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亲爱的死鬼 >

第6章

亲爱的死鬼-第6章

小说: 亲爱的死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流得老长,就不渴了。能让一支军队闻名而解决饮水问题的,天下只有一个青梅。今天见梅子又青,不仅想起佳人青梅,所以叫你过来喝酒。

  刘备问道:该佳人现在何处?

  曹操叹息道:可惜破了张绣后没有找到她的踪影,自古多情空余恨哪。不过你只要闻一闻梅子的香味,就能想象她的风姿了。

  刘备闭上眼睛,手执梅子,深深地吸了口气,顿时感觉自己飞到了云霄里。



4、学会微笑



  寄人篱下的日子它就不叫个日子。

  建安三年,刘备在许昌,向刘姥姥学习种土豆的技巧。但种土豆远远不是生活的全部。他的两个妻子都在徐州,他自己曾经是徐州牧,也就是徐州的最高领导。可破了吕布后,尽管徐州人民极力挽留,曹操还是将刘备带回了许昌,让他明白了什么叫寄人篱下。

  实际上,刘备从种土豆的过程中学到的并不是稼穑不易等浅显道理,他悟得更多的是人生。土豆是一种耐温耐寒的作物,生命力极其旺盛。刘备就此明白了如何在困难条件下生存的道理——他在日记里写道:付出总有回报,要做就做最好。

  刘备想:我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要通过什么手段才能达到目的?

  他给自己确立了一个短期目标,那就是争取尽快离开许昌,成为一只自由的小鸟。而要想离开许昌就必须得到曹操的同意,想有人在曹操面前为自己说话,必须和朝里的王公贵族打交道,拍他们的马屁。

  官不打笑脸人,要拍别人的马屁,自然要先给人以好感——刘备学会了微笑,无论见到谁都微笑。一切技巧都不是天生的,要经过一定的练习。为了学习微笑的技巧,刘备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为此他还买了无数面镜子,挂在自己经常经过的各个地方,以随时校正自己的表情。

  微笑的第一要领是嘴角需要上翘,刘备是一个严肃的人,天生一付忧国忧民的面孔,要做到嘴角随时上翘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你所知,刘备一生最大的本事是哭,他的哭能使人肝肠寸裂。但刘备最过人的地方是能将哭和笑两种情绪转变得不留痕迹,他哭的时候,能让听的人怀疑自己的亲人刚刚遭遇了不幸,但当你正自怨自艾,跟着他流泪,却会发现他的脸上已经变成了笑容,盯着他的脸,用不了多久,你就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随时达到高峰体验。

  刘备用哭和笑的结合调动了所有人的情绪,除了他自己。

  刘备几乎赢得了许昌城内所有人的好感,甚至曹操都感觉到,再让刘备呆在许昌,将使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因为他实在不愿意和一个和所有人都交情很好的人作对,只好放了刘备。

  刘备离开时,许昌万人空巷,人们都赶到郊外为他送行,刘备最后在一个少女递过来的本子上签名,并写下了一句至理名言:学会微笑吧,它能让你实现自己的梦想。



5、亲爱的死鬼



  司马太史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话说得虽然有些夸张,但实在是很有道理,起码将人死后的物质状态分得很清楚。其实,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都是夸张的说法,死了的人的重量和死前大致相当。英国某有神论医生经过多次精心“测量”,“证实”人死的一刹那身体要比死前略轻一些。他声称那轻的一点点就是人的灵魂的重量。

  我时常在想,如果这位医生说的是真的,那么典韦的灵魂现在应该在什么地方呢?是 在空中漫无目的的飘悠,还是固定在空间某个点上?他看得见曹操在他死后第二年为他流的那些眼泪吗?

