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匹马西风_孔庆东 >

第9章

匹马西风_孔庆东-第9章

小说: 匹马西风_孔庆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我们的主人公陆续走入中学的大门,八十年代已经过去了,此时他们所面临的理想领域,真正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了。这一代青年就在没有上帝的世界里开始学做自己的主人了。



 就《口号万岁》答客问

    您以一己之力如何搜集来这么多的“幽默标语”?搜集这些标语的初衷是什么?

    答:根本不是故意“搜集”来的,因为俯拾皆是、触目皆是,走遍祖国大地,到处都是。用杨子荣的话说:“它撞到我枪口上啦。”宛如那铺天盖地的广告,一出门就往你的脑袋里钻呀钻,塞呀塞,你想忘都忘不掉。我是早忘记了大半,写文章时把记得的小半的小半顺笔写上一些,就显得不少了,其实,九牛一毛、九牛一毛啊。我也根本没有什么“初衷”,对语言的敏感,对汉语的自觉呵护,对祖国文化的切肤之爱,是我们语言文学工作者的天职,更何况我从小就见不得“不说人话”的东西呢。

    《口号万岁》一文,读者还见过《中华人民口号国》、《口号人生》等几个版本,哪一个才是原初的版本?为什么几易其名?

    答:本来就叫《口号万岁》,别的版本和题目都是转载者和剽窃者自己搞的。那些题目都不合适,跟我的风格也对不上。不过版本多、转载多、剽窃多,这也说明这篇文章确实击中了社会要害,这些口号简直成了人所共笑、人所共愤的公敌。所以,我把“真本”出版,以正视听。

    您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想通过它达到什么样的反响和效果,在写作动机上有什么深层次的考虑?

    答:这些荒谬不通的标语不但混淆是非,扰乱思维,实在也是给咱们国家丢脸,也给政府丢脸,我写出《口号万岁》一文,也是希望政府看到后能够管理管理。果然政府跟我是一条心,闻过则喜,马上就雷厉风行地去清除了。可见我们的政府是能够做到执政为民的。至于“深层次的考虑”,那还是反思国民性问题。虽然现在政府来清除了,但是清除了标语,思维还在。不改变那种“口号思维”,那么过不多久,就还会有新的荒唐口号出现,比如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新标语:“清除不良标语,禁止随便写作!”真是难说啊。

    标语这种宣传文化在中国之所以特别发达,您认为原因是什么?从历史上看,中国的标语有什么样的文化渊源和政治渊源?

    答:这个问题在《口号万岁》一文里已经涉及了,这里补充几句。近代以来,中国急于完成“现代化”,总想实现“跨越式”发展,所以整个民族的心态比较急躁,恨不得三年五载就超英赶美。心里着急,一喊出来就是口号,一写出来就是标语。从历史上看,汉语具有凝练精辟的艺术性特点,本来就容易写成口号,也有很多精彩的、优秀的口号做榜样,中国人又具有喜欢“诀窍”、喜欢“念咒”的集体无意识,所以,口号就在20世纪的中国,特别发达了。

    有没有国家也像中国一样,经历过标语时代?没有经历此时代的国家是那种类型的国家?有类似经历的国家与中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答:口号的作用主要是组织民众,所以,大多数国家都经历过标语时代。现在的“广告时代”其实也是一种“标语时代”。我们不要因为那些荒唐标语的存在而反对一切标语。我们在反对“不良标语”的同时,要提倡和保护那些“良性标语”。什么标语也没有的国家,一定是比较落后的国家,人民一盘散沙。但是标语太多了,又成了“名教崇拜”。比如我们的某个邻国,天天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靠标语来自欺欺人,结果写出来的标语还是用的汉字,因为不用汉字就看不懂。苏联解体以前的很长时间内,也是标语横行。我中学是学俄语的,就学了不少他们的标语。他们也曾经有学者批评过标语现象,但是没有引起社会和政府重视,所以他们垮台了。

    不良标语产生的黑色幽默,您认为可以分为哪几种?可以您文章中的具体标语为例。

    答:这问题我没仔细想过。大概一是逻辑不通,比如“抽吉烟,爱四平”和“与其千日无火灾,不如一日不吸烟”;二是顾此失彼,比如“宁可增加一座坟,决不多生一个人”和“今世偷税漏税,来世罚做尼姑”;三是满口废话,比如“哨兵神圣,不可侵犯”和“严禁武装抗税”。

    在各种“幽默标语”中,性质最严重、危害最大的是哪一种?为什么?

    答:那就是侵犯民权、违反宪法的一类了。比如“今天不交税,明天牢里睡!”因为这会激起民众极大的抵触情绪,给少数贪官污吏壮大了恶胆,更给境外敌对势力提供了攻击中国的口实。

    标语与时代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可以说“标语见证时代”?中国未来的政策宣传还需不需要以标语这种形式来进行?我们现在是不是正在告别标语时代?

    答:标语当然是时代的见证,与时代是相互命名的关系。中国未来的政策宣传、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当然都还需要标语。我们决不能矫枉过正,说什么“告别标语”,那不又成了“不良标语”了吗?标语无罪,但以“从良”为上。谁要胆敢把“执政为民”这个标语给清除了,那他就是罪莫大焉了。

    请对政府清除不良标语这一举动进行评价。

    答:英明,及时,果断。历史证明,政府多听听我们学者的话是没错的。但是,一定要兼听。假如现在另有学者反对清除不良标语,主张执政就是不该为民,也要耐心听他到底是什么理由,让他把话讲透。这就是毛主席提倡的“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啊。



 他们凭什么是大师

    --孔庆东解读鲁迅、老舍、金庸的人文精神

    人文素养,这是个非常好的概念。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有一场关于人文精神是否失落的讨论,我们认识到了要增加“人文”,但是怎么增加呢?鲁迅、老舍、金庸他们都是有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人,那么他们的人文素养是由什么构成的?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他们为什么就可以成为大师呢?

