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谈笑间_乐嘉 >

第12章

谈笑间_乐嘉-第12章

小说: 谈笑间_乐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任律二:当你信任别人,而别人践踏了你的信任时,你会受伤,你便不敢轻易再对他信任,你的懊恼是因为自己眼光不准、遇人不淑,但你的痛苦却在于你不信任又别无选择。

  信任律三:当发现自己给予的巨大信任被辜负时,如果失望,说明已准备放弃;如果很愤怒,说明仍不准备放弃,但充满无力感。

  信任律四:信任一旦被破坏,继续信任就很难,总会打些折扣,要想回到从前,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在这个时期里,曾经辜负信任的人总会很愤怒,我已经改了,不会再破坏信任了,为什么你还是不信任?他们并不明白信任是一瞬间的决定,但重新信任却是一个漫长的验证过程。

  信任律五:你的信任被辜负后,不敢再付出过去同等程度的信任,且疑神疑鬼。当对方愤怒时,你心想:“如你一直让我信任,我怎会做那些你认为不信任你的事?信任应该经得起考验,总要有人来检查是否仍值得信任。”可惜在不知不觉中,你已完成了从信任者到怀疑者的转变,只是你以为自己还是那个信任者。

  信任律六:信任者被伤害后要么选择放弃,要么选择感化,如果不能继续给予同样乃至更大的信任,辜负信任者总会认为你肯定忘记不了过去的事儿,一旦风吹草动,必有怀疑。所以,既然不管你怎么做也达不到过去的状态,还不如不做。
**t*xt*小*说*天*堂



第21章 人性复杂总有规律


  好人被好人 伤害的几率 大于 好人被坏人 伤害的几率

  当你在努力做好事时,你最大的痛苦和愤怒不是来自坏人的打击,而是来自一些善良的人的评价,因为坏人越阻止你,越会激发你无限的良知和勇气,但你想去帮助的好人对你的歪曲,可能会让你伤心和绝望。

  好人被好人伤害的几率大于好人被坏人伤害的几率。伤害好人的好人,经常是因为发现自己做不到那个好人做的好事,从而怀疑那个好人的动机,这就是所谓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其实未必自己是小人,只是自己不愿不是君子,或者说容不得那些感觉和自己差不多或不如自己的人成为君子而自己似乎还不是。

  几乎没人承认自己人品不好,但每个人几乎都认为自己见过人品不好的人。那么,这些人到哪儿去了?我们很少认识到不同的人对“品德”的定义完全不同!有人觉得常迟到是无信小人,绝不可交,但迟到者认为这不过是生活小节;有人觉得善良就是心慈手软,得饶人处且饶人,而有人认为这是最臭的滥好人……

  耶稣回到家乡宣讲,人们惊讶:“他不就是木匠的儿子吗?他娘不就是玛利亚吗?他的妹妹不就住我们这吗?他怎么鸟枪换炮了呢?”于是人们厌弃他。《路加福音》对此早有评论:“先知在自己的家乡是从不受人欢迎的。”一个相同环境里成长的认识的人,却比自己优秀,人们不能容忍这个事实,因为会觉得自己被贬低。

  能承认你不喜欢的人或者你的敌人的才华有过人之处,并且仍然愿意从中学习和吸取于你有用之处,这是你的一种牛逼。可惜的是,有时你会忽略真相,特别认可一个人的全部,仅仅只是因为他和你的关系好。

  如果一个人一直演的是正派角色,大众会以为他就是正派;如果一个人一直演的是反派角色,大众会以为他就是反派。大众凭的是感觉,并非逻辑。

  动物本能包括直觉和野性。直觉,知识的丰富和思想的发达多会抑制它的发展;野性在名权利派不上啥用的环境下,能释放无与伦比的能量,但可惜你这一路不断被教化唯有人是最高级的,你的原始生命力已渐趋萎缩。在一群又一群的人类包围中,保持动物本能不是一门学问,其本身就是一种本能。

  理性,指不被情感和情绪所影响,很难被训练;理智,指做事时的分析、逻辑与条理,容易被训练。世间不少感性者受职业熏陶训练后总以理性自居,盖因潜意识觉得理性较感性高级,理性者不冲动,成功人士传记中做大事者多理性。很遗憾有这种误读。因情感的原动力是一切动力的核心,而两性动力是情感动力中的动力。

  一天早晨醒来,突然,你找不到你要什么,你开始怀疑你正要的是否你真想要的,你开始惶恐沮丧。书里说的是,这时你在床上注视着天花板,神经发作,无名的力量推动着你,做了一个决定——此刻开始,你要改变你的生活,于是你打点行囊,变卖家产,行走江湖。可惜,多数人,只是想想,然后继续现在的生活。

  人们喜欢意淫,是因为:1。感觉手淫只有动物属性,不够档次。多数人总认为心理的,好高级,生理的,好低级。2。意淫不需要勇气,不会尴尬,不会被拒绝,除非你告诉对方,否则你只需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就可完成。

  依旧有很多勇敢的人说真话,他们明明知道这要付出代价,不被理解,被误会,他们有时会因委屈而愤怒,会觉得自己不值,但他们体内仍旧会有欲望和力量想要说真话,因为真实比虚伪更容易让他们感觉自己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政治上的真话,我胆小,不敢说;人性的问题上,我努力借用有限的话语权,说些真话。

  简单与复杂,指阅历与思想,简单者轻松,复杂者累;单纯与世故,指心灵的纯度,单纯者或天真或幼稚,世故者或圆融或油滑。故,简单而单纯——孩童;简单而世故——小大人;复杂而单纯——老小孩;复杂而世故——老江湖。本人自我鉴定老小孩,正努力做个老江湖。

  大众永远只看表面,启迪者都需付出代价,只是代价太大,不是所有人都能走到最后,多数人并非因为困难,而是因为受不了委屈和误会而愤慨而阵亡,尤其是那些来自朋友的曲解。这种伤痛,多数人选择用沉默来对抗。

  作为一个资深暴怒者,我包容心差,难忍亲近者犯错,批判凶狠,我拟痛改恶习。这并非因为担忧内火伤肝,本未想过久活;也并非因为有损公众形象,咱又不做偶像。俺的动力是,无论犯错者如何其罪当诛,只要路人见她梨花带雨,不管三七多少,只会本能同情哭者,即使好心也必成恶人,咱不要再做这亏本买卖!

