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周国平自选集_周国平 >

第67章

周国平自选集_周国平-第67章

小说: 周国平自选集_周国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的这番思考是对我自己的一个警告,同时也是对所有自愿的忙人的一个提醒。我想说的是 ,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 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惟有在这个心灵空间中,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 实来品尝。如果没有这个空间,你永远忙碌,你的心灵永远被与事业相关的各种事务所充塞 ,那么,不管你在事业上取得了怎样的外在成功,你都只是损耗了你的生命而没有品尝到它 的果实。



 丰富的单纯

    对于心的境界,我所能够给出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我所知道的一切精 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容丰富 的情感、体验和思想。

    我相信,每一个精神上的伟人在本质上都是直接面对宇宙的。一方面,他知道自己只是宇宙 的儿童,这种认识深藏于他的心灵的核心之中,从根本上使他的心灵永葆儿童的单纯。另一 方面,他对宇宙的永恒本质充满精神渴望,在这种渴望的支配下,他本能地受一切精神事物 所吸引,使他的心灵变得越来越丰富。

    与此相反的境界是贫乏的复杂。这是那些平庸的心灵,它们被各种人际关系和利害计算占据 着,所以复杂,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内涵,所以又是一种贫乏的复杂。

    除了这两种情况外,也许还有贫乏的单纯,不过,一种单纯倘若没有精神的光彩,我就宁可 说它是简单而不是单纯。有没有丰富的复杂呢?我不知道,如果有,那很可能是一颗魔鬼的 心吧。



 道路与家

    人生是一条路,每一个人从生下来就开始走在这条路上了。在年幼时,我们并不意 识到这一点。当我们意识到了的时候,便不得不想一个问题:这条路通向哪里?人生之路的 目标是什么?

    最明显的事实是:这条路通向死,因为人生只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罢了。可是,死怎么能 成为目标呢?为了使它成为目标,它必须不是死,而是一种更高的生。于是,死便被设想成 由短暂的生进入永生,由易朽的肉体进入不朽,由尘世进入天国,由不完满进入至善,由苦 难进入极乐,等等。经过这样的解释,人生之路就有了一个宗教的和道德的目标,一个纯粹 精神性质的目标。

    可是,道路为什么一定是一条直线呢?只是因为我们把路想成直线,才必须给它安一个终点 ,一个最后的目标。花园里曲径交错,路的终点在哪里?那么,我们何不就把人生看做一个 大花园呢?这是一座很大的花园,把它逛完刚好要用一生的时间,我们从生到死都在里面, 每走一步都看见新的风景,到处都是可供我们休憩的地方。如果要说目标,那么,可以说处 处都是目标,但不存在最后的目标。

    换一个不那么诗意然而更贴切的比喻,不妨说,人生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在人生之中,犹如 在我们自己的家里。既然是在家里,我们就做着种种必须做的或者有兴趣做的事情,而并不 事事都问为什么。事实上,在多数时候,我们的确把人生当做家,安排每一个日子如同安排 自己的家务,而不去想这个家有朝一日会不存在。

    可是,这个家确实有朝一日会不存在,而我们有时候不免要想到这一点。这时候,我们又会 意识到自己是走在一条有终点的路上。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人生永远既是道路,又是家。 我现在的想法是,这两方面的意识都是必要的,缺一不可。只是道路,就活得太累。只是家 ,就活得太盲目。我们必须把人生当做家,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休息。我们也必须知道人生是 道路,让自己的心灵有超越的追求。



 信仰的价值

    泰戈尔的最后一篇诗作是在病床上口授的,一个星期后,他就去世了。这首诗的 大意是——

    造物主很狡猾,它编织了虚假信仰的罗网。然而,探索者却能透过这罗网看清到达内心的路 ,“在用自己内涵的光洗涤干净的心里找到了真理”。人们认为他是受骗者,其实并非如此 ,这个似乎轻易受骗的人“把最后的报酬带进自己的宝库”,这报酬就是“通往安宁的持久 权利”。

    诗中的“虚假信仰”,一个英译者释为尘世浮象,我宁可作别的理解。我的感觉是,泰戈尔 一生关注信仰问题,这首诗是他临终之前就此问题吐露的真言。我仿佛听见他如是说:我何 尝不知道,对于任何一种外在精神实体的信仰都是虚假的信仰,我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仍不 能相信那种实体是真的存在着的。但是,正是这样的信仰把我引导到了自己的内心之中,在 一种内在境界中发现了生活的意义。而当我达到了这种内在境界,那外在的实体究竟是否真 的存在也就不重要了。

    所以,不妨说,一切外在的信仰只是桥梁和诱饵,其价值就在于把人引向内心,过一种内在 的精神生活。神并非居住在宇宙间的某个地方,对于我们来说,它的惟一可能的存在方式是 我们在内心中感悟到它。一个人的信仰之真假,分界也在于有没有这种内在的精神生活。伟 大的信徒是那些有着伟大的内心世界的人,相反,一个全心全意相信天国或者来世的人,如 果他没有内心生活,你就不能说他有真实的信仰。

    20011



 不可发誓

    古训说:“不可违背誓言;在主面前所发的誓必须履行。”耶稣针对此却说:“你 们根本不可以发誓。你们说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再多说便是出于那邪恶者。 “

