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年轻时做新鲜事_林丹环 >

第14章

年轻时做新鲜事_林丹环-第14章

小说: 年轻时做新鲜事_林丹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9章 幻想


  '英'史蒂文森(高健译)

  就现象而言,在这样一个婚姻嫁娶、征战杀伐充扩其间的世界之中,在一个每天我们都要不止一次以绝大的兴味与速度把相当一部分食物坚决而无悔地贮入我们这副皮囊之内的世界之中,能够获取的成就似乎是相当多的。对许多人而言,匆匆观之,尽量获取,多多益善,似乎便是这充满斗争的人生唯一的目的。然而,如果涉及精神,这一切终不过为幻象而已。快乐的生活乃是前进的生活,其中每件事物都要导向更高的阶段,而且永无止息。

  在一个具有奋进意识的人面前,时刻会有新的天地。因而,尽管我们所居住的这个星球并不扩大,尽管我们所陷溺于其间的那种种灾难也都不会历时很长,但是由于我们的天性,我们的愿望却多如繁星一般,而且常是生命不息,欲望不止。真正的快乐在于我们开始得怎样,而不在于我们结束得如何。在于我们希求什么,而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

  一个理想便是一份永久的快乐,一份像地产那样实实在在的家业,一生取之不竭,年年像收获那样给你携来大量快活的财富。人生有如剧场,除非我们对上演的剧目感兴趣,否则那个地方必然枯燥乏味,一无是处。而对那些在科学艺术上全不在行的人们,这个世界不过是一场空幻的色相而已,或者像一条灾厄密布的崎岖野径。正是因为人们具有欲望和好奇心理,他们才能心平气和地生存下去,才能对人生世相产生迷恋,才能在每天早上醒来之后对工作与娱乐重新产生兴趣。欲望与好奇正是使世界在人的面前变得五彩缤纷的一双神奇眼睛:正是这两者才使女人那么迷人,化石那么有趣。另外,一个人也可能倾家荡产,沦为乞丐,但只要这两件法宝不丢,他便仍不失为一位富者——富在一切乐趣的可能性上。设使一个人能把所有的饭食以高度浓缩和综合的形式而一餐吃下,从此再无饭食的欲望;设使他能把世上的万般于一顾之下饱览无遗,从此再无求知的渴望;设使他能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领域中做到诸如此类的事情——那么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个人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幸好我们的种种虚妄不实的追求倒也很少得遂;我们常把希望过多地集中在高不可攀的幻想上面,致使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成。需要人操心的事真如芥子一般,生生不已,永无止期。你也许以为只要孩子一旦呱呱落地,一切就会万事大吉,殊不知这只是新的忧虑的开始;而当你费尽艰辛把他养大,经过长牙换牙,读书入学,最后到达嫁娶年龄,唉,这无非是再增添一些新的忧虑、新的担心罢了。你何尝一天能够松懈放心?你那孩子的健康状况,会像你对自己的情形一样,放心不下。再如,当你完婚之后,你也许认为你的辛劳已经到了顶峰,往后的日子便会像下坡那样,一切顺利轻松。其实,这还仅仅是恋爱的结束与婚姻的开始。

  当然,陷入爱情与获得爱情对于一个生性傲慢和不够驯顺的人往往不是一件易事,但是保持爱情也同样并不轻松,要想做到这点,夫妇双方都得推心置腹,以诚相待。真正的爱情故事开始于圣坛,这时摆在一对新人面前的乃是一场比智慧、比气度的异常动人的竞赛;一场通向那不可企及的理想的终生奋战。不可企及吗?是的,确实是不可企及!理由很简单,这里毕竟是两个人,而不是一个人。