  人与动物能自然和谐地相处,首先需要人类内心尊重动物。绑起黑熊生取胆汁,让其永远求死不得,无视天道,我族悲哀!奈良有人鹿同行,鬼怒川有人猴共浴,若在中国,还没等猴入池就被大卸八块。想起满清大官与欧洲换礼,老外送来宠物犬,没多久收信,“吾不敢一人独食,烹后,分与众人,皆曰鲜美”,老外崩溃。
w w w。 xiao shuotxt。 co mt…x…t_小_说天堂



第22章 识人识面识心否


  你不懂读人 怎知真相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你不喜欢的人,但你要小心,你不喜欢的人不一定是坏人,就像你喜欢的人不一定是好人。“好”与“坏”是道德词汇,而我们对人的喜欢不喜欢几乎都与对方的性格有关。

  你要小心那些对你毫无了解就对你疯狂示好的人。要么他们把你当偶像痴迷,他们爱的是想象中的你,他们会说“我怎会不了解呢”,可惜他们看到的永远是被媒体化的你;要么他们的示好经不起任何考验,稍有风吹草动就调头,甚至会因外界一句质疑而迅速全盘否定你。他们不会怪自己盲从,而且还会怪你欺骗了他们。

  你头痛得要命,以为是缺少睡眠,其实是颅脑病变,可惜你自鸣得意,知道时已晚了。你员工跳槽,你以为是嫌你这钱少,其实人家觉得为你工作很痛苦,恨你专断,但人家不会和你说。你男人跑了,你断定他嫌弃你的姿色,又看上了别个女人的大胸大屁股,其实他忍受不了你的猜忌多疑。你不懂读人,怎知真相?

  天性活泼调皮的人长大后若常严肃,可能性很多,如:1。经历过很多苦难,笑不出来;2。生长在充满冲突争吵或严苛要求和批判的家庭环境,严重压抑;3。老师总表扬严肃的孩子,好生羡慕,就有意无意地开始模仿严肃的神态;4。小说中读到美女总被沉默寡言、孤独忧郁的严肃男人吸引,所以发誓要学习……

  今日见了一位有修行的高人,高人告知,他这一生遇见许多高人,所谓高人就是能助你抉择,点化造就你之人。无论哪行,举凡在台前蹦跶的,几乎都没什么高人,高人都在幕后藏着。

  “选择恐惧症”患者,说白了,就是啥都想要,所以才不知怎么选。遗憾的是,无论他做什么选择,最后依旧会后悔,“哎呀,早应该选那个的”。越这样,他的选择恐惧就越重,越纠结,越不敢做决定,越要拖到最后关头胡乱做一个,越需他人在旁推动。

  解决“选择恐惧症”的方法是随时随地问到底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同时,你必须明白任何选择都会有所失,只是大小不同而已。

  有些人因自己的成长经历,习惯于在对话中用冷漠、无所谓、质疑和不回应来保护自己,可惜总会被人们误会为难交往,而这种误会并不会让他去解释,相反只会导致更大的反弹和对抗。这种人需要更大的关爱和耐心,而且他们会加倍回报你。

  那些嘴上说“我无所谓别人是否理解我”的人,其实大多渴望最亲近的人的理解,如果这个也得不到,巨大失望便会转化为“天下无人可懂我,自己懂自己,无愧于心即可”的心态。拿这个作自我安慰,自我打气,也可算是保持个性的一种强有力的暗示。

  勇士:身处世界的污浊,看到人心的丑陋,被现实打击,受苦难摧残,依旧追求光明,且从未怀疑人性中有光辉。

  真正的完美主义者不会把“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挂嘴边,因为他会觉得说出此话本身就已经不完美了。常提“完美”一词者,多数是被此词代表的意境吸引。

  文人相轻,艺人相轻,专家相轻,学者相轻,武林各派相轻……大家都牛逼哄哄,都觉得有各自的受众群体、各自的信徒拥趸,其实你不过是运气好,世道不公,有嘛了不起!但商人不相轻,谁钱多谁就拽;政客不相轻,谁官大谁就牛。所以前面那些人看上去难搞,但可惜面对不斗嘴只斗狠的政客与商人,只能玩完。

  对一个很会自责且常给自己压力的人而言,当他认为自己犯了一个大错之后,即便是再小的事,任何来自于他人轻微的埋怨和批评,都会让他诚惶诚恐,因为他会解读为这是对他的不满,同时联想并加重自己所犯大错引起的内疚感。

  那些你认为享受孤独的人,其实并非享受孤独,而是享受孤独所带来的痛苦、咀嚼和自我对话的感觉。

  他说:越怕事,越来事;不怕事,事不来;事已来,就让它来。我问他,您记仇吗?他说他很小气,很记仇。我说,您给我的印象一直是慈祥、大气,特别宽厚。他说:是呀,不然怎么复仇。

  逞能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是,无论实力如何,先冲出来做老大,让别人觉得自己厉害;另有打肿脸充胖子,不管最后结果,要的是开始时人们奉上的认可所带来的飘飘欲仙;隐性的还有为了面子死撑,明明新装修房有气味,别人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