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坟_鲁迅 >

第11章

坟_鲁迅-第11章

小说: 坟_鲁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品有剧本《钦差大臣》、长篇小说《死魂灵》等。 

    ⒆武怒武功显赫。怒,形容气势显赫。⒇清末流行的军歌和文人诗作中常有这样的内容,例如张之洞所作的《军歌》中就有这样的句子:“请看印度国土并非小,为奴为马不得脱笼牢。”他作的《学堂歌》中也说:“波兰灭,印度亡,犹太遗民散四方。” 

    什《诗经》中雅颂部分以十篇编为一卷,称“什”。这里指篇章。 

    (22)摩罗通作魔罗,梵文mára音译。佛教传说中的魔鬼。(23)撒但希伯来文sātan音译,原意为“仇敌”。《圣经》中用作魔鬼的名称。 

    (24)裴伦(1788—1824)通译拜伦,英国诗人。他曾参加意大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和希腊民族独立战争。作品多表现对专制压迫者的反抗和对资产阶级虚伪残酷的憎恨,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欧洲诗歌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主要作品有长诗《唐·璜》、诗剧《曼弗雷特》等。 

    (25)摩迦文士指裴多菲。摩迦(magyar),通译马加尔,匈牙利的主要民族。 

    (26)地囱火山。 

    (27)亚当之故家指《旧约·创世记》中所说的“伊甸园”。(28)颢气空气。 

    (29)思归其雌退避潜伏的意思。《老子》第二十四章:“知其雄:守其雌。” 

    (30)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他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向往“小国寡民”的氏族社会。著有《道德经》。 

    (31)星气既凝德国哲学家康德的“星云说”,认为地球等天体是由星云逐渐凝聚而成的。 

    (32)无情指无生命的东西。 

    (33)性解天才。这个词来自严复译述的《天演论》。(34)舜云言志见《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35)关于诗持人性情之说,见于汉代人所作《诗纬含神雾》:“诗者,持也;持其性情,使不暴去也。”(《玉函山房辑佚书》)在这之前,孔丘也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后来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综合地说:“诗者持也;持人性情。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36)自繇即自由。 

    (37)屈原被楚顷襄王放逐后,因忧愤国事,投汨罗江而死。(38)返顾高丘,哀其无女屈原《离骚》:“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高丘,据汉代王逸注,是楚国的山名。女,比喻行为高洁和自己志向相同的人。 

    (39)怼世俗之浑浊,颂己身之修能屈原《离骚》:“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修能,杰出美好的才能。王逸注:“又重有绝远之能,与众异也”。(40)怀疑自遂古之初屈原在《天问》中,对古代历史和神话传说提出种种疑问,开头就说:“遂古之初,谁传道之?”遂古,即远古。 

    (41)刘彦和(?—约520)名勰,南朝梁南东莞(今江苏镇江)人,文艺理论家。他所著《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名著。这里所引的四句见该书《辨骚》篇。 

    (42)密栗确凿。 

    (43)毛角指禽兽。 

    (44)爱伦德(1769—1860)通译阿恩特,德国诗人、历史学家,著有《德意志人之歌》、《时代之精神》等。 

    (45)威廉三世(wilhelmⅢ,1770—1840)普鲁士国王。一八○六年普法战争中被拿破仑打败。一八一二年拿破仑从莫斯科溃败后,他又与交战,取得胜利。一八一五年同俄、奥建立维护封建君主制度的。“神圣同盟”。 

    (46)台陀开纳(1791—1813)通译特沃多·柯尔纳,德国诗人、戏剧家。一八一三年参加反抗拿破仑侵略的义勇军,在战争中阵亡。他的《竖琴长剑》是一部抒发爱国热情的诗集。 

    (47)灵台心。《庄子·庚桑楚》:“不可内于灵台”。 

    (48)卒业之券即毕业文凭。 

    (49)道覃(1843—1913)通译道登,爱尔兰诗人、批评家。著有《文学研究》、《莎士比亚初步》等。这里所引的话见于他的《抄本与研究》一书。 

    (50)善生生计的意思。 

    (51)约翰穆黎(j.s.mill,1806—1873)通译约翰·穆勒,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著有《逻辑体系》、《政治经济原理》、《功利主义》等。 

    (52)爱诺尔特(1822—1888)通译亚诺德,英国文艺批评家、诗人。著有《文学批评论集》、《吉卜赛学者》等。 

    (53)鄂谟通译荷马,相传是公元前九世纪古希腊行吟盲诗人,《伊利亚德》和《奥德赛》两大史诗的作者。 

    (54)群学即社会学。 

    (55)僢驰背道而驰。《淮南子·说山训》:“分流僢驰,注于东海”。 

    (56)司各德(1771—1832)英国作家。他广泛采用历史题材进行创作,对欧洲历史小说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作品有《艾凡赫》、《十字军英雄记》等。 

    (57)苏惹(1774—1843)通译骚塞,英国诗人、散文家。与华滋华斯(w.wordsworth)、格勒律治(s.coleridge)并称“湖畔诗人”。他政治上倾向反动,创作上表现为消极浪漫主义。一八一三年曾获得桂冠诗人的称号。他在长诗《审判的幻影》序言中曾暗指拜伦是“恶魔派”诗人,后又要求政府禁售拜伦的作品,并在一篇答复拜伦的文章中公开指责拜伦是“恶魔派”首领。下文说到的《纳尔逊传》,是记述抵抗拿破仑侵略的英国海军统帅纳尔逊(1758—1805)生平事迹的作品。 

    (58)修黎(1792—1822)通译雪莱,英国诗人。曾参加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他的作品表现了对君主专制、宗教欺骗的愤怒和反抗,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作品有《伊斯兰的起义》、《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59)镑同托。 