  “谈到著书,永无完结”,《传道书》的作者曾发过这种抱怨,其实他没想到,这话正是对文学的至高礼赞。的确,著书是永无完结。实验、旅行、乃至聚敛财富,也都没有完结。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我们即便攻读一生一世,也未必会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渊博。我们从未塑出过一尊尽符我们梦想的完美雕像。当我们发现了一块大陆或越过一重山岳之后,另外一片海洋或一带草原又会遥遥在望。这个浩翰无垠的宇宙是任凭我们何等疾速也周游环顾不尽的。这并不像卡莱尔的书那样,可以从头到尾把它读完。即使其中区区一个角落,例如一座私家花园,或某个村郊野地,那里的物候气象也常常变化多端,尽管我们毕生出入其间,种种意想不到的新鲜事物或令人高兴的事情还是不断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世上只有一件愿望可以获得实现,只有一桩事物可以完全达到:这便是死亡。但是由于种种关系,至今还找不到一个人可以告诉我们,这事是否值得达到。

  心香一瓣

  梦想的霓裳羽衣,华丽无比。

  生命,因为种种美好的愿望而被点缀得五彩斑斓。

  无论你是农民、医生、教师,还是工程师、演员、画家或其他行业的一份子,都希望你做一个理想主义者。因为,理想或者说希望、幻想,会给你的生命填满高尚的情趣,让你在未来即使是遭遇严寒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

  奔跑在理想主义大道上的人,即使无人欣赏也不会感到孤单,即使有世俗纷扰也不会迷失,因为他们的心灵早已被沉甸甸的信念和希望所系住。
.xiAoshUotxt。cOmtxt小_说天堂



第40章 病重


  '法'蒙田(梁宗岱黄健华译)

  我在和疾病作斗争,患的是最糟糕、最突如其来、最痛苦、最致命、最无可救药的病症。发病已经有五六回了,时间都很长,而且苦痛难熬。不过,只要精神上摆脱死亡的恐惧,不因医学展示的威胁、诊断、后遗症而惴惴不安,那么,就在这种状况下还是有可能坚持下去的。或许是我抱着不切实际的想法吧。事实上,痛苦并未真正达到非常剧烈、尖刻的程度,一个有自制力的人还是可以安然忍受,而不致完全绝望的。

  我患肾绞痛起码体会到这样一个好处:那就是它教我认识死亡,而过去我是不可能下决心去了解死亡,去和死亡打交道的。我愈是感到重病在身,剧痛难忍,我愈觉得死亡并不那么可怕。我过去形成了一个想法:既然我活着,仅仅是出于生存的本能也得活下去。肾绞痛一来,坚持要活的念头被打破了。虽然疾病带来的剧痛耗尽我的体力,但却没有把我引向另一个有害的极端,即爱着生命,却宁愿死去!

  “不要怕死,也不要求死。”

  怕死和求死,是两种值得担心的情绪,但求死是比之怕死更易获得解脱的手段。

  再者,有这么一句箴言,它严正地告诫我们,在忍受痛苦的时候,要保持优雅的举止和不以为意的平静态度,我总觉得这是不切实际的装腔作势。

  哲学是只注重本质和现实的,为什么竟对外表重视起来了呢?演员和修辞大师十分看重我们的一举一动,就让他们去为外表操心吧!我们的哲学应该大胆允许受病痛折磨的人发出呻吟之声,只要是这种怯懦并非出自心里,也非源于肺腑。此种有意识的呻吟与不由自主的叹息、哭泣、心跳或脸色突变,哲学上都应归于同一类。既然内心不恐惧,言语也不露出绝望情绪,我们的哲学就不必苛求了!只要思想上处之泰然,即便痛得身体扭曲难看,那又有什么要紧呢!我们要养成这样的天性:着眼于自己,而不管他人,讲求实在,而不重虚架子。

  哲学的任务是培养我们的智慧,就让它只作为智慧的指引者吧。我的心灵受哲理的引导,在肾绞痛的袭击下,依然能认识自己,照样保持原来的习惯。心灵与痛苦作斗争,强忍着痛苦,而没有在痛苦的折磨下可耻地屈服。它因斗争而深受震撼和激发,但没有被压倒,也没有垮下来。它能够进行交流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自我排遣。

