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艽野尘梦_陈渠珍 >

第12章

艽野尘梦_陈渠珍-第12章

小说: 艽野尘梦_陈渠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京中、树枝、央噶三山,皆重岗叠岭,高耸入云,远近众山,一齐俯首。而危崖狭道,陡峻异常。我军穷 三日之力,始能通过。每上下一山,皆须整日赶行。恒登降于深壑绝涧中。山中皆千年古树,大树十围,高数十丈,直矗霄汉,荫蔽不见天日。此道偶有番商往来, 然负重而行,必须六日始能通过。三日宿山上,三日宿谷底。山上无数尺平地可栖止,故番商恒傍大树根,凿穴隐身,以避风雨。久之,穴宽八九尺,深五六尺,人 可挺卧其中矣。然凿穴如此之巨,尤未占全树之半。此真大而无所可用者也。余尝谓材虽栋梁,而生非其地。不遇其人,亦终老穷荒,弃如废材。人之怀瑾抱璞而不 遇者,亦尤是耳。又山中秋高叶落,泉水久浸,遂成积潦;水阴寒而含毒汁,番人饮之,颔下生肉瘤,垂五六寸长。波番无老幼、男女皆有之。下山,地势起伏,行 半日至汤买。薄藏布江横其前,宽十余丈,波涛汹涌,有藤桥通之。大军前进后,已被番人砍断,乃就河岸宿焉。是日,行进甚速。途中渴燥,汗流不止。入河濯巾 洗尘,又觉寒透肌骨,不可支。盖波地山高岸陡,溪小水寒,终岁不见天日故也。

'校注三十三' 按 自纳衣当噶至汤买(亦作汤木)之间,凡大山四重:八浪登、京中、树枝、央噶是也。高度皆在四千米左右,然山脚底而河谷深狭,崖路陡险,故觉其高倍常。此山 脉为工布与波密之古界。后因波密强悍,工布孱弱,致德摩山以东,鲁朗、冬九、给衣当噶等村亦为波密民占领也。汤买临薄藏布江,那波密河也。薄藏布即波异 译。其东北部地势高,称为“波堆”,即上波之义。西南部海拔低,称为“波密”,即下波之义。藏人统称之曰“波部”。汉人不惯呼一音地名,故曰“波密”也。 藏布者,“清洁者”之义,藏人以称大河之圣洁者,“雅鲁藏布江”、“薄藏布”同义,又加江与河字,乃汉人所增益。波密全境,胥属此河流域。各支流皆出于雪 山,此带地主雪量甚大,故水源丰富,源流虽不勘长,干流之水量甚大。水急江阔,津梁难施。幸地暖多藤,所在以藤为笮(溜索桥)。汤木桥,以其地名桥之一 也。

凡饮水多含有机质乏于矿质者,其人颈生瘿瘤,曾见多数森林区域,与缺乏食盐之地,其人皆如此.多食海盐及海带足以解之.因两物中多含碘质,故知瘿瘤必由碘质缺乏而起,然则输入碘质于血液,或吞食碘化物,应足以疗之.波密乏于食盐,而多森林,故其喉瘿特重.

是日,遍寻居民,皆匿不出见。夜有一番人至,乃此地小头目也。余悬重赏,募人架桥,诺之。次日凌晨,即引一老人,负藤绳两盘至。沿河上下呼唤甚久。始见对岸 来一番人,手携毛绳。于是彼此各持绳的一端,向上流力抛。忽两绳相交结,成一绳。再张索桥,引渡而过。两岸原有石墩,高丈许,中埋木柱。拴桥绳于柱上,即 成桥梁矣。对河番人,攀缘藤绳而过。余取所携毛绳观之,其一端系有三梭铁钩。又视老番绳端,亦系一铁球,大如卵,始知两绳相交,即钩结为一矣。渡桥去,人 依桥柱,背河而立。有曲木,长尺许,如半月形,紧系胸间,桥绳即由此穿过。另一细绳,系人背上。自此岸循索溜达波岸,一人牵引之。凡渡河之人,仰身倒下, 手足紧抱桥绳,手攀脚送。徐徐而过。对河一人持细绳,亦徐徐牵引之。

