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上半截与下半截-"生活圆桌"文选_三联生活周刊 >

第13章

上半截与下半截-"生活圆桌"文选_三联生活周刊-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_说'txt=_天。堂
20000512 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花蕾 

有一个大家都已听过的笑话:一对穷人夫妇,一日得到神仙帮助,可满足他们三个愿望。饥饿的农夫立即说要是有根香肠吃就好了,话音刚落,香肠出现了。他的妻子见他就这么浪费了一个愿望,都快气疯了,遂诅咒他,让这根香肠长到他鼻子上去。她的愿望也实现了。故事的结局也就是第三个愿望自然是取下那根该死的香肠。这个笑话在我看来是如此残忍:你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但你未必就能抓住这个机会。

闲下来的时候我问自己:如果给我三个机会,我的愿望是什么?第一个念头是我要健康要快乐,远离失意。细想一下,却发现这些愿望受亦舒小说影响太多以致过于苛求:我现在并非不健康,一口气可打四个小时网球;也不乏快乐的时刻;没有失意的衬托,我的得意和快乐岂不乏味?

每个人的愿望是如此不同,但很多人的愿望同金钱有关。我的一位非常脱俗的好朋友一直在干一件让许多欣赏她的人不敢相信的事(当然他们不知道就是了):每期买体育彩票,希望中大奖。目的是为了圆自己欧洲和非洲之旅的愿望。然而,很多时候你又会发现,你最迫切的愿望只靠金钱不能实现。比如说,经过再三思考,我发现自己现在最想要的是三样东西:《天堂影院》和《上帝也疯狂。逃脱死亡》的影碟,还有一套《金庸全集》。这样的愿望看起来太沉迷“声色”,只顾个人享受,而且非常俗气,然而它们确实是目前最让我牵挂的东西。

《天堂影院》是我看过的影片中最让我迷恋的影片,那种怀旧、唯美的情调,令一向不切实际的我一见钟情不能自拔。而我想要《上帝也疯狂。逃脱死亡》,则是因为原本心情抑郁的我在看完该片后一身轻松且脸部肌肉发酸(笑的)。遗憾的是这两部片子的共同特点是可遇不可求,愈得不到就愈想得到,我沉迷到了偏执的地步。过去三年里,每到一处我必去音像店,浏览之前先问有没有这两部片子,老板或店员永恒地给我一个迷茫的神色。

我的第三个愿望现在实现起来很简单,《金庸全集》嘛,去书店买就是了,但我迟迟未去书店交钱。原因是我的前两个愿望的实现实在是不可知。如果这惟一的一个可实现的愿望这么简单就了结了,那以后岂不是没有指望只途迷茫?

。;



玩具的理想

小 说 t xt 天 堂
20000512 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叶蕾 

人们说,玩具的最高理想是变成人

去年的电影《玩具总动员》里,巴斯光年的最大悲哀是:它是玩具,不是真正的宇航员。它不能正视这个现实。

传统的童话《木偶奇遇记》告诉我们,也许是通过我们转告玩具们,只要不说谎,听话,好好读书,木偶匹诺曹就能变成个真正的男孩子。

我的女同事家中养了一只小狗,居然名叫“虎虎”(这个名字十分具有讽刺意义,当联想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时候)。同事的母亲爱此活动玩具甚于爱老伴和两个女儿,经常学了越剧《红楼梦》里紫鹃指鹦鹉骂宝玉的话来针贬家人,翘了兰花指指着此犬道:“世上的人儿不如它!”

我上学时陪住美国留学生,女同屋有只玩具熊,我用音译法给它取了个中文名“伯菲”,那女同屋让它和她自己同姓,完完整整地喊它“霍伯菲”,仿佛是她的弟弟。她说她父亲是个中学教师,独自开车上班,她就让霍伯菲坐在父亲右边的座位上,还替它绑上安全带。“它陪他一起上班”。这是只有11年“岁数”的小棕熊,已经可以修炼成人了,还是个美国人。霍伯菲屁股上有个标签,上面印了三个字:made in korea。

我自己也有只玩具熊,我对它日久生情,常说的话是:“泡泡(我的熊的名字)要是个真小孩就好了。”

而庄子那段饶舌的话是怎么说的来着?你非玩具,你怎么知道玩具的心事呢?你非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玩具的心事?

在变不变人这一点上,它们真实的想法究竟是什么?

wwW。=



可怜的马

~小  说t  xt 天;堂
20000517 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杜比 

早些年,我在大学里听讲座,有位先生来讲电影,开头第一句话是:电影本是种很粗俗的东西,不过,幸好现在有了电视。。。。。。

对这句话,我印象深刻,原因是我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看电视。我相信,比起音乐或戏剧,电影、电视的确算不上多雅致,但更多的人还是喜欢电影电视。

至于说电视比电影还低级,这我也很理解。电视里常讲一些电影制作的技巧,为某部电影作宣传,反过来,电影却常常骂电视,比如有部片子叫《无线电视狂》,讲一个人酷爱电视,还极热情地帮助人安电视线路,这个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有精神病,而且是看电视出来的。

还是早些年,一个聪明人告诉我说,让自己变傻,有4种方法,其中之一就是看电视。我连忙追问其余3种办法是什么,他说,你看你看,你已经变傻了。所谓4种方法,只是虚晃一枪的事。

这个人说的话,我就不大同意。因为就我的经验来看,经常看电视不仅不会变傻,反而会觉得越来越聪明,你看了太多的缺乏智慧和创造性的东西之后,就会为自己那点儿智慧和创造性而庆幸。看电影,有时也是这样。

