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_白落梅 >

第19章

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_白落梅-第19章

小说: 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_白落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蓉城光阴

  总以为,成都这个被称作“天府之城”的都市,有着遥远的距离。当我走进,才知道,其实不过隔了一程青翠的山水。这里也叫蓉城,它不是美人如花,隔在缥缈的云端;也不是皎洁明月,落入澄澈的水中。而是一片柔软的烟火,飘散在风情的街巷,流淌在古韵的琴台,弥漫在筑梦的廊桥。成都的时光不会迎风乱舞,它静静地栖在枝叶上,泡在茶盏中。我是那个素朴的女子,闲云碎步地走在成都,与它共度一段芳菲的流年。

  第一阕  琴台古韵

  乘一辆汉时的马车,随一个灵动的音符,或携一缕明净的清风,就这样来到蜀中的琴台。伫立在琴台路,才发觉,我像是一个现代的旅梦者,忘记穿一袭飘逸的汉服。而琴台故径,也并非是汉代的街巷,只是大汉落在这儿的一道风景、挂在这儿的一幅古画。

  我想着,两千多年的烟雨流淌,留存的该是怎样的人文精粹?两千多年的光阴消磨,封藏的又该是怎样的翰墨珍宝?没有黄尘古道,没有剑影刀光,却可以在汉画像砖的长卷上,重现一场礼乐宴饮、轻歌曼舞的大汉风华。
。t!xt…小说天堂



第18章 蓉城光阴 (2)


  策马扬尘,历史的车轮滚滚,碾过风起云涌的朝代,辗转到如今的太平盛世。琴台路这一派瑰丽大气的景观,难道不更胜前朝?若论风骨,这吹彻在天空的古韵汉风,足够令人醒透。若说浪漫,那十指相扣在青石路漫步的情侣,俨然就是当年的卓文君和司马相如。

  是大汉的琴台,是卓文君的琴台,也是司马相如的琴台。当年一曲《凤求凰》拨开情感的心弦,从此与之相关的人、与之无关的人听了,便再也不能相忘。这样醉人的风情,摇曳了两千多年的岁月,令一条悠长的琴台路,萦绕着雅致的弦韵。

  音律流淌的时候,街边屋檐下的宫灯也会闻声起舞,它们在感动,感动于一份心如皓月的坚贞,感动于一份相看白头的约定。时光是有情的,它洗彻过往的烟尘,留下明净的故事,在人生舞台上精彩纷呈。时光也是有义的,它填补曾经的遗憾,留存至真的完美,在历史的河流里涛声依旧。

  千年已过,文君楼为何依旧宾客如云?是人们忘不了那位当垆沽酒的绝代红颜,还是忘不了汉朝那段凤求凰的风流佳话?往事是这样的风姿绰约,让那些在光阴中老去的人,可以青春如昨。都说人生如弹指,而刹那可以幻化为永恒。大汉的风情演绎到今朝,那么今日的繁华又怎么不会延续到明天?

  当我站在琴台故径,看一片锦绣明丽的风光,看阳光底下滋润生活的人们。恍然间明白,两千年的烟云流转,我们并没有虚度时光,而是时光虚度了自己。

  第二阕  文殊寻真

  或许,蜀地的山水,真的会滋长闲情。不然为何在成都,无论多么急促纷乱的日子,也能过得清闲自在?比如此刻在文殊坊,我采一片白云,可以悠闲做梦,摘一枚绿叶,可以静心参禅。

  伫立在成都文殊坊的街头,乍看上去,是一片人间纷繁的烟火,待沉下心来,又分明是一片禅林澄净的清凉。人生有百味,走进文殊坊,就看你我如何将闲逸的民俗气息,和悠然的禅佛古韵交融在一起,浸泡成一壶清茶,啜饮得有滋有味。

