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 >

第21章

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第21章

小说: 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了这样的大事故,她仍似懵懂无知,强词夺理,根本就不打算吸取教训。我也实在是忍无可忍,为了杂志社的利益,只能和她解除聘用合同。在接到正式解除合同的文字通知时,小娆丢下了一句硬话:“做美编真没一点鸟意思,我再也不想做了。”听得我目瞪口呆,心里发寒。
 

    给上司设置色情陷阱      
    
  小文大学时学的是营销。我们正好需要一个杂志发行主管,看了她的资料后,约她谈话。谈话中她面带微笑,看起来比较成熟老练落落大方、不卑不亢、机灵利落,应变能力强。我很是欣赏,第二天就通知她来上班了。
  试用期三个月阶段,她表现得很投入,也很好学。根据工作职责的要求,她可以说是不折不扣地履行了自己的工作职责,进入角色相当快。三个月试用期满后,我毫不犹豫地和她就签了聘用合同。我对她很满意。
  在待遇上,我曾探询过她的想法,她表现得很淡然。这是我所遇到的惟一一个没有急不可待地谈待遇的应聘者。老实说,我对她还是有点另眼相看的。
  当然作为用人单位也不能亏待员工,还是要体现经济杠杆的作用。最后给她确定的计酬形式是基本工资加效益考核工资。具体说来,底薪800元,然后根据发行绩效按比例计算效益工资。正常情况下每月1500元左右的收入是没有问题的,另外还有福利、保险。这样的待遇标准,与高的相比不算多;但是在这个整体收入水平不是太高的省会城市,这样的岗位还是有吸引力的。从专业角度说,图书发行其实就是图书的营销,这个工作对她来说也算是专业对口了。这样的岗位和待遇不算委屈她了,我期望她能在我们社有个好的发展。
  可是让我无比困惑的是:自从合同一签,这个女孩就变了,原先的那种利落劲儿完全没有了,前后判若两人。每天上班,动不动就照镜子修眉毛画眼圈涂口红顾影自怜;要不然就热情洋溢地泡在电脑游戏上——每次我去找她,她都是忙不迭地把电脑窗口关掉。这个我也没多过问,但作为发行业务员,她竟然连电话都渐渐懒得打,发行业绩节节下降,回款严重滞后。每次找她谈话提醒她,她表现出一副虚心接受的样子,有时甚至羞愧得珠泪涟涟,短期内也确实有所改观。但个把星期后,又依然故我,恶性循环,愈演愈烈。
  我都不知该怎么形容自己的那股沮丧,难道真是我看走眼了?难道以前的一切都是做出来给我看的,就是为了能正式进入杂志社工作?我实在是不解。尽管如此,我还是对她的能力有信心,还是相信只要加以适当的督促她就能调整到良好状态的。杂志社确实需要一个有能力的发行人员,而依照她的水平,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完全是可以把工作向上开展的。所以我在各方面还是充分信任她,还是觉得她是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中比较难得的应用型人才,是值得培养、值得期待的。
  为了让她开阔眼界,增加对发行工作的认识,积累关系,拓展网络,每有发行订货会议,我都尽量安排她去参加。有时我也一起去, 2003年1月份北京订货会就是我和她一起去的。我是想顺便把自己积累的一些大的客户介绍给她,期望通过当面的交流沟通,增强他们之间的感情联系,也算是一次以老带新吧。可这次北京之行发生了一件让我没想到的事,让我对这个年轻女孩“刮目相看”,感到她有点“不简单”了。
  说这话,我还得稍微说说我的管理之道。我一直以为,同事之间是工作合作关系,应该保持一种不即不离的关系。我一直避免和员工过于亲密,尤其是和女下属,总是保持适当的距离,严格地保持着一道界限。我认为,只有这样才可能在处理各种矛盾时站在比较客观、公正的立场,也才能掌握主动权,不会被各种牵绊所左右。
  我知道太多的男上司和女下属之间存在的暧昧关系往往会引起无端的困扰,影响自己的客观公正,也影响自己决断的主动权。我认为这样的上司是愚蠢的上司,而且也是可鄙的——在这种关系中,很难摆脱利用职务之便的嫌疑。这对一个有自尊的男人来说也是不可为的。凭借自己的某种权力、地位的影响,获得了真假难辨的所谓感情是件很没面子的事。我对这事比较清醒,所以在对待女下属的关系处理上,我是宁可保持距离,也从来不会给下属发出错误信号的机会。
  话题回到这次北京之行。到北京的第一天,在订货会上见到了一些老朋友,都一一介绍给了小文。大家相谈甚欢,他们都对我们杂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对我们的前景相当乐观。中午请大家吃了一顿饭,下午继续忙着订货。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钟,订货的人才渐渐稀少。由于会场是几家拼的台子,住不下,我们就到会场外另外寻找住处,一切都很顺利。我和小文住在相邻的两间房。由于忙了一天,我匆匆忙忙地洗漱之后,就躺到了床上,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迷迷糊糊中,我被手机短信的铃声给闹醒了。我摸到手机——首先想到是老婆发来的,因为晚上光顾着忙活,忘了给家里去电话了——打开短信一看,上面写着:“马总,睡了吗?”一看电话号码,是小文的。再看时间已经是12点10分了。
  我为自己被打扰了好梦有点不快,但还是回了一信:“你怎么没休息?”她很快又回了过来:“我睡不着。”当时我相信她的话是真的,可能她还不太适应出差在外的生活。都是成年人,也仅仅是同事,也没有什么安慰话好说的,再说我太困了,就回了几个字:“早点睡吧,明天还要忙呢。”
  她的短信很快就回过来了:“想过来和你说说话。”说实话,我脑袋当时机灵了一下,都12点半了快,还说什么话啊?
  我不能表示自己的不满,又回了一句:“我累了,想睡了。”
  “那我过来给你揉揉?”她的短信回得真快。我有点烦了。但觉得也不好对一个女孩多说什么。就说了句:“谢谢。晚安。”
  我想我应该可以重新进入梦乡了。不想,她的短信又来了:“你怕啦?”这时我已不只有点烦了,有些愤怒。但为了涵养,我克制住了,但就打定主意不回复了。她还是没完没了:“我不会让你为难的。”这是什么话?我不想在深更半夜继续这种玩拇指游戏,我干脆把手机关了。
  第二天一早,我打开手机,里面还有几个没读的短信,我浏览了一遍,都是她发的。我都给删除了。吃早饭时,她脸色有点悻悻的。我也不想多问多说什么。我不是个粗线条的人,但我也绝对不想和女下属发生什么感情纠葛,那样和我的做人原则不合。事实证明了我的做法是完全明智的。
  尽管在北京什么都没有发生,回到单位后,我发现她的表现有了一些改变:总体说来,是有点疏放了,说话的语气也与以前不同,对同事甚至有些颐指气使;其他同事对她似乎也多了几分尊敬与异样的热情。这些我倒不太在意;让我担心的是,她对工作的消极态度更加明显,甚至出现了一期印数汇总都拖延时间的情况——就是说,她连最基本的工作职责都没能履行。
  不得已,我又请了一个新的发行人员充实发行工作。但来了新人,她似乎成了元老,工作都尽量往新人身上推,自己俨然是发行部的负责人了。到最后发展到杂志发货日她都没来上班,只发一则短信了事。这么重要的事,竟然不来上班。我一气电话打到她家里,她哈欠连天,可能还没完全清醒呢。
  我在心里产生了中止合同的想法。对她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后,我终于下定了决心。当我向她宣布这一决定的时候,她似乎感到几分突然。
  按规定,提前一个月正式书面通知,下面的一个月主要是办理有关移交工作。移交完毕就让她回去休息了,工资照发,但有相关工作问题她要随时到单位来。
  就在接手的发行人员在与各地发行商联系回款的过程中,发现了严重的问题:有三家发行商,共3000多元书款打了小文提供的一个银行信用卡上,卡的主人姓孙——经了解,这是小文男朋友的姓——在杂志的每月回款记录表上,根本没有这三笔回款的记录。这三笔款子都发生在北京订货会之前,想到她在北京对我发出的暧昧的信息,我不禁感到可怕。我简直不能相信,一个大学应届毕业生会有如此的心计,如此精于算计,而且如此地不择手段。
  这是贪污!
  她滥用了我的信任和放手,钻了管理制度的空子。她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其实却很傻,小小的伎俩不难被发现。
  我通知她立即到单位来,把发行商所说的有关情况和她挑明了。她开始还狡辩,信誓旦旦地说已把钱给了会计;我找来会计与她对质,她难以自圆其说。后来又狡辩说卡丢了。我晓以利害,第二天她才不情愿地把卡拿来,又说什么卡已经过期钱取不出来。我说那不要紧,可以派人陪你去银行更换。她忙说不用,第三天老实地把3000多元钱交了出来。
  这是我聘用的应届生中最自作聪明的一个。临别的时候,我告诫她:作为一个年轻人,能力有大小,但品格要端正。这是忠告,在以后的事业生涯中会有更多的诱惑,她如果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就会滑向更危险深渊。
 

