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和佛陀赏花去_释见介 >

第8章

和佛陀赏花去_释见介-第8章

小说: 和佛陀赏花去_释见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稳固地屹立于大地一般,也就是对佛法深信不犹豫、决定受持,称为:“胜解”。

眼前一棵棵稳立于大地的椰子树,仿佛诉说着父亲的决定,也仿佛在问我:是否对佛法“胜解”了呢?

《清净道论》说:“胜解”具有“把心放开,让它进入目标”的意涵。对于自己所抉择的事情,把心放开,全力投入,才是真正的“胜解”。因此,不论做了什么决定,除了有强烈的信心与决心,还必须付诸实践,持之以恒地坚持。

家乡的椰子树,果树成林,纪念了父亲和我的决定。只是自己在出家的岁月里,真的努力了吗?我不知道,只有勉励自己再接再厉,不要辜负当初的决定。

 

(本图片由吴晓丹提供)

【注解1】椰子树:棕榈科,乔木粗壮,宛若一位德高望重,令人尊敬的长者,所以古人称之为“爷”。“椰”是取“爷”的意思。

【注解2】胜解:“胜解等于信解,有确信的特相,有不犹豫的作用,以决定为相状;以确之于法为近因。”(《清净道论》)

w w w。 xiao shuotxt。 co m



留在树上的木莲花提醒我,以“法”供养十方(26)

小_说txt天_堂
那年我才刚出家,负责“香灯”的工作。

每当寺里的玉兰、桅子等香花开了,便有人采来放在浅浅的红盘子里,置于佛前,供养佛陀。一连几天,我在花香萦绕中整理大殿,分外起劲。

一天;大殿石阶前的木莲开花了,那花开在笔直高挺的树上,好大、好白、好香!当时,我并不知道白木莲在台湾是非常罕见的,只是被这美丽的大白花深深吸引,“把它采来供佛多好!”我这般盘算着。

一位法师经过,看见我在树下发呆,问我在想什么。我指了指树上的大白花,得意地告诉她我的想法。没想到,她微笑着说:“把美丽的花朵留在树上,供养十方佛,不是更好吗?”

白花就这样留在树上。蓝天为莲塘,云朵为莲叶,宛如天上盛开的白莲花般,以纯白无瑕、出尘艳美的姿态,供养十方佛。

后来花何时萎谢、坠落,我不曾留意,或许那高树上的圣洁白花,就这样被空虚之中的十方诸佛接了过去吧!站在木莲树下的我,不得不感受到佛学的奥妙之处──把有限化为无限,把具体变成无形……

如何才能成为一朵清净的白木莲,供养十方呢?

《华严经》说: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将有形的物质供养,帮助需要的人,固然可以转化自己内心的悭吝,培养福德;修行佛道、践履佛法,让佛法确实落实于身心之中,利益自己与他人,以“法”供养,才是更为深刻的供养。

诸佛菩萨不也如此修行吗?往昔释迦牟尼佛以修菩萨行;来供养十方诸佛;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其中之一是“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我想;以“法”来庄严自己,去除染污烦恼,清净身、语、意,就是对诸佛菩萨最好的供养吧!

那朵留在树上的木莲花,一直在我的回忆里绽放,不曾于光阴中褪色,反而益发洁白芬芳。它提醒我:打开心量,广修供养的对象与时空扩大,“见诸如来,以广大心,亲近供养,心无疲厌”,除了大殿中的佛陀,还有十方诸佛;以及那些就在我四周的“未来佛”──无量无边的众生呢!

