体吗?’
  你玛发放下笔,赶紧跪下:‘回皇上,奴才知道,奴才练的是柳公权,柳体。’
  ‘练柳体取意何在?’康熙爷问。
  ‘意在先练字的骨架。’你玛发还是跪在地上回答,这一来把康熙老佛爷给招乐了:‘曹寅,咱们俩人这么说话不别扭吗?站起来,站起来。’
  你玛发连说:‘我怕皇上生气,杀了我,还……’
  ‘这是谁说的,皇上一生气就杀人?’
  ‘是……’
  ‘哦——这是奶嬷嬷吓唬你的话,曹寅,告诉你,我这个皇帝是不杀人的!哦,不对,是不杀无罪之人的。”
  你老祖儿听明白了,也放了心啦。后来跟我说:‘你想想,这不都是孩子话嘛。’”
  “可不是嘛。”三太太插嘴说:“一位十一,一位七岁。这要是在咱们家里,不就是俩孩子嘛。”
  “太太,您接着说,后来呢?”曹霑听上了瘾,非让老太太接着说,老太太想了想,往事如潮颇多感触:“唉——积年累月的事儿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哪!我再说一段,你玛发为什么能取得康熙老佛爷的信任。是因为你玛发献计除了鳌拜——康熙爷这个心腹大患。”
  “好好,您说,您说。”小曹霑兴致勃勃。
  “这可是你玛发亲自跟我说的,那一年你玛发已然十好几了。有一天康熙爷把他领到御花园一个僻静的地方,跟他说:‘鳌拜这个老贼专横乱政,去年冬天他竟敢矫旨,擅杀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以及巡抚王登联,谋逆之心昭然若揭。前些天鳌拜报病不来上朝,皇太后命我探视,我见他枕下藏有短剑一柄,分明有刺朕之意,此人不除必成大患。曹寅,你得给我出个主意擒住鳌拜。’你玛发听了之后问了一句:‘如此大事万岁爷为什么不禀明太皇太后呢?’
  康熙老佛爷说:‘不。太皇太后年迈优柔,必虑其多力难制,所以咱们得想个神不知、鬼不觉的办法,一擒即准,先拿后奏。’
  ‘容臣彻夜长思。’你玛发跪安之后,回到家里真是认真思索,他坐着想,站着想,走着溜(读“柳”)儿想,整整想了一夜,也没想出个什么主意来。这时候天也亮了,你玛发就到院子里打打拳,活动活动筋骨,谁能料得到,他没打了三招两式,忽然就想出来一条绝妙的好主意。”
  “什么好主意?太太快说。”曹霑急切地问。
  “你玛发奏请皇上以练习武功为名,召集王公大臣、上三旗包衣子弟,年在十六岁之上,身强力壮者,组成摔跤队,名为‘哈哈珠子’,定期进神武门到御花园陪皇上摔跤练武。果然有一天,皇上跟哈哈珠子们正在习武,鳌拜来了。你玛发早就给他预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