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集外集拾遗_鲁迅 >

第2章

集外集拾遗_鲁迅-第2章

小说: 集外集拾遗_鲁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视为一个纯然的装饰艺术家,比亚兹莱是无匹的。他把世上一切不一致的事物聚在一堆,以他自己的模型来使他们织成一致。但比亚兹莱不是一个插画家。没有一本书的插画至于最好的地步——不是因为较伟大而是不相称,甚且不相干。他失败于插画者,因为他的艺术是抽象的装饰;它缺乏关系性底律动——恰如他自身缺乏在他前后十年间底关系性。他埋葬在他的时期里有如他的画吸收在它自己的坚定的线里。比亚兹莱不是印象主义(6)者,如Manet或Renoir(7),画他所“看见”的事物;他不是幻想家,如WilliamBlake(8),画他所“梦想”的事物;他是个有理智的人,如GeorgeFrederickWatts(9),画他所“思想”的事物。虽然无日不和药炉为伴,他还能驾御神经和情感。他的理智是如此的强健。 

    比亚兹莱受他人影响却也不少,不过这影响于他是吸收而不是被吸收。他时时能受影响,这也是他独特的地方之一。Burne-Jones(10)有助于他在他作《阿赛王之死》的插画的时候;日本的艺术,尤其是英泉(11)的作品,助成他脱离在《TheRapeoftheLock》底Eisen和Saint-Aubin(12)所显示给他的影响。但Burne-Jones底狂喜的疲弱的灵性变为怪诞的睥睨的肉欲——若有疲弱的,罪恶的疲弱的话。日本底凝冻的实在性变为西方的热情底焦灼的影像表现在黑白底锐利而清楚的影和曲线中,暗示即在彩虹的东方也未曾梦想到的色调。 

    他的作品,因为翻印了《Salome′》(13)的插画,还因为我们本国时行艺术家的摘取,似乎连风韵也颇为一般所熟识了。但他的装饰画,却未经诚实地介绍过。现在就选印这十二幅,略供爱好比亚兹莱者看看他未经撕剥的遗容,并摘取ArthurSymons和HolbrookJackson(14)的话,算作说明他的特色的小引。 

    一九二九年四月二十日,朝花社(15)识。 

    (1)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二九年四月出版的《比亚兹莱画选》。《比亚兹莱画选》,朝花社编印的《艺苑朝华》第一期第四辑。内收比亚兹莱的作品十二幅。 

    (2)《阿赛王之死》现译《亚瑟王之死》,英国托麦斯·玛吕铮ǎ俊保矗罚保*作,根据英国中世纪不列颠亚瑟王和他的十二个圆桌骑士的传奇故事写成。 

    (3)《黄书》(《TheYellowBook》)又译《黄皮书》,英国文学季刊,一八九四年创刊于伦敦。比亚兹莱于同年担任该刊美术编辑。 

    (4)《TheSavoy》《沙沃伊》,英国文学季刊。比亚兹莱自一八七五年起专为该刊作插画,直至去世。 

    (5)Baudelaire波特莱尔(1821—1867),法国诗人。他的作品充满厌世的颓废情调,著有诗集《恶之华》等。 

    (6)印象主义即印象派。它在绘画技法上探求光与色的表现效果,强调瞬间印象,漠视作品的主题思想。印象派对欧洲绘画技法的改进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它的艺术倾向导致了后来各种形式主义流派的泛滥。 

    (7)Manet马奈(1832—1883),法国画家。他的画风一度受到印象派的影响。作品有《左拉肖像》等。Renoir,雷诺阿(1841—1919),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之一。作品有《包厢》、《舞会》等。 

    (8)WilliamBlake威廉·布莱克(1757—1827),英国诗人“婊摇W*品有诗歌《天真之歌》、版画《法国革命》等。 

    (9)GeorgeFrederickWatts乔治·弗里德里克·瓦兹(1817—1904),英国画家、雕刻家。作品有《希望》等。 

    (10)Burne-Jones勃恩·琼斯(1833—18*梗福⒐突摇装饰画家。作品有《创造之日》、《维纳斯的镜子》等。 

    (11)英泉即菊川英泉(1790—1848),日本“浮世绘”画家。 

    (12)《TheRapeoftheLock》《卷发的掠夺》。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兀ǎ保叮福浮保罚矗矗┧鞯姆泶坛な#牛椋螅澹睿Iǎ保罚玻啊1778),法国插图画家。Saint-Aubin,圣·欧邦(1736—1809),法国盎摇* 

    (13)《Salome′》《沙乐美》,英国作家王尔德(1854—1900)所作的独幕剧。 

    (14)ArthurSymons亚瑟·西蒙兹(1865—1945),*⒐恕文艺评论家。经常为《黄书》杂志撰稿。一八九六年任《沙沃伊》杂志的主编,是比亚兹莱的朋友和同事。著有《文学中的象征主义运动》和诗集《伦敦之夜》等。HolbrookJackson,贺尔布鲁克·杰克眩ǎ保福罚础浚⒐骷液驮*志编辑,著有《书的印刷》等。 

    (15)朝花社鲁迅、柔石、王方仁等组织的文艺团体。一九二八年十一月成立于上海,至一九三○年春解体,曾出版《朝花》周刊、《朝花》旬刊、《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选》和《艺苑朝华》画集等。



