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心灵体操_刘心武 >

第41章

心灵体操_刘心武-第41章

小说: 心灵体操_刘心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运来的新土,还兼带修整破损的岸墙。这疏浚护城河的工程,日夜不停,尽管深夜里卡车、铲车来往的声响很大,影响楼里人们的睡眠,更影响我这样的〃夜猫子〃的劳作,但邻居们和我的家人以及我本人,都毫无怨言。两周过去,河道平整,帐篷拆除,民工撤走,只等放清水观碧波,真是身心大畅!

    但是,水还没来,从我家窗子朝下一望,不禁吃了一惊——那拆除帐篷、进行撤退的民工,把他们认为是已经无用的东西、种种垃圾,包括一只〃完成了历史使命〃的红色的塑料桶,尽悉抛扫进了由他们亲手修整好的河道里!我跑到楼下,到得河边,看到一位似乎是尚未离去的民工,问他:〃好不容易疏浚干净的河道,怎么能往里头抛扫垃圾呢?〃他满不在乎地说:〃马上就要放水啦,水一淹,就什么也看不见啦。〃当时我确有一种冲动,就是跳进那河槽里去捡脏,但那些遗弃物既多,分布又达十几二十米,没有工具和容器,是根本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心中闷闷然,叹息着回到家中,决心写一篇文章,多多少少,对此负起一点责任。

    我细究那些抛扫垃圾的民工的心理,觉得他们可能没有故意破坏什么亵渎什么的意思。由此联想到前些年在长江三峡乘轮船游览时,目睹船上的清洁工,很认真地清扫甲板,那脸上的表情、肢体的动作,都堪称敬业的典范、辛勤的标本,但她那最终的一招,是把所有的垃圾,其中最多的是一次性使用的塑料饭盒,扫到江水之中。往自己疏浚过的河床里抛扫垃圾的民工,大概和那江轮上的清洁工一样,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作所为是多么地悖理。

    我于是打算把自己的文章题为《疏浚观念》。是的,江轮上的清洁工应该首先意识到,保持长江河道的清洁,其重要性远胜过保持一艘江轮甲板的清洁;疏浚我楼下护城河的民工们,他们不应该只是为挣些劳务费而干那些活,他们应该懂得环保的意义!当然,还可以追究到江轮上那清洁工的领导,以及护城河疏浚工程管理者,他们首先应该树立大环保意识,并应该对所领导所雇用的人员,疏浚出良好的环保观念。

    文章写到这里,正好一位朋友来访,说起此事,他竟对我的思路,颇不以为然。他说,观念观念,你总迷信观念,拿环保这事来说,光疏浚观念,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起码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在绝大部分民众里牢树起某种观念,往往需要几代人的持续性努力;而且,现在有的人是明知故犯,比如天安门广场修整工程,那边还没竣工,这边就有人撬砖毁路;再比如紫禁城筒子河修整工程,刚砌好的围墙,愣给你掀掉上盖;中山公园的郁金香展览,非踩到花丛里去拍〃纪念照〃……许多这号人并不是不知道环保、公德等方面的道理、规矩,但他就是满不在乎。我行我素!他举出的事例,我在最近的报纸上都见到过,自己目睹的也很不少。拿楼下的护城河来说,现在已然放了半腰水,那只红塑料桶以及其他一些垃圾确实被掩盖住了,但我就眼睁睁看到一位从桥上走过的、衣着时髦、描眉涂唇的女士,毫不犹豫地把吸饮完的软包装盒,很〃酷〃地朝刚疏浚完的护城河里一抛,倘截住她诘问有无环保观念,她也未必是懵然无知……

