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曾国藩 第二部 野焚 >

第41章

曾国藩 第二部 野焚-第41章

小说: 曾国藩 第二部 野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隆重的盛会,只有武昌城颁赠腰刀那一次。待大家都下了轿,曾国藩伸出右手,对李鸿章说:〃少荃请!〃
  李鸿章一听,慌得满脸通红,忙说:〃恩师请,门生随后侍候。〃
  曾国藩笑着说:〃今天为你饯行,理应你走在前。〃
  李鸿章急了,连声说:〃恩师请,恩师请!〃
  见曾国藩仍笑着站立不动,李鸿章深深地一弯腰,说:〃恩师今天给门生这样大的脸面,门生粉身碎骨不足以报答。〃
  说到这里,李鸿章激动得泪水盈眶。
  曾国藩点点头,似对这句话很满意,便不再谦让,迈着惯常稳重的步伐,走进了怀宁酒楼,李鸿章和彭玉麟等人随后跟着。
  怀宁酒楼的一、二两层楼里摆下三十桌酒席,那里早已坐齐了湘淮两军营官以上的将领,以及安庆官场上的要员、乡绅名流,还有钱鼎铭及七艘洋船的船长等等。曾国藩、李鸿章一行刚进门,等候在一楼的人便纷纷起立肃迎。曾国藩微笑着伸出手来,对着大家挥动几下,然后登上楼梯向二楼走去。二楼只摆了五桌,这里的人物身分更高一些,上首一桌特为给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留着。曾国藩刚一落坐,热气腾腾的各色菜肴便不断上来了。
  徽菜与粤菜、川菜、湘菜、杭菜、闽菜、淮扬菜、鲁菜齐名,号称为中国八大菜系。安庆城酒店里的菜肴,更是徽菜的代表。尽管这座城市脱离战火还不过半年光景,因为总督衙门和湘军统帅部设在这里,旧官新贵云集,尤其是那些在战场上发了横财的湘军将官们,抱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心态,一有机会来到安庆,便把它当作烟花温柔之乡,毫不吝啬地将大把大把的银钱抛向酒楼妓寮,故而刺激了安庆城在废墟上很快地形成畸型的繁华。苦难中的安徽人民,从皖南皖北蜂拥向这座长江边的古城,其中尤以厨师和少女为多。徽菜这朵肴苑奇葩便在这片土地上重新开放。
  徽菜向以烧炖为主,讲究真本实料,火功到家,菜肴明油味浓,色泽红润,滋味醇厚,汤汁清纯。怀宁酒楼的徽菜,公认为安庆府里第一号。今天,老板和厨师们有意趁着这个百年难遇的机会,好好地表演一番,把怀宁酒楼的名气传到全国去,甚至想借洋船长之口远播海外。厨师们使出浑身解数,精心烹调,老板站在厨房门口,每出一道菜,都要亲口尝一尝,点头了,才端出去。酒席上无论是冷盘热菜、烧炖汤汁,每一道菜都体现了徽菜风味。席上一片赞赏之声,连那几个不惯中国饮食的洋船长也伸出了大拇指,喜得十几个跑堂脸上流油,脚底生风。徽菜中拿手压轴戏是水族菜。打听得酒席的主人最爱吃水物,今天传统的荷包鲫鱼、清蒸鲥鱼、蟹烧狮子头、咸水虾更是做得令人叫绝。厨师们别出心裁地在这四盆水族菜上,用红萝卜丝摆出〃福〃〃禄〃〃寿〃
  〃禧〃四个字,招得酒楼上下满堂喝采!
