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_耿立 >

第79章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_耿立-第79章

小说: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_耿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大计。

  意志的再一次动摇是山沟里响起了一阵又一阵的猪叫声,农人们准备过年的肉食了。这里的肉食真富足。富足的原因是山路崎岖,养肥的猪运不出去,要卖还需绑了猪的四蹄,由两个壮汉用一个棍子抬出山去。四十里山路,压得他们肩肿腰疼。干脆就宰了自家吃,家家房梁上都吊起一扇一扇的肥肉,米饭碗里变得油乎乎、香喷喷。我们的确过了一把瘾,长这么大真没这样吃过肉。然而,这么过瘾的吃肉没有坚定我们不再回家过年的立场,却无端地让我想家,想家里不知有没有买到肉。食品站虽然卖肉,但那是供应城市人的。按说村里人养猪,吃肉要比城里人方便,但是养肥的猪必须卖给食品站,自己随意宰杀就是干资本主义勾当。所以,宰杀是偷偷摸摸的,卖肉也是偷偷摸摸的。风闻哪家宰杀,赶紧就去,稍迟就被人抢买一空。我要在家,腿脚灵活,一听见猪叫,三脚两步就蹦跳去了,自然,买肉不是难题。这么想来,心里忧忧的,连忙灵魂深处爆发革命,狠斗这又冒出来的私字。斗来斗去,斗得心中苦涩涩的。

  就在我死死硬撑的时候,我的“战友”都变了样。体灵比鸟鸟亦笨的小关呆坐不动了,歌声赛琴琴声哑的小底竟哑了歌喉,向来稳重的小仇、小张居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了泥塑的金刚。想家,想回家,都想回家过年,却没有一个人愿意说出来。好在,腊月二十六那位改过自新的区长来看我们,一见往常生机勃勃的我们蔫成了霜打过的树叶,当然明白我们的心思。他说,现在动身还能赶上回家过年。我们竟然像是囚犯获了特赦令,立即卷起铺盖出发。招展在窗外的长征队红旗拔了,扔了旗杆,裹进被子里上路。之后想起来就觉得挺别扭,本来斗走资派是造反派的天职,却怎么走资派的话竟成了我们的行动号令?

  别扭,那是以后的事情,当下我们真想“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可惜,“一日”那是李白作诗,“行路难”才是我们面对的现实。

  先步行到了西乡县城,挤上卡车颠簸到汉中,再换汽车憋闷到阳平关。在那里等啊等啊,等来了火车,又是一场生死拼搏,总算全部“战友”都攻克上来了。稍微喘口气,就听火车喘气,那是在艰难地爬秦岭。火车的喘息一停,耳边竟有了饮泣声。身边的女生在哭,脸上竟挂着笑容。忙问缘由,她手指窗外,惊喜地叫着:雪!白雪!这场革命就是好,要不然我做梦也见不到北方的雪。接着,就高呼领袖万岁。原来,女生是从南国奔北京去的,雪对我们不稀奇,对她却难得一见的。她对革命领袖的虔诚令我们这半途而废的逃兵无比汗颜。可惜,一问及她的去向,竟是由西安转车回家过年。年,到底有多大的魔力,竟然也摧垮了她虔诚的革命意志!

  赶到孟原,要过黄河北上了。黄河没有桥,坐火车要到对岸的风陵渡去。

  我们背着铺盖冒着凛冽的寒风,行走在荒草瑟缩的河滩上。不远处红旗招展,是在架桥,可是,火车畅通无阻是几年后的事了,现下我们只能坐了木船在波浪里漂泊。上岸后又是一阵紧赶,赶得在寒冬里汗流满面,还不敢歇气。

  已是除夕了,误了每天一班的火车就只有冷落在黄河边过年了。我们走得倒有点革命化的意味,两条腿硬是要跑过汽车轮子,可这不是朝新时代号召的新风尚前进,却是在向几千年的旧习俗奔跑。