    (60)弥尔顿的《失乐园》,是一部长篇叙事诗,歌颂撒但对上帝权威的反抗。一六六七年出版。 

    (61)凯因通译该隐。据《旧约·创世记》,该隐是亚伯之兄。 

    (62)指拜伦的长篇叙事诗《该隐》,作于一八二一年。 

    (63)穆亚(1779—1852)通译穆尔,爱尔兰诗人。作品多反对英国政府对爱尔兰人民的压迫,歌颂民族独立。著有《爱尔兰歌曲集》等。他和拜伦有深厚友谊,一八三○年作《拜伦传》,其中驳斥了一些人对拜伦的诋毁。 

    (64)遏克曼(1792—1854)通译艾克曼,德国作家。曾任歌德的私人秘书。著有《歌德谈话录》。这里所引歌德的话见该书中一八二三年十月二十一日的谈话记录。 

    (65)挪亚通译诺亚。亚斐木,通译歌裴木。 

    (66)绳其祖武追随祖先的足迹的意思。见《诗·大雅·下武》。 

    (67)反种即返祖现象,指生物发展过程中出现与远祖类似的变种或生理现象。 

    (68)之不拉英语斑马的音译。 

    (69)不伏箱不服驾驭的意思。《诗·小雅·大东》:“卑彼牵牛,不可以服箱”。 

    (70)司堪第那比亚即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公元八世纪前后,在这里定居的诺曼人经常发动海上远征,劫掠商船和沿海地区。 

    (71)诺曼即诺曼底,在今法国北部。一○六六年,诺曼底封建领主威廉公爵攻克伦敦,成为英国国王,诺曼底遂属英国。这一年,拜伦的祖先拉尔夫·杜·蒲隆随威廉迁入英国。至一四五○年,诺曼底划归法国。显理二世,通译亨利第二;一一五四年起为英国国王。 

    (72)堪勃力俱大学通译剑桥大学。 

    (73)突厥指土耳其。 

    (74)《哈洛尔特游草》通译《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拜伦较早的一部有影响的长诗,前两章完成于一八一○年,后两章完成于一八一七年。它通过哈罗尔德的经历叙述了作者旅行东南欧的见闻,歌颂那里人民的革命斗争。 

    (75)《不信者》和下文的《阿毕陀斯新妇行》、《海贼》、《罗罗》,分别通译为《异教徒》、《阿拜多斯的新娘》、《海盗》、《莱拉》。一八一三年至一八一四年间写成,多取材于东欧和南欧,因此和其它类似的几首诗一起统称《东方叙事诗》。 

    (76)拜伦的祖父约翰(1723—1786),曾任英国海军上将。 

    (77)刘勰关于人禀五才的话,见于《文心雕龙·程器》。五才(材),古人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元素,人的禀赋也决定于这五种元素。寸析,原作寸折,曲折很多的意思。 

    (78)《堂祥》通译《唐·璜》,政治讽刺长诗,拜伦的代表作。写于一八一九年至一八二四年。它通过传说中的西班牙贵族青年唐·璜在希腊、俄国、英国等地的种种经历,广泛反映了当时欧洲的社会生活,抨击封建专制,反对外族侵略,但同时也流露出感伤情绪。 

    (79)《法斯忒》通译《浮士德》,诗剧,歌德的代表作。 

    (80)卢希飞勒通译鲁西反。据犹太教经典《泰尔谟德》(约为公元三五○年至五○○年间的作品)记载,他原是上帝的天使长,后因违抗命令,与部属一起被赶出天国,堕入地狱,成为魔鬼。 

    (81)拜伦的这段话见于一八二○年十一月五日致托玛斯·摩尔的信。 

    (82)《社会之敌》即《文化偏至论》中的《民敌》,通译《国民公敌》。 

    (83)地主指房主。 

    (84)拜伦的这段话见于一八二○年十一月五日致托玛斯·摩尔的信。原文应为:“如果一个人在国内没有自由可争,那么让他为邻邦的自由而战斗吧。” 

    (85)土奥奥地利。 

    (86)马志尼(g.mazzini,1805—1872)意大利政治家,民族解放运动中的民主共和派领袖。他关于拜伦的评价见于所作论文《拜伦和歌德》。 

    (87)加富尔(c.b.dicavour,1810—1861)意大利自由贵族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领袖,统一的意大利王国第一任首相。 

    (88)意之独立意大利于一八○○年被拿破仑征服,拿破仑失败后,奥国通过一八一五年维也纳会议,取得了意大利北部的统治权。一八二○年至一八二一年,意大利人在“烧炭党”的鼓动下,举行反对奥国的起义,后被以奥国为首的“神圣同盟”所镇压。一八四八年,意大利再度发生要求独立和统一的革命,最后经过一八六○年至一八六一年的民族革命战争取得胜利,成立了统一的意大利王国。 

    (89)希腊协会一八二一年希腊爆发反对土耳其统治的独立战争,欧洲一些国家组织了支援希腊独立的委员会。这里指英国支援委员会,拜伦是该会的主要成员。 

    (90)克茀洛尼亚岛(cephalonia)通译克法利尼亚岛,希腊爱奥尼亚群岛之一。拜伦于一八二三年八月三日到达这里,次年一月五日赴米索朗基。 

    (91)密淑伦其(missolonghi)通译米索朗基,希腊西部的重要城市。一八二四年拜伦曾在这里指挥抵抗土耳其侵略者的战斗,后在前线染了热病,四月十九日(按文中误为十八日)在这里逝世。 

    (92)式列阿忒(suliote)通译苏里沃特,当时在土耳其统治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