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中国辩论词名篇快读_李天道 >

第24章

中国辩论词名篇快读_李天道-第24章

小说: 中国辩论词名篇快读_李天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妙语佳言

  国有兴亡,人有生死。

  卖国的人是贼臣,为了图利才卖国,既然有利,他还愿逃跑吗?所以卖国者必不逃,而逃跑者必不卖国。

  人臣事君,如子事父。倘若父母不幸患了重病,做儿女的能够说,反正要死了,不必找医生求医,而眼看着他们死去吗?

  知道不可为而为之,这才是一个臣子尽忠尽孝的表现。

  论辩技巧

  纵观整个答辩过程,文天祥论辩技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不卑不亢,从容应对。元朝宰相博罗一开始便喝令文天祥跪下,文天祥却长揖不跪,不卑不亢回敬道:“我是南朝人,行的是南朝礼。”尽管博罗命令卫士强行拉倒了文天祥,但文天祥大义凛然反击:“国有兴亡,人有生死……只求一死,没有什么好说的。”以此断绝博罗的非分之想。博罗深知对手决非等闲之辈,所以很注意论辩技巧,先接过文天祥的话,然后反诘:“你刚才说,国有兴亡。我倒要问你,从盘古到今天,是几帝几王?”在碰了文天祥的软钉子“我今天不是来同你谈古论今的,没工夫跟你谈这些”之后,博罗话锋一转,迂回进攻:“自古以来,哪有为人臣的把国家的土地送给别人,自己却逃走的?”这一问着实击到了忠臣的要害。然而,文天祥泰然自若,先是澄清事实的真相:“那时我被扣在皋亭山,卖国之事一概不知”,继而区分了卖国者与不卖国者:“卖国的人是贼臣……所以卖国者必不逃,而逃跑者必不卖国”,最后,“从前我出使北营,……国家既亡,我本该为国而死,但所以不死……”文天祥又揭露了敌人卑鄙无耻的老底并阐释自己苟活的原因。博罗的攻击自然瓦解。

  不甘心失败的博罗又一次反击:“弃掉皇帝,另立二王,能算是忠臣吗?”言下之意,文天祥早已不是忠臣,所以应该投降。文天祥则援引历史事实予以驳击:

  “历史已有先例,晋朝的怀帝、帝被北人俘,当时如果跟随二帝北便是不忠,随元帝行才是忠臣;同样,本朝的徽宗、钦宗二帝为金人俘,若是跟从二帝投降金国,就算不得忠臣,惟有随高宗南行,才是忠臣。”一番话驳得博罗无话可说,不得不改换话题,“你身为丞相,当进就应该引兵出城与伯颜一胜负,才算是忠臣,怎么可以拥三宫出走呢?”“……当时如果是我当权,可能就是不今天这种局面的。你的话,可以责怪陈丞相,而不能责怪我”,文天祥指出对方混淆视听,张冠李戴,同时,字里行间表现出文天祥的无奈和无声叹息。博罗乘机反诘:“既然已经知道国家没救了,又何必救它呢?”文天祥则以“人臣事君,如子事父”。的比喻回击:“倘若父母不幸患了重病,做儿女的能够说,反正要死了,不必找医生求医,而眼看着他们死去吗?”情真意切,催人泪下。最后,面对博罗关押的威胁,文天祥处之泰然,视死如归:“我以义死,囚禁又何惧之有!”文天祥这种以身殉国,视死台归的伟大精神使得敌人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这实际上等于宣布了正义的胜利和他自己所赞颂的“正气”

  的胜利。

  相关链接

  宋朝某年冬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在吉塘村陈氏祠堂门外,昏倒一个奄奄一息的少年。村中乐善好施的陈殿升路过,见那少年头上环绕祥光,认定此人不凡,赶紧救起。待少年醒后,细问来历,方知此少年名叫文天祥,年方十二岁,庐陵富田人,为寻找因屡试不中功名而背井离乡的父亲,辞母独自踏上了艰难困苦的路程,一路打听,一路乞讨到此。陈殿升听后,拉着文天祥来见正在私塾讲课的先生文革斋。文革斋正是文天祥之父。

  父子相见,悲喜交加。文天祥不辞辛苦寻父的孝举,一时传为佳话。陈殿升留下了文天祥,让他一边放牛,一边伴三子读书。文天祥劳动勤快,聪明好学,三年之后,文天祥和陈家三子陈庭训参加县试,分别以第一、第二名考中秀才。他们在吉塘继续攻读。几年后,文天祥要随父返回故乡,临别,陈殿升重金馈赠文氏父子。德佑年间,文天祥中状元,后放任赣州知府。他为了报答吉塘村乡亲父老知遇之恩,亲临吉塘致谢,并亲笔题赠“文星聚奎”的石匾和“昔日韦布来章贡,今朝紫袍登颖川”的木联给吉塘村留念。

