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国家的投影_林丹环 >

第2章

国家的投影_林丹环-第2章

小说: 国家的投影_林丹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又犯错误。

  菲国作家笑笑说:“请看石碑背面。”

  原来这是双面碑。碑阴也是黑石白字,同样书以英文,题曰:

  斐迪南·麦哲伦之死。我将碑文恭译如下,以飨自己(这是站在反面看呀):

  公元1521年4月27日,斐迪南·麦哲伦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浦拉浦麾下丁从交锋,身受重伤,殒于此。其后,麦哲伦的船队有维多利亚号一艘,胡安·塞巴斯蒂安·埃尔坎德率领之,是年5月1日航离宿务,翌年9月6日泊归巴拉米达之圣罗卡港,遂首次完成地球之环航。

  这篇碑文《斐迪南·麦哲伦之死》比那篇碑文《拉浦拉浦》长些,文内不再说侵略了,而且写明首次环航地球,伟大意义不言而喻。一碑两文,菲国政府这样处理,既维护了国家体面,又尊重了历史公道,颇具匠心。当然,如果是西班牙政府为麦哲伦记功,碑文恐怕不会这样写吧。“侵略”一词不会用的,至多用“殖民”一词,正如日本教科书以“进入”偷换“入侵”。麦哲伦也不会被画成狗头豹眼,肯定画成光辉形象,而且是“被土人杀害”的。至于拉浦拉浦,那不那不,算个什么,那不必写。历史,小姑娘嘛,怎么打扮她都不闹。

  读此双面碑,且去看海滩。时值午潮,但见白波一线,一线踵跟一线,迎面推来,不肯罢休,似诉说航海家的遗恨。不,不应有恨了。南半地球有麦哲伦海峡,南半天球有麦哲伦星云,他与天地同在,够辉煌了,够永恒了。杀他的酋长也沾他的光,得以法相庄严,铜身巍峨,流芳百世。

  我是两年前去凭吊麦哲伦海滩的。那时菲律宾社会尚未安定,海滩游客很少。现在想必旅游业兴盛了,麦哲伦一定会给拉浦拉浦的子孙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当年蛮刀一砍,英明万分,乃是最省钱最赚钱的投资啊。

  作者简介

  流沙河(1931—),当代著名诗人、作家,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1948年高中时期开始发表作品。50年代初任编辑开始写诗。195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农村夜曲》。参与创办诗刊《星星》,并发表散文诗《草木篇》。其诗歌结集为《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等。《故园六咏》

  荣获1979年—1980年全国优秀新诗奖。

  心香一瓣

  同一块墓碑的两面,记录的却是一对曾经的敌人。一个是西班牙的民族英雄,一个是菲律宾的民族英雄。

  今天,当我们体会这段历史,绝不敢信口亵渎麦哲伦和拉浦拉浦中的任何一人,因为他们都是为了各自心中崇高的信仰而战。他们的死,具有同等壮烈的历史意义。在传播“文明”和抵抗“侵略”之间,我们没有绝对正确的标准评价双方的对与错。

  事实上,世间万物,本就不可以用一把“绝对”的标尺去衡量。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万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我们应该向菲律宾政府学习,用两分法、两点论来分析问题。
wwW。=t…xt…小;说……天。堂



第3章 三个人里面聪明的那一个(节选)


  张晓风

  据说,如果你看到三个东方人,其中有钱的那个是日本人,漂亮的那个是韩国人,聪明的那个呢,就是咱们中国人啦!

  哈,乔治,听说你要到亚洲来啦。

  要是你在飞机上碰到一个黑头发、黄皮肤、深棕眼珠和塌鼻梁的人,你友善地走过去问:

  “嗨,你是日本人吗?”

  哼,不一定,这人可能是中国人或韩国人;要是他更黑更瘦些,又可能是马来人;要是他把双手当胸合十,像要祈祷——那么你是遇见泰国人啦。

  要把东方人搞清楚可没这么简单,还是让我先说个听来简单的人种判别法吧。

  据说,如果你看到三个东方人,其中有钱的那个是日本人,漂亮的那个是韩国人,聪明的那个呢,就是咱们中国人啦!

  另外,还有个故事,你也不妨听听!

  假若全世界都毁灭了,只剩下两个人,而这两个人如果是拉美人,他们就找到一把吉他、一张鼓,弄个小乐队;如果他们是德国人,他们就合开一家工厂;如果是美国人,他们就组织一个“美援委员会”;如果他们是英国人——什么都没发生,他们正在等人来给他们正式介绍;而如果他们是中国人,他们将合开一家餐馆。

  你认识的中国人是怎么样的呢?

  我的—个朋友,身高180公分,体重170磅,到伊利诺斯去念书,碰到个美国老太大,老太太对他左瞧右瞧,说:

  “怎么你不像中国人哇?”

  我的朋友灵机一动,说:

  “哎,是啊,我刚刚才剪掉我的辫子——就是像猪尾巴的那一种。”

  老太太满意地笑了,我朋友并没有骗她,不过,这“刚刚”两字的意思是70年前就是了。

  要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最好的方法是活5000年,可怜马土撒拉(《创世纪》所载上古最长寿的人)也没这个办法。我们只好零零星星随便聊聊吧。

  中国人的第一个嗜好是工作,世界上再没有一个比中国人更疯狂地喜欢工作的民族了。中国字里男人的“男”,是田和力,也就是“在田里的那种劳动力”;中国字的妇人的“妇”是女和帚,意思是指“拿着扫把的那女人”;中国字的“家”是“屋顶下养着一窝猪”的意思(当然啦,这并不是说屋子里没有人,只是说要有人有猪才成其为家)。总之,你要叫一个中国人不做事,那简直要他的命。

  中国人最喜欢的东西就是土地,中国人拼命工作之后,如果赚了钱,他就立刻买一块地。中国人无论在全世界哪里,他都习惯性地要往土里种点什么,他会傻里傻气地跑到沙漠里去种白菜。而奇怪的是当土地搞清他们是中国人之后,果真很听话,种什么就长什么,一点也不反抗。

  中国人爱土地爱得发狂,“搬家”这件事是不大发生的。要是村上有一家是200年前搬来的人,大家还说他是“生客”,因为“才”搬来200年而已——照这标准看,美国人几乎全都是客人。

  中国人如果发了财,他绝对想不出怎么花钱法,他把钱全留给儿子,而这儿子,同样也不知道钱该怎么花,他又把钱留给了孙子。你觉得他们很傻吗?嘿嘿,你错啦,这里面乐趣无穷!