    我这里对他来说就是一块踏脚石      
    
  小麦、小娆和小文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孩子怎么偏偏在生活问题上存在那么大的误区,显得那么轻佻和幼稚,我实在是想不明白。如果做人不能正正当当,那种游戏人生的态度势必会带到工作中去,这一点通过她们在工作中的表现也不幸被证实了。
  三个女孩子就这样被我请进来又被我请出去。花农种花挑种子,浇水施肥,指望有花开的一天。花的灿烂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奖励。我种的花,不断地长出分叉斜枝,是苗不好,还是我修剪的不好?我说不大准。因为我曾经有一朵好花开到墙外边去了。
  4个应届毕业生中惟一的男生小杰是学新闻传播的,新闻敏感度和写作文笔都相当有潜力,日常为人也较实在。在试用期里,他做事很勤恳,看得出是真心在学习,渴望提高。交待给他的工作任务,他也总能够尽职尽责地完成。业务上他也逐渐熟练起来,也没有造成什么失误。对于这样的员工,似乎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了。说真的,我还真为自己的眼光得意过。我想,这样的毕业生应该好好培养,要为杂志的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但试用期满合同签好没过多久,一天他来到我的办公室,很有礼貌地说想和我汇报一件事。他先回顾了来到杂志社以来学到的不少东西,得到领导的关心和指导;接着话锋一转,说考虑到这里的工作不太适合他,所以打算换一家单位。
  我听了他的话,觉得有些突兀。我是第一次接触这类事情,想不出来会有这么一出。头些天我还在为有这样的员工感到欣喜,是我对应届毕业生收用的惟一成果,怎么也没料到他会主动离职?这下好,好的坏的一锅汤,全部倒出去了。
  几个月下来,我们费心费力的招聘在应届毕业生这一块全军覆没了。这会儿再怎么挽留已经没什么意义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