 《不走正路的安得伦》小引

    现在我被托付为该在这本小说前面,写一点小引的脚色。这题目是不算烦难的,我只要分为四节,大略来说一说就够了。 

    1.关于作者的经历,我曾经记在《一天的工作》(2)的后记里,至今所知道的也没有加增,就照抄在下面:“聂维洛夫(AleksandrNeverov)的真姓是斯珂培莱夫(Skobelev),以一八八六年生为萨玛拉(Samara)州(3)的一个农夫的儿子。一九○五年师范学校第二级卒业后,做了村学的教师。内战时候,则为萨玛拉的革命底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赤卫军》的编辑者。一九二○至二一年大饥荒之际,他和饥民一同从伏尔迦逃往塔什干;二二年到墨斯科,加入文学团体‘锻冶厂’;二三年冬,就以心脏麻痹死去了,年三十七。他的最初的小说,在一九○五年发表,此后所作,为数甚多,最著名的是《丰饶的城塔什干》,中国有穆木天译本。” 

    2.关于作者的批评,在我所看见的范围内,最简要的也还是要推珂刚教授在《伟大的十年的文学》里所说的话。这回是依据了日本黑田辰男(4)的译本,重译一节在下面:“出于‘锻冶厂’一派的最有天分的小说家,不消说,是善于描写崩坏时代的农村生活者之一的亚历山大·聂维洛夫了。他吐着革命的呼吸,而同时也爱人生。他恿*爱,以观察活人的个性,以欣赏那散在俄国无边的大平野上的一切缤纷的色彩。他之于时事问题,是远的,也是近的。说是远者,因为他出发于挚爱人生的思想,说是近者,因为他看见那站在进向人生和幸福和完全的路上的力量,觉得那解放人生的力量。聂维洛夫——是从日常生活而上达于人类底的东西之处的作家之一,是观察周到的现实主义者,也是生活描写者的他,在我们面前,提出生活底的,现代底的相貌来,一直上升到人性的所谓‘永久底’的性质的描写,用别的话来说,就是更深刻地捉住了展在我们之前的现象和精神状态,深刻地加以照耀,使这些都显出超越了一时底,一处底界限的兴味来了。” 

    3.这篇小说,就是他的短篇小说集《人生的面目》里的一篇,故事是旧的,但仍然有价值。去年在他本国还新印了插画的节本,在《初学丛书》中。前有短序,说明着对于苏联的现在的意义: 

    “A.聂维洛夫是一九二三年死的。他是最伟大的革命的农民作家之一。聂维洛夫在《不走正路的安得伦》这部小说里,号召着毁灭全部的旧式的农民生活,不管要受多么大的痛苦和牺牲。 

    “这篇小说所讲的时代,正是苏维埃共和国结果了白党而开始和平的建设的时候。那几年恰好是黑暗的旧式农村第一次开始改造。安得伦是个不妥协的激烈的战士,为着新生活而奋斗,他的工作环境是很艰难的。这样和富农斗争,和农民的黑暗愚笨斗争,——需要细密的心计,谨慎和透彻。稍微一点不正确的步骤就可以闯乱子的。对于革命很忠实的安得伦没有估计这种复杂的环境。他艰难困苦建设起来的东西,就这么坍台了。但是,野兽似的富农虽然杀死了他的朋友,烧掉了他的房屋,然而始终不能够动摇他的坚决的意志和革命的热忱。受伤了的安得伦决心向前走去,走上艰难的道路,去实行社会主义的改造农村。 

    “现在,我们的国家胜利的建设着社会主义,而要在整个区域的集体农场化的基础之上,去消灭富农阶级。因此《不走正路的安得伦》里面说得那么真实,那么清楚的农村里的革命的初步,——现在回忆一下也是很有益处的。” 

    4.关于译者,我可以不必再说。他的深通俄文和忠于翻译,是现在的读者大抵知道的。插图五幅,即从《初学丛书》的本子上取来,但画家蔼支(Ez)(5)的事情,我一点不知道。一九三三年五月十三夜。鲁迅。 

    (1)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三三年五月上海野草书屋印行的中译本《不走正路的安得伦》。 

    《不走正路的安得伦》,短篇小说,苏联聂维洛夫作,曹靖华译,为《文艺连丛》之一。 

    (2)《一天的工作》苏联短篇小说集,鲁迅编译。一九三三年三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为《良友文学丛书》之一。(3)萨玛拉州现称古比雪夫州。 

    (4)黑田辰男日本的苏联文学研究者和翻译家。(5)蔼支(i.x.ce,1907—1941)苏联插图木刻家。



 《城与年》插图本小引

    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之夜,作《引玉集》的《后记》时,曾经引用一个木刻家为中国人而写的自传——“亚历克舍夫(NikolaiVasilievichAlekseev)。线画美术家。一八九四年生于丹堡(Tambovsky)省的莫尔襄斯克(Morshansk)城。一九一七年毕业于列宁格勒美术学院之复写科。一九一八年开始印作品。现工作于列宁格勒诸出版所:‘大学院’,‘Gihl’(国家文艺出版部)和‘作家出版所’。 

    主要作品:陀思妥夫斯基的《博徒》,斐定的《城与年》,高尔基的《母亲》。 

    七,三○,一九三三。亚历克舍夫。” 

    这之后,是我的几句叙述——“亚历克舍夫的作品,我这里有《母亲》和《城与年》的全部,前者中国已有沈端先君的译本,因此全都收入了;后者也是一部巨制,以后也许会有译本的罢,姑且留下,以俟将来。” 

    但到第二年,捷克京城的德文报上绍介《引玉集》的时候,他的名姓上面,已经加着“亡故”二字了。 

    我颇出于意外,又很觉得悲哀。自然,和我们的文艺有一段因缘的人的不幸,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