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朱自清散文集_朱自清 >

第26章

朱自清散文集_朱自清-第26章

小说: 朱自清散文集_朱自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自称“老张”,就是“你熟得很的张”,不用说,顶亲昵的。“我”在 “兄弟”之下,指的是做兄弟的“我”,当然比平常的“我”客气些;但既有他称,还用自 称,特别着重那个“我”,多少免不了自负的味儿。这个“我”字也是重读的。用“兄弟 我”的也以江湖气的人为多。自称常可省去;或因叙述的方便,或因答语的方便,或因避免 那傲慢的字。

“他”字也须因人而施,不能随便用。先得看“他”在不在旁边儿。还得看“他”与说 话的和听话的关系如何——是长辈,同辈,晚辈,还是不相干的,不相识的?北平有个 “怹”字,用以指在旁边的别人与不在旁边的尊长;别人既在旁边听着,用个敬词,自然合 式些。这个字本来也是闭口音,与“您”字同是众数,是“他们”所从出。可是不常听见人 说;常说的还是“某先生”。也有称职衔,行业,身份,行次,姓名号的。“他”和“你” “我”情形不同,在旁边的还可指认,不在旁边的必得有个前词才明白。前词也不外乎这五 样儿。职衔如“部长”,“经理”。行业如店主叫“掌柜的”,手艺人叫“某师傅”,是通 称;做衣服的叫“裁缝”,做饭的叫“厨子”,是特称。身份如妻称夫为“六斤的爸爸”, 洋车夫称坐车人为“坐儿”,主人称女仆为“张妈”,“李嫂”。——“妈”,“嫂”, “师傅”都是尊长之称,却用于既非尊长,又非同辈的人,也许称“张妈”是借用自己孩子 们的口气,称“师傅”是借用他徒弟的口气,只有称“嫂”才是自己的口气,用意都是要亲 昵些。借用别人口气表示亲昵的,如媳妇跟着他孩子称婆婆为“奶奶”,自己矮下一辈儿; 又如跟着熟朋友用同样的称呼称他亲戚,如“舅母”,“外婆”等,自己近走一步儿;只有 “爸爸”,“妈”,假借得极少。对于地位同的既可如此假借,对于地位低的当然更可随便 些;反正谁也明白,这些不过说得好听罢了。——行次如称朋友或儿女用“老大”,“老 二”;称男仆也常用“张二”,“李三”。称号在亲子间,夫妇间,朋友间最多,近亲与师 长也常这么称。称姓名往往是不相干的人。有一回政府不让报上直称当局姓名,说应该称衔 带姓,想来就是恨这个不相干的劲儿。又有指点似地说“这个人”“那个人”的,本是疏远 或轻贱之称。可是有时候不愿,不便,或不好意思说出一个人的身份或姓名,也用“那个 人”;这里头却有很亲昵的,如要好的男人或女人,都可称“那个人”。至于“这东西”, “这家伙”,“那小子”,是更进一步;爱憎同辞,只看怎么说出。又有用泛称的,如“别 怪人”,“别怪人家”,“一个人别太不知足”,“人到底是人”。但既是泛称,指你我也 未尝不可。又有用虚称的,如“他说某人不好,某人不好”;“某人”虽确有其人,却不定 是谁,而两个“某人”所指也非一人。还有“有人”就是“或人”。用这个称呼有四种意 思:一是不知其人,如“听说有人译这本书”。二是知其人而不愿明言,如“有人说怎样怎 样”,这个人许是个大人物,自己不愿举出他的名字,以免矜夸之嫌。这个人许是个不甚知 名的脚色,提起来听话的未必知道,乐得不提省事。又如“有人说你的闲话”,却大大不 同。三是知其人而不屑明言,如“有人在一家报纸上骂我”。四是其人或他的关系人就在一 旁,故意“使子闻之”;如,“有人不乐意,我知道。”“我知道,有人恨我,我不怕。” ——这么着简直是挑战的态度了。又有前词与“他”字连文的,如“你爸爸他辛苦了一辈 子,真是何苦来?”是加重的语气。

亲近的及不在旁边的人才用“他”字;但这个字可带有指点的神儿,仿佛说到的就在眼 前一样。自然有些古怪,在眼前的尽管用“怹”或别的向远处推;不在的却又向近处拉。其 实推是为说到的人听着痛快;他既在一旁,听话的当然看得亲切,口头上虽向远处推无妨。 拉却是为听话人听着亲切,让他听而如见。因此“他”字虽指你我以外的别人,也有亲昵与 轻贱两种情调,并不含汉糊糊的“等量齐观”。最亲昵的“他”,用不着前词;如流行甚广 的“看见她”歌谣里的“她”字——一个多情多义的“她”字。这还是在眼前的。新婚少妇 谈到不在眼前的丈夫,也往往没头没脑地说“他如何如何”,一面还红着脸儿。但如“管 他,你走你的好了”,“他——他只比死人多口气”,就是轻贱的“他”了。不过这种轻贱 的神儿若“他”不在一旁却只能从上下文看出;不像说“你”的时候永远可以从听话的一边 直接看出。“他”字除人以外,也能用在别的生物及无生物身上;但只在孩子们的话里如 此。指猫指狗用“他”是常事;指桌椅指树木也有用“他”的时候。譬如孩子让椅子绊了一 交,哇的哭了;大人可以将椅子打一下,说“别哭。是他不好。我打他”。孩子真会相信, 回嗔作喜,甚至于也捏着小拳头帮着捶两下。孩子想着什么都是活的,所以随随便便地 “他”呀“他”的,大人可就不成。大人说“他”,十回九回指人;别的只称名字,或说 “这个”,“那个”,“这东西”,“这件事”,“那种道理”。但也有例外,像“听他去 吧”,“管他成不成,我就是这么办”。这种“他”有时候指事不指人。还有个“彼”字, 口语里已废而不用,除了说“不分彼此”,“彼此都是一样”。这个“彼”字不是“他”而 是与“这个”相对的“那个”,已经在“人称”之外。“他”字不能省略,一省就与你我相 混;只除了在直截的答语里。