  为助酒兴,老板还从戏班子里请来了戏子。只见一旦一生正在对唱黄梅小调《夫妻观灯》:〃胖子来观灯,挤得汗淋淋;瘦子来观灯,挤成一把筋;长子来观灯,挤得头一伸,矮子来观灯,他在人缝里钻。我夫妻二人向前走哎,观灯观人好开心!〃风趣的唱词,滑稽的动作,再配上动听的黄梅调,把醉醺醺的客人们乐得捧腹大笑。此时此刻,他们哪里还想得起就在安庆城外,贫瘠动乱的安徽大地上,数百万人正在死亡线上挣扎,到处是哀鸿遍野、饿殍满地的惨象!宴会进行到火热的时候,曾国藩举杯对大家说:〃诸位在这里宽怀畅饮,我和少荃到三楼茶室里叙叙师生之情。〃
  说着,携起李鸿章的手走上三楼。
  三楼早已布置好了一个精致的茶座。一把古色古香的宜兴茶壶里泡着碧青的婺源绿茶,几上摆着八色时鲜果品,曾李二人相对而坐。
  李鸿章激动地说:〃恩师为门生举办这样隆重的送别仪式,令门生没齿不忘。不管今后发生什么变化,有一点决不会改变,那就是,鸿章今生今世永远是恩师的门生,是年伯的犹子。〃
  曾国藩微笑着点点头,没有作声。过一会儿,他望着窗外寥廓江天,深情地问:〃少荃,你还记得初次与我见面的情景吗?〃
  〃记得,记得。〃聪明过人的李鸿章完全没料到,老师会突然间提出这样一个不着边际的问题来,他诚惶诚恐地回忆道,〃那是道光二十五年秋天,正是京师最好的季节,门生那年二十二岁,第一次随父亲进京。进京的当天晚上,父亲便对门生说:我有个湖南同年,道德文章胜我十倍,明天带你去拜他为师。第二天一早,父亲便带我到碾儿胡同来拜见恩师。〃
  〃你那天穿一件不合身的夹绸长袍,怯生生地站在我的面前,红着脸喊了声年伯后就不作声了,像个大姑娘似的。〃曾国藩开心地笑着,笑得李鸿章不好意思起来。
  〃门生从未见过世面,那时恩师在我的心目中,犹如半天云端中的神一样,高不可攀。〃李鸿章说着,自己也禁不住笑了。
  〃少荃,你还记得我当时正在读什么书吗?〃对那天的情景,曾国藩记忆犹新,他有意考考眼前的门生。
  〃记得,记得。〃李鸿章立即答道,〃恩师那天读的是《史记·高祖本纪》。〃
  〃你为何记得这样清楚?〃曾国藩兴趣浓烈。
  〃恩师那天对门生说,平生最喜《庄》《韩》《史》《汉》四书,四书中又最爱《史记》,《史记》中尤爱读《高祖本纪》,故门生记得。〃
  曾国藩微笑着点点头:〃少荃,我再告诉你,《高祖本纪》中我最爱这几句话:〃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
  李鸿章终于明白了曾国藩的用心,他从座位上站起来,虔诚地说:〃门生永世不忘恩师的栽培,不负恩师的厚望。〃
  〃这就好。〃曾国藩指着空位子说,〃你坐下,我还有很多话要对你讲。〃
  〃门生聆听恩师教诲。〃李鸿章坐下,两手合着夹进两腿缝隙之中,犹如当年在碾儿胡同受教时一样。
  〃少荃,我问你,上海的情况你清楚吗?〃
  〃关于上海,门生略知一二,不知恩师要问哪方面的情况?〃自从得知要组建淮军救援上海后,李鸿章便以他一贯的精细作风,立即通过各条途径对上海作了深入的研究。
  〃你先说说上海目前的防守。〃
  〃上海目前的军事力量,大致有五个方面。〃李鸿章条理清楚地说,〃一为朝廷在上海的防兵,原为苏抚薛焕的第三标,经过扩大后有近四千人。后来,从扬州、镇江、杭州陆续去了一些人,再加之薛焕就地招募的乡勇,朝廷的防兵总共在三万左右。〃
  〃薛焕那人很可恶,他派滕嗣林到湖南募勇,幸而寄云来信告诉我。对他不起,我将滕嗣林所募的四千人全部留下了。〃
  寄云是湘抚毛鸿宾的字,他是曾国藩的同年。
  〃薛焕眼红湖南人能打仗,也想自己建一支湘军。〃李鸿章继续说,〃二为团练,因系按亩出丁,人多,估计总在十万左右。三为英法洋兵,他们专为保护本国在上海的租界,有三千人左右。四为华尔为头领的华洋混合的洋枪队,有五千人。五为中外防务局,由英国参赞巴夏礼发起,主持者为上海官绅中的头面人物,有钱有物,但无军队。〃
