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坟_鲁迅 >

第4章

坟_鲁迅-第4章

小说: 坟_鲁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0)弥耳敦(j.milton,1608—1674)通译弥尔顿,英国诗人、政论家。克伦威尔共和政府时曾任国会秘书。主要著作有《失乐园》、《为英国人声辩》等。 

    (41)华盛顿(g.washington,1732—1799)美国政治家。他领导一七七五年至一七八三年美国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胜利后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42)嘉来勒(t.carlyle,1795—1881)通译卡莱尔,英国著作家、历史学家。他从贵族立场出发,批判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著有《论英雄与英雄崇拜》、《法国革命史》等。 

    (43)昏黄指黑暗的时代。 

    (44)摩格那思(1193—1280)德国哲学家、自然科学家。他注重实验,对动物学和植物学都有研究。 

    (45)洛及培庚(约1214—约1292)通译罗吉尔·培根,英国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前驱者。著有《大著作》、《小著作》等。“中国所习闻者”,指弗兰西斯·培根,见本篇注(60)。 

    (46)罗吉尔·培根论述造成人类无知的四个原因是:一、崇拜权威;二、因循旧习;三、固执偏见;四、狂妄自负。见他所著《大著作》一书。 

    (47)华惠尔所说当时学术衰微的四个原因是:一、观念不确定;二、经院学派的烦琐哲学;三、神秘主义;四、单凭热情而不凭理智的主观武断。见他所著《归纳科学的历史》一书。 

    (48)阑喀(l.vonlange,1795—1886)通译兰克,德国历史学家。著有《世界史》、《罗马教皇史》等。 

    (49)圣觉灵感。 

    (50)茀勒那尔(a.j.fresnel,1788—1827)通译菲涅耳,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他用实验证明了光的波动性,创光学上的“波动说”,并建立了有关的数学理论以说明光波衍射的规律性。著有《光的衍射》等。 

    (51)威累司即华莱士,参看本卷第23页注(38)。 

    (52)本生(r.w.bunsen,1811—1899),德国化学家。著有《气体测定法》等。吉息霍甫(g.r.kirchhoff,1824—1887),通译基尔霍夫,德国物理学家。著有《数学物理讲座》等。他与本生于一八五九年共同完成“光谱分析”。 

    (53)复古这里指反对中世纪黑暗的宗教统治,复兴古希腊的科学文化。 

    (54)开布勒(1571—1630)通译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他研究行星运动的轨道,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被称为“开普勒定律”。著有《立体几何学》等。 

    (55)格里累阿(1564—1642)通译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是力学原理的发现者,确定了惯性定律、自由落体定律和合力定律。一六○九年首先用望远镜观察和研究天体,证实了哥白尼的宇宙太阳中心说。著有《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等。 

    (56)思迭文(1548—1620)荷兰数学家、物理学家。对静力学方面的力的平衡关系有不少阐发。著有《静力学及流体力学》等。 

    (57)德(1544—1603)通译吉尔伯特,英国物理学家、医学家。对于磁学有不少贡献,创立磁气分子说。著有《磁石论》等。 

    (58)哈维(1578—1657)英国医学家。他发现了血液循环现象,使生理学确立为科学。著有《动物心血运动的解剖研究》等。 

    (59)林舍亚克特美即意大利的科学院,一六○三年创立于罗马。 

    (60)培庚通译弗兰西斯·培根,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著有《新工具》(即文中所说的《格致新机》、《新机论》)、《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等。 

    (61)特嘉尔通译笛卡儿,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解析几何学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倾向于二元论。著有《哲学原理》(即文中所说的《哲学要义》)、《方法论》等。 

    (62)外籀即演绎法。 

    (63)公论即定理。 

    (64)培根的这段话,见于他的著作《新工具》第一卷第二条。 

    (65)笛卡儿的这段话,见于他的著作《方法论》第二编。 

    (66)波尔(1627—1691)通译波义耳,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他用实验阐明气压升降的原理,发现著名的“波义耳定律”;他在化学分析方面也有重要贡献。著有《关于空气弹性及其效应的物理——力学的新实验》、《关于颜色的实验与想法》等。 

    (67)奈端(1642—1727)通译牛顿,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发现了力学基本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创立了微积分学和光的分析。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等。 

    (68)巴斯加耳(1623—1662)通译帕斯卡,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他用水银器测量大气的压力,发现“帕斯卡定律”。著有《关于真空的新实验与想法》、《算术三角论》等。 

    (69)多烈舍黎(1608—1647)通译托里拆利,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他从水利工程中研究液体的运动,发明气压计。著有《运动论》、《几何概貌》等。 

    (70)摩勒毕奇(1628—1694)通译马尔比基,意大利解剖学家。他精密地研究了生理组织,发现毛细管。著有《肺炎的解剖学观察》、《郯解剖学》等。 

    (71)侯失勒(1792—1871)通译赫歇耳,英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他完成了全天体系统的观测,著有《天文学大纲》等。 

    (72)拉布拉(1749—1827)通译拉普拉斯,法国天文学家、数学家。他是宇宙进化论的先驱者之一,发展了康德的星云说,认为太阳系是由星云发展而来,不是上帝创造的,并以天体的运行阐明牛顿的学说,著有《天体力学》等。 