  死之前,典韦是曹操的卫士。

  典韦的死虽然不会重于泰山,但应该是比较重的,因为他生前很强壮,体重相当了得。

  典韦死在胡车儿手里,《三国演义》记载,曹操偷了张绣的婶子邹氏,惹怒了张绣,张绣采用贾诩的计策,先让人将典韦灌醉,再命偏将胡车儿偷了典韦的短戟,然后一拥而上杀死了典韦,曹操则乘乱逃走。

  实际上的情况和《三国演义》的记载有所不同,其实,那天胡车儿得到的命令是要杀死典韦,因为典韦已经喝醉了,如果真的像《三国演义》中记载的那样,张绣命令胡车儿去偷短戟,就不符合逻辑了。能够摸到营帐里偷戟,还不如顺手杀人。《三国演义》只是小说,不可能完全记载历史的真相。尽信书不如无书,所以,读者诸君一定要相信,胡车儿去偷袭典韦时,发生了其他的事。

  众所周知,胡车儿的体重外型甚至灵活程度都和典韦相近,现在世界上我们能够想得起来的人大概只有NBA里的大奥尼尔和他们能够相比。所以当胡车儿悄悄走进典韦的营帐看到典韦时,不禁吃了一惊,他像是看见了镜子里的自己。

  难道真的要杀死这样一个人吗?胡车儿问自己,他犹豫了,他陷入到一种两难境地,一、杀死典韦。他实在不忍心,很少有人愿意动手杀死一个和自己长得如同双胞胎兄弟的人;二、放过典韦。这不可能,放过典韦等于同时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张绣军令如山,从来不宽恕完不成命令的人。

  但更重要的是,自己是一个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胡车儿犹豫着举起了刀……

  恰好此时,典韦忽然醒了过来,问道:“胡车儿,你要干什么?”

  胡车儿:“我接到命令,要杀死你,你别动,动一下我的刀就不客气了。”

  典韦:“我不动。不过,你的手怎么在发抖?”

  胡车儿:“我有神经性震颤,但没什么妨碍,照样能杀死你。”

  典韦:“这个我不怀疑……你这病有多长时间了,不瞒你说,我也有这样的病,一到晚上浑身发抖,尤其是胳膊,难受得要命,你试过天王补心丹没有?”

  胡车儿稍微放松了一下:“试过,根本没有用。我现在用胡萝卜酱热敷,好像有了点效果。”

  典韦:“真的吗?没想到胡萝卜还有这个效果。我也觉得天王补心丹没用,有个江湖医生建议我用芸薹和无漏子,也就是苦鲁麻……”

  胡车儿:“是不是又叫千年枣的?”

  典韦:“……没错,就是千年枣,再加上天门冬,搅拌后用开水服下。其实你也可以试试。江湖医生告诉我,神经性震颤很不好治,不注意的话甚至能引起高位截瘫……”

  胡车儿放下刀,接着典韦的话头说:“就是就是,医生甚至还不让我喝酒,我想男子汉大丈夫如果不喝酒的话,成什么样子,根本就没听。”

  典韦坐起来:“就是就是,戒酒是不可能的。但病还是要治,我才刚刚三十岁,可不想过几年就坐轮椅了,哈哈。”

  胡车儿也大笑,坐在典韦的床边:“对了,好象说有个叫华佗的神医,听说无病不治,真的药到病除,咱们不妨托人找一找他,说不定就有用。”

  典韦:“说的也是,就算治不好,权且死马当成活马医了。要我说,咱们也别坐在这光说了,干脆一起去喝两杯,边喝边谈怎么样?”

  胡车儿:“好啊好啊,实在太好了,我早就有这个意思,怕你刚才喝多了,不能再喝了呢?”

  典韦:“哪里的话,咱们说的这么投机,不喝几杯怎么能行?”

