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王维咏佛诗文集_王维 >

第7章

王维咏佛诗文集_王维-第7章

小说: 王维咏佛诗文集_王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宝应中,代宗语缙曰:“朕尝于诸王座,闻维乐章。今传几何?”遣中人王承华往取。缙裒集数十百篇上之。

    (录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附录:居士传·王摩诘传

    王摩诘,名维,世为祁县人,后徙家于蒲,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擢进士第,历官至监察御史。母博陵县君崔氏,持戒安禅。摩诘于蓝田营山庄,为母经行之处。既卒,乃上表于朝,请施庄为寺,诏许之。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京师,为所得。以药下痢,佯喑。禄山迎置洛阳,迫为给事中。贼平论罪,时缙已官刑部侍郎,请削官赎兄罪。乃左迁太子中允,累迁尚书右丞。

    在京师,从荐福寺道光禅师游。日饭数十名僧,斋中无所有,唯药铛、茶臼、经案、绳床而已。居常不茹荤血,不衣文彩。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处一室,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业。时与友人裴迪,往来山庄,弹琴啸咏,乐之忘归。

    同时有魏处士者,高不仕之节,屡征不应。摩诘为书遗之曰:“圣人知身之不足有也,故曰:‘欲洁其身而乱大伦。’知名之无所著也,故曰:‘欲使如来名声普闻。’古之高者曰许由,闻尧让,临水而洗其耳。耳非驻声之地,声无染耳之迹。恶外者垢内,病物者自我。岂入道者之门欤?孔宣父云:‘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愿足下思可不可之旨,无守默以为绝尘,以不动为出世也。”

    乾元二年七月,有疾。以缙在凤翔,索笔作别缙书。又与亲故书数幅,多敦厉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逝。(《唐书》、《右丞文集》)

    (录自彭际清《居士传》第十九)



 附录:荷泽神会禅师语录(节录)

    门人刘相倩,云于南阳郡,见侍御史王维,在湍驿中屈神会和上,及同寺僧惠澄禅师,语经数日。于时王侍御问和上言:“若为修道得解脱?”答曰:“众生本自心净,若更欲起心有修,即是妄心,不可得解脱。”

    王侍御惊愕云:“大奇!曾闻大德,皆未有作如此说。”乃为寇太守、张别驾、袁司马等曰:“此南阳郡,有好大德,有佛法甚不可思议。”寇太守云:“此二大德见解并不同。”

    王侍御问和上:“何故得不同?”答曰:“今言不同者,为澄禅师要先修定以后,定后发慧。即知不然,今正共侍御语时,即定慧俱等。《湼槃经》云:‘定多慧少,增长无明。慧多定少,增长邪见。若定慧等者,名为见佛性。’故言不同。”王侍御问:“作没时是定慧等?”和上答:“言定者,体不可得。所言慧者,能见不可得体,湛然常寂,有恒沙巧用。即是定慧等学。”

    众起立厅前,澄禅师咨王侍御云:“惠澄与会阇梨,刚证不同。”王侍御笑谓和上言:“何故不同?”答:“言不同者,为澄禅师先修定,得定已后发慧。会即不然,正共侍御语时,即定慧俱等。是以不同。”侍御言:“阇梨,只没道不同。”答:“一纤毫不得容。”又问:“何故不得容?”答:“今实不可同,若许道同,即是容语。”

    (录自《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四册)



 附录:唐金陵钟山元崇传

    释元崇,俗姓王氏,琅琊临沂人也。晋丞相始兴文献公子荟之后。自南朝伦废,世居句容。祖祢已来,非贤即哲。崇幼而孤秀,嶷若断山。心喻芙蕖,形同玉洁。风尘不杂,立志夷简。时年十五,奉道辞家。负笈洞天,餐霞卧云。师范陶、许,精研妙句,独证微隐。乃恐至理未融,解脱方阻,因归心释典,大畅佛乘。三教齐驱,遘心世表。于是声振吴越,缁素异焉。采访使润州刺史齐平阳公,闻其行业,虚伫久之。适会恩制度人,裒充举首。以开元末年,因从瓦官寺璿禅师,咨受心要,日夜匪懈,无忘请益。璿公乃揣骨千里,骏足可知,因授深法。崇灵台虚彻,可舍百神,心鉴高悬,尘无私隐。既而声价光远,物望所知。金陵诸德,请移所配栖霞寺。春秋逾纪,服勤道务。彝伦有叙,时众是瞻。

    至德初,并谢绝人事,杖锡去郡。历于上京,遍奉明师。栖心闲境,罕交俗流。遂入终南,经卫藏,至白鹿,上蓝田。于辋川,得右丞王公维之别业。松生石上,水流松下。王公焚香静室,与崇相遇,神交中断。于时天地未泰,豺狼构患。朝贤国宝,或在薖轴。起居萧舍人昕,与右丞诸公,并硕学雄才,尊儒重道。偶兹一会,抗论弥日。钩深索隐,襟期许与。王、萧叹曰:“佛法有人,不宜轻议也矣!”

    及言旋河洛,登陟嵩少。怀达磨之旨要,得《华严》之会归。声价渐高,衣冠羡仰。京师名德,咸请住持。志在无为,翛然不顾。乃放浪人世,追踪道流,考盘灵踪。遂东适吴越天台、四明,清心养素。数年之后,遐想钟山,飞锡旧居,考以云房。道俗咸喜,玉反山辉。

    大历五年,刺史南阳樊公,雅好禅寂,及属县行春,顺风稽首,咨请道要,益加师礼矣。时道俗以为此寺灵胜,游憩者多。监主护持,须选名德。佥议无以易禅师者。崇频告辞恳苦,众咸再三,事不获已,顺受弥缝其间,总二十年。藉四方之财,因道化之力,栾栌云构,丹雘日新,盖存乎无为无所不为者也。功成身退,安禅高顶。前后学徒,讵可胜计。

    至大历十二年,示疾言归,不加药饵。八月二日,卒于山院,春秋六十有五。临终命门人,无令封树。弟子如泉、澄添等,奉全师教,以其月八日,瘗于摄山之阳。依岩为窟,累石不磨不砻,遵遗诰也。

    崇身长六尺,仪表端肃,望之俨然,即之生畏。意密情恕,心和行高。天姿龙象,生此岐嶷。享龄非永,惜哉!弟子等共建丰碑,以纪化迹,树于寺之门首焉。

    (录自《宋高僧传》卷十七)

  ,m。,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