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大院子女 >

第8章

大院子女-第8章

小说: 大院子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见两个男人正按着地上的两个女子,那两个女人无疑是受害者,她们在挣扎着、嘶喊着。   
    那两个恶人发现了冲过来的刘双林,其中一个放开地上的女人,亮出一把尖刀,冲他喊:滚远点,这里没你啥事!   
    刘双林已经不能多想了,把手上的一块石头狠命地朝那人砸去,接着大叫一声扑了过去。他一边和那两人撕打,一边说:我是解放军!我是解放军!   
    刀子还是扎了过来,不疼,先是凉凉的,后来就觉出热了。刘双林在那天晚上的搏斗中英勇无比,他又喊又叫,弄出很大的动静。那两个家伙毕竟做贼心虚,不敢恋战,慌张地逃跑了。   
    刘双林趔趄着身子往回走,他终于看清了那两个女人,一老一少,她们的衣服被撕破了,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   
    刘双林说了一句:老乡,别怕,我是解放军,坏人跑了。   
    那两个女人见到亲人似的,突然蹲在路边哭泣起来。好人做到底,刘双林决定把这娘俩送回去,便说:你们住哪儿,我送你们回去。   
    年长的女人并不说去哪儿,只是说:我们和你一路。   
    他几乎是在搀着这娘俩儿往前走的。这时,他才感觉到伤口的疼痛,腿上、胳膊上扎了好几刀,血热乎乎地往外淌着。他们没走出几步,突然身后驶来了一辆车,那辆车在他们身边停了下来。车上下来一个解放军,那个司机亲热地叫着:嫂子,我可接到你们了。   
    接下来的事情又戏剧又简单,直到车开到师长家门前,刘双林才弄明白,他救的不是别人,而是师长的夫人和女儿。原来,师长夫人趁女儿放暑假,带着女儿回了一趟老家,火车进站的时候天就黑了。师长的专车去接她们,不想坏在路上。她们没等来车,想走路迎车,结果就发生了意外。如果不碰上刘双林,她们肯定就被坏人强暴了。当师长得知这一切时,他热烈地伸出那双温暖的大手,把刘双林从车上拉到灯影里,此时的刘双林浑身上下已经成了血人。刘双林还想给师长敬礼,师长一声惊呼,他就软软地倒进师长的怀里。   
    刘双林的命运从此就奇迹般地发生了变化。刘双林还没有出院,便被评为全师的见义勇为标兵,然后就是入党。他是在医院的病床上颤抖着双手填完入党申请表的。那一刻,有泪水滴在那张表格上,这是他做梦都在想的一刻。   
    他出院不久,就给李亚玲写出了第一封信,把自己的英雄事迹很是渲染了一番。那时候,他还没想到自己会提干,他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好好表现,来赢得李亚玲对自己的好感。其实,李亚玲已经知道刘双林的事了。在刘双林住院时,当地武装部的人,就把刘双林立功的喜报送上了门,刘双林的母亲,那个没有见过任何世面的农村妇女,手拿儿子的喜报比过年还高兴。过年每年都是要过的,儿子的功可不是年年能得到。刘双林的母亲手捧喜报,喜极而泣,她跪在来人面前,哽咽着说:谢谢党,谢谢部队。她只会重复着这一句话。   
    李亚玲很快给刘双林回了信,信里的情绪也不怎么热乎,称刘双林为同志,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刘双林离李亚玲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内容也都是一些勉励的话,什么争取早日提干了,为部队再立新功了等套话。这就足以让刘双林高兴一阵子了。   
第一部分: 第15节:李亚玲的意外   
    刘双林在那一年的时间里,几乎成了全师的红人,他不停地到各团去作见义勇为的报告,同时,师长的专车还接过他去师长家做客。师长是为了感谢他救了自己的夫人和女儿,师长在饭桌上还陪他喝了几杯酒。最后,刘双林一脚高一脚低地从师长家走了出来。几天之后,刘双林就把这次师长家做客的事,添枝加叶地写进了给李亚玲的信里。他在信里还一次次要求李亚玲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到部队光临指导。他每封信里几乎都诚恳地提出同样的要求。许多老兵探亲后,都陆续地有女朋友来队了,他们要把这样的好事生米做成熟饭。只有李亚玲毫无动静,刘双林只能一次次地在信里这么热切地期盼了。   
    李亚玲心明眼亮,不上刘双林的当。她只在信里和刘双林谈理想,谈提干的事,就是不谈来队。刘双林就只能努力,在努力中又显得很无奈。   
    事情的转机是在年底,那天指导员突然找刘双林谈了一次话,当然是关于提干的话题。结果没两天,刘双林就填了一份士兵转干表。据说,刘双林的提干问题师长亲自过问了,于是,全团仅有的两个指标中的一个就给了刘双林。这一连串的事情,让刘双林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切竟是真的。   
    当填完士兵转干表时,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亚玲,他又一如既往、热情洋溢地给李亚玲写了一封报喜的信。信都装在信封里了,他才冷静下来,他想:自己马上就是军官了,慌什么?好日子在后头呢。想到这儿,他把那封信撕了,扔到了厕所里。   
    他觉得自己离放马沟大队一下子遥远了起来。   
    李亚玲的意外   
    李亚玲在来部队前,从心理到生理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她甚至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她过去也听说过有未婚妻到部队后,让人家生米做成熟饭的事……李亚玲是赤脚医生,那些计生用品她都有。这次来部队时,她就在随身带的包里装了那些东西。   
    刘双林认为自己终于咸鱼翻身了,他再也不是以前的农村兵刘双林了。他提干了,就是解放军部队中的军官了,即便以后不在部队干了,转业到地方,那他也是国家干部的身份。   