  两个人说着携手走出营帐。就在这时,张绣的大军赶来袭击曹操,一阵乱箭将二人射死在帐篷前。

  典韦就这么和胡车儿死在了一起,合上眼睛前,他们互相看着对方,同时对对方说:“亲爱的朋友,我们就要成为死鬼了。”他们都知道对方想得和自己一样,那就是临死前交了一个好朋友,成了死鬼也不冤了。

  事后,张绣派人埋了典韦和胡车儿,但两个人的尸体实在太重,负责葬他们的士兵不停地抱怨:“这两个家伙,和两座山似的,死了也让人不得安生。倒霉,呸!”



6、生错了儿子



  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的对决,在这之前,袁绍有两次机会打到许昌,统一北方。一是在曹操进攻吕布的时候,二是曹操进攻刘备的时候。与袁绍比起来,曹操兵不够多,将不够广。可惜的是袁绍硬是错过了这两次机会,这就怨不得别人了。

  袁绍有他的难处,他生错了儿子。

  说到儿子,东汉末年,受人羡慕的只有孙坚,差强人意的还有马腾和曹操;刘表的儿子被人拿猪来做比喻,还有人说这种比喻是对猪的侮辱,刘备的儿子更是猪头小队长。

  袁绍的三个儿子和猪也相去不远,甚至有人说这三个儿子还不如猪,因为起码,猪不会和自己的兄弟自相残杀。

  袁绍有三个儿子,分别是袁谭、袁熙和袁尚。

  小时候,袁家这哥仨一起出去玩,邻居见三个人外表水灵,便开玩笑地问:“你们家一共哥儿几个啊?”

  袁谭答:“哥儿四个,我爸加我们三个。”

  袁熙不服气:“应该是哥儿五个,还有咱妈呢?”

  袁谭反驳袁尚:“人家问的是男的,咱妈又不是男的。”

  袁熙就说:“凭什么啊,如果算上咱爸,就得把咱妈也算上,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

  对袁熙的“时代”说,袁谭找不出什么理由来反驳,但袁尚不干了,争辩道:“既然算上你们妈,也得算上我妈,那就是哥儿六个了。”

  袁尚的妈刘氏是袁绍的后妻,袁谭和袁熙的妈已经过世了,所以袁尚又说:“你们妈死了还算进来,自然我妈也应该算。”

  围观的邻居都笑起来,袁尚洋洋得意,以为大家赞同他的话。

  众人的笑让袁谭袁熙很不服气,袁谭对袁尚嚷嚷:“你妈要是算,那三妈妈、四妈妈、五妈妈、六妈妈、七妈妈都得算(这是指袁绍的五个小妾),就是哥儿十一个啦。”

  众人又笑,袁谭也得意起来。

  袁熙见哥哥弟弟的话都得到了众人的笑声,开始着急,他一向认为自己见解不凡,实在受不了这样的冷落,着急地对袁尚发表自己的意见:“就是,大哥说得对,反正三妈妈她们都是下等人,和你妈一样,算上你妈,当然也得算她们。”

  他也如愿地得到了邻居的笑声。

  袁尚生气了,一拳打在袁熙的鼻梁子上,喊道:“你妈才是下等人,你妈才是下等人。”

  袁熙袁谭两人联手,合力给了袁尚一顿暴捶,邻居们花了好半天,才把三个人分开。

  有这样的三个儿子带兵,官渡之战袁绍的失败自然顺理成章了。



7、手艺的重要性



  有一个笑话,说一群小老鼠正在玩耍,来了一只猫,小老鼠们慌得不知所措,忽然外面一声狗吠,猫吓得落荒而逃。门开处,进来的确实小老鼠们的妈妈,老鼠妈妈教育小老鼠们:“你们现在该知道,学一门外语是多么重要啊。”

  老鼠毕竟是老鼠,只看到了学外语的重要性,其实,学一门手艺有可能更重要。

  古人云: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压身。

  这一点,从东汉末年陈琳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陈琳本是袁绍的人,在袁绍终于下了决心讨伐曹操时,写了一篇檄文,用很文雅的手段将曹操及他的祖宗骂了个狗血喷头。该檄文文采飞扬,曹操看得惊出了一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