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工作中的七美德和七宗罪 - 林尚达 >

第24章

工作中的七美德和七宗罪 - 林尚达-第24章

小说: 工作中的七美德和七宗罪 - 林尚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克服骄傲自满的恶习,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    
    (1)增强危机感。    
    对于许多人来说,没有危机感是养成自大习气的根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觉得自己的成绩是不错了,但他们坐井观天,没有看到外面的世界。因此,容易产生骄傲的心理。    
    如果能够经常向前看,跟兄弟科室,跟兄弟单位,跟行业里面的先进公司和先进个人比,了解到一些他们的事迹,骄傲的心理可能就会荡然无存。    
    (2)深入分析现状。    
    骄傲的恶习出自我们内心,又被一些似是而非的现状所强化。员工个人的骄傲之心往往出自他们值得夸耀的资本——工作成绩优秀、领导表彰……    
    要把这种恶劣的心态消灭于萌芽,必须从分析现状入手。认识到这些现状中的哪些现象是暂时性,是偶尔产生的……这样经过反复考虑,你会发现所有引起我们骄傲的因素其实都没有长久的生命力。    
    (3)提高评估标准。    
    骄傲源于我们已经取得的成绩。如果我们提高评估成绩的标准,我们的骄傲之心自会有所收敛。因为任何成绩的取得,都是按照特定的标准来评判的。如果提高这种评价标准,我们的成绩就变得微不足道了,甚至会变成我们的不足。    
    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要否定我们自身,恰恰相反,它能促进我们工作能力的进步。    
    (4)关注整体业绩。    
    有些成绩的取得,往往个人色彩浓厚,如果能够看到整个公司的业绩所在,我们应该减少骄傲自满的恶劣习气。    
    在个人成绩有所进步,而整个公司的评估指数却在下跌之际,作为一个对公司和老板负责的员工,应该以自己的责任感督促自己的行为。这时的骄傲情绪就是把自己的得意建立在其他人的痛苦之上,这样的行为应该受到良心的谴责。    
    根据具体的情况,还有许多方法也能消除我们骄傲的恶习,借鉴成功的公司或者有所为的员工,我们会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总之,我们应该时刻记住“骄傲使人落后”这一名言,以博大的心胸、虚怀若谷的态度对待我们的人生和事业。


工作中的七宗罪 下偏见

    偏见比其他各种单一的力量更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也因此对那些受害者造成心灵上与精神上不可避免的伤害。偏见是由于一种封闭心境所造成的,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迷惑状态的人身上。这隐藏着一个意思,那就是拼命地想要在一片混沌的思潮中,理出一点头绪。这种类型的人,会希望借着攻击他人,来理平混乱的思绪。


工作中的七宗罪 下看清偏见的真面目(1)

