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_耿立 >

第76章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_耿立-第76章

小说: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_耿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的观点达成一致——唐诗以情胜。

  “情”里含着襟抱,含着气魄,含着自信,更含着爱。所以唐朝诗歌也就山岳般耸立,给后人留下了一处处美景一声声赞叹了。

  有关“诗眼”,本节将不再讨论其“锤炼性”的问题,意在不想让这枚美丽的叶子挡住后面更好的风景,甚至着意将这一词意扩展为“诗人眼睛看大千”或者“诗人的视角”。我们看到——诗人看大千世界的眼睛不仅柔情万种,而且多姿多彩,他们对现实洞若观火,对历史见解独到,对未来预感真切。世事洞明的他们,“诗眼”就是“慧眼”。

  需要强调的是,“诗眼是慧眼”,更多是在感情支配下看到的一切,所以我还想将“多情是深情”的问题一并打包处理。同时,唐朝诗人的“多情”,在此并不专指他们的爱情方面,虽然众多的爱情故事——诸如崔护“人面桃花”的故事、顾况“红叶传情”的故事、元稹“前情后爱”的故事等等,大多极富传奇、令人向往,尤其是超级情种李商隐的“超现实爱情”,更是让人坠入似醉似痴如梦如幻的境界。在这里,我想侧重关注诗中他们对社稷的忧患、对社会的关爱和对民生的垂怜之情。

  唐朝不少有名的诗人喜爱用典,善于用典,典故的恰当入诗平添了相当的厚度与深意。

  现当代的一些诗歌评论专家对诗人用典多抱谨慎的态度,以为用典往往让读者阅读困难、理解困难,甚至会损害诗意等等。诚哉斯言,但我们也应换个角度看待,那就是唐朝诗人的历史功底较为深厚,对中华文明悠远繁多的历史典故能信手拈来。我们注意到,像陈子昂、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甫、李贺、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杜牧这样的诗坛大腕,也时常用典咏史,但很多情况下却并没有伤害诗情画意,反倒更加厚重和耐人寻味——空怀老臣策,未获赵军租。

  ——陈子昂《答韩使同在边》

  结交期一剑,留意赠千金。

  ——王昌龄《少年行》之二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王昌龄《西宫春怨》

  仍闻薄宦者,还事田家衣。

  ——孟浩然《东京寄万楚》

  闻道谢安掩口笑,知君不免为苍生。

  ——孟浩然《送刘十》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王维《观猎》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李白《行路难》之二

  陆机雄才岂可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克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李白《行路难》之三

  丈人才力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

  ——杜甫《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

  ——李贺《浩歌》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李商隐《安定城楼》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杜牧《金谷园》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杜牧《河湟》

  一个问题需要提出的是,我们当代不少诗人历史知识较为匮乏,即使懂得一些历史知识,又往往多来自一些学校阶段的教科书,大量翔实而丰富的史料接触甚少,同时缺少对历史独立认真的思考。这样,我们就缺少了透过表象看实质的视角和方法,那么将“诗眼”化为“慧眼”的问题就受到了严峻挑战。

  也许,有不少朋友会深深疑问:历史对于诗歌创作,难道真的很重要吗?

  回答是斩钉截铁的:是的。我们当代的诗人们要对历史补课,或者要了解更多的史料,包括众多视角的史料。这样,诗人首先不至于自我迷失。

  要做一个有社会责任的诗人,有思想力度和艺术感染力的诗人,要解决的当务之急不是泛滥的情感和华美的词藻,而是我们要知道历史长河的曲曲折折,知道现实中的沟沟坎坎。历史是现实和未来最好的老师。如能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的一些现当代诗人就不会在当时那么盲目地去讴歌“反右”、讴歌“大跃进”、讴歌“文化大革命”了。

  当一个合格的诗人,仅仅有沸腾的热血还不行。

  说来形势严峻,我们当代的一些诗人,他们所做出的历史思索,发现的历史问题,竟然还比不得我们每每看不起的“封建士大夫”!如此这般的话,又谈何超越?

