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克格勃绝密档案 >

第55章

克格勃绝密档案-第55章

小说: 克格勃绝密档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越来越严密的监视。克格勃还要求汉销毁所有可能危及到他安全的东西,而且如
果受到盘问,一定不能承认任何事情。另外,克格勃还建议他在危急时可以去东德。
    然而汉布尔顿却非常自信地认为自己并没有留下什么线索,可以导致对他立案
侦查。
    1979年6 月,他给克格勃发了一条秘密信息,说没有必要紧张。
    1979年11月4 日早7 时15分,加拿大皇家骑警警官带着搜查令出现在魁北克城
汉布尔顿的公寓门口。在以后的两年半中,加拿大媒体有很多关于汉布尔顿的议论,
加拿大议会也多次对汉布尔顿进行了传询,但并没有对他进行起诉。1980年3 月3 
日,也就是特鲁多政府上台执政的第一天,联邦调查局让瓦卢什科(使用假姓名)
在联邦调查局总部召开了一次记者招待会,会上瓦卢什科公开证实了汉布尔顿的间
谍身份。他们这样做显然是想迫使加拿大方面采取行动。可汉布尔顿还是逃过了对
他的指控。虽然汉布尔顿非常干脆地详细交待了自己使用短波电台与莫斯科进行秘
密通信的情况和其他一些情况,但他拒不承认自己是特务。汉布尔顿称:“特务是
有规律地从事搜集和传送秘密材料,接受指令并得到报酬的人。我从来没有得到过
任何报酬。”但是根据汉布尔顿的克格勃档案记载,仅在1975年9 月至1978年12月
间,克格勃即付给了他总数达18000 美元的报酬。1980年5 月,加拿大司法部宣布,
由于缺乏足够证据,将不对汉布尔顿进行起诉。自此之后媒体对这件案子的兴趣也
慢慢消退了。但是两年后,汉布尔顿在伦敦访问时被捕,并根据《官方秘密法案》
对他进行了审判,被判处10年监禁。
    中心本来可能打算让克列缅季。阿列克塞耶维奇。科尔萨科夫(代号基姆)接
替瓦卢什科担任美国秘密情报站站长。此人1948年出生于莫斯科,父亲是俄罗斯人,
母亲是德国人。他的母亲(于1971年去世)也是克格勃特工,代号埃娃。科尔萨科
夫小时候就被克格勃选为培养对象,像他母亲一样,东德还给他提供了假身份证明。
    根据这个假身份,科尔萨科夫名叫克莱门斯。奥斯卡尔。基坦,是一个1948年
出生在达利格霍夫的私生子。像其他许多苏联特工一样,1953年他和他的母亲装作
东德难民逃到了西柏林,一年后,他们到了联邦德国。1967年,18岁的科尔萨科夫
获得了西德护照。母亲去世后,他在维也纳住了几年,先在一所艺术学校里学习,
然后又进修了广告课程,同时还接受特工技巧方面的训练。为了熟悉在美国的生活,
他曾两次横渡大西洋,1978年他移民到了纽约。
    但是,开始间谍工作后不久,科尔萨科夫就失望了。1980年1 月,在莫俾科接
受进一步训练期间,他秘密地来到美国大使馆,表明了自己的间谍身份,并揭发了
其他一些克格勃官员(其中包括华盛顿N 线(特工支援处)负责人阿尔图尔。维克
多罗维奇。皮亚京)。中央情报局工作站令他保守秘密,不要声张,因为在名义上
科尔萨科夫是西德公民,美国决定先把他秘密转移到联邦德国大使馆,然后再安排
他潜逃。米特罗欣的记录并没有记载克格勃是否发现了科尔萨科夫曾经到过美国大
使馆,但是当科尔萨科夫到达莫斯科机场准备乘飞机去西方国家时,克格勃的人正
在等候他。经过长时间的审讯,科尔萨科夫被送往卡赞斯卡亚精神病院,和其他许
多著名的苏联持不同政见者一样,他被误诊为患有精神分裂症。
    冷战开始以后的30年中,中心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力求在美国建立一系
