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婉约词 >

第26章

婉约词-第26章

小说: 婉约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是直抒愁苦之情或细写内心的微妙变化,都很生动感人。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①。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
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②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③,
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评解】

    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
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
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
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
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集评】

    罗大经《鹤林玉露》:起头连叠七字,以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
    杨慎《词品》: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不独
争雄于闺阁也。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
    张端义《贵耳集》: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
字者,用《文选》诸赋格。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
俱无斧凿痕。更有一奇字云:“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许第二人押。
妇人有此文笔,殆间气也。
    徐釚《词苑丛谈》: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刘体仁《七颂堂随笔》:易安居士“最难将息”“怎一个愁字了得”深妙稳雅,不
落蒜酪,亦不落绝句,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
    周济《介存斋词选序论》:李易安之“凄凄惨惨戚戚”,三叠韵,六双声,是锻炼
出来,非偶然拈得也。
    许昂霄《词综偶评》:易安此词,颇带伧气,而昔人极口称之,殆不可解。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后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
    陆鎣《问花楼词话》:《声声慢》一词,顿挫凄绝。
    吴灏《历朝名媛诗词》:易安以词专长,挥洒俊逸,亦能琢炼。其《声声慢》一阕,
其佳处在后又下“点点滴滴”四字,与前照应有法,不是草草落句,玩其笔力,本自矫
拔,词家少有,庶几苏、辛之亚。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李易安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连上十四叠字,则出奇制胜,真匪夷所思矣。
    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那种茕独恓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
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①。”

    【注释】

    ①绿肥:指枝叶茂盛。红瘦:谓花朵稀少。

    【评解】

    这首小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词中着意人物
心理情绪的刻画。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而又凄婉含蓄。极尽传神之妙。

    【集评】

    黄蓼园《寥园词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
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胡云翼《宋词选》:李清照在北宋颠覆之前的词颇多饮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
种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这首词在写作上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
公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绿肥红瘦”,用语简炼,又很形象化。
    《唐宋词百首详解》:这首词用寥寥数语,委婉地表达了女主人惜花的心情,委婉、
活泼、平易、精炼,极尽传神之妙。

永遇乐
    落日熔金①,暮云合璧②,人在何处?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③,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④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
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⑤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⑥。铺翠冠儿⑦,捻金
雪柳⑧,簇带⑨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
人笑语。

    【注释】

    ①落日熔金:落日的颜色好象熔化的黄金。
    ②合璧:象璧玉一样合成一块。
    ③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声音。
    ④次第:接着,转眼。
    ⑤中州:这里指北宋汴京。
    ⑥三五:指元宵节。
    ⑦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⑧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⑨簇带:妆扮之意。

    【评解】

    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
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
情。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
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

    【集评】

    张端义《贵耳集》:易安居士李氏,赵明诚之妻。《金石录》亦笔削其间。南渡以
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已自工致。至于“染柳烟轻,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气象更好。后段云“于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
    王士祯《花草蒙拾》: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
    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
    刘辰翁《须溪词》《永遇乐·璧月初晴》小序:“余自辛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
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
而悲苦过之。”
    李调元《雨村词话》: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
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念奴娇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①成,
扶头酒②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冬,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
栏于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③,多少游春意。日
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注释】

    ①险韵诗:以冷僻难押的字做韵脚的诗。
    ②扶头酒:易醉的酒。
    ③初引:初长。《世说新语·赏誉》:“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这两句形容春日清晨,露珠晶莹欲滴,桐树初展嫩芽。

    【评解】

    这首词写雨后春景,抒深闺寂寞之情。上片写“心事难寄”,从阴雨寒食,天气恼
人,引出以诗酒遣愁。下片说“新梦初觉”,从梦后晓晴引起游春之意。全词以细腻曲
折的笔触。
    通过春景的描写,真切地展示诗人独居深闺的心理情态。语浅情深,清丽婉妙。

    【集评】

    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前辈尝称易安“绿肥红瘦”为佳句。
    余谓此篇“宠柳娇花”之语,办甚俊奇,前此未有能道之者。
    杨慎《词品》:“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用《世说》入妙。王世贞《艺苑扈言》:
“宠柳娇花”,新丽之甚。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上是心事,难以言传,下是新梦,可以意会。
    邹祇谟《远志斋词衷》:李易安“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心绪之落寞,语浅情深。“萧条”两句,言风雨闭
门,“宠柳”两句,言天气恼人。四句以景起。“险韵”两句,言诗酒消遣;“征鸿”
两句,言心事难寄,四句以情承。换头,写楼高寒重、玉阑懒倚。“被冷”两句,言懒
起而不得不起。“不许”一句,颇婉妙。“清露”两句,用《世说》,点明外界春色,
抒欲图自遣之意。末两句宕开,语似兴会,意仍伤极。盖春意虽盛,无如人心悲伤,欲
游终懒,天不晴自不能游,实则即晴亦未必果游。

浣溪沙
    淡荡①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②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③。 海燕未来人斗草④,
江梅已过柳生绵⑤。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释】

    ①淡荡:形容春光疏淡骀荡。
    ②沉水:沉香。
    ③花钿:一种花形首饰。
    ④斗草:古代民间一种斗草的游戏。
    ⑤生绵:谓柳杨花飘絮。

    【评解】

    此词上片写春光骀荡,屋内香炉袅烟,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几笔,勾勒寒食节的初
春景色与民间习俗,情韵全出。

    【集评】

    《谭评词辨》卷一:易安居士独此篇有唐调。选家炉冶,遂标此奇。


    赵 佶
燕山亭
    北行见杏花裁剪冰绡①,轻叠数重,淡着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
珠宫女②。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③离恨
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
里有时曾去。
    无据④,和⑤梦也新来不做。

    【作者简介】

    赵佶即宋徽宗。在位25年。靖康二年,金人陷汴京,他与钦宗和宫室多人被掳北去,
过了九年的俘虏生活而死去。他的诗、词、画都有名,又通音律。有《宋徽宗词》。

    【注释】

    ①冰绡:洁白的绸。
    ②蕊珠宫女:指仙女。
    ③凭寄:凭谁寄,托谁寄。
    ④无据:不可靠。
    ⑤和:连。

    【评解】

    这首词以杏花的美丽易得凋零,抒发作者的身世之感。帝王与俘虏两种生活的对比,
使他唱出了家国沦亡的哀音。上片描绘杏花开放时的娇艳及遭受风雨摧残后的凋零。下
片写离恨。抒发内心的故国之思。词中以花喻人,抒写真情实感。
    百折千回,悲凉哀婉。

    【集评】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为赵佶被俘北行见杏花之作。起首六句,实写杏花。
前三句,写花片重叠,红白相间。后三句,写花容艳丽,花气浓郁。“羞杀”一句,总
束杏花之美。“易得”以下,转变徵之音,怜花怜己,语带双关。花易凋零一层、风雨
摧残一层、院落无人一层,愈转愈深,愈深愈痛。换头,因见双燕穿花,又兴孤栖膻幕
之感。燕不会人言语一层、望不见故宫一层、梦里思量一层、和梦不做一层,且问且叹,
如泣如诉。总是以心中有万分委曲,故有此无可奈何之哀音,忽吞咽,忽绵邈,促节繁
音,回肠荡气。况蕙风云:
    “真”字是词骨,若此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