  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权臣阿合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没阿合马的家财、追查阿合马的罪恶,并任命和礼霍孙为右丞相。和礼霍孙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国,颇得元世祖赞同。

  八月,元世祖问议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谁是贤能?”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

  于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显位。文天祥的一些降元旧友立即向文天祥通报了此事,并劝说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绝。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巿口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死后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t*xt…。小%说天。堂



第27章 幕客二难智胜年羹尧


  无名氏

  约1723年

  背景导航

  年羹尧(1679…1726)字亮功,号双峰。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先后任四川、广东乡试主考官。四十八年,任四川巡抚,四十九年,平干伟罗都之乱,进四川总督兼巡抚。五十九年,平里塘、边塘、乍了、察木多察,加授平西将军。六十年,升川、陕两省总督。雍正即位后,加封二等哈哈番世职、太保、三等公爵世袭等职。疏请于川、藏边陲筑城,设守驻兵,封赏土司,准奏。青海台吉罗卜藏丹津纠集八合吉及大喇嘛察汗和诺门汗反清。意图称雄青海及唐古拉。年奉令率兵讨伐,封抚远大将军,节度川、陕、滇三省,俘罗卜部十万余人。次年又领兵进讨,命岳钟琪先攻大喇嘛察汗,将其部众全歼于山谷中,另派精锐骑兵五千,偷袭罗卜藏丹津驻地,罗卜无备,部众实被打散,清军乘胜穷追,罗卜部被杀八万余人。罗卜远投准噶尔,溥海全境平定。进封一等公爵,加授精奇尼哈番。雍正三年(1725)在表贺祥瑞中用词失当,贬杭州将军,抗旨不赴,遭弹劾免职。

  十二月押回京师,定九十二条罪行,令自裁。

  清朝的年羹尧是有名的杀人大将军。雍正初年,年羹尧率军收复一个边城,部下逮捕三个吏员。年羹尧立即下令解到帐前,他们问:本帅是准备杀你们呢,还是不准备杀你们。第一个是县令,他磕头说不会杀,结果被年羹尧怒而杀之。第二个是武官,他昂头不惧一死,结果被大将军笑而杀之。轮到第三个时,那人却机智地让将军自己做抉择,结果年羹尧没杀他。

  下面即为当时他们两人的辩论。

  辩词精选

  杀了两个,年羹尧半垂着眼皮,一边寻味着方才发生的一切,一边又心不在焉地向下问:

  “还有一个吧?你也猜一猜,本帅对你杀还是赦?”

  “将军恕我直言,此事晚生无法妄断!”

  “呦!”这回答使年羹尧感到很突然。他立即睁大了眼睛,向下一看,只见此人三十上下年纪,读书人打扮,知道是个幕客。按照年羹尧的脾气,你越不肯把话说清楚,他越想要打破沙锅问到底,于是又问对方:“你无法妄断。那末我再问你,如果本帅杀了你呢?”

  “这当然是将军之威!”

  “如果不杀——”

  “那就是将军之德!”

  “唔……”

  “用威或者用德,两者必取其一。生杀予夺之权,操在将军手里,请你自己定夺吧!”

  一番话说得理直气壮,使年羹尧简直找不到半点可以驳斥的理由。再仔细一想,啊呦,如果杀了他,还等于自己失德呢!他深深佩服这位年轻幕客的才干,于是手一挥说:“赦!”

  左右一听大将军说赦,就连忙上去给那幕客松绑解缚。

  妙语佳言

  用威或者用德,两者必取其一。生杀予夺之权,操在将军手里,请你自己决定吧!

  论辩技巧

  这篇辩辞巧妙的采用了二难选择法。两难选择是这样一种辩论谋略,就是在辩论中把自己的意图隐含在两个选择当中,供对方选择。对方无论选择哪一种方案,都符合说活人的意图。

  虽然还有第二个可能,但此时对方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两者选一。

  两难选择的用“奇”,奇就奇在貌似征求对方的意见,但其实足让对方个知个觉地服从自己的意图。可渭出奇制胜。在以上生死辩场上,幕客能免一死,全仗着自己的过人才智和三寸不烂之舌,巧妙地破斥了大将军设下的二难困境。

  年羹尧的二难困境是:如果求生,则杀;如果求死,杀;无论求生求死,总之,杀。这是杀无赦的二难法。聪明的幕客镇定自若,洞若观火,看清了年羹尧的逻辑,所以不钻圈套,反而将计就计,以对方的结论为前提,绝妙地构思出有关大将军荣辱的反二难:如果杀,则失将军之德;如果不杀,则失将军之威。或者杀,或者不杀,总之,或失德,或失威。失威事小,失德事大,两相权衡,加之幕客说的言辞婉转,不失将军体面,结果就很明白了。

  相关链接

  年羹尧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雍正二年(1724)人京时,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真可谓位极人臣。但翌年十二月,风云骤变,他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赐自尽。年羹尧成败之速,异于寻常,被史家列为“雍正八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