  所幸,我们赶上了火车,而且上车的人寥寥无几,生平头一次坐上了硬座卧铺。火车一开就进了年夜,想想每年守岁全家人坐在一起说着笑着,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吃出饺子里所包的麻钱笑得简直能让油灯也舞动起来,未免就有些遗憾。不过,一想到大年初一会突然出现在亲人面前,便有一种少见的幸福感。少见的幸福压倒了些许的遗憾,于是,灵巧的身姿灵巧开了,小关跑来跑去,关照这个那个;清脆的歌喉清脆开了,小底唱起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就连一向不善唱歌的小仇、小张也加入进来。火车载着我们,载着歌声奔跃在晋南平原。

  车到临汾已是凌晨三点,走出灯光昏黄的火车站,同学们四散而去。我一个人面临了无边的孤寂,城里的街头时不时有根木杆高挂着一个小小的灯泡,微弱的光芒冲淡了弥漫的黑暗。一出城,没了路灯,就成了黑暗的一统天下,沙哑的西北风更让四野沉睡得无比静寂。要在往常,胆怯的我会退回城里,坐在候车室里等待天亮。偏偏那夜,我没有一点害怕,大步踩踏着黑暗,踏出了一阵沙沙的响声。

  到家时,挂在村胡同里的有线喇叭响了,“东方红”的旋律洋溢开来,该是凌晨五点了。我伸手敲门,没想到手一挨,门就开了。爸爸出来了,看见我,好不惊喜,忙卸我的行李。我问他咋能知道我要回来,就在门口等候?

  他笑着说,我哪里是给你开门,是早早起来接神的。接神是燃放爆竹,喜气洋洋将去往天宫述职的灶神爷重新迎接回来。打十一二岁起,接神就是我的事了。爸爸看到我比接到神还高兴,把爆竹、火柴递给我。这时妈妈和两个妹妹也喜出望外地迎出来了!

  我欢快地划着火,爆竹在我手上又一次响起。新年来临了,我进入17岁了。
wwW。=(/t//xt|小//说/天堂)



第80章 金庸武侠的文化解读(1)


  张立国

  人性篇

  乔峰是个英雄,刚一出场就光芒万丈,就连武学大理论家王语嫣小姐也是佩服得紧:“这位乔帮主武功如此了得,我表哥跟他齐名,江湖上有道是‘北乔峰,南慕容’,可是……可是我表哥的武功,怎能……怎能……”至于另一位武学爱好者风波恶的反应则是:“这……这是‘擒龙功’吧?世上居然真的……真的有人会此神奇武功。”金庸笔下的主人公很少有像乔峰这样甫一出场就是绝顶的武学高手,一般的主人公都有渐渐成长的背景,武功由低到高,而乔峰没有。这个特例也预示着乔峰不平坦的人生历程与险恶的江湖之路,至于后来背负十字架上的种种磨难,理所当然。

  乔峰可以说是一个在正统儒家思想下成长起来的大侠,为人坦荡,心胸开阔,敢作敢为,为兄弟两肋插刀,大是大非面前总表现得异常地勇敢果断,总能以大宋民族大义为先,舍己为人,不愧为天下第一大帮的帮主。乔峰集中了所有金庸小说里的英雄的优点,在“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一章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场即将发生的丐帮内斗叛变,就在他先发制人之下,使得状况难料的祸乱消弭于无形。其举重若轻的处理危机的手法令人赞叹,不负“北乔峰”之大名。如果没有后来的变故,他很可能成为另一个大侠郭靖式的人物,成为没有争议的单向度的大英雄。

  变故是英雄必经之路,由此路而达血肉之身的重新建构。所以乔峰的身份被揭露之后,他从乔峰转变为萧峰之后,一切都变了。英雄开始退位,光环黯淡,人性渐渐复活。尤其是轻易发誓造成英雄不可弥补的精神创伤:“乔某是汉人也好,是契丹人也好,有生之年,决不伤一条汉人的性命,若违此誓,有如此刀。”然而事与愿违,他在聚贤庄大开杀戒,虽说是自卫,但毕竟放弃了自己的誓言,内心的创伤可想而知。而且萧峰发誓的时候是心甘情愿的,没有人逼他,他本不该轻易发誓,既然发誓便该尽量遵守,他却又屡屡轻破且毫不内疚,缺乏一种英雄反思己过的担当,或许此乃其父萧远山的遗传效果。破誓固然有损英雄的形象,却是人性复活的铁证。