  在如此严重的病痛中,竟要求我们故作若无其事的姿态,那是十分残酷的。要是我们的内心活动正常,脸色难看,那又有什么要紧呢?只要发出呻吟之声身体会轻松一点,那就呻吟好了。如果身体要活动才觉得舒适,那么就让它随意扭曲、摆动吧……我在最剧痛的时候对自己作了考察。我发现自己仍然能够说话、思索,还能够像其他时候那样正确回答问题,不过连贯性稍差而已,那是因为受疼痛的干扰、妨碍之故。我被认为最沮丧而家人也都来照顾我的时候,我常常试试自己的力气,我主动来谈些与我当时的状况无关的事。我凭着短暂的努力竟然什么都能做到,不过维持的时间不太长就是了。

  心香一瓣

  病重的时候,人都有一种痛不欲生的感觉。有的人,不愿忍受这种剧痛,就走向自杀或者安乐死的极端;有的人,则能克制住自己的情绪,顽强地与病魔斗争。

  作者批驳了那种提倡“在忍受痛苦的时候,要保持优雅的举止和不以为意的平静态度”的哲学,主张受病痛折磨的人有发出呻吟之声的权利。这才是对生命真正的宽慰与敬重。

  痛苦中的呻吟,未必都是怯懦的表现。外表柔弱的人,往往内心都很坚强。只要不悲观,不绝望,坚持到底就是伟大,又何必太在意病人的外在表现!
。。txt小说…天堂



第41章 体操


  '英'约瑟夫·艾迪生(张国佐译)

  体力劳动有两种目的:或是为了生计,或是为了娱乐。后一种目的其实也就是“体操”,因其出自另外的动机,所以有异于普通的劳动。

  乡野生活兼有这两种劳动,因此,乡野生活比任何其他方式的生活,更能使人健康,也使人得以更充分地享受生活的乐趣。我以为人体是个管、腺系统,或者用一句浅显的话来说,它乃是一束管子和滤器,通过奇妙的方式,彼此配合而被装成适合灵魂赖以工作的一部机器。人体不仅包括肠、骨、筋、静脉管、神经和动脉管,而且还有由细筋组成的肌肉和韧带。这些肌肉和韧带的周围,包缠着纵横交织的各种腺和极其细微的小管。

  姑且不论机体组织的细微之处,单就人体的大概结构来看,我们就明白,为要保全身体健康,劳动是绝对必需的因素。经常从事各种操练的动作和运动,才能使体内的汁液得以混合、消化和分解,使组成人体的无数细管和滤器能够得到清洗,使其坚固部分更加坚实而保持其持久的健全状态。劳动或操练激发人体中的各种汁液,使之流入适当的管道,还要排泄其废物,暗中帮助“自然”(nature)分送养料,而如果没有这些活动,身体就无力支持,精神也不得舒畅。

  这里我可以说一说运动对心智的影响:它使理解力清晰,想象力宁静,按目前所讲求的魂体合一的规律,也使开发智力所需之元气得以旺盛。久坐的男人们以及妇女常易产生的忧郁情绪,都应当归咎于对运动这一特殊环节的疏忽和轻视。

  倘若操练于我们健康并不绝对需要,那么“自然”就不会使人体适合于运动,就不会为了保健而使四肢活动,使各部分屈伸自如,从而能按需要产生收紧、捩转、扩张以及保全管、腺系统(如前提及的)所需的各种动作。我们并不需要什么诱因使我们从事这样一种保健体操,如果我们不做这种体操,即便面前摆着很有价值的东西,我们也注定会一无所获。姑且不提富贵,假如没有双手的勤劳和额头的汗珠,即便衣食也不可能得到。上天提供原料,但要我们自己去加工制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