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要把金针度与人_李敖 >

第12章

要把金针度与人_李敖-第12章

小说: 要把金针度与人_李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造成〃文起八代(魏晋六朝)之衰〃的局面。虽然他的文章,讨厌之处也不少,但比起八代的来,总算是进步了。

    朱熹:《朱子大全》

    朱熹(一一三○~一二○○),字元晦,人称朱子或朱文公,安徽婺源人。

    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一方面在理学理论上建立大功夫,一方面在经典整理上施展细功夫,这样巨细不遗的全盘功夫,使他创造了〃道统〃的布局,而成为继往开来型的大人物。

    糟糕的是,他这些经典整理上的细功夫,实际上,并不是科学的、客观的研究,而是玄学的、主观的武断。他的许多著作,目的只是用来武断的以供创造〃道统〃之需。例如他不加辨别,就硬说《大学》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说《中庸》是子思所作,等等等等,全是没有证据的胡说。但这种胡说,居然以《四书》的形式,挟〃道统〃以俱下,大大的影响了后代的中国人。对于、孟而言、对后代中国人而言,都给弄错了导向。严格说来,这真是一种罪过;难怪清朝大儒颜元要高呼〃必破一分程朱,始入一分孔盂〃了!

    朱熹又反对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他把〃道统〃延伸到史学方面,又强调正统说。他写了《资治通鉴纲目》六十卷来支援这种说法。总之,此公的头脑,实在有大多的歧途,但他又给后代中国人的头脑输入太多的错路,这真是不幸。

    僧祐:《弘明集》

    僧祐(四四四~五一八),本姓俞,原是江苏彭城人,后世居建业(江苏江宁),他从小就喜欢到庙上去,不肯回家,后来终于做了和尚。他跟〃一时名匠〃法颖做徒弟,研究佛学,〃竭思钻求,无懈昏晓〃,成了名和尚。他收〃白黑门徒一万一千余人〃,其中包括王公大人公主贵嫔,风光无比。

    在南北朝时候,佛教和反佛教之争,变成了热门,佛教遭到儒教和道教的夹击。僧祐站在佛门弟子的立场,编了一部《弘明集》来卫道、来〃为法御侮〃。在他编这部书的时候,为了对照,也收了反面的论文,于是这种反面的思想,也跟着借光,保存到今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范缜的《神灭论)。

    范缜(四五○一五一五?)字子真,他不信鬼神,写《神灭论》,勇于反对佛教迷信。梁武帝萧衍以帝王之尊,亲自写文章骂他,并发动朝野七十多人写文章围剿他,但是范缜不买账,他的论敌也承认〃无以折其锋锐〃。在这场大辩论中,可以看到许多中国人的思想水平和思想方法,所以这部论集,自然有它历史的地位。

    慧能:《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慧能六三八~七一三),本姓卢,广东新兴人。他本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樵夫,因为听人念《金刚经》,有所领悟,就去找禅宗第五祖弘忍,弘忍先叫他打杂八个月,然后发现他有慧根,就把衣钵传给他。就这样的,他以二十出头的少年,就当了掸宗第六代的祖师爷。

    慧能是反对繁琐佛经的,他说〃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又说:〃佛言随其新净即佛土净,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西方人心不净亦有罪(人夫夫心,不会打)。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

    他甚至认为习禅打坐、出家修行,都没必要,他说:〃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缚法,名为自缚。若言坐不动,是只如舍利伸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诃。〃〃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这些言论,在佛教中,都是革命性的言论。这些言论的基础都在反对形式,重视精神上的明心见性、精神上的开启与顿悟。

    佛经本来就是大量抽象名词的排列组合,本来就缺乏明确的含义。慧能以后的禅宗,在冲破这种汗牛充栋上,很革命,但冲到后来,仍是用抽象代抽象,只是简化一点而已。所以,不论是口头禅或野狐禅,其禅则一也。

    佚名:《太平经》

    道教是纯粹中国的宗教,它托身在老子,把老子〃太上老君〃 起来,但老子的思想,实在和它扯不上,真正跟它扯上的,是阴阳家和迷信家。这些大家们,从为秦皇汉武求仙长生起,就没老实过。到了后汉,张陵(道陵)先在江西龙虎山隐居,后在四川鸡鸣山修练,自称得〃太上老君〃秘传,行符水禁咒之法,得长生不老之术,著道书二十篇,是为道教定形之始。

    张陵的孙子是张鲁,〃造作道书,以惑百姓。〃张鲁以外,张修、张角也都是道教的元勋及人物。他们传教的道书:才能详知,但是一部叫《太平经》的,终于慢慢定形了。

    这部《太平经》,来源说是于吉得到的神书,原来只有两卷,后来你也加我也加,变成了一部一百七十卷的大书,成为道教最早的经典。虽然这部经典,并不为后来道教信徒所重视,但它的历史意义,极有价值。从这部黄巾之乱的圣经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民间的许多思路,看到中国土生土长的民众怎样追寻、怎样迷信、怎样提出他们的呼声和要求。所以读读《太平经》,我们倒真可得〃道〃呢!

