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散文诗集电子书 > 我的非正常生活_洪晃 >

第2章

我的非正常生活_洪晃-第2章

小说: 我的非正常生活_洪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犯了很多错误之后———大概是2001年的夏天,我终于一头雾水地找朱伟和几个朋友帮我重新找ilook 的定位。在我也记不得多少次集体培训和谈话之后,我慢慢悟出来我还是应该把ilook 做成一本好的消费类杂志,而不是我自己的观点的讲台。我才意识到我犯了不少错误,比如:ilook 曾经做过一圈户外广告,口号是“给有头脑的女人的杂志”,是我的馊主意。这种口号真是打击了一大片,把读者都吓跑了。实际上,爱美的女人永远比有头脑的要多,因为即使有些爱美的女人不爱动脑子,所有动脑子的女人还是要美的。我没算清楚。何况女人选择时尚类刊物就是为了服饰美容,为了生活方式,为了轻松。再仔细想想,我自己也一样。住在纽约的时候,我们经常开玩笑说,我们的咖啡桌上都摆的是《纽约客》,而马桶边上全是《人物》。

必须承认,不修边幅的女人是不可能当女性刊物主编的。我基本上不修边幅,而这事全赖我妈,因为她没把我生得漂亮点。我向来认为,我的性格和聪明是我最大的长处,而我的长相是我最大的短处。从我懂事以来,无数的人带着遗憾的口气对比我们母女的长相,以致使我坚信,我的长相是没救的。

记得80年代的时候,我因为公事要赶回北京,买不到上海到北京的飞机票,求我妈妈帮忙。她找了上海民航的一个局长,曾经是周总理专机的飞行员。上飞机那天我穿着破破烂烂的牛仔裤和白t 衫,在上海机场席地而坐,津津有味地捧着一本侦探小说。突然,局长的秘书走到我跟前,叫我赶快站起来,局长来看我来了。我慌忙起身,正在弹裤子上的灰尘的时候,局长已经离我鼻子只有三寸了。

“你就是章含之的女儿啊?”局长问,好像很吃惊。

mpanel(1);“啊,我就是,谢谢您……”

局长没等我表达完殷勤的感谢,就打断道:“怎么一点不像你的母亲啊……”

他有点自说自话,一边说一边摇头。“你母亲好漂亮的哎,你怎么……不像。”然后他很失望地挥挥手说:“好啦,好啦,你等飞机吧。”说罢,转身就走了。

更要命的是,我12岁出国之前是个大胖子,体重比现在还重。那时候老演北朝鲜的电影,有一个叫《摘苹果的时候》的电影,剧情我已经忘光了,就记得当中有一个男的找对象,他的妈妈非要他娶一个胖媳妇,拿着照片劝他说:“她能挣六百工分呐。”我当时最怕学校放映这部电影,因为我的外号就是“六百工分”。我还非常害怕上体育课,四百米我要跑四分钟,跳山羊我永远跳不过去,骑在上面。我老撒谎请假,不上体育课,老师直纳闷,说这个孩子怎么一个月来四次月经。





第四章

小;说t;xt;天;堂
我不时尚行吗(二)

等我从美国回来,妈妈被隔离审查了,我周末只好和爸爸、美女后妈一起过。

我后妈叫朱一景,漂亮得跟妖精似的,曾经是电影《五朵金花》里面的一朵。本来我就不漂亮,她就干脆雪上加霜,经常提醒我说:“你长得真不好,现在出身又成问题,赶快嫁人吧,只要是北京户口就行了,阿姨是为你好。”我不爱记仇,但是跟这个朱一景我是一辈子记仇。

谢天谢地这个女人后来离开了我父亲,在纽约瞎混,还是想拍电影。记得有一次我和陈凯歌、吴天明去一个住在纽约的台湾导演家玩,人家谈到朱一景想上他的戏,我大概一口气骂了她半个钟头,吓得这个导演没敢用她。这可能是我和陈凯歌结婚后最得意的事情,狠狠地泄了一回私愤。