 

(本图片由吴晓丹提供)

【注解1】木莲;又称为辛夷、木笔、木兰。树高数丈,花落无子,初夏开出硕大、花形似莲的花朵。香气如幽兰吐芳,花朵含苞时如笔尖,朝向天际,仿佛笔林一般。

【注解2】供养:“世尊往集菩提行,供养十方无量佛。”(《华严经》)

 m



对治热恼的“左手香”在哪里?(27)

小_说t?xt_天堂
刚出家那年的夏天,左手内侧突然长了颗疔疮。一位居士知道后,连夜将“左手香”送上出来。没想到,那充满浓郁香味、清凉无比的药草植物“左手香”,就这样神奇地治愈了我的疔疮,这才知道左手香具有消炎的作用。

前年秋天,额头上肿了个大包,好几天都无法消肿,想起左手香的效用,我问药草常识丰富的老菩萨,哪里有左手香?老菩萨听了带着我在寺里绕了一圈;竟然没有左手香!

老菩萨喃喃说着:“以前菜园里种了好几棵呢!”我说:“到外头看看吧!”最后看见附近的邻居庭院里种了几株,便向他们要了一些。左手香依然又香又凉,敷了之后灼热的疼痛感消除不少。

我想,伤口的灼热之所以能够纾解,是因为明白左手香这种药草的功能,并确实敷在伤口上;要对治热恼,又要去何处找寻解热的“左手香”呢?

记得《增一阿含经》有个故事,有位比丘不愿意为残暴的优填王说法,佛陀便告诉他:“肮脏破旧的衣服,必须清洗才会干净。炽盛的欲望要观不净之想,嗔恚之心要以慈心去除之;愚痴之暗要用十二因缘才能除尽。你应当向优填王说法使他欢喜,就好像极盛的大火,尚有灭除的时候。”接着,佛陀又开示这位比丘,应以“慈、悲、喜、护”四种心对待众生。

对于任何根器的众生,佛陀是何等的慈悲,用智慧教导他用何种法门来对治烦恼。对于因优填王残暴而不肯说法的比丘,佛陀不也为他示开了〃慈、悲、喜、护〃四无量心?

佛门中的许多法门,皆是为对治众生的烦恼;众生的烦恼无边,对治的法门更是无量。只要能导向烦恼的止息与菩萨心的开展,每种法门都值得学习。

相对于迷迭香、熏衣草这些充满西方色彩的香草植物,产于马来西亚与印度的左手香,更具中国风味。在中国的草药店或自家的菜园里,也都可看到它的身影。

那肥厚多汁的叶片涂抹在身上那种凉凉的感觉,给人一种平凡的亲切与安心,就像是一种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且有所受用的修行法门一样。像这样的植物,我想我应该会在窗台种一棵吧!

 

(本图片由吴晓丹提供)

【注解1】左手香:又叫倒手香、霍香,中国南方乡间常见的厚叶植物,属多年生草本,叶子有特殊的芳香,揉之有香气,汁液可用作伤口止血。

【注解2】法门:“八万四千诸法门,诸佛以此度众生,分别诸法无量门,随众生性化导之。”(《华严经》)

w w wxiao shu otx t



皈依佛门的我,应该落地生根了吧!(28)

小_说  txt 天+堂
那天,因为感冒到市区看病,谁知在回寺途中大雨滂沱,淋得全身都湿透了。原本已经微恙的身体,这下更惨了!风雨之中,我想到诗人路寒袖的《雨中鸟》:“漫天纷飞的雨箭,射伤我急回的羽翼,只知一身的湿寒,从天涯冷冷到海角。”

此刻的我,不正像雨中之鸟吗?雨打在身上直有如万箭穿身刺痛,一心只想赶快回到寺里。一进中庭,看到大殿内佛菩萨座前的花灯,透着温暖明亮的光芒,心头霎时温热了起来。

想起平时自己冲进冲出的,常常偷懒没和佛菩萨告销假,有时一赶时间,甚至点个头、弯个腰,道声“再见”就出门了。此刻才发现,佛菩萨一直端坐在那儿等我,等着雨中归来的我。

小学时,曾看同学把落地生根钝齿羽状的叶片夹在书中,过一阵子每个钝齿之间会产生新的须根,这时拿到土里栽种,就能长出许多株新的幼苗。

记忆中我并不曾这样种过落地生根,大概是不喜欢让它的根孤零零地夹在课本中吧!那微干叶片上略皱的几条须根,是多么渴望土地啊!让它自由地落地、自在地成长,不是很好吗?

