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想象力世界-浪漫主义文学 >

第1章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想象力世界-浪漫主义文学-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书主要介绍了发轫于十八世纪末,繁盛于十九世纪上半叶的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生命、爱情、死亡、梦境、女人、自由、博爱、宗教、废墟、坟墓和恐怖皆以极为浓艳的色彩呈现出来,构成一幅生动而又美丽照人的油画。这又好像是一首交响乐,我们既能听见拜伦、雪莱反抗暴政、争取自由的呐喊;雨果、惠特曼的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呼声;裴多菲、密茨凯维支为争取民族自由和解放而发出的亢奋的战斗之声,也可聆听济慈夜莺的啼鸣、柯尔律治梦中的惊叹和霍夫曼、莎米索的呻吟……

  写给青少年的话 (代序)

  二十世纪只剩下最后这不多的几年,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的重担,已历史地落在你们这些跨世纪的一代青年肩上。祖国的未来与命运将同你们相连,中华民族历史新的一页也将由你们用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去谱写。

  历史和实践已无数次表明,像人类的一切进步、壮丽和伟大的创举一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不可能越过世界文明大道而另辟蹊径。为了担当这一无比光荣而又极为艰巨的历史使命,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巨大机遇与挑战,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和确切了解人类在过去和现在所积累的一切知识和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把自己的头脑武装起来。

  人类的文学成果是人类的文明成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一时代的重大文学现象和优秀文学作品,并不会随着这个时代的过去而成为过去。它们蕴含着客观的真理和历史的启迪、永恒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歌德说:“道不尽的莎士比亚”。别林斯基也说:普希金是要在社会的自觉中继续发展下去的那些永远活着和运动着的现象之一。这无异于说,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生命总是处在历史的永久运动之中,并且总是和世世代代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培养自己对世界文学的爱好和关注,了解世界文学的主要内涵,提高文学修养,应当是每个青少年的必修课。

  这套《世界文学评介丛书》集各国家、各地区、各语种文学内容于一身,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套大规模、多层次、多角度的世界文学博览丛书。共6辑85册,依类别分为:
  (一)国别、地区文学史,
  (二)分体文学史,
  (三)文学运动、流派、思潮,
  (四)文学比较、交流,
  (五)作家作品(上),
  (六)作家作品(下),
这套丛书全面、系统、多角度地评述了世界文学。既载录了世界文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又揭示了其现状和最新发展动态;既阐述了各主要文学运动、流派和思潮的兴衰及其主要内容,又介绍了世界文学与其它学科交错纵横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既论述了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的相互交流、吸收和借鉴,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了重点的评析、介绍。丛书作者绝大多数是从事世界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专家,他们用通俗明快的语言,将学术性、知识性的内容,通过浅显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仅参考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最新学术观点,而且融进了潜心研究多年得出的独到、精辟的见解。论述科学,史料翔实,知识准确。

  开放的中国正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中国需要继承人类文化的全部优秀遗产,需要具有世界意识的建设者。青少年朋友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你们奔向二十一世纪的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

  吴元迈

  1993年国庆节于北京

  想象力世界──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浪漫主义(Romanticixm)一词来源于中世纪作家诗人们由拉丁文演变的方言 (roman)所写的浪漫传奇(romance),即中古欧洲盛行的英雄史诗、传奇和抒情诗。现在一般用来指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前30年间出现在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

  最先把“浪漫的”一词引入文学领域的是德国的浪漫主义作家弗利德里希·施莱格尔,他在 《文学批判》中这样说到:“浪漫的就是以想象的方式描写情感。”我们只要考察一下浪漫主义作家自己对“浪漫主义”一词的各种解释,就会发现施莱格尔的这一定义非常贴切。法国女作家乔治·桑认为它是“感情,而非理智;相对于脑与心”;尼尔森说它是“与理性和真实感相对的想象”;黑尔福德说它是“敏感的想象力异乎寻常地发达”。

  浪漫主义运动产生在八十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是与当时的历史、流行的哲学观以及此前的文学流派紧密相连的。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个新时代。它用革命手段震撼了欧洲封建统治,在欧洲许多国家掀起了资产阶级民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资本主义在欧洲广泛发展的新阶段。

  英国在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本主义兴起,工业资产阶级同把持着政权的土地贵族和金融资产阶级存在着矛盾,劳资之间的矛盾更是明显,结果发生了工人自发的捣毁机器运动。法国在革命以后,资本主义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增多,波旁王朝复辟后资产阶级的封建王朝妥协,但彼此间仍存在着矛盾。在德国、法国,革命也一度使德国的资本主义振奋,但由于其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软弱性,这个国家仍然处于分裂和落后状态。

  法国革命也促使了民族意识的高涨,民族解放运动广泛展开。当时,许多国家纷纷掀起了争取民族自由和独立的斗争。西班牙和意大利爆发了革命,希腊人民为摆脱土耳其的奴役进行战斗。