我的思想适合给丑女人情结的人办一本刊物,但是主流实在没戏。现在想想都脸红,知道自己错了,知道我这个丑小鸭大概下意识里终于想露一手。我认识了这个问题之后曾经企图改变自己的意识,我找了很多书,都是讲成功女性刊物的,其中有两个美国最成功的女主编的自传,一个叫海伦·格利·布朗,还有一个叫黛安娜·弗里兰。我当时的意图是研究一下她们身上我能学到什么,效仿点什么。研究的结果是她们真是我比较讨厌的那种女人。

海伦·格利·布朗是《大都会》的终身总编。她的杂志是全世界销售量最高的女性刊物。海伦·格利女士成长在美国的50年代,她在公司当秘书的时候发现当时的道德观只允许男人寻欢作乐,而好女孩却要循规蹈矩,等着她的白马王子的到来。

布朗小姐的白马王子是布朗先生,他们结婚之后,布朗就写了一本当时非常震撼的书《单身女孩和性》。这本书是60年代性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书里公开提倡女孩要走出闺房,体验生活,特别是性生活,不仅要体验,还要享受和利用。

书出版之后,她被聘作《大都会》的主编。新版的该杂志于1966年问世,其封面女郎的姿态一直保留到今天:暴露的胸乳和挑战性的勾引目光。从此,《大都会》找到了一个永恒的女性话题:女人如何能够得到男人。

《大都会》里面实用性的东西很强,特别是女孩子刚刚走入社会的种种入门经。

如何找工作、如何换工作,如何不工作;如何找男人、如何守男人,如何抢男人,如何让别人羡慕我,如何不嫉妒别人,如何炒老板的鱿鱼,如何不被老板炒鱿鱼等等。这些如何如何都是海伦·格利·布朗自己的生活经验———如何找着一个好丈夫,如何在事业上登峰造极。

由于《大都会》在美国的名声,这类的女人已经被统一称为“都会女孩(cosmogirl)”。

海伦·格利·布朗把“都会女孩”的精神总结为3f,即fun 、fearless、female。

我的对这三个字的理解如下:

fun ———有意思,好玩。好玩的女人大概都应该有点像《还珠格格》里面小燕子的感觉,基本上是个二百五。

fearless——无畏的。中国有句话:无知者无畏。无畏本身是非常可怕的一种品质,说得好听点是“浑不论”。

female———女性。如果用《大都会》的封面来找女性的感觉,那种暴露的胸乳和半手淫的姿势,基本就是一个字:骚。

所以“都会女孩”要具备的条件不过为:二百五、“浑不论”、骚。这就是3f。

黛安娜·弗里兰与海伦·格利·布朗,彻底相反,是个最不现实的总编辑。她是个典型的贵族丑小鸭,但是她有好几吨的style (风格),把她的丑压没了,让她成为20世纪时尚的缔造者。

弗里兰于1932年开始任专栏作家,为女人的生活提各种各样的建议,其中有些完全介乎异想天开和胡说八道。比如她建议女人在家造一个旋转楼梯,装饰楼梯地毯的是最喜欢的莫扎特的乐谱。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好几代的家产作后盾,弗里兰的建议是无法实现的。可是她的专栏非常受欢迎,这证明女人除了爱看布朗式的“男人使用手册”外,还非常渴望看到永远不可能属于自己的奢华美梦。弗里兰的才华在于她知道如何为女人制造梦境。

mpanel(1);60年代中,弗里兰成为vogue 杂志的总编辑。她在vogue 的时期是她的登峰造极年代,她利用vogue 的影响力,造就了一批时装摄影师、模特和服装设计师。

我也不是非常喜欢弗里兰,因为我不是一个势利小人。我不喜欢任何摆架子、装大瓣蒜的行为,也不认为一个人的外表能够代替她的内心,或者比她的性格更重要。

然而,这是全世界最权威的两个女性刊物主编,显然,我做主流女性刊物的主编纯属误会。

。;



第五章

小*说**t*xt**天*堂
小雪小雪———

ilook 现任主编满面春风地飘进来,“晃,这是送你的”,她把一个黑色的、有gucci 字样的大纸袋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我在巴黎买的,好歹你也是一本时尚刊物的出版人,咱注意点形象,行不?”

