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想象力世界-浪漫主义文学 >

第11章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想象力世界-浪漫主义文学-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惧感使人产生一阵颤栗却是舒适的。不难看出,诺瓦利斯颂扬黑夜,是与他过早地接触到死亡的影子分不开。因此,对于黑夜的歌颂继出而变成了对于死亡的歌颂。生与死在诺瓦里斯的眼里已经没有了界限,死人有一半活着,活人有一半已死去。如他曾写到:

  不是说聪明人寻找的一个好客的床塌过夜吗?那么,爱上了长眠者

  的人才是聪明的。

  1799年,诺瓦利斯由威廉·施莱格尔介绍与蒂克相识了。他们的友谊给诺瓦利斯这种阴郁的心态打了个句号。三人不久便成了密友,常常彻夜畅谈。他们夜半出户,欣赏夏夜的美景。蒂克开始在创作上对诺瓦利斯产生影响,促使他动笔创作他的主要作品《海因利希·封·奥夫特丁根》。这本书描写的是中世纪诗人奥夫特丁根的生平,与德辚大文豪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相对抗。小说探讨以神秘的“蓝花”为象征的浪漫派诗歌的价值和本质。那么什么是诺瓦利斯的“蓝花”呢?这是个象征的说法,包括了一个憔悴的心所能渴望的一切无限事物。它象征着完全的满足,象征着充满整个灵魂的幸福。因此,这种蓝花存在于我们没法看见的地方,存在于我们的梦中,我们的预感和幻觉之中。它时而混在别的花卉中向我们致意,但马上又消失了,时而把它的香味送到我们面前,正当我们陶醉其中时,香气却又飘走了。因此,蓝花无非是诗人心目中的憧憬。诺瓦利斯觉得歌德的迈斯特太俗气、太具体,他要塑造一个截然不同的奥夫特丁根,这个青年在梦中看见了这样一朵“蓝花”,于是便念念不忘。他随着母亲和几个商人从故乡出发,旅行到奥格斯堡。一路上的遭遇并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但他通过矿工认识了自然的力量,通过隐士理解历史;到达奥格斯堡,他的诗才通过爱情得到发展。他把自然界看作“心灵的另一存在”,把在外界遇到的事物看成象征符号。于是,现实完全化为理想,理想完全化为象征。诗完全脱离了生活。诺瓦利斯在小说中这样谈到诗人:“许多重大事件只会打扰他们。他们注定要过一种简单的生活,他们不得不仅仅从故事和文章中来认识世界的丰富内容和无数现象。在他们的一生中,只能偶尔让某个事件把他们短暂地卷入湍急的漩涡,以便他们通过若干经验详细地了解当事人的环境和性格。平时他们敏感的心灵已经为一些身边琐事忙得不可开交了。他们已经赋有上天的恬静,不为任何愚蠢欲念所驱使,所以只须吸取人间的果实的香气,而不必去吞食它们,他们是自由的客人,轻踏着黄金般的脚步,有时不由自主地展开翅膀。”因此,在诺瓦利斯那儿,一切都是颠倒的。生活不是诗的基础,却是以诗为出发点的。

  现在,在黑夜、死亡、逸乐这些主题上,诺瓦利斯又插上了一朵神秘的蓝花。这些主题也表现在他的许多抒情诗中,如《少女的痛苦》、《圣歌》、《墓地悲歌》等。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向我伸出手来吧,做我忠实的兄弟,眼光紧盯着目标,不要再把我离弃。

  我们跪在一个庙宇,我们走向一个地方,我们追求一种幸福,我们共进一个天堂。

  于是,我们发现代表着蓝花的个人幸福在现实中始终未能露面,却时时出现在诺瓦利斯的诗中和小说中。

  素朴的民间情调——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

  早期浪漫主义运动并未持续多久,但在德国文艺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不久之后,就有一批新的浪漫主义作家和学者先后聚集在海德贝尔格,创办刊物,形成了后期浪漫主义,即青年浪漫派,又称海德贝尔格派。这一派的中心人物是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