  这里的阳光像丝绸一样柔软,又交织着微雨的诗意,轻轻地贴在我年轻易感的心里。这个过程,如同花开到花合、月缺到月圆,那样的撩人情意,那样的隽永绵长。

  衣襟在风中飘拂,沿街的宫灯、葱郁的树木、如织的人流,都感受到风的暖—— 一种沁凉的暖,一种沉醉的暖。这含蓄丰盈的仿古建筑、古玩珍宝、餐饮文化、民间工艺,尽现老成都的风情。文殊坊就是这样巧妙地让现代与传统、世俗与禅境和谐地碰撞着,让每一个过客都跌进这温柔的旋涡里,再清澈地醒来。这里的时光洋溢着甜蜜的羡慕,当我羡慕别人的时刻,或许已经有别人在羡慕我了。

  一路上,浓郁的民俗和淡淡的禅意与我擦肩,却又完全地融入心里。是机缘让地北天南的佳客相遇在蜀中,交付彼此自然亲切的笑容,抖落各自生动新奇的故事。置身在这样温软的地方,我以为,人生,只拥有一缕阳光,足矣。

  一阕真实的风景,任是谁都想留住这温情的一刻。假如我是画者,一定传神地将之描入丹青里;我是诗人,一定优雅地将之写在素纸上;我是乐者,一定深情地将之弹入弦音中,纵是个常人,也要执著地将之摄进镜框里。待到年华流走,再来回味,这曾经相逢的景致,依旧青春,一点也不会老去。

  真的难舍,所幸的是,心可以不必相离。如果还有错过的瞬间,就让我的心深沉地留在这里,永远年轻,永远诗情画意。

  既是寻真,自是忘不了与这只有一墙之隔的千年古寺文殊院。此时的它,坐落在人间繁华的水岸,似一块刻着菩提的温润老玉,照见众生澄澈的性灵,也照见一片天地人和的清明画卷。

  第三阕  廊桥旧梦

  是否有这样的人,为了怀旧,将还不曾发生的故事,写成了过往。就像来到成都的安顺廊桥,我与它不曾相遇,却想要在此寻找一段遗落的旧梦。不知道,我这样轻轻地走进,到底是一种初见还是重逢?

  安顺廊桥,一座古典的桥梁,青墙红柱,黛瓦飞檐,悠然地与合江亭相映。府南河在桥下经久不息地流淌,静静地穿过成都的历史风云,人情烟雨。廊桥来过的人很多,记得的人却很少。这里收藏了无数华丽的转身,还有一些清澈的回眸。

  桥身若虹,看似遥远,却又很近,它俯视悠悠的碧水,又丈量高远的云天。廊桥,尽管已经在后人精心装帧下,换上了亮丽的容颜,却依旧藏不住那许多的沧桑往事。不知道李白是否在这里打捞过明月,杜甫是否在这里凭栏望远,李商隐是否在这里吟咏过巴山夜雨,而这条河流是否与薛涛的浣花溪灵魂相通?

  廊桥是筑梦的地方,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梦寄存在这里,转过春秋数载,再来寻梦。而梦里,已然酝酿着一种经年如水的芳香。来过廊桥的人,在这里寻到了自己的梦,到最后,还是会选择微笑地别离,因为离去,是为了下一次热泪盈眶的相聚。就如同在桥下流淌的船只,它们或许有过停留,却依旧要划向浩淼的云水,去面对朝飞暮卷。

  是命运,在廊桥上雕琢了深浅的烙印,又将冷暖,传递给每一个路人。他们在这里深刻地爱过,铭记着曾经的拥有。那时,他们偎依在桥头,看燕语明如剪,看春光似旧年,看人世风光渐行渐远。

  韶光真的太匆匆,就在我沉思的片会儿,转眼已是灯火眩目。夜幕中的廊桥此刻已退去天然淡妆,成了一座流光溢彩的水上宫阙。而我却在璀璨的星辰下,感受到一份淡远的宁静。

  也许有一天,廊桥会老去,可流淌在桥下的府南河,却会在老去的记忆里,静静地等一场廊桥的旧梦归来。

  看过了万千风景,此时的成都,还是那么的云淡风轻。薄暮下,它没有丝毫倦意,依旧飘散着淡淡的烟火。请不要为一份热烈而执著地等待,因为,成都的时光永远是闲淡安逸的。今天的离别,只是为了明日的重来,又何须留下一份难舍的徘徊?当我转身的刹那,一朵端雅的芙蓉已在心间徐徐地绽开。