  当时流行的古典哲学、美学以及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为浪漫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德国,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盛行。德国古典哲学夸大主观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把客观精神提高到派生物质世界的地位,强调人是自由自在的、绝对的、自由的。当时的重要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圣西门、傅立叶以及欧文抨击资本主义制度,提出消灭阶级差别的方案,幻想建立一个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这对浪漫主义作家有着一定的影响。

  任何一个流派都不是孤立的,不管它与其前驱多么不同,在它里面都能找到其先驱的影子。浪漫主义也不例外,它是在其之前的新古典主义、启蒙主义以及前浪漫主义的基础上脱颖而出的新生儿。十八世纪启蒙主义作家开始打破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反对盲目摹仿希腊、罗马,于是产生了卢梭的《新爱洛绮丝》那样感情自由、个性解放的作品。十八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感伤主义诗歌和小说,是农村破产的挽歌。这些作者诅咒城市腐化的习俗,歌颂大自然的壮美景色。德国掀起的狂飚突进运动响应了卢梭“回归自然”的口号,与英国感伤主义结合起来,产生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等极富激情的浪漫主义作品。歌德和席勒继而提出了与古典主义相对的浪漫主义。之后,浪漫主义之风席卷欧洲。

  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历史传统的不同,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各国发展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浪漫主义最早发展在德国。德国当时仍处于经济落后,封建势力顽固时期,资产阶级非常软弱,哲学家和诗人只能在精神世界中探索个性解放的途径。德国浪漫主义明显地分为两代:早期浪漫派(或称“耶拿派”)和鼎盛浪漫派 (又称青年浪漫派)。前者属于欧洲第一个浪漫派团体,上迄1797年,终至十九世纪初。其活动中心一度在柏林,后移到耶拿。这一派有着很强的团体意识,其核心人物是施莱格尔兄弟、瓦肯罗德尔、蒂克和诺瓦利斯。他们依据费希特、谢林的唯心主义哲学,提出了要求个性解放、强调创作自由、反对传统束缚的浪漫主义美学理论,发展了浪漫主义早期的极端理想主义的特点。

  青年浪漫派比前者更重实践,比前辈多产。主要作家有阿尔尼姆、布伦塔诺、沙米索、艾兴多尔夫、富凯、海涅、霍夫曼等。他们继承并发展了前期浪漫主义的审美趣味:迷恋过去、崇尚自然和纯朴、探究超自然领域在诗歌中追求音乐性和自发性。他们中的有些人深入民间收集民歌和童话,整理出版了大量的民间故事,为当时创作提供了典范。

  继德国浪漫主义之后,兴起了英国浪漫主义运动,始于十八世纪末。根据赫尔福德在《华兹华斯的时代》中的划分,英国浪漫派有以下几个阶段:1798年至1806年的华兹华斯派,以斯托韦和格拉斯米尔两个地方为中心,包括柯勒律治、克雷布和克莱尔。他们的作品强调大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具有一定的玄秘性;其次是1805年至1810年的司各特派,包括坎贝尔、穆尔和骚塞。他们集中反映中世纪精神和迷蒙的世界,深深地浸在传统文化之中。最后是1812年至1822年的雪莱派,他们是世界主义者,如拜伦和济慈,热情地崇拜自由和美,我国的学者多遵照另一划分方法,即以华兹华斯、骚塞和柯勒律治为代表的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因为他们身居湖区,故又称为“湖畔诗人’,和以雪莱、济慈、拜伦为代表的第二代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在德、英两国的影响下,法国浪漫主义形成于1820年左右。由于它更直接、更深刻地经受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和革命社会的思想的动荡,法国浪漫主义表现出更鲜明的革新精神和政治色彩。其早期代表作家是夏多布里昂和斯塔尔夫人。前者宣扬基督教精神,创造了“世纪病”的病态形象,对后世影响很大。后者主张在文学批评中用历史比较的方法来代替古典主义文学法则。她提出文学扎根于本民族土壤这一要求为法国浪漫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之后,出现了拉马丁、雨果、维尼等人的抒情诗。30年代后,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在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继续取得进展,又出现了缪塞、乔治·桑等人物。

  浪漫主义文学在德、英、法以外的欧洲国家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意大利有玛佐尼、莱奥拜尔琪。他们的创作取材于本国的历史和民间传说,热情抒发人民渴望祖国独立、统一、自由的理想。在东欧出现了革命诗人密茨凯维奇和裴多菲。俄国有西欧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以十二月党人掀起的反对专制农奴的解放运动为背景,形成了俄国浪漫主义文学。早期有茹科夫斯基,他打破古典主义的僵死规范,革新诗歌的形式和格律,创作了一系列情感真挚、想象丰富、音调优美的抒情诗和叙事诗。普希多和莱蒙托夫都深受拜伦的影响,采用了西欧“回归自然”的主题,用瑰丽的异域情调和自然景色,山民的纯朴性格和自由生活来对照腐朽的城市文明,批判贵族资产阶级虚伪自私的道德观念,赞颂恶魔式的孤傲性格和叛逆精神。

  浪漫主义文学在各国的发展各有不同,但具有一些共同特征。首先,是主观性,即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他们挣脱古典主义的理性对文艺创作的束缚,强调创作自由、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华兹华斯就提出“诗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