  从萧峰轻易破了誓言这件精神创伤之事件,再反观《天龙八部》里另一位人物南海鳄神,从这一点上来说,南海鳄神远比萧峰更为伟大。与萧峰相反,南海鳄神拜段誉为师之言不过是中了别人圈套,并非心甘情愿也没有正式发誓,可是他始终遵守,并最终为此送命,诚可谓一诺千金,令人钦佩不已。一个人偶尔信守一下誓言,没啥了不起,但死到临头还信守誓言,真的很伟大。如果换作萧峰,他被敌人所骗,说不定早就说一句“这等巨奸大恶之徒,不能讲什么江湖道义、武林规矩。”然后一掌拍死了事。以一个大英雄的身份来说,屡破誓言确实令人难以信服。假如我们把萧峰看作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神时,这一切都迎刃而解,英雄需要粉饰,但人性却真实凸现,无须粉饰。

  从开始的主旋律英雄人物乔峰转变为悲剧性人物萧峰,《天龙八部》开始展现出悲天悯人的仁慈和宁静淡远的高致。而萧峰在多了一点胡人的凶悍、暴力之外,人性的复杂一面渐渐透散出来,譬如他请世传儒医王通治救治阿紫时,“听得这王通治在一旁啰里啰唆,冷言冷语,不由得怒从心起,反手便想一掌击出。”既有杀人之一念,英雄成色已是不足,故香港学者潘国森说乔峰不算大英雄。这里的萧峰没有半点英雄的举止,完全凸现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从而复活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他生气,他发怒,他有情绪,他想杀人,一切普通人所具有的欲望他都具备。金庸以如椽巨笔成功写出了从英雄到后英雄的武侠时代,当英雄具有普通人的血与肉时,武侠江湖开始进入市民社会,所以在《鹿鼎记》里资本(银票)登堂入室,决定一切。萧峰后来远遁关外,其实是作为一个本我个体的自我放逐,自我流浪。至此,萧峰的人生已无任何的意义。杀父之仇是不共戴天,可是他为了报仇,仇未报,挚爱已先逝。要报仇,得忘却所有情感去杀掉以往的好友,试问,情何以堪?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萧峰自最早的拒绝相信自己是契丹人,到血债血还的报仇而转变成自我放逐的逃避现实。他躲到关外,想要过着打猎放牧的生活。他逃避英雄的称号,想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然而人在江湖,又岂能事事尽如人意?最终萧峰自戕于辽宋两国的边境之上,完成悲剧人物的阅读期待。正如十字架上的肉身之死,带来精神的复活,经死亡之路踏入黄金牧地。按叙事学原理来说,讲述故事和传播故事意义的人本应该意识到,一切完成了的事都得有一个“收尾”,《天龙八部》的收尾即是萧峰的死。然而金庸疏忽了,缺少了行为之后的思想收尾,缺少了完成记忆的衔接过渡,就不会出现任何可以被讲述的故事。由此,《天龙八部》的故事结构不得不松散,不得不由一个主角的讲述过渡到另一个主角的讲述,最终形成巴赫金复调理论的构架,印照众生皆苦、万法归一的佛家真义。好的故事一般带有神谕的意旨,它引发无穷无尽的阐释的可能,具有重新描绘生活的虚构的力量,《天龙八部》当作如是观。说英雄,谁是英雄。《天龙八部》

  并不是要描写一位伟大的英雄,而是写一位悲剧人物在极端困境下的自我反抗与自我挣扎,更具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由神到人的转变,预示着作者思想观念的境界提升。在这样的氛围里,《天龙八部》的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人生能够常住不灭,恐世间将更无趣味。

  人世无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