  在德国浪漫主义作家中,阿尔尼姆和布伦塔总是相提并论。原因是他们两人共同出版了《儿童魔号》歌谣集。这是一部重要的民歌集,收录了德国300来首的民歌。这部民歌集的出版不仅在文化史上具有极大意义,在德国的抒情诗和文学创作的发展上,也引起了轰动。它扬起的那种天然的音调给浪漫主义的抒情诗增添了响亮的和声,影响了后来的整个德国文学。

  路德维希·封·阿尔尼姆 (Ludwig Achim von Arnim)于1781年出生在柏林,曾在格廷根攻读自然科学,后来游历德国各地,见识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并搜集民歌。随后在海得堡住了一段时间,认识了后来的合作者布伦塔诺及其妹妹贝蒂娜,后来娶贝蒂娜为妻。 1808年,他创办《隐士报》,蒂克、荷尔德林和格林都是此刊的撰稿人。不久,他把此报更名为《寂寞的安慰》。

  就他的气质而论,阿尔尼姆是个庄重老诚、宁静和谐的人,另一浪漫主义作家艾兴多尔夫曾这样描写过他:“仪表堂堂、温文尔雅、在一切事情上坦白、热烈而谦和,殷勤、忠实而公正,甚至对那些为众人所弃的朋友也诚恳相待,这就是阿尔尼姆的本色,而这种本色在别人身上则带着中世纪的色彩,也就是一种最佳意义上的骑士风度,所以对于同时代人总显得古怪而陌生。”有着这种性格的人以中世纪的历史为其大部分作品的题材、试图以中世纪的精神来复兴德国也就不为怪了。

  除了那本民歌集外,阿尔尼姆写过一些剧本。但由于写得太冗长,而不宜上演,甚至阅读的人也很少。倒是他的两部长篇小说和一些中篇小说以及一些诗歌体现了他的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多洛莱斯伯爵夫人的贫穷、富裕、罪过和忏悔》是本像其书名一样冗长的长篇小说,它描写一群性格殊异、举止高贵而又有才气的人们在波澜迭起的环境中的内心生活。故事开头写一个城堡,由于主人的贫穷,几乎破败不堪了。接着写一文不名的年轻伯爵夫人多洛莱斯终于赢得了一位显赫而富有的青年人卡尔伯爵的欢心。他也狂热地爱上了她并克服重重困难与她结了婚。但年青而虚荣的伯爵夫人却被一个西班牙公爵所引诱,这个人改名换姓,假冒头衔,混进了她家。这个所谓的西班牙公爵不仅对她极尽谄媚之能事,而且以过分浪漫的神秘口吻使她相信他同崇高的、神圣的势力相通。阿尔尼姆通过塑造轻浮自私的伯爵夫人和放荡虚伪的西班牙公爵,不仅严厉地谴责了浪漫派内部的放荡行径,还用来指责整个人类在感情生活中的任性和轻佻。

  七年后,阿尔尼姆出版了他的历史小说《王冠守护人》,但最终没有完成。这部小说也是以一座阴森的多角形城堡为背景。这是一座完全透明的城堡,是为霍亨斯陶芬王朝看守王冠的人的避难所。故事发生在路德明代,背景上就是这位宗教改革者的形象。重要人物有故事的主人公、市长贝特霍尔德。这是个善良、正直、虽在卑贱的环境中长大、但出身于贵族的人。另有主人公的母亲和未婚妻以及传说中的那位浮士德博士和炼金术士。在这里,浮士德满面红光,满头白发,秃脑门,穿着朱红色宽短裤,佩着10枚勋章。他一半是天才,一半是江湖医生,创造奇迹为人治病。