  草堂烟云

  原以为只有生在唐朝,还要满腹诗文,并且有一段机缘,才可以来到杜甫草堂。可就在千年之后,我没有敲叩厚重的门扉,草堂的门是敞开的。带着虔诚的心,便可以豁然迈过门槛,与草堂共度一日时光,共有一种情怀。

  在一片幽静的风景里踱步,这古朴的草堂,仿佛蕴藏着历史深邃的记忆,又似乎什么也没有,只是苍茫如水的光阴。此时,我看见一朵白云在微笑,草丛里,还有一只蟋蟀在低吟。

  浮云流转千年,那一段蜀中往事,已是风烟俱净。翠竹掩映的青石径,我走过去,只看到韶光的影子。这里宁静淡远,虽处世内,却清雅隔尘,俨然就是失意者灵魂的故乡。当年杜工部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草堂。他在一场破碎的梦中醒来,尽管睡榻上的余温犹在,可是梦里的故事已经微凉。你带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远去长安,然而却不知为时已晚,唐朝那一幕春秋鼎盛的大戏已接近尾声。

  尽管曲江水边的丽人如云,长安酒肆的诗客满座,贵妃额前的花环依旧耀眼,可大唐天子已不似当年那般光芒万丈。一匹瘦马驮着沉甸甸的理想和抱负,连尘埃都轻扬不起。紧闭的侯门,让你深味“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寒凉。柳长莺飞的长安,金碧辉煌的长安,你满足了多少男儿宏伟的心愿,又将多少男儿的梦想粉碎成烟。

  尽管多么的不甘愿,可是面对命运的淹煎,长安的沦陷,你只能将浮名抛远,归醉蜀地,落魄荒原。你不似谪仙客,虽然梦碎长安,却依旧可以任侠江湖,飞扬跋扈;可以乘云驭风,俯看这战火人间。又不似陶潜,历经宦海浮沉,彻底归隐南山,独守那几亩田园。你当年的草堂是这样的吗?

  幽篁阵里,柴门半掩,你瘦削的笔尖,依旧要一笔一画雕刻历史凝重的诗篇。这简陋的茅舍,怎承载得下那浩瀚的天下物事、家国之怨?你希望这草堂陋室,能成为广漠大厦,可以庇护天下寒士,百姓万千。可是大唐的盛世风华,似东流之水,在长安的故道,越行越远。

  既是吟唱了“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又为何不放下寂寞江山,遨游于万里云天?既知“文章憎命达”,又为何放不下纸上功名,依旧热血雄腾?这位才耀千古、心系万民的诗圣,注定忘不了长安繁华的昨天,经不起平淡的流年。

  虽寄居草堂,仍豪情不泯,不肯酒中求安,醉卧庭前。在如豆青灯下,他披衣而坐,负手云涛,笔横秋湍,文成万卷。向晚的柴门,可以看尽人间芳菲,那轮落日,还可以点燃他风雨飘摇的人生吗?

  断翅的白鸥,不能任自翱翔;脱去了征袍的将士,不能驰骋疆场。只给他一叶扁舟,便找到了天涯深处的归宿。茅屋草堂,虽然清简,却自有它的风骨。此时的杜工部没有年少时的裘马轻狂、意气风发,只是一位尘霜满鬓、瘦削清峻的老者。

  也许是成都的柔软时光、草堂的明媚春景,渐渐地抚平他心底沧桑的皱纹,不然又怎会伫立在浣花溪畔,吟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清新诗行?踱步在草堂的水槛溪畔,仿佛还看得到当年杜甫凭栏垂钓的身影。那烟雨石桥,有谁折梅而过,蹉跎了似雪白云,又辜负了短松明月,只为留下这一缕隔世的寒香?

  溪水迂回,仿佛在丈量诗人曲折的命运。那双垂竿的手,钓过碧水,钓过闲云,却依旧放不下那支如椽大笔,济世之心不减当年。就在这清幽草堂,在这隐逸的时光里,杜甫的诗作却如长河激浪,席卷历史风云,敲打社会民心。汪洋笔墨,醒透如深潭,照得见河山万物、生灵境况,却难以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逆转乾坤,在险峻的危崖边力挽狂澜。

  多少个黑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