代词的三称都可用名词替代,三称的单数都可用众数替代,作用是“敬而远之”。但三 称还可互代;如“大难临头,不分你我”,“他们你看我,我看你,一句话不说”,“你” “我”就是“彼”“此”。又如“此公人弃我取”,“我”是“自己”。又如论别人,“其 实你去不去与人无干,我们只是尽朋友之道罢了。”“你”实指“他”而言。因为要说得活 灵活现,才将三人间变为二人间,让听话的更觉得亲切些。意思既指别人,所以直呼“你” “我”,无需避忌。这都以自称对称替代他称。又如自己责备自己说:“咳,你真糊涂!” 这是化一身为两人。又如批评别人,“凭你说干了嘴唇皮,他听你一句才怪!”“你”就是 “我”,是让你设身处地替自己想。又如,“你只管不动声色地干下去,他们知道我怎么 办?”“我”就是“你”;是自己设身处地替对面人想。这都是着急的口气:我的事要你设 想,让你同情我;你的事我代设想,让你亲信我。可不一定亲昵,只在说话当时见得彼此十 二分关切就是了。只有“他”字,却不能替代“你”“我”,因为那么着反把话说远了。

众数指的是一人与一人,一人与众人,或众人与众人,彼此间距离本远,避忌较少。但 是也有分别;名词替代,还用得着。如“各位”,“诸位”,“诸位先生”,都是“你们” 的敬词;“各位”是逐指,虽非众数而作用相同。代词名词连文,也用得着。如“你们这些 人”,“你们这班东西”,轻重不一样,却都是责备的口吻。又如发牢骚的时候不说“我 们”而说“这些人”,“我们这些人”,表示多多少少,是与众不同的人。

但替代“我们”的名词似乎没有。又如不说“他们”而说“人家”,“那些位”,“这 班东西”,“那班东西”,或“他们这些人”。三称众数的对峙,不像单数那样明白的鼎足 而三。“我们”,“你们”,“他们”相对的时候并不多;说“我们”,常只与“你们”, “他们”二者之一相对着。这儿的“你们”包括“他们”,“他们”也包括“你们”;所以 说“我们”的时候,实在只有两边儿。所谓“你们”,有时候不必全都对面,只是与对面的 在某些点上相似的人;所谓“我们”,也不一定全在身旁,只是与说话的在某些点上相似的 人。所以“你们”,“我们”之中,都有“他们”在内。“他们”之近于“你们”的,就收 编在“你们”里;“他们”之近于“我们”的,就收编在“我们”里;于是“他们”就没有 了。“我们”与“你们”也有相似的时候,“我们”可以包括“你们”,“你们”就没有 了;只剩下“他们”和“我们”相对着。演说的时候,对听众可以说“你们”,也可以说 “我们”。说“你们”显得自己高出他们之上,在教训着;说“我们”,自己就只在他们之 中,在彼此勉励着。听众无疑地是愿意听“我们”的。只有“我们”,永远存在,不会让人 家收编了去;因为没有“我们”,就没有了说话的人。“我们”包罗最广,可以指全人类, 而与一切生物无生物对峙着。“你们”,“他们”都只能指人类的一部分;而“他们”除了 特别情形,只能指不在眼前的人,所以更狭窄些。

北平自称的众数有“咱们”,“我们”两个。第一个发见这两个自称的分别的是赵元任 先生。他在《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凡例里说:

“咱们”是对他们说的,听话的人也在内的。

“我们”是对你们或他们说的,听话的人不在内的。

赵先生的意思也许说,“我们”是对你们或(你们和)他们说的。这么着“咱们”就收 编了“你们”,“我们”就收编了“他们”——不能收编的时候,“我们”就与“你们”, “他们”成鼎足之势。这个分别并非必需,但有了也好玩儿;因为说“咱们”亲昵些,说 “我们”疏远些,又多一个花样。北平还有个“俩”字,只能两个,“咱们俩”,“你们 俩”,“他们俩”,无非显得两个人更亲昵些;不带“们”字也成。还有“大家”是同辈相 称或上称下之词,可用在“我们”,“你们”,“他们”之下。单用是所有相关的人都在 内;加“我们”拉得近些,加“你们”推得远些,加“他们”更远些。至于“诸位大家”, 当然是个笑话。

代词三称的领位,也不能随随便便的。生人间还是得用替代,如称自己丈夫为“我们老 爷”,称朋友夫人为“你们太太”,称别人父亲为“某先生的父亲”。但向来还有一种简便 的尊称与谦称,如“令尊”,“令堂”,“尊夫人”,“令弟”,“令郎”,以及“家 父”,“家母”,“内人”,“舍弟”,“小儿”等等。“令”字用得最广,不拘那一辈儿 都加得上,“尊”字太重,用处就少,“家”字只用于长辈同辈,“舍”字,“小”字只用 于晚辈。熟人也有用通称而省去领位的,如自称父母为“老人家”,——长辈对晚辈说他父 母,也这么称——称朋友家里人为“老太爷”,“老太太”,“太太”,“少爷”,“小 姐”;可是没有称人家丈夫为“老爷”或“先生”的,只能称“某先生”,“你们先生”。 此外有称“老伯”,“伯母”,“尊夫人”的,为的亲昵些;所省去的却非“你的”而是 “我的”。更熟的人可称“我父亲”,“我弟弟”,“你学生”,“你姑娘”,却并不大用 “的”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