列强大的秘密情报站,以便操纵像二战期间一样重要的驻美国间谍网,然而这一大
战略并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20世纪70年代末,继一连串的失败之后,瓦卢什
科的情报站又受到了联邦调查局的控制(虽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控制),科尔萨科
夫还准备叛逃。
    最让中心难堪的是,冷战时期最成功地打入“主要对手”内部的人并不是克格
勃的特工,而是克格勃的小兄弟——捷克斯洛伐克安全与情报局的特工。1965年,
捷克斯洛伐克安全与情报局派遣的两名特工,卡尔。科歇尔和哈娜。科歇尔来到纽
约,声称是在捷克斯洛伐克受到迫害的难民。卡尔。科歇尔能讲一口流利的俄语、
英语、法语和捷克语,他在“自由欧洲”电台找到了一份当顾问的工作,与此同时,
他先在印第安那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然后又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在
哥伦比亚大学就读期间,他的导师是后来成了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的兹比格纽。
布热津斯基。卡尔。科歇尔一直把自己装扮成对共产党充满敌意的人,他甚至因为
网球明星伊万。伦德尔的捷克血统而不同意伦德尔购买他所住的纽约东区的楼房中
的一套公寓。1969年,也就是他获得博士学位前一年,卡尔。科歇尔被位于斯塔胰
岛的瓦格纳大学聘为哲学讲师。哈娜则做钻石生意,经常有机会去欧洲,从而便于
充当捷克斯洛伐克安全与情报局的通信员。另外,他们俩可能是所有苏联集团国家
间谍史上性生活最疯狂的一对。他们参加过“换妻”聚会、纽约的伯拉图娱乐城的
集体性狂欢,以及“地狱之火”的性俱乐部。在爱滋病还没有被发现的20世纪60年
代后期到70年代,这些俱乐部非常火爆。
    后来,经捷克斯洛伐克安全与情报局批准,他们向专于报道秘密信息的华盛顿
记者罗纳德。凯斯勒介绍了他们丰富多彩的间谍生涯。但是卡尔。科歇尔的克格勃
档案显示,他保留了很多重要细节。1970年卡尔。科歇尔被召回布拉格,参与对中
央情报局利用捷克移民开展间谍活动的调查。但是沉醉于在纽约的糜烂生活之中的
科歇尔拒绝服从命令,而且在以后四年里他断绝了与捷克俾洛伐克安全与情报局的
联索。1971年他获得了美国公民身份,一年后,他的妻子也成了美国公民。
    卡尔。科歇尔似乎早已制定了弥和他与捷克斯洛伐克安全与情报局关系的计划,
这就是对中央情报局进行渗透。1973年他迁居到华盛顿,在中央情报局苏联事务处
找到了一份翻译工作,拥有最高涉密权。他胆大妄为,仅仅三个星期后,他就要求
换一个更好的工作:我现在的职位根本用不着一个有博士学位的人。我对情报工作
非常感兴趣,而且希望能留在中央情报局里好好做点工作。但我认为应该让我在一
个比现在这个更需要智慧的岗位上工作才公平……
    或许是他的抱怨起了作用,卡尔。科歇尔后来被安排了一项新的工作,依据他
从录音机上转抄和翻译的有关俄罗斯及捷克的情况撰写情报分析。
    对于科歇尔来说华盛顿的性生活甚至比在纽约更刺激。70年代中期,他曾充满
怀念地称:“华盛顿是世界性之都。‘他和妻子哈娜加人了”丘比特神殿夫妻“组
织,这个组织的成员每周六晚上在”交流饭店“共进晚餐,然后在旅馆或私人寓所
里搞群交活动;他们还参加了一个在弗吉尼亚假日饭店举行活动的性开放者私人俱
乐部。这个俱乐部中大约有10名成员是中央情报局的工作人员。皮肤白嫩、金发碧
眼、魁力照人的哈娜比她的丈夫年轻10岁,后来她炫耀自己曾与多名中央情报局官