  中国人因为爱土地爱得太厉害,大家都决定老住一个地方,住到后来前街后巷全是亲戚。英文里只有一个uncle,中国人却不允许如此含糊,中国人可以分出五种不同的uncle,其中包括:

  伯伯——爸爸的哥哥

  叔叔——爸爸的弟弟

  姑爹——爸爸的姊妹的丈夫

  姨丈——妈妈的姊妹的丈夫

  舅舅——妈妈的兄弟

  从这一点,你大概可以了解中国小孩有多聪明,他们从刚会说话就弄清楚上百种的各式各样的亲属称呼,你佩服不佩服?

  中国人多半性情温和,因为他从小知道他不单是他自己,他还是“爸妈的儿子”、“祖父母的孙子”、“叔叔的侄儿”、“表弟的表哥”、“堂姊的堂弟”、“外甥的舅舅”、“堂嫂的小叔”……曾经有一个皇帝去请教一家五代同堂的大家庭的家长,问他怎能那么多人住在一起而那么和谐,那位张姓的老头儿一言不答,只拿起毛笔来在纸上一个接一个地写了一百个“忍”字。

  中国人没有一个不了解“忍”,因为他们爱他们的土地,爱他们的生活,而他们知道,如果要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下去就非接纳别人容忍别人不可。

  中国人重视名分,全世界,你大概再也找不到一个民族像中国人一样把名分看得比事实更重要的了,中国人即使为此吃了大亏也在所不惜。

  传统的中国战士连怒发冲冠、勇往杀敌的时候也不忘记问清楚对方的名字(对了,你不要以为问名都是杀头的前奏,事实上有时也蛮罗曼蒂克的,中国人订婚之前就有个“问”名之礼),章回小说中标准的说法是:

  “来将通名,宝刀不斩无名小卒!”

  奇怪,那些来将竟都老老实实地把名字说了出来。

  传统的中国人又非常谦虚,他们叫自己的文章为“拙作”,他们建议你把他的画拿去补壁(遮墙壁的洞),把他的书拿去覆瓿(封坛子口),他说自己的小孩是“犬子”,自己的太太是“拙荆”(笨手笨脚的乡下人),他的房子是“寒舍”,他自己是“鄙人”(边远地区不识礼的人);连中国的皇帝都要称自己做“寡人”(没有道德的人)或“孤”(没人理会的人)。如果你听一个中国人说:“我一无所长,希望跟阁下多学习。”千万不要以为他是一个没有自信心的家伙。他其实是要你知道他的谈吐多么有教养。如果你听见他和他太太合力保证他家的菜准备得又少又难吃,你尽可以大胆地赴宴,他们弄的东西绝不比国宴差。

  当然,中国人并不是不自豪的民族,正确的做法是“谦虚”由他负责,赞美的“反驳”由你负责。如果他说:“我这只小犬,又笨又懒。”你应该说:“贵公子真了不起啊,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比他更聪明的七岁小孩了——我家犬子差他远了,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啊!”

  那么,如果我们穿着levis的衣服,开着福特的车子,住着钢筋水泥的房子,梳着五千年祖先从来没有梳过的发型——那么,所谓的中国到哪里去找呢?

  中国还是在的。在香港,你会看到家家厨房在雪亮的不锈钢瓦斯炉或电炉上放着个黄褐色的砂锅——他们在努力保留一部分的中国;在新加坡,在最热闹的地点开着中药铺,那些华人,在他最病最弱的时候,他情感上需要的是中国草药;在马来西亚,成千的侨社团体吵着要办一所中文大学。而在新加坡,已经有了一所教中文的南洋大学——当初捐钱的陈六使先生竟是个不识字的华侨。

  传统的中国人是不允许你有私生活的,他理直气壮地问一个小姐的年龄,他甚至追根究底地盘问你为什么要跟长得挺不错的玛丽分手。传统的中国社会至少有个好处,不需要心理医生——反正谁都可以听谁的隐私。对中国人而言,一个人如果有“不可告人之事”,他一定不是好人。

  不过,当然,刚才只是吓唬你的,那种中国人现在快要找不到了。在台北,中国人渐渐也试着去了解外国人,并且尊重外国人的生活习惯了。

  作者简介

  张晓风(1941—),著名散文作家。笔名晓风、桑科、可叵,生于浙江金华。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著有小说《白手帕》、《红手帕》等,以及散文《那部车子》、《步下红毯之后》、《地毯的那端》等。

  心香一瓣

  中国人聪明在何处?作家张晓风以清新、流畅、幽默的文笔,把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巧妙地串联起来,留给我们一个关于中国人的宏观印象。

  如今的中国人,既继承了父辈的勤劳、节俭、安土重迁、宽容忍让、谦逊质朴等性格优点,又张开双臂拥抱世界现代文明,不再是以前的闭关锁国、夜郎自大或者“东亚病夫”的形象了。

  世界在变化,中国也在变化,中国人更是用举世瞩目的成就向世界展示着自己全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