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婉约词 >

第13章

婉约词-第13章

小说: 婉约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④倚。平芜⑤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

    ①候馆:迎候宾客的馆舍。
    ②薰:香气。 征:远行。辔:这里指坐骑。
    ③迢迢:形容路遥远而绵长。
    ④危栏:高楼的栏杆。
    ⑤平芜:平坦的草地。

    【评解】

    这是一首写离情的佳作。在抒写游子思乡的同时,联想到闺中人相忆念的情景,写
出了两地相思之情。上片写马上征人。以景为主,融情于景;下片写闺中思妇。以抒情
为主,情寓景中。构成了清丽缠绵的意境。这首词表现出欧词深婉的风格,是其具有代
表性的一首。

    【集评】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春水写愁,春山骋望,极切极婉。
    王世贞《艺苑巵言》:“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此淡语之有情者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唐宋人诗词中,送别怀人者,或从居者着想,或从
行者着想,能言情婉絷,便称佳搆。此词则两面兼写。
    前半首言征人驻马回头,愈行愈远,如春水迢迢,却望长亭,已隔万重云树。后半
首为送行者设想,倚阑凝睇,心倒肠回,望青山无际,遥想斜日鞭丝,当已出青山之外,
如鸳鸯之烟岛分飞,互相回首也。以章法论,“候馆”、“溪桥”言行人所经历;“柔
肠”、“粉泪”言思妇之伤怀,情同而境判,前后阕之章法井然。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上片写行人忆家,下片写闺人忆外。
    起三句,写郊景如画,于梅残柳细、草薰风暖之时,信马徐行,一何自在。“离愁”
两句,因见春水之不断,遂忆及离愁之无穷。下片言闺人之怅望。“楼高”一句唤起,
“平芜”两句拍合。平芜已远,春山则更远矣,而行人又在春山之外,则人去之远,不
能自睹,惟存想象而已。写来极柔极厚。

采桑子
    群芳过后①西湖好,狼籍残红②,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
始觉春空③,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

    ①群芳过后:百花凋谢。西湖:指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西湖。
    ②狼籍:散乱的样子。残红:落花。
    ③春空:春去后的空虚寂寞。

    【评解】

    这是词人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情湖山的
情怀。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
色,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而词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
现出来。情景交融,真切动人。词中很少修饰,特别是前后两结,纯用白描,却颇耐寻
味。

    【集评】

    刘永济《词论》:小令尤以结语取重,必通首蓄意、蓄势,于结句得之,自然有神
韵。如永叔《采桑子》前结“垂柳阑干尽日风”,后结“双燕归来细雨中”,神味至永,
盖芳歇红残,人去春空,皆喧极归寂之语,而此二句则至寂之境,一路说来,便觉至寂
之中,真味无穷,辞意高绝。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上片言游冶之盛,下片言人去之静。
    通篇于景中见情,文字极疏隽。风光之好,太守之适,并可想象而知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西湖在宋时,极游观之盛。此词独写静境,别有意
味。

采桑子
    残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坞②蘋汀③,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湖月上浮云
散,轩槛④凉生,莲芰⑤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释】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
    ②坞:湖岸凹入处。
    ③汀:水中洲。
    ④轩槛:长廊前木栏干。
    ⑤芰:即菱。

    【评解】

    夕阳西下,余晖满湖。词人凭槛观赏湖景,花坞蘋汀,一望波平。其时一轮明月生
自西南,清风拂槛,清凉中带来莲菱的芳香,也抹去了词人脸上的酒热。夏夕湖上风光,
被此词摄其神髓。

渔家傲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①女伴来访。酒盏旋将荷叶当②。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③。 花气酒香清厮④酿。花腮⑤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⑥。惊起望,船头阁⑦
在沙滩上。

    【注释】

    ①逡巡:宋元俗语,犹顷刻,一会儿。
    ②当:代替。
    ③“时时”句:谓莲花映入酒杯,随舟荡漾,显出红色波纹。
    ④厮:相互。清厮酿:清香之气,混成一片。
    ⑤花腮:指荷花。
    ⑥饷:即一晌,片刻。
    ⑦阁:搁。

    【评解】

    欧阳修以《渔家傲》词调共作六首采莲词,此词为其中之一。花底敲桨,荷叶当盏,
花影人面,醉倚绿阴,风格清新婉丽,又巧用俗语,化俚为雅,妙趣盎然。


    晏几道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①,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②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③归。

    【作者简介】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临川(江西抚州市)人,晏殊第七子。
    晚年家境中落,生活贫困。他的词既继承了花间的精雕细琢、用色浓艳的特点,又
接受了南唐白描影响。多写爱情、离别之作,带有感伤情调。著有《小山词》,存词26
0首。