    对别人各种不同的态度及行为抱着好奇心,将能驱除心中的仇恨。相反地,一个顽固的心灵将会由于武断的偏见,而将自己封锁起来。    
    当一个心灵放任心中的仇恨与冷漠自由滋长时,他就开始停止追寻新的事物,同时也就不再成长了。    
    1可怕的恶习    
    有人说:“正确的思考能力,是伦理行为的重要条件;思想歪曲的人,很难活得正直。”偏见便是一种歪曲的思想。个人可能有偏见,国家、民族、宗教也可能有偏见。偏见是人际间误会的根源,也是世界动乱的主因。    
    黑夜,在一间暗屋里展出一只大象,人们争相围观。由于屋里一片漆黑,人们根本看不见大象,只得用手去摸。象是那么的大,每个人只可能摸到大象的一部分。第一个人摸到象的腿,说大象像一个粗的柱子。第二个人摸到象牙,说大象像一个尖尖的东西。第三个人摸到象的一只耳朵,说大象像一把扇子。第四个人摸到象的背部,坚持说大象像一张平坦的床铺。    
    大多数情况下,事情没有我们预先想像的那么简单。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我们凭感性对事物的认知只能是片面的,永远了解不到事物的全貌。这样,偏见就产生了。对事物的认识不全面,我们随后作出的决定就会仓促、简单、零碎,而导致最后行动的失误    
    偏见(Prejudice)一词最早由拉丁文Praejudicium而来。在古罗马时代,法庭未审讯一宗案件之前,照例有一种“先断”(预先判断)的习惯,以澄清诉讼双方的身份和地位。这种“先断”慢慢就演变成今日我们所称的偏见。所以偏见是在正式审判“前”而下的判断,是在未认识事件,或对事件未经详细考虑前便遽下的结论。    
    如果人们憎恶一些东西,通常不是因为有了理由才憎恶,而是因为已经有了憎恶的倾向,才去找理由来证实自己憎恶得有理。因此,偏见的产生大多是感性的结果。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认为别人不好,是轻视一切陌生的、我们所不认识的或我们所不同意的东西。因此,偏见中非理性的成分十分浓厚,并没有足够的理由去做基础。    
    偏见一旦产生,即使在明显的证据面前,也不会使人更改原来的看法。怀有偏见的人,甚至会抗拒证据,拒绝去相信某人或某事的本来面目。许多“谈判”的失败,主因便在这里。    
    偏见并非人类与生俱来的品质,它是我们被社会后天塑造的结果。既然我们无法离群独居,我们便无法不感染到社会、家庭、学校、朋友所传给我们的偏见。怀有偏见的人,对事物喜欢采取“二分法”,以为凡事非是即非,非黑即白,绝没有中间路线。他们容易觉得那些和自己不同的思想都是异端,和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都是左道,因而必须用各种方法,包括运用权力去干预。    
    2恶花难结善果    
    个人怀有歧视与偏见,会在他自己的人生历程中遭遇莫大的挫折。偏见是一把双刃剑,既对别人构成一种伤害,也会伤及自身。    
    如果思想上有着相同偏见的人,结合成团体,这将形成一股最具杀伤力也最危险的力量。例如,某些宗教团体中的成员,由于某些信念或观点上的小小差异,就与其他人划分界限。这看起来是多么的荒谬可笑!因为世界上主要的宗教信仰,最终目的及意义几乎都是共同的。事实上,如果他们能抛弃偏见,很多人将能从研究不同的宗教信仰中,获得极大的个人成长及精神启示。    
    偏见是很多灾难的根源,是人性中开出的恶花,我们不能期望它结出善果。    
    在商业组织为主体的现代社会里,偏见同样是一种致命的毒品。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公司,因为私人的利益及个人的意见不合而走向崩溃。如果公司中每一成员都希望能获得较多的利益,就必须借助大家的共同奋斗,公司的强大也是由于每一个人身上具有不同的优点。    
    人与人之间的彼此需要,是由于他们之间的不同,而并非由于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就像各个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以及不同民族的人,凝聚成一个国家。他们会碰到多种问题,但他们会为了实现他们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所导致的偏见,也是很可怕的。为什么一般人要努力去造成很明显对他们有害的鸿沟呢?年轻人需要老年人,而老年人也需要年轻人。男人需要女人的帮助,女人也需要男人的扶持。为什么在这些人之间会有歧视及中伤呢?    
    斯丹利夫妇刚结婚时,他们之间的差异正像大象与蚂蚁。斯丹利夫人来自大城市,斯丹利来自一个小镇;斯丹利夫人是个夜猫子,斯丹利则是一个早睡早起的人;一个比较理性,另一个则是比较感性,一个性格外向,一个内向;斯丹利夫人喜欢喝啤酒,斯丹利宁可喝牛奶;他们在宗教信仰方面的差距,更是十万八千里。斯丹利喜欢打高尔夫球,跑步,以及生意方面的事物,斯丹利夫人比较偏向于跳舞,打牌,以及养育小孩,那只是刚开始,还有许许多多不同的癖好,存在他俩之间。    
    但是他们从来不曾想要改变对方,他们只是接受并了解对方与自己的差异。这些年来,因为他们所采取的方式,斯丹利更喜欢斯丹利夫人,而斯丹利夫人也更喜欢斯丹利。由于他们之间的差异,使得他们可以快乐地成长与改变。到后来他们仍有许多不同之处,那使得他们的共同生活像是探险一样。假如他们一开始的个性、志趣都一样,或者他们彼此都对对方的性格因为不太熟悉而导致偏见,那么他们今天会是什么样子?可能会分手,或者陷于一场不美满的婚姻中。但是他们没有,这是由于他们努力去排除各种隐藏于偏见之后的仇恨,也就是说,他们怀着开放的心灵去努力追寻生活中新奇的事物。    
    在没有偏见的世界里,人们才能感受到爱的温暖。


工作中的七宗罪 下看清偏见的真面目(2)

    3偏见的产生    
    偏见带有很强烈的个人色彩。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偏见,只不过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严重的偏见带给我们生活的消极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从家庭纠纷到同事之间的矛盾,从种族歧视到性别虐待,从宗教纷争到国家之战,都无法摆脱偏见作祟。    
    偏见的形成来自于思维的僵化,来自于对人和事一种主观片面的臆想:    
    (1)过分注重第一印象。    
    心理学家洛钦斯作过这样一个实验:拿出两段描写同一个叫吉姆的人的文字材料,一段描写吉姆性格外向,开朗活泼,勇武好斗;一段描写吉姆性格内向,闭锁沉静,退缩无争。洛钦斯把材料分成两组,一组将描写吉姆性格外向的文字放在前面,一组将描写吉姆性格内向的文字放在前面。然后请两组水平相等的中学生阅读,请他们对吉姆的性格作总的评价。结果表明,阅读先描写外向性格的一组学生,有70%认为吉姆是个比较外向的人;阅读先描写内向性格的一组学生,只有18%认为吉姆是个比较外向的人。这一结果在后来对人的评价实验中也得到了验证。这就是“首次印象效应”。    
    这一实验的结果给我们两方面的启示:一方面我们在初次和人交往时应当尽量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另一方面,不能太受别人首次印象的影响,而应把它仅仅看成是一次感觉而已。    
    (2)滥用定式思维。    
    定式是一个围棋术语,指对弈双方在局部的争夺中,当碰到某一固定的局面出现时,形成的彼此都承认的固定下法,这种下法一般来说,所取得的结果是双方均衡的。    
    但在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中,如果滥用这种思维模式就十分有害了。交往中的定势思维,就是拿以往对一个人的印象去代替他的现实。当我们对某人形成了稳固的印象时便很难改变,好得白璧无瑕,坏得一无是处。所以,我们在认识他人时,应当灵活一些,防止定势作用禁锢了我们的头脑。    
    (3)先入为主效应。    
    有时候,事先听信他人的说教,从而对某一人或事产生先入为主的主观印象,是产生偏见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位演讲者在一所大学两个班级分别作了内容相同的演讲。演讲结束后,一个班的学生与演讲者一见如故,亲密攀谈;而另一个班的学生对他却敬而远之,冷淡回避。同一个人结果何以差异悬殊?原来这是美国心理学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