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 >

第7章

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第7章

小说: 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丕去世后,其长子曹继位,他就是历史上的魏明帝。曹少年聪慧,深得祖父曹操、父亲曹丕喜爱。黄初七年被立为太子,是年即位。在位期间,注重法理,制定新律,还征召文士设崇文馆,鼓励文学创作。曹能诗文,善乐府,与其祖父曹操、父曹丕并称魏之“三祖”。


《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 第一部分四子曹植:才高八斗

    曹植(192—232),建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曾被封为平原侯、临淄侯、鄄城王、雍丘王及陈王等。死后谥思。因此,后世常称他为陈思王。曹植的著作,据《魏志》载,包括赋、颂、诗、铭及杂记等百余篇,今存《曹子建诗集》、《曹子建文集》。    
    曹植出生时,正值父亲曹操处于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之中。其父曹操是一个集军事、政治、文学于一身的杰出人物,加之他周围还有一批富有才华的文臣武将。幼年时代的曹植就生活在这具有浓郁政治和文学氛围的环境之中。这样优越的环境无疑为曹植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少年时代的曹植,就有“寄身锋刃端”,冲杀于战场的凌云壮志。因此,他从小刻苦学习诸般武艺,并学得剑术、刀法及骑射的出色本领。青年时代的曹植曾多次随父出征,其后又独自率兵打仗,几乎每次都能凯旋而归,不愧为一名驰骋沙场的少年英雄。    
    曹植无论是在曹氏父子中,还是在建安作家中,他的文学成就无疑都是最高的。晋代谢灵运曾称许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曹植:“陈思王文才富艳,足以自通后叶。”    
    曹植不仅武术超群,而且文才盖世。天资聪颖的曹植“年十岁余,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对于曹植不同寻常的才情,曹操开始有些怀疑,并认为他的文章是请人代作的,于是总想找个机会检验一下。    
    建安十五年(210),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他便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自然也在其中。在众人之中,独有曹植提笔略加思索,一挥而就,而且第一个交卷,其文曰《登台赋》。曹操看后,赞赏不止。当时曹植只有19岁。    
    自此,一向重视人才的曹操产生了要打破“立长不立幼”的老规矩的念头,要将其王位交给这个文武全才的儿子曹植。因此曹操对曹植特别宠爱,并多次向身边的人表示“吾欲立为嗣”。谁曾料到,曹操的这一想法,非但没有给曹植带来什么福分,相反给他后来制造了不尽的痛苦,使他无形之中卷入争夺太子的漩涡之中。    
    作为曹植兄长的曹丕虽然很有才华,但显然远不及其弟曹植。一心要争得嗣位的曹丕,不禁妒火中烧,尤其是当他们的父亲撒手人寰之后,登上王位称帝的曹丕更是加紧了对兄弟,尤其是对曹植的迫害。    
    曹丕身为文帝,他深知自己的政治影响及才干远逊于曹植。为了消除曹植的政治影响,曹丕称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铲除平时围在曹植身边转的一批有影响的人物,如丁仪、丁兄弟。其后,又杀害了曹植的大臣孔、杨俊等人。    
    紧接着曹丕还想寻找借口除掉曹植。据《世说新语》载,一天,在朝廷之上,曹丕当着众臣之面对曹植说:“天下之人都说你才华出众,文思敏捷,出口成诗,挥笔成文,我想你大概不会是以此来欺骗世人,有意抬高自己吧!今天,我命令你面对众臣,限你前行七步,随口吟诗一首。要是诗作不出来的话,则说明你本来是一个无才之辈,那就休怪我手下无情。”    
    面对曹丕的淫威,如阶下之囚的曹植只好听命。他略加思索后便举步前行,不到七步,便吟诗一首:“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听罢曹植这首感人肺腑的诗,有所感动,终于不忍心下手,也无借口来除掉自己的政敌曹植。当然,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事,我们无从考证。不过曹丕曾多次想除掉曹植倒是不争的事实,只是其母卞后多次出面干预,致使曹丕无法下手。    
    曹丕并没有就此罢休,于是借分封之名将他的兄弟们一个个打发到那些边远荒僻且又贫瘠的封地去,还规定兄弟之间不准有往来,并派“监国使者”对他们进行监视。曹丕对曹植的封地是一改再改,最后将其放逐到山东鄄城一个既僻远且面积和人口又不多的小地方。名义上是鄄城侯,实际上只不过一介平民而已,致使曹植在这里常常免不了要过上缺吃少穿的贫民生活。    
    曹植一生的成就,主要集中在文学上。他的文学成就,无论在群星灿烂的建安时代,还是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可称得上是屈指可数的名家。曹植与其父曹操、兄曹丕在文学史上合称为“三曹”。如果光就文学而论,曹操、曹丕在文学史上的影响难以和曹植媲美。不过,在那一个时期,曹氏一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三大家,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曹植的诗歌仅存90多首,其散文今存70多篇。正是他人生的曲折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无比丰富的素材。他前期(主要指29岁以前)的诗多写贵族子弟或游侠少年的生活及其个人的抱负和志趣。后期(29岁以后至41岁死时)的诗多写他受迫害的苦闷、忧惧及其漂泊迁徙的生活。他的后期,也是他创作的黄金时期。前期诗值得一提的要算《送应氏》,尤其是诗中“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等诗句,对战后洛阳的残破景象和中原一带田畴荒芜、人烟稀少的荒凉景象作了生动的描写,也抒发了作者对遭受战争之苦的百姓的深切同情。    
    曹植后期的诗歌与前期相比,显示出迥然不同的风格,其诗大多展示的是作者慷慨不平的悲鸣。这一时期的名篇要算他的《赠白马王彪》。曹彪是曹植同父异母的兄弟,他有着与曹植同样不幸的遭遇。诗中交织着悲痛、凄凉、愤慨及恐怖之情,同时洋溢着兄弟之间的生死之情和别离之痛。    
    曹植的赋值得一提的是《洛神赋》。关于洛神,后人传说本是曹丕的妻子甄后。据说甄后早年与曹植相好,年轻的曹植早已看上了甄家的女子,并希望日后能与之结成夫妻。哪知父亲曹操却为曹植之兄曹丕娶了这位漂亮、贤淑的姑娘。从此曹植痛苦不堪,心中常常思念着这位昔日的恋人,今日的嫂嫂。    
    曹丕继位后,还封甄夫人为皇后。不久,曹丕又娶了郭贵妃。这郭贵妃为人歹毒,进宫后一心想当皇后,就勾结一伙人制造了“木偶事件”,终于使曹丕逼甄后自尽,最后郭贵妃自己当了皇后。    
    甄后死的那一年,正好曹植到京城朝见曹丕,有机会和甄后所生的儿子、已封为太子的曹一起吃饭。曹植看着曹自然想起了甄后,心中酸楚无比。对此曹丕也有所觉察,饭后,曹丕还把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    
    不久,曹植带着甄后的遗物回封地,来到洛河之滨,驻足休息之时,又拿出甄后的玉镂金带枕,睹物思人,陷入极度痛苦的思念之中。    
    此时,正当夕阳西下,曹植望着河面,仿佛一个绝艳女子,从河面上迈着轻盈的脚步朝他走来。他一眼便认出这个如花的女子就是甄姑娘,他们相会临别之时,甄后摘下一只耳环相赠,曹植则解下身上的玉佩相赠,然后,甄后就慢慢消逝在烟波浩渺的河面上。    
    回到鄄城后,曹植写下了千古不朽的人神相恋的爱情悲剧名篇——《洛神赋》。    
    曹植一生娶了两位妻子,前妻崔氏,系名门之后,其兄崔琰曾任曹魏尚书,一度得到曹操的信任。崔氏因“衣绣违制”,被曹操勒令回家并赐死。不久,崔氏之兄崔琰又因“辞色不逊”被处死。有人说,崔琰之死与其妹的死有关。    
    曹植的后妻谢氏,曾被封为王妃,即史书中所称的“陈妃”,他是曹植后期生活的伴侣。据说,她一直活到晋代,享年80余岁。    
    曹植有两个儿子,长子曹苗,曾被封为高阳乡公,早夭。次子曹志,被封为穆乡公。曹志,少而好学,才行出众。曹植称赞他是曹家的“保家主也”。曹植死后,曹志继位,徙封为济北王。司马氏篡位后,曹志降为鄄城县公,后任乐平太守,迁散骑常侍兼国子博士,后转博士祭酒。太原九年(228)卒,谥曰定公。    
    曹植还有两个女儿,在他的著作中偶有提及,但具体情况不得而知。