    只听真话,除此之外的多一句也不听,包括誓言,——这才是我心目中的上帝,

    同样,一个人面对他的上帝的时候,他也只需要说出真话。超出于此,他就不是在对上帝说 话,而是在对别的什么说话,例如对权力、舆论或市场。

    有真信仰的人满足于说出真话,喜欢发誓的人往往并无真信仰。

    发誓者竭力揣摩对方的心思,他发誓要做的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而是他以为对方希望 自己做的事情。如果他揣摩的是地上的人的心思,那是卑怯。如果他揣摩的是天上的神的心 思,那就是亵渎了。

    有时候,一个人说了真话,他仍然可能会发誓。他担心听的人不相信或者不重视他说了真话 这件事,所以要就此发誓,加以强调。他把别人的相信和重视看得比说真话本身更加重要, 仿佛说真话的价值取决于别人是否相信和重视似的。因此,如果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他就随 时可能放弃说真话。一个直接面对上帝的人是不会这样的,因为他无论对谁说话,都同时是 在对上帝说话,上帝听见了他说的真话,他就问心无愧了。



 恨是狭隘,爱是超越

    耶稣反对复仇,提倡博爱。针对”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旧训,他主张:“有人 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让他打吧。”针对“爱朋友,恨仇敌”的旧训,他主张:“要爱你们 的仇敌。”他的这类言论最招有男子气概或斗争精神的思想家反感,被斥为奴隶哲学。我也 一直持相似看法,而现在,我觉得有必要来认真地考查一下他的理由——

    “因为,天父使太阳照好人,也同样照坏人;降雨给行善的,也给作恶的。假如你们只爱那 些爱你们的人,上帝又何必奖赏你们呢?……你们要完全,正像你们的天父是完全的。”

    从这段话中,我读出了一种真正博大的爱的精神。

    人与人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什么会仇恨?因为利 益的争夺,观念的差异,隔膜,误会,等等。一句话,因为狭隘。一切恨都溯源于人的局限 ,都证明了人的局限。爱在哪里?就在超越了人的局限的地方。

    只爱你的亲人和朋友是容易的,恨你的仇敌也是容易的,因为这都是出于一个有局限性的人 的本能。做一个父亲爱自己的孩子,做一个男人爱年轻漂亮的女人,做一个处在种种人际关 系中的人爱那些善待自己的人,这有什么难呢?作为某族的一员恨敌族,作为某国的臣民恨 敌国,作为正宗的信徒恨异教徒,作为情欲之人恨伤了你的感情、损了你的利益的人,这有 什么难呢?难的是超越所有这些局限,不受狭隘的本能和习俗的支配,作为宇宙之子却有宇 宙之父的胸怀,爱宇宙间的一切生灵。

    有人打了你的右脸,你就一定要回打他吗?你回打了他,他再回打你,仇仇相生,冤冤相报 ,何时了结?那打你的人在打你的时候是狭隘的,被胸中的怒气支配了,你又被他激怒,你 们就一齐在狭隘中走不出来了。耶稣要你把左脸也送上去,这也许只是一个比喻,意思是要 你丝毫不存计较之心,远离狭隘。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已经上升得很高,你真正做了被打 的你的肉躯的主人。相反,那计较的人只念着自己被打的右脸,他的心才成了他的右脸的奴 隶。我开始相信,在右脸被打后把左脸送上去的姿态也可以是充满尊严的。



 天上的财宝

    耶稣说:不可为自己积聚财宝在地上,要为自己积聚财宝在天上,因为前者会虫 蛀、生锈、遭窃,后者不会。

    也就是说,物质的财宝不可靠,精神的财宝可靠,应该为自己积聚可靠的财宝。

    那么,何时能够享用天上的财宝呢?是否如通常所宣传的,生前积德,死后到天堂享用?

    耶稣又说:“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

    看来这才是耶稣的见解:当你为自己积聚财宝在天上时,你的心已经在天上;当你的灵魂富 有时,你的灵魂已经得救了。



 伺候哪一个主人

    耶稣说:“没有人能够伺候两个主人。你们不可能同时作上帝的仆人,又作金钱 的奴隶。”

    我把这段话理解为: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只能定位在一个方向上,或者追求精神上的伟大、高 贵、超越,或者追逐世俗的利益,不可能同时走在两个方向上。

    当然,在实际生活中,一个精神上优秀的人完全可能在物质上也富裕。判断一个人是金钱的 奴隶还是金钱的主人,不能看他有没有钱,而要看他对金钱的态度。正是当一个人很有钱的 时候,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看出这一点来。一个穷人必须为生存而操心,金钱对他意味着活命 ,我们无权评判他对金钱的态度。

    耶稣接着强调,我们不应该为日常生活所需而忧虑。他说了一个比喻:显赫的所罗门王的衣 饰比不上一朵野花的美丽,野花朝开夕落,上帝还这样打扮它,你们为什么要为衣服操心呢 ?他的意思是说,在物质生活上应当顺其自然,满足于自然所提供的简朴条件,如此才能专 注于精神的事业。



 行淫的女人

    有一天,耶稣在圣殿里讲道,几个企图找把柄陷害他的经学教师和法利赛人带来 了一个女人,问他:“这个女人在行淫时被抓到。摩西法律规定,这样的女人应该用石头打 死。你认为怎样?”耶稣弯着身子,用指头在地上画字。那几个人不停地问,他便直起身来 说:“你们当中谁没有犯过罪,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