    【注释】

    ①春恨:春日离别的情思。却来:又来。
    ②小蘋:是晏几道朋友家歌女的名字。
    ③彩云:这里指小蘋。

    【评解】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伤离恨别之作,最能表现作者流连歌酒,无意仕途的心境及曲
折深婉的词风。上片写今日之相思。先写景,后言情,即景抒情;下片补叙初见歌女小
蘋时的情景。这首词,通篇用形象抒情,以境界会意,词人怀念歌女小蘋的难言的相思
之情,寓于暮春的景物描绘之中,词尽而意未尽,蕴藉含蓄,轻柔自然。感情深挚,优
美动人。

    【集评】

    谭献《谭评词辨》:“落花”两句,名句千古,不能有二。末二句正以见其柔厚。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小山词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又“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既闲婉,又沉着,当时更无敌手。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前二句追昔抚今,第三句融合言之,旧情未了,又
惹新愁。“落花”二句正春色恼人,紫燕犹解“双飞”,而愁人翻成“独立”。论风韵
如微风过箫,论词采如红蕖照水。下阕回忆相逢,“两重心字”,欲诉无从,只能借凤
尾檀槽,托相思于万一。结句谓彩云一散,谁复相怜,惟明月多情,曾照我相送五铢仙
佩,此恨绵绵,只堪独喻耳。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感旧怀人,精美绝伦。一起即写楼台高锁’帘幕低垂,
其凄寂无人可知。而梦后酒醒,骤见此境,尤难为怀。盖昔日之歌舞豪华,一何欢乐,
今则人去楼空,音尘断绝矣。即此两句,已似一篇《芜城赋》。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①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②。 从
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③,犹恐相逢是梦中。

    【注释】

    ①拼却:不顾惜,宁愿。
    ②“舞低”二句:描写歌女当年与同伴狂欢的情景,月在长舞中西沉,风在欢歌中
停息。
    ③剩:更。 银釭:银灯。

    【评解】

    词写别后重逢,宛转曲折。上片追忆当年欢宴。轻歌曼舞,通宵达旦。下片先写别
后相忆,接写今宵重逢,“剩把”、“犹恐”四字,将微妙的感情表现得极为生动:两
人在证实不是梦境时的心情,可以推见。这首词以相逢抒别恨。抒情细腻,词情婉丽,
曲折有致。

    【集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雪浪斋日记》:叔原“杨柳”、“桃花”等句,“不愧
六朝宫掖体”。
    赵令畤《侯鲭录》引晁补之云:晏元献不蹈袭人语,风度闲雅,自是一家。如“舞
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知此人必不生于三家村中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下半阕曲折深婉,自有艳词,更不得不让伊独步。
    黄蓼园《蓼园词选》:“舞低”二句,此白香山“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更
觉浓至。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为别后相逢之词。上片,追溯当年之乐,“彩袖”一
句,可见当年之浓情密意。拼醉一句,可见当年之豪情。
    换头,“从别后”三句,言别后相忆之深,常萦魂梦。“今宵”两句,始归到今日
相逢。老杜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小晏用之,然有“剩把”与“犹恐”四
字呼应,则惊喜俨然,变质直为宛转空灵矣。
    上言梦似真,今言真似梦,文心曲折微妙。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词情婉丽。

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①,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②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注释】

    ①春梦秋云:指时间短暂,去后无迹。
    ②“料月半窗”两句:写夜里酒醒,只见斜月半窗,映照着屏风上的翠峰,心头感
慨万千,难以入睡。

    【评解】

    这首词也是写离别之感,但却更广泛地慨叹于过去欢情之易逝,今日孤怀之难遣,
将来重会之无期,所以情调比其他一些伤别之作,更加低徊往复,沉郁悲凉。词境含蓄
蕴藉,情意深长。

    【集评】

    《唐宋词鉴赏集》:这首词真称得上既隐且秀,可以“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
矣”!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别情凄婉。一起写醒时情况,迷离惝恍,已撇去无
限别时情事。“春梦”两句,叹人生聚散无常。一“真”字,见慨叹之深。“斜月”两
句自言怀人无眠、惟有空时对画屏凝想。一“还”字,见无眠之久;一“闲”字,见独
处之寂。下片“衣上”两句,从“醉别西楼”来,酒痕墨痕,是别时情态,今人去痕留,
感伤何极。“自怜”、“空替”等字,皆能于空际传神。

点绛唇
    花信①来时,恨无人似花依旧。又成春瘦,折断门前柳。 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
分飞②后,泪痕和酒,占了双罗袖。

    【注释】

    ①花信:谓花之消息。
    ②分飞:离别。

    【评解】

    春回大地,百花萌发,柳枝折尽而人未归来。相思绵绵,为君消瘦。天既赐予“多
情”,却又不使“相守”!使人酒入愁肠,泪湿青衫。这首小词以抒情为主。辞彩工丽,
轻柔自然,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前四句谓春色重归,乃花发而人已去,为伊消
瘦,折尽长条,四句曲折而下,如清溪之宛转。下阕谓天畀以情而吝其福,畀以相逢而
不使相守。既无力回天,但有酒国埋愁,泪潮湿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