桥既成,官兵陆续渡之。每渡一人,约十分钟之久。全营三日方渡毕。当我军初渡兵一排时,余即继之渡过。初则顺势下降,甚易。向下视洪涛,不无惴惴耳。迨渡至 桥中,绳下坠丈许,距水面亦不过二丈。浪花喷飞,扑面沾衣,不觉惊心动魄。仍竭力攀缘,久之始达彼岸,已喘汗交作矣。此岸有居民百余户,时均已逃避。余驻 此两日,俟全营渡毕始行。从此道路稍平,山较少。河有岸,沙洲七八里,皆木瓜树,郁然成林,树高丈许,结实累累,清香扑鼻。又行十余里,接长裿令,以彝贡 番人复叛,驻军损失颇巨,令余急率部进剿,以清后路。又行数里,遇一司书狼狈至,乃由彝贡逃出者,携之同行。至别夹宿营,询其经过。知大军至汤买,彝贡喇 嘛即来投诚,乃留兵一队驻其地。殊官兵垂涎喇嘛寺财物,肆行掠取,遂激变。复聚众千余,围攻两日,驻军不支,被缴械。死伤尤重,生还者不过四十余人而已。 翌日出发,行五十里,沿溪进,途中时见村舍,傍溪右岸。又行十余里,横山阻之。山高而险。山后波番兵所在也。左为大海子。宽里许,长数十里。对岸即彝贡, 人户甚多。闻向导云:“二十年前,此为小溪。后因左面高山崩溃,雍塞山谷,遂潴为海子。而右岸亦夷为平原矣。”我军沿海子下流里许,徒步过,水深尺许。遂 宿营彝贡。遥见海子对岸,无数烟堆,番兵来往其间。沿岸登陆处,似均掘有壕堑。余部署甫定,边军彭管带日升开到。日升,永绥狮子桥人,入川二十余年,由夫 役积功升管带,为边军骁将也;异域相逢,倍动乡情。日升自愿以全力协助。余甚感之。约以明日拂晓进攻,彭营由左岸登山,我军由彝贡渡海,议定,日升辞去。 即军于海子下流五里许之村内。

'校注三十四' 入 藏川军,多募自市井无赖。军官又多为凤凰山训练之学生,缺乏治军经验,加以钟颖童马矣轻佻,但以宽厚博人和,故其军纪极恶。赵尔丰知不堪用而不敢言。但虑 其在川边(西康)滋事,故使绕从北道入藏,以边军卫送之。其与川督赵尔巽函电,曾迭论钟军纪律坏及钟颖治军无状等事。乃其奏摺中央电视台称钟军纪律甚好, 沿途受人欢迎云云。赵之苦心可知。而钟军之一塌糊涂可知矣。联豫与钟知皆满洲人,乃不喜钟而悦罗长裿,亦非无敌。此时虽以罗长裿整 理该军,罗亦因无人可用,难挽积习。其克定波密,全赖边军力耳。罗之反攻,实未曾遇战事。使遇战事,仍不免于挫败。其军窳败如此,乃毫无自知,竟于假人余 威占领彝贡(属中波密)之后,劫掠其喇嘛寺,以致激成民变。此时白马青翁,已经逃入野山,更无人率领,乃亦发为叛乱,则其为民变可知矣。此事正与民国元年 拉萨川军之攻掠喇嘛寺事相同。其时钟颖据的率领亦是此辈,日夕劫掠市民,肆其淫赌。耗用既尽,又复出劫。民元月三月,市民皆穷,乃往劫色拉寺(西藏三大寺 之一)。寺僧乘垣抵抗。数日后,寺僧突击反攻,民众揭竿应之,钟军反被包围,结果缴械离藏。

