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_白落梅 >

第23章

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_白落梅-第23章

小说: 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_白落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有着一双灵秀眼睛的女孩儿,可是《城南旧事》里的小英子,她明亮的目光牵挂着童年至真的记忆,一瓣心香打动万千行人。那拉着洋车在风里来去的人可是骆驼祥子,城南人坐在车上做着自己的梦,而他梦着拥有一辆人力车。无论他们的梦是圆满还是破碎,他们都是一群离不开城南的人。

  这里汇聚了布衣平民,居住了一些梨园戏子,也不乏贩夫走卒,甚至还有许多的烟花女子。然而,不能因为生命的平凡卑微而扭曲他们的人生,将他们从历史的记忆中抹去。因为陋巷的凌乱中也隐藏着许多贵族的血统、高雅的灵魂。这里收存过雪中送炭的温暖、拔刀相助的情义,沉浸于此,当感染到更多真实的人情味。

  这里的烟火很繁密,而你却无法抗拒这样烟火熏染的世俗。伫立于嘈杂的人流中,还可以沉静地思考,发觉这么多年,所追求的并不是一份与世无争的雅逸,而是一种素朴和谐的人生。布衣的城南是一个可以安放灵魂,可以托付华年的地方,看似烟尘弥漫,却又将一切置身度外。

  一座古老的茶馆会唤醒你内心某种怀旧的情绪,迈过岁月的门槛,看到老舍的影子。茶馆的木质桌椅古旧盎然,却又被客人用光阴擦亮,明净无尘。品尝一壶用故事浸泡的清茶,像是品尝百味人生,那清淡的茶香比浓郁的烈酒更能醉人。

  在这里,可以尽意地释放郁积于心中的孤独,亦可以在喧闹的人群中独自享受寂寞。这是灵魂的驿站,你可以毫无顾忌地虚度昨天,消磨今日,蹉跎明天,曾经拥有与失去的都不再重要。因为没有谁会与你计较,这一刻,这醺然醉意的一刻,彻底地属于你。

  在城南,还散落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老会馆、老戏楼,它们演绎了无数的纷纭故事,关住了太多的梨园旧梦。在城南的戏园里,品味着市井文化,同样透过一块帘幕又可以欣赏到皇城的文化。其实,城南与皇城的距离只隔着一道薄脆的古墙,在同一片天空下,他们甚至可以呼吸相闻。

  走进城南古老的巷陌,在云水的过往里,追忆一段京华遗韵,寻觅京剧里的英雄。他们用脸谱、唱腔、台步、水袖、身段等舞台艺术征服人心,同时也超越自己。戏曲的魅力是让那些死去的英雄、老去的故事,在戏中得以复活,重新去倾注生命,滋养性灵。

  一段《霸王别姬》造就了梅兰芳这样的旷世名角,其抑扬顿挫的唱腔、成熟圆润的技艺、曼妙多姿的风采曾经轰动京城。他们在戏台上指点江山,看客在戏台下激扬热情,彼此灵魂争相碰撞,尽现梨园戏馆的无限风光。流年偷换,曾经雄姿英发的名角在四面楚歌的背景中退场,相信经过历史的沉淀、凤凰涅槃之后,他们会在锣鼓喧天的热闹中再度登台。

  梨园旧梦自是有情,深深庭院却默然无声。那些掩映在胡同里的四合院,落满了历史的风尘,像是历尽沧桑的老人,平和地讲述着城南的风云故事。这里的院落与江南有些许相似,也纷洒过杏花烟雨,收藏过朗朗月光;却又不同于江南,少有一份曲径通幽,更含一份京城的简洁大气。

  四合院的建筑按照中国传统方式采用对称的结构,坐北朝南,东西两侧为厢房。梁柱门窗上也会雕饰一些吉祥的图案,如松鹤延年、喜鹊登梅、福寿双全等。京城的百姓在四合院里养花种草,几世同堂,过着清闲安逸的生活,同享天伦欢愉的乐趣。他们将美好的祈愿插进老式花瓶里,将寻常的故事锁进木质抽屉中,四合院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故乡。