我九岁以后没人这么说过我,要是别人包括我父母,我早就反击了。可是看着雪姑娘笑眯眯的脸和桌子上昂贵的“物资鼓励”,我只好乖乖地说:“是是是,我注意点,注意点。”她永远是这样,扇你大嘴巴的同时还给你一块蛋糕吃,叫你一点脾气都没有,怪不得点点见到她第一眼就说:“这姑娘真是冰雪聪明。”

我必须承认,ilook 非小雪莫属。她有海伦·格利·布朗的实干精神,但是又没有那种《大都会》赤裸裸的实用主义,比“都会女孩”要高雅得多;她有黛安娜·弗里兰对时装的敏感,但是没有弗里兰的贵族架子。再说,她人长得比布朗和弗里兰都好看,如果辞海里有“主流女性刊物主编”的字样,她的照片就应该放在旁边做图解。真是打着灯笼也找不着的。

ilook 于2001年8 月开始改版,编辑部一下子走了四个文字编辑,一个服装编辑,三个美编。我不当内容策划,当出版人,管经营。小雪于5 月上任当主编,宣布改版计划后,她的反对派给了她一个空城计,全走了。我当时也不知所措,一面留人,一面逼着小雪给所有人赔礼道歉,大概整一个月,编辑部天天有哭声。最后人一个没留住,但是刊物每期还是按时出了,而且2001年12月完成了全面改版,从以前的“头脑类”彻底改变为“时尚消费信息类”刊物。小雪的新定位是“让我们和明星一样灿烂”,以明星生活方式为主线,介绍实用和及时的服饰、美容、生活消费信息。改版非常成功,发行和广告都翻了几番。连我都必须承认,比我那个“有头脑女人”要好看得多,有时候我也偷偷按照这里面的介绍去买东西。

“晃,我请你吃饭。”小雪冷静地说,这是2001年8 月的事情,正是ilook 动荡的时候。

我心想:糟了,她可能要辞职。

下班后到某间餐厅,她还订了位子,我心里凉了一半,她肯定是要辞职。

我们刚坐下,小雪说:“晃,我想辞职。”

我的职业经验让我相对镇静,我劝了许多,许多,对我自己的坏脾气又来回抱歉,她终于留下来了。但是我知道,这不是因为我的话,是她要给自己争口气。

这顿饭我们谈话的细节已经记不清了,只有一句话我总也忘不了。小雪说:

“我到了ilook 以后,多了一个老板,少了一个朋友。”

每想起这句话我心里就难受,我也委屈。我为了这份工得罪了不少朋友,可笑的是公司也是朋友凑的钱,所以我一边得罪朋友,一边告诉自己我其实是在对朋友负责。大概这是一个借口吧,我想我和小雪有很像的地方,有时候真是为了赌一口气。只是偶尔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想:这个代价是不是太高了?我值得这么付出吗?

我到底要什么?是为了钱?是为了名?为了赌气?跟谁赌气?什么伟大事业值得我这么累?等我老了,一个朋友没有,又没有孩子,那还不惨透了?我不就白活了吗?

认识小雪是1997年的时候,她是ilook 的创办人黄静洁介绍的,那时候她还在嘉禾当制片,经常给ilook 写文章。

我头一次见她的时候是在北京的四合轩餐厅吃西餐。她年纪不大,看上去最多二十四五岁,但是她的气质和谈吐非常老成。她的打扮非常雅致,皮肤好得像是画出来的,而又没有任何化妆品的痕迹,虽然身上没有一件名牌,但是给人的感觉是她的衣服比名牌还贵。小雪吃西餐的举止非常正确,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