  阿尔尼姆的短篇小说具有更完整和统一的效果。其中有《菲兰德》和《君王全神和歌者半神》。后者写两个不相识的异父母兄弟十分相似,借此讽刺小邦朝廷的繁文缛节。《拉东努碉堡里发疯的伤兵》最能体现阿尔尼姆的个性,讲的是马塞的老指挥官杜朗德伯爵傍晚时分坐在火炉边,一边用木腿添加木柴,一边梦想着。突然发现木腿着火了。一个陌生女人进来救了他。原来这个女人是为她的丈夫的事而来此地的,她的丈夫因头部受伤而变得很古怪。自从进了碉堡之后,又发了疯,他不让任何人进去,并向马塞开炮,使得全城陷入恐怖状态。他那勇敢的妻子仍然很爱他,便请求去碉堡解除丈夫的武器,这个女人顶着丈夫的两门大炮毫不犹豫地爬上了山岩的小径。由于受刺激,她丈夫头上的旧伤口又一次地炸开。于是,他清醒了过来,摇摇晃晃地迎接他的妻子,全城人得救了。很明显,小说情节虽然怪诞,但命意仍很清楚,即歌颂那种坚强而美丽的爱情。这种爱情的力量驱走了人心中的魔鬼。

  阿尔尼姆的诗歌不多,有《我觉得太亮,睡不成》、《月光下的骑驰》、《樱桃树》等。

  阿尔尼姆的那位合作者克莱门斯·布伦塔诺(ClemensBrentano)却有着相反的气质。他为人游移不定,不堪信赖。生性能言善辩,谈笑风生。在他的性格中有着不顾一切的反抗和无条件的屈从两种相反的性格。他的想象力要比阿尔尼姆灿烂夺目得多。他曾经在一封信中说:“我的孩子啊,我什么也没有培养出来,就只是想象,而反过来又把我害苦了。”据说,布伦塔诺最大的乐趣就是胡编自己的忧患,以换取别人,尤其是太太小姐们的同情。

  这个在创作上有许多奇思妙想的人不到40岁就耗尽了他的一切才智,以致于后25年完全停止了创作,却一头钻进了天主教,寻找心灵的避护所。1818年起陪伴自称经历了救世主的全部苦难的修女卡塔琳娜·埃梅里希一起顶礼膜拜。卡塔琳娜使他相信,她具有一种神秘的、超自然的预见力。他便小心翼翼地记录下她的每一个幻象和错觉,为她撰写了生平,编了思想言论录,并按照她的口述写了《最神圣的圣母玛丽亚传》。

  这样一个青年时依附于诗意的童话世界和鬼怪世界,晚年成为宗教狂的布伦塔诺出生于 1778年。父亲是意大利商人,母亲是著名的女作家索菲·封·拉·罗什的女儿。诗人长得白皙、瘦削,满头的卷发。棕色眼睛上盖着长长的睫毛。喜欢唱歌,并自弹吉它伴奏。早年学商。1797年来到耶拿,在那儿结识了弗·施莱格尔、蒂克等人。后来又结识了阿尔尼姆。很年轻时,他就爱上了一个教授的妻子索菲·梅罗。后来两人结了婚。梅罗也是个有才气的人。这从她为布伦塔诺的大理石半身雕像所写的诗句可以看出来:

  艺术家这里创造了何等美丽的雕像?

  请问他出身在哪一个温和地带?

  为什么没有题词把他的名字告诉我,既然那无生气的嘴唇永闭不开?

  眼里燃烧着向上的热情,额上笼罩着创作的灵感,那儿只装饰着美丽的卷发,还没有带上光荣的月桂冠。

  这是一个诗人。他的嘴唇

  交织着爱情,闪耀着奇妙的生命,沉思的眼睛蕴藏着浪漫的气氛!

  诙谐调皮地停留在颊部

  荣誉不久会将他的姓名宣布,并用月桂冠装饰他的头颅。

  的确,荣誉不久真地来到了这位年青人的头上。他同阿尔尼姆一起出版了《钟表匠博格斯的故事》,随后又独自出版了《快乐的音乐家蓬斯·德·莱昂》、《游学记》。妻子死后,他曾另娶,不久便离婚。1809年在柏林定居下来,在那儿,他又写了一些童话和《玫瑰花环传奇》。在波希米与其弟小住期间,他又写了剧本《布拉格的创建》,1816年回到柏林后又写了著名的短篇小说

  《勇士卡斯佩尔和美人南内尔的故事》、《不止一个韦米勒》和《三颗胡桃》。在这些作品中,布伦塔诺显示了他的散文天才。他善于遣词,把不相干的事物结合起来,而又丝毫不损坏作品中的隐喻。而他那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