如今,我应该是“落地生根”了!长大后的我,皈依了佛门。就像落地生根的叶片,落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而这决定经过一番长长的思考:“什么是我人生的依怙呢?”

佛陀一生觉悟成佛的过程,深深震撼着我,而佛法更有如智慧明灯,照破我心中的幽暗。我愿追随佛陀,探索生命究竟的真理。

十几年的光阴转眼过去,对于佛陀所说的“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尽管佛陀仍守护着众生,但如果我们不能思考、实践佛陀所教导的法义,又如何与佛相应呢?

而修行的道场,其实就在自己的身心中,佛陀说:“就在这具有心识的六尺之躯,揭示了宇宙的生起、寂灭,以及走向寂灭之道。”

出家修行不只是终生吃素、做早晚课、口称佛号而已,更须在身心对境之处,观照内心烦恼的生灭,真正以“法”为师。这才是佛陀入灭前殷殷叮咛:“自依止,法依止,莫异止”的深意吧!

 

(本图片由吴晓丹提供)

【注解1】落地生根:又有灯笼花、吊钟花等名称,叶为钝齿羽状,每一钝齿间可以产生新的根系,在合适的土壤环境之下,立刻就会发育出一棵新的植株;是民间常用的药用植物。

【注解2】皈依:“我从今日,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杂阿含经》)

wwW、



木棉树下,我明白什么是“英雄之心”(29)

小;说,t,xt,天'堂
春寒料峭,罗斯福路上的木棉又开花了,远远望去;木棉的叶子都落尽了,笔直高大的黝黑树干,朝向天际。

“几树半天红似火”,燃烧整条街道。一朵朵澄红色的木棉花,就如一只只硕大的胸杯,带着万丈豪气,正等待与天共饮似的。难怪木棉树又称为“英雄树”,浑身散发着一种阳刚且笃定的美,驱走了早春乍暖还寒的犹豫。

就在这条木棉道上,有十年的时间,我如候鸟般,来到台北,出版着每一期的季刊,年年看着木棉花在枝头怒放,又匆匆在它花谢之前,回到南方的寺院。

今年,我离开候鸟的飞行轨道,在木棉花落时节来到台北,却意外见到火红的木棉以流星般的姿态,从枝头坠落,掷地有声!一地澄红的画面,有着英雄般慷慨就义的气势。

木棉花落,代表暖和的夏天即将来临了,不是吗?只是人生的境遇难料,谁能永远是“英雄”?始终坚持理想的又有几人呢?

木棉花落后,椭圆形的蒴果结满枝头,待蒴果成熟,果荚便裂开,无数白色棉絮随风飘散在喧嚣的街头。诗人说:“每团木棉都是睛空上折翼的云”,我恰起一颗破裂的蒴果,看看能不能握住“折翼的云”。

只见里面那些尚未飘散的棉絮,好轻、好柔啊!就在我仔细端详的刹那,一阵风吹来。迅速吹散了我手中的白色棉絮……

蓦然想起《经集》里的一段经文:“正如用水扑灭燃烧的房子,一位坚定、聪明、通达的智者能迅速驱散涌起的悲伤,就像风儿驱散棉絮。”

这是两千多年的佛陀对弟子们的开示,在这部古老经典中,竟有着如此生活化的比喻。对照人生的处境,佛陀告诉世人,当心中的悲伤生起时,要如风驱散棉絮般迅速驱离它,而这需要时刻警觉的观照功夫吧!只有这样,才不致使心陷于愁忧、苦恼的境地而无法自拨。

《论语》说:“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者不惑。”我想真正的勇者应该也是真正的智者、仁者,只有拥有平静安稳的心,才能面对人生的得失而不担忧、不惧怕,且不迷惑;以智慧超越,并以慈悲对待自已与他人。

从木棉道走过,我明白,要成为真正的“英雄”,要从管理好自己的心开始。

 

(本图片由吴晓丹提供)

【注解1】木棉花:树形高大挺拨,有英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