    这可该怎么办才好啊?我求教于朋友,他反问我,你忘啦,咱们在新加坡听说的藤鞭的事儿?我一时哑然。新加坡在环保——也不仅是环保——等公益事项方面,都以峻法加以维护,违者不仅可能罚款坐牢,而且还有鞭刑〃伺候〃。那施刑的鞭子以当地一种野生的长藤制成,本身已十分坚韧刚劲,还要在马尿里浸泡多日。施刑的印度族狱卒身高体壮,一鞭抽到犯科者屁股上,往往便皮开肉绽、当场晕死。但倘若法庭判的是三鞭,则会将犯人送往设备极优良的医院,加以极认真的医治,一旦屁股养好,则再带往受刑处接茬儿挨鞭……不要说挨鞭者此生此世再不敢重触法规,就是闻此〃藤鞭无情〃的一般民众,谁还敢于孟浪放肆?新加坡因此成为一个花园国度,处处草绿花红,水清气爽,不要说没人敢往河湖溪海里乱抛废弃物,就是往垃圾桶里扔东西,扔得不准掉在外面,转身走开的事,也几乎不会发生。前几年有个美国小伙子在新加坡乱涂了别人汽车,新加坡法庭判他鞭刑,克林顿出面求情,还是没能让那美国小伙子免于屁股开花。新加坡为了环境进一步优化,甚至还立法禁止销售、食用口香糖,因此一些西方人尤其美国人,讥称新加坡为〃美丽的监狱〃。新加坡是一个华族人口占绝大多数、又在经济上完全加入了国际大循环的、许多方面很西方化的国家,我虽去过那里不只一次,印象鲜明,却不敢说对其真有理解。难道在华族聚居的地方,就非得疏浚观念与藤鞭峻刑并行,甚或因为藤鞭的震慑更具可操作性,所以也就更能规范一般俗众的行为吗?

    朋友走了,文章需要收尾,心情很沉重。文字怎抵藤鞭?心火不熄,仍要祈呼:国人啊,若要美丽而非〃监狱〃,请自珍自爱!这份自珍自爱,不能仅体现为让自己和家人过得富裕舒适,也不一定以宏大响亮因而往往也就缺乏可操作性的那些概念来衡量。我以为,无妨从爱我们身边具体的树木花草、大小水域,以及我们共享空间里的那些具体而微的设施做起!



 笑离绝论

    绝论,就是把话说绝的宏论高论。绝论处处有,常常有,年轻的时候,不仅爱听,而且会为之倾倒,也曾以之为圭臬,规范自己的作为,结果吃了亏。后来经的事多了,懂得持平之论才是真能引领自己前行的指南,绝论可以听来过过耳瘾,却万不可真往心里去,尤其不能照办。笑离绝论,已成为我目前的习惯性反应。

    在吉隆坡参加《星洲日报》举办的〃花踪文艺营〃,有一个环节,是作家学者与参加文艺营的文学爱好者自由分组座谈,我也选择了一组。讨论中,一位在美国攻得比较文学博士头衔的先生说,要写好华文小说,必须至少先精通一门西文,只有能比较出中、西文字间的微妙差别,才有希望写出杰出的作品。这就是一种绝论。当场就有一位马来西亚华族小伙子生出惶恐,他说像他们这一代马来西亚华族人,从小都会受到三语教育,一是马来文,即使上的是私立华族学校,马来文也是国文必修课;再就是英文,马来西亚是英联邦国家,也属于必修;华文是自己祖辈传下来的中华文化的载体,当然更亲切,学起来更努力,由于从小口语就是华语,所以往往学得也最好。他现在写文学作品,是用华文来写,马来文和英文只达到写一般公文或说明书的水平,他很难对其达到精通的地步,也很少感受到三种文字间的微妙区别。那么,他怎么办呢?继续用中文写小说还有没有希望呢?他一副如聆佛音而竟难照办的虔诚而灰心的表情。比较文学博士耐心答疑,继续发挥他的绝论,他举〃被〃这个动词为例,对中、英、法、德四种文字在使用上的区别做了分析,结论是只有以这样的学识为前提,才有希望写出好的中文小说。听到这里我不禁扑哧笑出声来。当时又有文学爱好者提出别的问题,那位博士也没注意到我的反应。我对绝论一般不去争论,而且深知发绝论者多半是些自信心超常的偏执人士,与其争论只会是浪费双方与旁听者的时间。但分组讨论结束后,我找到那位听了绝论而惶惑的年轻人,跟他到屋外一株凤凰木下闲聊,我告诉他我的看法,供他参考:会一种或数种华文以外的语言文字,当然会对华文创作起到好的作用,比如中国上世纪的作家里,鲁迅、巴金等就既能翻译又能创作,译、创互补互促。但也有沈从文、赵树理那样不通外文的作家,用中文写出了非常好的小说。因此就写华文小说而言,精通外文不是先决条件,你如果对世道人心有丰富的华文思维,阅读优秀的华文小说时能心有灵犀一点通,那么,一旦灵感爆发,驾驭华文写出好小说是很有希望的!