前不久,我在电视里看到了一个专题片,讲贺岁片《甲方乙方》的拍摄过程,其中说,导演和演员们很努力,夏天里拍冬天的戏,要穿很厚的有服,这是多么可贵的奉献。电视片还记录下拍这部电影的一些花絮,比如导演兼演员在拍最后一场戏时老找不着感觉,发了点儿脾气。

过了些日子,《甲方乙方》的导演兼演员不发脾气了,心平气和地坐到了电视台的演播室里,谈起其创作的想法就是想让影片好看,还说,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就非常好看。

又过了几天,我终于坐到电影院里看完了电影《甲方乙方》,如果你让我说这电影好看不好看,我想,要是我几年前看了这样的电影,肯定会说还算好看。不过现在,我又觉得自己聪明了一些。

我这里写文章,并不是要评价哪部电影好,哪部电影坏,也不是想说电影和电视的关系问题。这些话,我没资格说。我想说的只是自己的一点儿感受。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一部我爱看的电影,我还买了本《诞生》,想看看人家是怎么拍出来的,一看书,我明白了,导演用了好多好多胶片,然后再慢慢剪,不过,以最后的成品看,这样的浪费值得。

还有一部国产大片,其中有个镜头是一匹马活生生地摔下了悬崖,我看完这部电影,整天就为那匹被摔死的马难受,至于这部电影是不是好看,我倒没有什么印象。我老想:为这么个电影,还要摔死一匹马,太浪费了。

c o m



版本时尚


20000517 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翃凌 

一家电子行业的权威报纸上,用大标题写着:体验windows98…win98终于如期而来了。但放眼望去,周围还有人刚从win95“扫盲班”毕业。而对win98不知他们会作何感想——那感觉很像身穿过时衣服的乡下姑娘面对时髦女郎。

不觉中扯到了女人的衣服上。据说世界上变化最频繁的是女人的衣服。但现在看来,如果“微软”继续把“窗户”一扇接一扇地开下去,迟早有一天,“窗户”的变化会超过衣服的变化。届时,比尔。盖茨的众多头衔上还要加一条——时尚大师。

无论如何,新款(不管是时装还是软件)上市了,买还是不买?当然有人立刻就买。时装——特别是一些名牌,都有着一批自己品牌的忠实追随者。在国外,甚至有“chaneler”、“guccier”等词来专指那些香奈尔迷和古奇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microsofter”一词也会应运而生。面对win98,“microsofter”们的急切心情恐怕只有“chaneler”们才能理解。

但也有一些女人用另一种方式来对待买衣这件事。她们或许也穿名牌,但不乏在打折时买衣的经验。买打折品是有风险的——过时落伍的风险。但只要有相当的眼光和感觉,风险也并非不能避免。毕竟,衣服对于大多数女人来说,最有名、最时髦、最昂贵或最兼价都不是首要条件,最需要、最适合才是最重要的。

自然,上述“买衣经”并不完全适用于软件消费。因为时装会随风水流转,而软件的版本却是日新月异步步高,最新意味着最好。但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我的一个朋友得到了一台被办公室淘汰下来的苹果机,当时她只当是捡了回破烂儿。待她经人指点学会使用machintoshi之后,发现这种几年前问世的软件有着许多独到之处——比如可以给她的儿子读英文。在此之后,她开始到处宣传machintoshi其实并不比windows差。当然这只是她的个人感觉,但对于一套软件来说,使用者的主观感觉难道是不重要的吗?想来“最新=最好”的推论有时也难于成立。

写到这里,我想我应该闭嘴了——想必读此文的内行人士的嘴已经撇到了脑后。把windows与衣服扯在一起说,正可谓是百分之百的“妇人之见”。

wwW。=



电脑和电视

小;说t;xt;天;堂
20000517 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赵爽 

我第一次见苹果公司imac电脑的样子就颇为兴奋,那是个奇形怪状的东西,主机和显示器一体化,像个晶莹剔透的大瓜,售价1299美元。据说,这种电脑没有软驱,但有光盘刻录。

在此之前,我见过的电脑大多是一个样子,宏基公司曾把电脑做成墨绿色,我见过,当时就觉得挺漂亮,可imac要漂亮得多。

谁在乎电脑是不是漂亮呢?据说,有些专家酷爱“裸体电脑”,我不是专家,但非常崇拜专家。乔布斯回苹果公司都干了些什么,我不太清楚,但仅凭这个imac电脑,我就挺崇拜“苹果”和乔布斯,imac是个极酷的东西。年初有个科学家叫锡德,说他要克隆人,后来又说要克隆他自己,再后来又说要克隆他老婆,到现在屁毛也没克隆出来,这样的专家就比较无聊。而苹果公司在今年弄出个imac,就了不起。

这种尊崇挺盲目,但所谓“酷”的东西总是要跟人较劲,imac不给软驱留地方,这对像我这样经常要用软盘的人是非常不方便的,但正因为imac不给我方便,我才更觉得它酷,它个色。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是“电脑文化”的背景所决定的——大多数人玩电脑总有一种挑战心理。

乔布斯说过一番话,他说有一些专家致力于把电脑和电视融合在一起,这在文化上根本行不通,因为一个人坐到电脑面前和坐到电视面前完全是两种心态,看电视完全松弛,玩电脑较为警觉。

就我个人的体验来说,我又得对乔布斯表示崇拜了,因为看电视是智商下降的活动,玩电脑是智商提高的活动,我希望能面对这两种机器体验不同的感觉。

有这样一个广告,一家人祖孙三代在一台电脑前坐下,广告的意思是这种电脑可以当电视甚至家庭影院用,这是我所见过的最愚蠢的电脑广告——它把使用电脑者的智力活动降低到看电视的水平,谁会尊敬这种呢?

w w w。 xiao shuotxt。 co m



幸福的生活

。小%说^t*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