  在唐朝,不少诗人的咏史诗十分耐读,这说明他们不光了解历史,而且还见解独到——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白居易《放言五首》之三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焚书坑》

  千金垒土望三台,云鹤无踪羽卫还。

  若说神仙求便得,茂陵何事在人间?

  ——罗邺《望仙台》

  香径长洲尽荆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陆龟蒙《吴宫怀古》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是辅佐臣!

  ——戎昱《和蕃》

  ……

  白居易有诗云“乱花渐欲迷人眼”,本意是欣赏春天百花争艳的美景,但在这里我想借用一下说明当今一些诗人们的迷茫。一些诗人逃避时代,逃避责任,逃避激浊扬清,逃避大是大非的评判与见证,同时又沉浸在个人恩恩怨怨的小天地里,以虚情假意甚至淡漠面对社会的痛痒,御用于升平粉饰,玩弄文字游戏。何以造成此种原因,我私下意为,就是我们一些诗人缺乏以史鉴今的一双慧眼,所以便“乱花渐欲迷人眼”。

  从1840年到如今,我们受过那么多耻辱,流过那么多血泪,付出过那么多牺牲,又经历了那么多坎坷,这么多沉甸甸的素材,又有几位诗人付诸笔端,写出让人心潮起伏的诗篇来

  尤其宝贵的,是中华民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伟大抗战,那血与火的洗礼,那灵与肉的祭奠,又有几位诗人能够望穿硝烟与迷雾,秉笔直书,放情讴歌,以告慰为民族利益献身的寂寞英灵?

  牢记我们的耻辱与痛苦,舔舐我们的鲜血与泪水,鼓舞我们的斗志与激情。这是诗人的责任。

  我们不能忘记自身的苦难,一如不能忘记我们自身的病疴。

  如何面对伟大的抗战,体现出整个民族在那场生死肉搏中所表现出的忘我、奋勇和牺牲?首先我们要抛却狭隘的历史观,记住谁为国家、为民族付出了血与泪、灵与肉。

  这是诗人最起码的素质。否则,遗忘将也是对历史的背叛。

  我们注意到,唐诗之所以整体是那样珍贵,那就是诗人们能正视历史,包括本朝;正视现实,甚至能以诗人的情怀和史家的笔法直抒胸臆。诗人们对本朝出现的重大事件往往反映具体而深刻,像盛世时期的开疆拓土,像李林甫、杨国忠乱政,像唐王朝由盛及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像中唐短暂的中兴振作和李愬平叛,像唐王朝挣扎与没落的甘露事变等等重大历史事件,在唐诗中都得到了充分展现。

  另外,唐朝诗人敢于评论当朝功过,甚至太岁头上动土,直接讥讽皇家与在位权贵的腐败与丑恶,这是唐诗十分独特的一大景观——杨花雪落覆白萍,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杜甫《丽人行》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李商隐《龙池》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李商隐《马嵬》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年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杜荀鹤《再经胡城县》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亦应年年税紫芝。

  ——陆龟蒙《新沙》

  诗人是时代的知更鸟,更是天才的预言家。因为,他们对世界热爱得是那样一往情深,他们关心社会,关注民生,对眼前的世界可以说既能“明察秋毫”,又能“不见舆薪”,同时对社会的毒瘤痼疾刺得又是那样一针见血。

  这种天性,不仅杜甫有,就是浪漫如李白,恬淡如王维等等,大多能充分感受到时代的潮汐。

  在开元年间和天宝初年,唐朝已走向了巅峰。诗人们也大多步随激情四射的时代,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进取成为时代的强音。即使一时进取无望,他们也满含着报国深情,在深切的希冀中消受痛苦——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一旦传来一丝的希望,他们便会喷射出万丈激情——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着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他们满含着自信,尝试着无所不能、横扫一切的雄心——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