    (73)扬俱(1773—1829)通译杨格,英国物理学家。研究光的波动,发现“杨格率”。著有《自然哲学和力学工艺讲座》等。 

    (74)欧思第德(1777—1851)丹麦物理学家。一八二○年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电和磁之间的关系,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著有《关于电的不一致效应的实验》、《大自然的灵魂》等。 

    (75)迭亢陀耳(1778—1841)通译德堪多,瑞士植物学家。主要研究植物的自然分类法,对植物生理学、解剖学等方面也有贡献。著有《植物界自然分类长编》等。 

    (76)威那(1750—1817)通译魏尔纳,德国地质学家。他认为一切岩石都由海底沉积形成,是“水成学派”的创始人。著有《化石的外表特征》等。 

    (77)哈敦(1726—1797)通译赫顿,英国地质学家。他认为一切岩石都由火山的爆发形成,是“火成学派”的创始人。著有《地球的理论》等。 

    (78)瓦特(1736—1819)英国发明家。一七七四年完成对原始蒸汽机的重大改进,使它能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促成近代史上有名的产业革命。 

    (79)显镜衡机即显微镜和天平。 

    (80)成然顷刻,很快。《庄子·大宗师》:“成然寐,蘧然觉。” 

    (81)立拨立刻覆灭。 

    (82)指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这次革命开始后,法国贵族、僧侣、地主等勾引普、奥等国军队,于一七九二年七月向法国大举进攻。当时法国革命的资产阶级和爱国人民群众奋起抵抗,八月推翻君主政体,九月召开国民公会,成立法兰西共和国,最后击退了外国侵略者。下文说到的科学家蒙日、穆勒惠等都参加了这一斗争。 

    (83)阿罗戈(f.arago。1786—1853)法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著有《大众天文学》等。 

    (84)孟耆(g.monge,1746—1818)通译盖帕德·蒙日,法国数学家。著有《静力学引论》等。 

    (85)有线电报发明于一八三三年,无线电报至一八九八年才进入实际应用。此处疑有误。 

    (86)摩洛(v.moreau,1763—1813)法国将军。先学法律,在法国大革命时加入军队。 

    (87)加尔诺(1753—1823)通译卡尔诺,法国数学家、政治家。著有《论微积分中的形而上学》、《平衡与运动的基本原理》等。 

    (88)孚勒克洛(a.f.defourcroy,1755—1809)法国化学家。著有《博学和化学要旨》等。 

    (89)穆勒惠(g.demorveau,1737—1816)法国化学家。他与巴列克黎、孚勒克洛等合著有《化学命名方法》。 

    (90)巴列克黎(c.l.deberthollet,1748—1822)法国化学家。他是人造硝的发明者,著有《亲合力规律研究》等。 

    (91)拿坡仑(napoléonbonaparte,1769—1821)即拿破仑·波拿巴,法国大革命时期军事家、政治家。一七九九年任共和国执政。一八○四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自称拿破仑一世。 

    (92)狭斯丕尔(1564—1616)通译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上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作品有《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三十七种。 

    (93)洛菲罗(1483—1520)通译拉斐尔,意大利画家、雕刻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上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作品有《西克斯丁圣母》、《雅典学院》等。 

    (94)培得诃芬(1770—1827)通译贝多芬,德国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丰富,对近代西洋音乐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摩罗诗力说(1)

    求古源尽者将求方来之泉,将求新源。嗟我昆弟,新生之作,新泉之涌于渊深,其非远矣。②——尼耙 

    一

    人有读古国文化史者,循代而下,至于卷末,必凄以有所觉,如脱春温而入于秋肃,勾萌绝朕③,枯槁在前,吾无以名,姑谓之萧条而止。盖人文之留遗后世者,最有力莫如心声④。古民神思,接天然之宫,冥契万有,与之灵会,道其能道,爰为诗歌。其声度时劫而入人心,不与缄口同绝;且益曼衍,视其种人⑤。递文事式微,则种人之运命亦尽,群生辍响,荣华收光;读史者萧条之感,即以怒起,而此文明史记,亦渐临末页矣。凡负令誉于史初,开文化之曙色,而今日转为影国⑥者,无不如斯。使举国人所习闻,最适莫如天竺。天竺古有《韦陀》⑦四种,瑰丽幽,称世界大文;其《摩诃波罗多》暨《罗摩衍那》二赋⑧,亦至美妙。厥后有诗人加黎陀萨(kalidasa)⑨者出,以传奇鸣世,间染抒情之篇;日耳曼诗宗瞿提(w.vongoethe),至崇为两间之绝唱。降及种人失力,而文事亦共零夷,至大之声,渐不生于彼国民之灵府,流转异域,如亡人也。次为希伯来⑩,虽多涉信仰教诫,而文章以幽邃庄严胜,教宗文术,此其源泉,灌溉人心,迄今兹未艾。特在以色列族,则止耶利米(jeremiah)⑾之声;列王荒矣,帝怒以赫,耶路撒冷遂隳⑿,而种人之舌亦默。当彼流离异地,虽不遽忘其宗邦,方言正信,拳拳未释,然《哀歌》而下,无赓响矣。复次为伊兰埃及⒀,皆中道废弛,有如断绠,灿烂于古,萧瑟于今。若震旦而逸斯列,则人生大戬,无逾于此。何以故?英人加勒尔(th.carlyle)⒁曰,得昭明之声,洋洋乎歌心意而生者,为国民之首义。意太利分崩矣,然实一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