    此时的刘双林是幸福的、自豪的。他下意识地就想到了放马沟大队的李支书,从严格意义上讲,李支书不属于国家干部,他的户口在农村,挣的也是农民式的工分,他算老几?他为自己以前在李支书面前唯唯诺诺的样子感到后悔。现在的刘双林已经出人头地了,他比李支书强千倍万倍。   
    刘双林想起了李支书,他就不能不想到李亚玲,现在想起李亚玲他还有一点点心疼。她娇好的体态和美丽,无疑会时时地走进他的梦里,他真心爱慕过李亚玲,不过那是以前的事情了,刘双林现在的身份否定了从前的看法,就连人生观、审美观也产生了不同。   
    部队里有许多农村出来的干部,就是没处理好自己的私人问题,仍然在农村找老婆,结果生了孩子,还没熬到随军的年头就转业了,最后也只能回到农村。刘双林现在不能再走那些人的老路了,现在的他干干净净,一身轻松,他要过一种彻底的城里人的生活,也就是说,昔日李亚玲留给他的美好,已经成为过眼烟云。他从内心里感谢李支书,如果李支书那次真的收下了他的东西,同意他和李亚玲的婚事,现在他身上就是长满嘴,怕是也说不清了。   
    刘双林这么想过之后,他开始理所当然地冷淡李亚玲,他不再给她写信。按李亚玲的话说,他们现在的关系是普通同志的关系,通几封信那是在正常范围之内。现在刘双林为以前在给李亚玲信上说过的话感到后悔了,那是一些鼠目寸光的话、胸无大志的话。此时的刘双林决心痛改前非,他要重新做人,一切都还来得及。他现在已经是军官了,还愁找不到对象吗?答案是否定的,他这么想过后,脸上就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李亚玲的心态和刘双林的想法是南辕北辙的,有关刘双林在部队上进步的消息,点点滴滴地传到了她的耳鼓里。她为刘双林也为自己兴奋,她终于把宝押准了,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刘双林能提干,这是她嫁给刘双林惟一的条件。如果刘双林提不了干,回到农村,她说什么也是不能答应这门婚事的。现在刘双林真的提干了,她要抓住这个机会,奋不顾身地投入到刘双林的怀抱中,成为他的妻子,那样她离开农村的日子就指日可待了。   
    她开始热情洋溢地给刘双林写信,以前在称谓上总是称刘双林同志,现在变成双林了,然后就是一别近一年,很是想念一类的话顺理成章地跃然纸上。这样一封热情的信寄出后,犹如石沉大海,无声无息。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以前刘双林要写上三五封信,她才只回一封;现在自己的几封信都发出去了,还没收到刘双林的一封信。   
    刘双林接到李亚玲这些热情洋溢的信,不再像以前那么激动了。他很平静,有时把那些信撕开看看,有时干脆连看都不看了,几把撕碎扔到了下水道里。   
    李亚玲左等右等,一直没有等来刘双林的消息,聪明又敏感的李亚玲知道自己和刘双林之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问题,但她要迎着困难上,不能退缩。以前,刘双林在给她的每封信里都急赤白脸地希望她能到部队去看他,她应都没应,权当刘双林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说走就走,李亚玲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便汽车、火车地辗转来到部队。以前刘双林在信里详细地给她写了部队的地址,所以,李亚玲没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刘双林的部队。   
第一部分: 第16节:做刘双林的媳妇   
    李亚玲在来部队前,从心理到生理上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她甚至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她过去也听说过有未婚妻到部队后,让人家生米做成熟饭的事。她在公社卫生院学习的半年时间里就碰上了姑娘家去打胎,就是在部队探亲时怀上了孩子,想结婚人家战士又回不来;去部队结婚,部队又不允许,只能把孩子做掉。李亚玲是赤脚医生,兼管着全大队的计划生育工作,那些计生用品她都有。这次来部队时,她就在随身带的包里装了那些东西。她把什么结果都想到了,总之,她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做成刘双林的媳妇。   
    然而她的想像和实际却天壤之别,她走进部队大院时,刘双林正在操场上带领着战士们热火朝天地训练,当哨兵把李亚玲带到刘双林面前时,刘双林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李亚玲会来。他从心里已经把李亚玲彻底遗忘了。他见到李亚玲的第一句话竟是:是你,你怎么来了?   
    李亚玲在一路上也无数次地设计过她和刘双林相见的情景,但她却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种样子。她也惊怔在那里,脸红一阵儿白一阵儿的,半晌才说:这阵子工作不忙,来看看你。   
    刘双林就很为难的样子,抓抓头,又抹一把脸上的汗,才说:我这阵子忙,真的没时间陪你。按理说咱们是老同学,家乡来人了,应该陪陪你,可你看这——   
    说完,用手指了指正在操场上等他训练的战士,那些战士也都在朝这边看着。   
    李亚玲什么都明白了,她是个聪明人,这阵子刘双林一直没有给她去信,她已经意识到出了问题,但她没想到会是这种结果。当即,她也冷下脸来道:那我就不打扰了,我现在就走。   
    刘双林这才松了口气,情绪也活跃了一些,便说:我送送你。   
    说完便陪着李亚玲向部队大门口走去。   
    这时有人从他们身边路过,有一个老兵和刘双林招呼道:排长,这是咱嫂子吧?咋不领到招待所去,这是往哪儿走哇?   
    刘双林就脸红脸白地说:哪里,哪里,这是老家的同学,出差路过顺便来看看。   
    两人深深浅浅地往前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