  李鸿章对上海的军事力量了如指掌,令曾国藩很满意。暗思:这种精细程度,不仅老九远不及,就是自己也不一定比得上,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五个方面的军事力量,你打算主要依靠哪一方面?〃
  〃门生将主要依靠华尔的洋枪队。〃李鸿章略为思考后回答。
  〃对了,你的想法很好。〃曾国藩含笑赞许,〃这就是我要跟你说的第一件事。到上海后,必须跟洋人处好关系。守住上海,不让它落到长毛手里。在这点上,洋人与我们的利益一致。华尔的洋枪队能打仗,远胜薛焕手下的绿营,今后要和华尔协调作战。洋人到中国来,不是要江山。咸丰十年八月洋人入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攻剿发逆。二者皆有德于我,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但对洋人,我也一贯存有戒心。我向来不主张借洋人之力去收复城池。自古以来借外人之力办事者,事成后遗患甚多,不可不引起注意。所以你到上海后,用洋人的军事力量有个原则,即用之守上海则可,用之帮助收复其他城池则不可。洋人本性贪劣,诛求无度,这点你心里要清楚。总而言之,与洋人打交道,离不开四句话:言忠信,行笃敬,会防不会剿,先疏后亲。你懂得这个意思吗?〃
  〃恩师是说用诚信之心与之相处,只用其力保上海,刚开始时不宜跟他们亲密,以防他们卑视,待我军打出威风后,洋人自然会靠拢我们的。〃李鸿章像注释六经经义似地,对老师的话加以阐述发挥。
  〃是这样。〃曾国藩满意地轻轻点头,〃看来今后跟洋人打交道,你会比我圆熟,这点我放心了。第二点,上海是个通商码头,财货多,但三面临水,易攻难守,军事上远不如镇江重要,且镇江距江宁近,对攻打江宁有关键作用。冯子材人虽忠勇,才略不够,你在上海一旦立稳脚跟后,便要设法移驻镇江,我也会向朝廷奏请调走冯子材的。〃
  这一点,李鸿章没想到。他重重地点了两下头,表示牢记了这个重要指示。
  〃再一个是人事问题。上海有三个人,看你将怎样与他们相处。〃
  〃恩师指的哪三个人?〃
  〃一个何桂清,一个薛焕,一个吴煦。〃曾国藩扳着指头,一个一个地点名。
  这件事,李鸿章更没想过。他茫然地望着老师,思索了一会,说:〃何桂清丢城失地,开枪杀士绅,朝野愤恨,我估计他早晚会被朝廷逮走。至于薛焕、吴煦,既然他们的巡抚、藩司的职务都已撤去,又一贯紧跟何桂清,门生到上海后决不跟他们往来。只是苏抚一职,不知朝廷将放何人?〃
  曾国藩望着李鸿章冷笑道:〃你以为苏抚将放何人?〃
  李鸿章认真地说:〃门生以为,第一合适的应是左季高。〃
  〃左季高将放浙抚,上谕就要到了。〃曾国藩平淡地说。
  李鸿章一惊,暗想:左任浙抚,看来一定是老师的推荐;除左外,彭玉麟最合适,但他既然不受皖抚,自然也不会受苏抚。停了一会,李鸿章神秘地说:〃恩师,有一个人倒挺合适,不知恩师想到过没有?〃
  〃你是讲哪一个?〃
  〃林文忠公之婿、前赣南兵备道、门生的同年沈幼丹。此人有文忠公之风,耿介忠直,又在恩师幕中办过军务,受过恩师的感化,派他去任苏抚也很适宜。〃
  〃幼丹是不错。〃曾国藩望着楼下江面上缓慢行驶的一队帆船,似不经意地点了点头。沈葆桢早已在他的巡抚人选中,只是沈更适宜取代毓科在江西,但这尚在拟议中,不能说。
  〃还有人吗?〃
  李鸿章沉吟片刻,说:〃门生平日对人才留心不够,一时想不出了。〃
  曾国藩笑着说:〃此人远在千里,近在眼前。〃
  〃恩师指的是门生?〃李鸿章大吃一惊,浑身血液立即沸腾起来,脸和脖子都涨红了。
  〃少荃,我早已想好了,你才大心细,劲气内敛,现又统率淮军人上海,你才是最合适的苏抚人选。今日送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