  在北京,无论是城南还是城北,都聚集了无数座四合院,无论是王族贵胄,还是布衣平民,他们在或华丽或简陋的院子里过着自娱自乐的生活。老舍居住过、鲁迅居住过、梁启超居住过、梅兰芳居住过、齐白石居住过,还有无数个名人和千万个不知名的百姓居住过,四合院仿佛是这里一道不会消逝的风景,在京城,永远看护着他们的梦。

  流连在城南深邃古老的风物中,就像观赏生动的民间艺术。那些留存在北京城南的老字号,还有酝酿着京味特色的天桥市场,以及各种老北京的民俗文化,都在京城扎了根。尽管时代的潮流早已似春风拂过整个北京,可是却不能席卷城南的旧韵。因为清新不能取代古朴,就像高楼不能替代四合院,未来不能替代过去一样。

  纵然有一天城南也面临四面楚歌的命运,我们当相信,一定会有一条胡同、一座茶馆、一所戏楼、一座四合院留藏于历史中,尽管遗世独立,却依然清晰地存在,带给世人的是真实的物像,而不是虚幻的回忆。在这个崇尚返璞归真、维护古老文物的年代,又还有什么值得让人忧心?我们当在毁灭之前守望奇迹,在失去之前努力珍惜,在畏惧之前选择勇敢,北京的城南永远不会让新意代替古老,让伤痕吞噬欢悦。

  有人在城南的阳光下做梦,有人在城南的光阴里寻梦。你在城南讲述着过往的故事,而将来又有人讲述你的故事。在这份古老的美丽里,连轮回都值得欣慰,因为消逝的可以重来,离散的可以再聚。在城南那条幽深的巷陌,不知是谁唱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曲,一首《送别》牵引出沉积在心中的感动,你带着心来,用迷蒙的眼目湿润远方的风景。送别,有易水送荆轲的悲壮苍凉,有折柳寄故人的温暖情义。城南的送别,却是知交半零落的怅然,浊酒尽余欢的清寒。

  是谁给城南的旧物镀上日落的色彩,又是谁将城南的黄昏刻上了光阴的痕迹,晚风拂过杨柳岸,夕阳还在青山外。站在人生依依古道,守望城南无言的背景,时光将年华打磨,时光却不曾老去。你看,城南还是当年的城南,旧事还是昨天的旧事。
w w w。x iaoshu otx t。c o mt。xt…小。说。天堂



第22章 海上重逢 (1)


  东方明珠

  这就是上海滩。一座风起云涌的城市,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一座芳华绝代的城市。这座城,连空气都充满诱惑,骨子里都透露出高傲,它时尚前卫,风情大气。它是昔日的十里洋场,又是如今的东方之珠。这座城市,有着海一样的襟怀,它容纳万千的故事,波澜壮阔之后,又会被温软的柔情倾倒。许多人来到这座城,创造了其非凡的人生。因为,上海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借世博会之机,让我们走进上海,走进上海人美好的生活,看一段倾城的海上风云。

  清晨的外滩,刚刚苏醒。雾中的高楼,褪尽了一夜的灿烂繁华,披上了朦胧的色彩。黄浦江畔,汽笛的鸣响,破开平静的水面,将日出江花写成一幕撩人心扉的风景,所有的记忆在顷刻间被打开。那些黑白的影像,还有过往的时光,从来都没有被这个纷繁的城市给遗忘。

  远处海关大楼的东方红钟声悠悠响起,上海每一天新的生活就是从这钟声开始。屹立江岸的东方明珠塔,将上海昨天的故事开始续写。人群如潮涌,奔向不同的高楼大厦,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仓促间,将热情抛洒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又感染了从不同地域匆匆而来的人们。

  浦江两岸,涛声依旧,每一天都有无数艘轮船在江上来来往往。辽阔的水面,敞开胸怀,默默地听人们诉说各自的人生。他们在这里打捞故事,拾捡心情,放逐梦想。浪里浮沉,多少人在母亲河岸,淘尽离合悲欢。时间却没有给人留下丝毫的伤痕,也不给人有任何失意和慵懒、懈怠和徘徊的理由。