收复波密,余实首议。乃以友军不力,致兵败退回。今彝贡小丑,尚烦边军援助,余甚耻之。计非立功自见,不足以雪此恨,乃激励官兵,单独进攻。众咸为感动,愿 效死力。乃于上流搜集木船七只,至夜四鼓时,派两队,越过对岸大山进攻。余率兵两队,绕至上流四里处,乘船偷渡。时月色昏朦,舟小人多,微波荡漾,左右倾 簸,舟不灭者一指。戒士兵,万一波番兵发觉开枪,宜镇静。一动摇,舟即覆灭矣。幸值昏夜,离敌尚远,平流缓渡,舟行无声。渐近岸,即隐舟芦苇中。余原与越 山进攻两队约,候其下至半山,鸣枪为号。余即起而应之,但守候甚久,尤未闻枪声,又恐天明,为敌觉。余遣出侦探回报云:“番兵数人一组,围火坐,多已盹 睡,毫无警戒。”余遂决心出其不意掩袭之。予计接触后,我越山之两队,当亦下山矣。乃舍舟登陆,鼓励士众,两路齐进,直攻其村寨。波番兵闻枪声,始惊醒, 稍还枪,即溃不成军矣。我越山两队,已下至半山,适遇被我击溃波番兵数百人,向山上窜匿,乃猛力射击。波番兵遂豕突狼奔,向上流溃走矣。此役毙敌三四百 人,我军伤亡四人而已。余集合全营,分三路,沿海子搜索前进。沿岸地势平坦。行十余里,至一大森林,波番兵数百,复阻险开枪。中路接战,约半小时,我左右 两路兵抄至,波番兵被我三面夹击,不支,又四散奔溃,我军就此大休息,约一小时。又行四十余里,皆一带平原细草,风景天然。天已不早,就草原中宿营焉。官 兵饥甚,采樵而炊。护兵某,在山后摘回子辣椒甚多。某队在山中搜获牛一头,不及宰杀,即割其腿上肉一方送来。余正苦无肴,得之大喜。乃拌子辣椒炒食之,味 绝佳。余生平嗜此味,入藏,久不得食矣。今不图于万里绝荒,又值战后饥苦之际,得之。是日,余食之不知几许,但腹累累,坐地不能起矣。是夜,四更造饭。五 更又出发。仍沿海子上行,地势起伏,尚无大山,沿途亦无敌踪。行五十里,至一地,忘其名,有居民数十户,但屋宇均极湫隘,远不如工布屋宇之清洁。甫宿营, 彭日升率队至,见面致贺,略无愠色。余殊惭负约独进,因约至静宝,为述前此战败退兵之耻,欲借此一盖前愆,非敢争功也。促膝倾谈甚久。日升亦颇谅余之苦 衷,复商进兵事。侦知波番兵大部已退至八阶十四村。由此前进不远,即渡小河右行,余自任之。日升则前进二十余里,即海子极端也,沿海岸行,肃清哲多沟彝贡 即回。议定,翌日诘早出发,与日升临歧依依,约以春倾寺再会。时边军均驻春倾寺也。

'校注三十五' 此云春倾寺,应是春多寺之误。上波密有两大河谷,东谷通桑昂,以薄宗寺为中心。北谷通硕板多,以春多寺为中心,春多寺为作倾多寺,译无定字故也。陈氏写时,因有此异译,偶误缀合耳。他处皆仍作春多寺。自春多北逾大山(春多山)即硕板多,故彭日升等边军驻此。

余 出发,登山,行数里,一带森林密菁,道路崎岖。下山即溪河,宽五六丈,岸高略等,藤桥通之。但引渡器具皆无。幸昨老番,年八十余,极矫健,手攀藤绳,悬身 并足,顷刻而过。见者皆为惊叹不置。通事曰:“波密地多藤桥,故村寨中皆牵绳为桥,高四五尺,密如网,便儿童练习也。”番人童而习之,长而娴熟焉。此桥攀 渡甚难。中波密山高岸陡,别有所谓鸳鸯桥者,即用藤绳两根,甲绳则系于甲岸高处,徐降至乙岸低处焉。乙绳则系于乙岸高处,而徐降至甲岸低处焉。各悬的筐, 人坐其中,手自引绳,徐徐降下,势等建瓴,往来极便捷也。

我军渡河,又费一日夜之力,全营始渡毕。再沿河进,两岸高山逼狭,时行山腹,时行河岸,军行甚苦。行七十里,至八阶,忽现平原,纵横里许,有居民数十户,又 有小喇嘛寺一所。番妇数人来见。细询之,云前日有番兵数十人由此回家矣。余曰:“番兵甚多,当不止此数。”番妇曰:“彼等皆由各处征调而来,非一地一村之 人,闻战败后,均纷纷由山后逃回家矣。”余将信将疑,仍多方侦探。驻此三日,所得情况亦同,始率队回彝贡。

驻八阶时,余宿喇嘛寺内。官兵半宿营,半露营,傍河岸支帐幕焉。士兵掘来雪晶,巨如斛,小如拳者十余方,洁白莹澈,如水晶然,烈火不能化也。又掘得蜜蜡数十 块。色金黄,微红,中含蜂蚁甚多,栩栩如生。余复至河岸,掘出甚多,满装两袋驼之归。次日,一老喇嘛来见,谈十四村颇详,盖极荒僻中之野蛮部落也。复询雪 晶、蜜蜡所自出。喇嘛曰:“此地绝壁千切,山岭皆万年积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