《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 第一部分幼子曹冲:一代神童

    曹冲(196—208),曹操幼子(亦说为曹操第7子),小名仓舒。死后封为邓哀王。其母为曹操爱妾环夫人。在曹氏众子弟中,曹冲虽为庶出,但仍然受到了一向不注重传统礼仪制度的曹操的特别喜爱。曹冲虽然只活了13岁,但他凭着自己的绝顶聪明,为后人留下许多连成人都难以做到的事情。因此时人都称他为“神童”。    
    曹冲在极其短暂的人生中,有两件事是备受后人称道的。一件事是《三国志•;魏志》中所载的曹冲称象的故事,此事大概发生在他还只有五六岁的时候。    
    一天,孙权送给曹冲的父亲曹操一头大象,曹操异常高兴。此时,曹操特别想知道这个庞然大物到底有多重,于是下令手下的人将大象称一下。此事可难住了大家,一则那时根本没有称这样重东西的大称,二则即使有这样的称,人们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象抬起来。大家正在发愁之际,曹冲从书房走出来说:“这有什么难的,我有办法。”于是他先叫人把大象牵到河边的大船之上,并叫人观看水升到船舷的什么地方,再在那里刻上一道记号。记号刻好后,曹冲又叫人把大象从船上牵到岸上。然后又叫人把石块一担一担地装到船上,一直装到刚才称象时在船舷上作的记号为止,那么这时石头的重量当然和大象的重量相同,最后再将石头的重量一称就得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冲的做法,为曹操手下的人帮了大忙。如果不是曹冲的智慧,他们这些人很可能要被曹操治罪。    
    另一件事是,曹冲智救管仓库的小吏的故事。据载,此事发生在曹冲十一二岁之时。    
    曹冲的父亲曹操是个急性子,往往碰到部下犯了点小错误,盛怒之下就要严惩,甚至斩首,事后仔细一想,觉得这样处理有些不对劲,又非常后悔。人们因此称曹操是事后诸葛亮。正是他动不动就杀头,弄得部下人心惶惶。    
    一次,曹操骑马用的马鞍放在仓库里被老鼠咬坏了,那位看仓库的小吏见状,可吓坏了,准备将自己的手反绑起来到曹操面前请罪。虽然如此,但是这位小吏仍然还怕遭不幸。    
    这时,以仁爱而受人称道的小曹冲知道这件事后,找到这位小吏并安慰他说:“你不要害怕,也不要将此事报告父王,三天之后,你到府上去将这件事告诉父王好了。”    
    到了第三天,曹冲用刀子将自己常穿的一件十分漂亮的衣服上扎了几个洞,然后拿着衣服,哭丧着脸找到父王,并告诉父王说:老鼠将他一件最喜欢穿的好衣服咬了几个洞。    
    曹操看见自己的爱子一副伤心的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