  上海,带着与生俱来的优势。风格迥异的外滩万国建筑群,让这个国际大都市总是引领时代走在前端。这座璀璨的城市,仿佛只是眨眼,就优雅地换上了崭新的衣衫。一旦走进这千姿百态的大都市,没有谁,愿意回头。上海的历史,融进苏州河的水,一路缓缓流淌。也曾碧波荡漾,一次次冲洗人们的灵魂,擦亮了古旧的记忆,让我们更加清醒地明白,上海这座担负领军重任的城市,用其坚韧的脊梁承担着多少他人的企盼。一个城市的繁华,不会将根深蒂固的性格改变。浓厚而独特的海派文化,浸染至城市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缝隙。新的事物可以丰沛思想,也可以让过去沉淀出更醇香的风味。上海的每一天,都可以珍藏在回忆里;上海的每一天,都继续着昨日的传奇。

  听一段老唱片,一如上海老爵士把我们带回到老上海的迤逦的当年。那具有东方韵味的爵士音乐,将淡忘了的黑白记忆重新镀上了斑斓的感情色彩。黑色的胶片,在老唱机下吱呀出木门翦窗的淡然。沉浸在婉转的音乐里,怀揣了对这座城无尽的爱。细碎的音符遥远而恍惚,潜入灵魂,总是会不经意地打湿双眼。

  老唱机的唱针旋转,恍若时光流转,深情中又带有一种洒脱。而上海霓虹幻彩的生活,就在这流转中延续着。时光似明利的剪刀,总是裁去复杂的章节,留下简洁的片断。徜徉在怀旧的思绪里,又难免被光阴催促,生怕会在转瞬间,抓不住这座城市倏然而逝的身影。

  最美的,还是夜上海的风情。闪烁的霓虹下,南京路就像一个打扮得新潮时髦的女子,妩媚、招展。绚烂的灯火簇拥在一起,碰撞出亮丽的火花。多少的黯淡,都会在顷刻间变得妖娆夺目。来往的观光车、涌动的人流、琳琅的店铺、摇曳的灯箱,尽现上海的小资情调和大都市的时尚风情。在永安百货公司楼上,有吹萨克斯表演的人。流转的旋律,如同一杯醇香的红酒,让我们温柔地品尝。短暂的沉醉,再回到现实,夜上海依旧,依旧这般倾城。

  在上海,沧海桑田也许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可是清新从来都不会彻底地取代古旧,一种深厚的文化不会被涌动的潮流给湮没。上海,是一杯精心研磨、调配、烹煮和尝饮的咖啡,浓郁的芳香弥漫了整个城市,时光已经走远,余香还久久挥之不去。当人们在享受新上海的前卫与繁华时,同时也会回味老上海的妩媚和风情。

  石库门的弄堂如同一道悠远的记忆,顾盼悠悠的风景,牵引出旧上海烟火的感动。石库门里弄荡漾着一股老上海的风情,没有装饰华丽的院落,没有姹紫嫣红的风景。然而弄堂深处深藏着百年的老坛,将巷子熏得微醉。几点黄花和青苔,就仿佛鲜活了人生。弄堂其实并不深长,细碎的阳光,却似要钻进人的心里,掀开封存已久的情感。

  一朵爬墙的牵牛花,将院里的春色、浮华的记忆,探看无余。半开半掩的窗户,阳台的晾衣竿,老旧的木楼梯,都是这里的主角。那些糯糯的吴侬软语,被唱进了窄窄的阁楼上。弄堂里,一声栀子花、白兰花的轻唤,拂起过往,淡淡的清凉。

  百乐门的门墙,早已换成了旋转的落地窗。在五光十色的夜景下,像是披了一件华美的旗袍,曼妙的风姿唤醒了沉睡半个世纪的海上旧梦。那些唱着《夜来香》的天涯歌女,又给今天的夜上海划上了一道岁月的痕迹。斗转星移,多少事物,因为上海而沉浮,也因为上海而重生。在上海,旗袍是一道典雅的风景,东方而知性的美丽总是让人滋生出无尽的想象。无论它多么的古意,这些年却一直拥有着最青葱的年华。是旗袍的韵致,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