员、五角大楼的官员、重要报刊的记者和一位美国参议员发生过性关系。”丘比特
神殿夫妻“的组织者回忆说:”她真是太漂亮了,随和、可爱、迷人,而且总是能
保持令人难以置信的兴奋状态。“然而,她的丈夫卡尔则”有一点奇怪…。。嘈与
他在一起的女人说他是个糟糕的情人,一点都不敏感。他妻子与他正好截然相反。

    1974年,在成功地打入了中央情报局后,卡尔。科歇尔恢复了与捷克斯洛伐克
安全与情报局的联系,据说捷克斯洛伐克安全与情报局向克格勃咨询后才再次启用
了他。从此,他也就成了克格勃的间谍,代号“雷诺”。科歇尔夫妇在华盛顿性俱
乐部里的活动,只不过能给捷克斯洛伐克安全与情报局和克格勃提供一些关于一些
华盛顿官员的负面信息和闲话,绝大多数对于情报活动都没有任何意义。相比之下,
卡尔。科歇尔交给克格勃的、他替联邦调查局翻译的有关苏联和捷克的秘密档案则
重要得多。安德罗波夫曾亲口称赞他的情报是“重要和有价值的”。1975年,卡尔
放弃了在中央情报局的全职工作,但仍然在纽约做情报局的合同工。他所撰写的评
估报告中包括苏联领导层的决策程序。
    1975年科歇尔向克格勃驻纽约情报站提供了有关中央情报局在第三世界国家开
展的反苏活动的机密情报。除了在纽约以外,他的克格勃指导员还安排在奥地利和
法国与他接头。科歇尔提供的最重要的反间谍线索包括中央情报局收买一名苏联外
交人员的证据。经过长期调查,克格勃终于发现这个被美国收买的外交人员就是在
外交部美国司工作的亚历山大。德米特里耶维奇。奥戈罗德尼克。1977年被捕后不
久,奥戈罗德尼克同意写一份坦白书,但他抱怨说审讯员给他的钢笔太难用了。当
把他自己的钢笔递给他后,他立即取出了藏在里面的毒药,并在警卫能够阻止他之
前吞了下去,死在了审讯室里。
    80年代初,科歇尔夫妇被隐藏在捷克斯洛伐克安全与情报局里的一个中央情报
局间谍揭发了。他们于1984年被捕,不到两年后,作为允许在监禁中的俄罗斯持不
同政见者阿纳托利。夏仁斯基移民以色列的一个条件,他们被允许返回捷克斯洛伐
克。据一家报纸报导,当他们通过格利尼克大桥从西柏林进人东德时:长着胡子、
穿着毛边大衣的卡尔。F。科歇尔看上去简直就像只狐狸。而他的妻子哈娜,穿着貂
皮大衣,戴着白色的貂皮高帽,白嫩的皮肤、金黄色的头发。
    非常性感,特别是那双大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蓝眼睛,简直就像电影明星。
    卡尔。科歇尔后来曾这样对罗纳德。凯斯勒夸耀自己:“克格勃非常重视我。”
    科歇尔夫妇在西方的间谍生涯是以一种非常奇怪的方式结束的。1992年,哈娜
在英国驻布拉格大使馆经贸处找到了一份工作。可是两年后,一位捷克记者揭露了
她的背景,于是她被解雇了。
    20世纪80年代初,中心不顾过去30年的挫折,仍然坚持在“主要对手”境内扩
大特工网的雄心勃勃的计划,不过其力度与10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了。中心原
计划在1975年前在美国建立10个秘密情报站,现在则改为在1982年前建立6 个秘密
情报站。中心期望这6 个情报站能够在一系列渗透目标中发展三至四个情报来源,
这些渗透目标包括:白宫、美国国务院。五角大楼和一些所谓的“相关机构”,如
哈德逊学会、兰德公司、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乔治敦大学战略研究中心和
斯坦福大学战略研究中心的西德分部。中心还计划在哥伦比亚、纽约和乔治敦大学
里“积极招募”在校学生为苏联充当间谍。
    80年代,克格勃在“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