    热爱吃喝拉撒睡

    第一个重要的东西我觉得就是“热爱生活”。这是我在研究、阅读许多大师后得出的一种结论。

    “热爱生活”就是要落实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对吃喝拉撒睡都要感兴趣,你才能热爱得起来。我热爱生活,就是喜欢吃饭,喜欢睡觉,喜欢玩。我上中学的时候,我妹妹很挑食,她看见我吃饭很奇怪,就问:“哥,你怎么这么喜欢吃饭?馒头也吃,米饭也吃,你怎么这么爱吃饭啊?”我说,吃饭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你想,这个饭啊它也是生命,原来不是动物就是植物,它本来是长在那里的一棵翠绿的东西,或者一个活蹦乱跳的东西,结果我去把它杀害了,烹熟了,呼噜呼噜把它吃下去变成了我的一部分,也就是我的生命占有了它的生命!我如何不乐呢?生命的基本快乐就在于占有别人的生命,它是人类的本能!

    我在北大开的鲁迅课,重点不是讲鲁迅有多么伟大,我对学生讲鲁迅为什么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他的“骨头是最硬的”的品格是怎么来的。鲁迅是一个很会生活、生活得好的人。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时候,鲁迅的月薪是300大洋,而当时北京普通市民的生活标准是两块大洋,他是生活在当时社会消费能力最强的层面上的人,有丰富的生活情趣和内容。老舍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的爱好,如爱养花,爱小动物、小麻雀、小猫等等,还有他在作品中表达的对旗人生活的深深的眷顾。金庸从小就是行侠仗义,爱管闲事,对生活充满乐趣,是香港著名的“玩家”。他在中学时就因为打抱不平两次被开除,还学过芭蕾舞,所以看金庸小说里的武打,没有血腥气,那简直就是跳舞,是一种美的享受!

    这些文学大师,他们的成就,他们的素养,首先是建立在热爱生活这一点上的,遇到再大的困难都不会动摇。如鲁迅,他的人生多次失望,经历过小时候的家道中落、对革命的失望、自己的婚姻悲剧、兄弟失和的重大打击、文化启蒙的落空,特别是在“五四”运动落潮的时候,他的整个人都绝望了,这是他人生的最低点,所以这个时候他写了《彷徨》和《野草》。但正是他对人生的热爱,才最后确立了终身的人生策略,就是首先对人生绝望,然后在黑暗中找出幸福和快乐来,以绝望为起点走向光明!

    现在的青少年生活得特别好,但这是表面的,骨子里他不热爱生活,不热爱东西,不热爱人,也不热爱饭,不热爱书,文字也不热爱,这就是他们生活空虚的一个最基本的根源!

    博览群书会让你成为一个灵魂博大的人

    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是一种分科式教育。这种模式其实就是一种监狱模式,一种流水线模式,不再管人,而是把人当成一个工具来培养,好处是效率高,但是它忽略了人的灵魂问题。我们怎么来弥补这个缺陷?读书,博览群书!鲁迅和他的兄弟周作人都多次讲过,要“乱读书”,特别要读一些常识类的书。

    书这么多,怎么博览?从经典开始读起。在所有的书中,书是有家族的,书和书之间是不平等的。今天摆在书店和书摊上的,大多数不是书,只是印刷品,能够称之为书的东西主要是指经典著作。什么是“经典”?就是头大尾小的书。那些“头大”的是书的爷爷。把“爷爷”读了,后面的那些“孙子书”就不用读了。

    经典还有一个特点是跨学科。每个学科有自己的基本读物、基础教材,但是经典是不论专业的,像《论语》、《老子》你说它是什么学科的?我们今天把古人放在一个小框框里,称他是什么什么家,其实什么家也概括不了他,他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古代的人都是打通型的人才,因为他不用一科一科地去学习。科举教育,经年累月,学的就是经典,像四书五经。就是这样一套教育和用人机制,使我们国家伟大了两千多年,这就是经典的威力!我们不能否定今天的专科教育,但是不要因此就放弃了经典教育,放弃了成为大写的人的教育!要使学生除了成为打工者之外,还要成为一个灵魂博大的人!

    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最后你用什么样的情怀来看待社会,看待他人,这个很重要。世界上有很多很有知识、很有欲望,也热爱生活、博览群书的人,但他不见得是好人。举个例子,希特勒政府是古今中外最有文化的政府,纳粹政府很多要员都是精英,是科学家,但是为什么没有人愿意接受它呢?因为他缺少一份悲天悯人的情怀。他们觉得自己是优秀的人,不如他们优秀的人就该死!法西斯就是这么产生的。

    鲁迅也好,老舍也好,金庸也好,他们都没有因为自己的优秀而蔑视不如自己的人。我们来看看鲁迅怎样对待阿q。对阿q表面是在调侃,背后却有着很大的同情。当阿q被枪毙的时候,阿q看到周围是一片“狼的眼睛”,周围没有一个人同情他!在阿q看来,这个世界是很冰冷的。所以鲁迅对他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且为自己无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