    绝论的魅惑力,在于干脆利落,掷地有金石声,富有刺激性乃至爆炸性。人们在常态中呆久了,会觉得沉闷,会企盼突破,乍听到如雷贯耳、酣畅淋漓的绝论,会立刻激动,不及细思细想,便将其紧紧拥入怀中。时下的商业广告,就经常采用绝论方式来先声夺人、迷人心臆,如〃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发绝论者往往并无恶意,多半是具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性格。从马来西亚回到国内,与几位文学爱好者小聚,议论到近年来听到的关于文学的绝论,大家一时举出了许多例子,比如〃没发表过长篇小说算什么小说家!〃(难道应该把从安东·契诃夫到林斤澜的一大串名字从文学史里删去?)〃不懂哲学写什么小说!〃(这与〃不懂文学搞什么哲学〃同样是把话说绝)〃现在中国没有诗!〃(愤激并不能催生好诗)〃除了张爱玲,中国现代文学史不值得再收入别的女性写作者!〃(张爱玲如仍在世,会对立论者莞尔一笑吗?)……议论时大家不时发出哄笑。

    笑离绝论,而不是恨离绝论,这是因为绝论跟谬论还有区别,谬论是地道的非,绝论里往往还包含着合理的成分,只要不被其迷惑住,弃其乖戾,赏其执著,姑妄听之,倒也有趣。



 快乐何必无穷大

    一家房地产开发商把所开发的商品房品牌确定为〃快乐无穷大〃,想来是为了摆脱动辄号称〃花园〃、〃广场〃的命名风气,别出心裁,颇为有趣。

    人的生活是否幸福,究竟以什么为衡量的标准?名声?地位?财富?健康?各人取舍不同,当然,也有想〃鱼〃与〃熊掌〃兼得的。不过,现在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把〃安康〃作为普适性标准——生活在和平环境里,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如有一桩自己喜欢的事业更好),身体健康,人际和谐,则幸哉福哉,这是从总体上说。从人的心理角度看,人的生命其实是存在于连续不断的情绪之中,甚至于在睡眠时,潜意识里的情绪也依然在螃蟹吐泡般地生灭着。因此,有人提出,快乐便是幸福,〃快乐无穷大〃商品房名称,由此推衍,无可厚非。

    快乐无价。快乐是人的心理情绪中的黄金,笑一笑,十年少(〃少年〃之〃少〃),笑口常开,安康福泰。追求快乐,享受快乐,是天赋人权。但是,人对快乐的追求,是否有必要推至无穷大的地步?无数前人、旁人的车鉴,都昭示着我们,乐极生悲,纵欢致祸,倘若一个人除了快乐而没有了其余的情绪,那他要么是傻子,要么是疯子,在那种情况下,笑笑笑,至少会导致十年少(〃减少〃健康生命的〃少〃)。

    我们常在文章里看到〃打破心头五味瓶〃的说法。一个生命活体,就其所装载的心理情绪而言,确实很像一个〃五味瓶〃。哪五味?酸、甜、苦、辣、咸,这是以味觉打比方,直接说情绪,则是喜、怒、哀、乐、怨。其实,〃五味〃的〃五〃,是言其多的意思,人的心理情绪,岂止五种而已。我们常用的词汇里,把人生际遇和心理情绪合起来说的很多:悲欢离合、爱恨情仇、苦乐忧喜、愁怨嗔怒、愉悦舒畅、生死歌哭……一个健康的生命,他的心理情绪应该是〃五味俱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