    葛洪:《抱朴子》

    葛洪(二八四~三六四),字稚川,丹阳句容(江苏江宁)

    人。他生于迷信世家,他的祖宗就仙里仙气的,他自己,又认到了一位仙里仙气的老泰山,又从老婆那边传到了不少〃玄业〃。葛洪为人,又丑又不善言辞,穿得破破烂烂,但是对信仰很执著、很朴实,大家称他做抱朴之士,他就著书,自号〃抱朴子〃。

    葛洪在石冰之乱时,曾有过一段武功。乱后,他〃不论功赏,径至洛阳,欲搜求异书以广其学〃。后来看到天下太乱,〃欲避地南土〃;又听说交趾产丹,可供他提炼,就要求去做地方小官。皇帝认为太委屈他了,他说:〃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就出发了。

    葛洪为人〃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辩玄喷,析理入微〃。他自述写《抱朴子》的原因是:〃道士弘博洽闻者寡,而意断妄说者众。……今为此书,粗举长生之理。……世儒徒知服膺周、孔,葛信神仙之书,不但大而笑之,又将谤毁真正。故予所著子言黄白之事,名曰内篇,其余驳难通释,名曰外篇。〃他在八十一岁时死去,所谓长生,也不过如此。死时虽然〃颜色如生〃,但毕竟还是死了。葛洪的死,是中国长生理论家的最大幻灭。

    佚名:《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的书里最怪的一部,自古就被看做一部荒诞不经的书,共十八篇,三万多字,传说是夏禹、伯益作的,其实不是一人一时的作品,而是战国后期定形出来的一部中国各地传说。

    《山海经》分山经和海经两大类,以河南洛阳为中心,向四方扩展成海内、海外、大荒等经。它的内容包括山川、动物、植物、矿物、药物、巫医、神祗、祭把、远方异国等等。叙述的方法很细腻,例如说天下名山,夏禹所经历的有五千三百七十座,走的路有六万四千五十六里,这样煞有介事的细腻方法,是一般古书望尘莫及的。

    《山海经)在《汉书》艺文志中放在刑法家之首,自汉朝到明朝,都被当做地理类的书,一直到了清朝,才被列入小说类,但是从民俗和神话观点上看,它倒有着极大的价值,显然不是什么小说。明朝胡应麟早就说它是〃古今语怪之祖〃,它显然不是地理书也不是小说书。《山海经》中一大特色是它的巫术意味,例如佩戴一种鹿蜀怪兽的皮毛,可以多生贵子;佩戴一种柬施(反犬旁)怪羊的皮角,可以以恶治恶;吃下一种狌狌怪物的肉,可以健步如飞,都是有趣的例子。这都是民俗和神话的史料。

    佚名:《易经》

    不论是龟卜或筮卜,卜出来的结果,累积起来,每在新卜之事与所现之兆相同的时候,就可以就累积的结果来援用,不必再重复了。这种卜的方法,比以前方便,所以叫〃易〃;因为流行在〃周〃朝,所以叫《周易》。

    因为《周易)只不过是卜筮手册,所以除了这个意义以外,原来没有别的。可是,在《周易》本文以外,后来冒出了《易传》,《周易》的本文叫〃经〃,解释〃经〃的叫〃传〃。〃传〃该是帮忙解释明白的,但是《周易》的〃传〃却愈帮愈忙,于是问题就多了。

    《易传》有十篇,又叫《十翼》,就是十篇辅翼文章的意思。从汉朝到唐朝,大家对《十翼》都没有异议,认为是孔子作的。到了宋朝,欧阳修首先怀疑,现在证明非孔子所作,已是定说了。《十翼》包括:一、录上传(《周易》六十四卦,每卦有〃象辞〃,就是断定这卦意思的话,《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叫〃大象〃,是总论一卦之象;这种总论叫做〃爻辞〃),四、象下传(又叫〃小象〃,是分论六支之象,支是八卦表示的形象),五、系辞上传(系辞是总论《周易》的话),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是专说乾坤二卦的),八、序卦传(解释六十四卦为什么要排成这种次序),九、说卦传(解释八卦的方位、意义〔如乾、健也〕和取象〔如乾为马〕,十、杂卦传(解释卦名)。

    吕才:《阴阳书》

    吕才(约六○○~六六五),博州清平(山东聊城)人。他从小好学,〃善阴阳方伎之书〃。唐太宗时候,发生了音乐上的疑难,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扯不清楚。唐太宗要大家推荐专家来解决,吕才就被推荐上来。吕才又为唐大宗解决(三局象经)中的疑难,最后升到〃太常博士〃。

    唐大宗认为《阴阳书》流传得〃谬伪浅恶〃、〃穿凿既甚,拘忌亦多〃,就叫吕才与学者十余人〃共加刊正,削其浅俗,存其可用者〃。最后新编成五十三篇,加上旧的四十六篇,一共一百篇,〃诏颁天下〃。这部一百篇的《阴阳书》,全文失传了,只在《旧唐书)中保存了〃叙宅经〃、〃叙禄命〃、〃叙葬书〃三篇(《新唐书》中也保存了,内容有出入)。仅从这三篇里,我们就可看到无神论者吕才,在反对迷信上面的努力。他大胆否定了卜宅吉凶的迷信、否定了命定的迷信、否定了阴阳葬法选日选时选地的迷信。这种前进与开明,求之古人,真是少见!

    吕才的多才,还不止此,他又作过〃方域图〃、〃教飞骑战阵图〃、〃文思博要〃、〃姓氏录〃、〃隋记〃;参与〃白雪歌词〃、〃本草〃。他真是多方面的专家,在中国古人中,他有点像阿基米德。

    赵吉士:《寄园寄所寄》

    赵吉士(一六二八~一七○六),字天羽,一字恒夫,晚号〃 寄园主人〃,安徽休宁人。他生于明朝崇帧元年,清朝顺治时曾经中过举人。

    这是一本笔记,书名五个字中,有三个〃寄〃字,第一个〃寄〃 字是他住处的名字,第二、三个〃寄〃字同义,第二个是动词,第三个是动名词做目的语用。他认为宇宙万物都有所〃寄〃,譬如日月星辰寄于天、人的五官寄于面,所以他的家叫〃寄园〃,他的笔记叫《寄园寄所寄》。这部笔记,是他人生如寄的一点成果。

    笔记是一种鸡零狗碎的札记式文体,在中国文学的地位很特殊,有记史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