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危机时刻的大国领袖 >

第22章

危机时刻的大国领袖-第22章

小说: 危机时刻的大国领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伍德罗·威尔逊回忆说,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生活在梦想之中……全世界在我看来是一个英雄冒险之地。”他的父亲是一位长老会牧师,给幼小的伍德罗·威尔逊灌输了一个信念,即他一生肩负有一项使命,要让世界成为一个更美好的地方。威尔逊预感到有朝一日他会当政。 
  可是,他成了一名大学教师。三十几岁时,他被任命为普林斯顿大学的历史与政治学教授。(至今他仍是惟一的得到过博士学位的美国总统。)他在重要刊物上发表文章,接受邀请到各处演讲,很快成为普林斯顿最出名的教授。   
  第九章 直接向民众说话(3)   
  可是在39岁时,威尔逊患了一次中风,造成右臂无力,无法写字。幸好这是一次轻微发作,一年内得到了康复。这问题9年后又出现过一次,但又过去了。1906年,他50岁的时候,有一天早上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左眼失明了。医生告诉他,这是因为高血压严重而引起眼底血管出血。惟一治疗办法是休息。威尔逊到英国一处农村休息养病。他独自一人在荒野之中恢复了视力,得到一次顿悟。他相信是上帝赋予了他一项使命。 
  作为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威尔逊立志要将该校从富人子弟玩乐之所改造成严谨治学的学府,要能为世界培养出未来的领导人才。他要取消该校富家子弟的“吃喝俱乐部”,遭到一些有钱的校友的反对,但威尔逊自信有使命在身,未做妥协。此后4年,他每走一步都受到那些人阻挠。他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大大改善高等教育,可是校董会老是抵制,妨碍他的计划的实现。到1910年,他需要改行了。 
  看来是命运使然,威尔逊立志改革的努力受到了当地一些进步的政界领导人的重视,他们请他出来竞选新泽西州长。他们认为威尔逊是一个理想的人选:既有学问,又办事认真,一贯致力于改革和正义。他一出马,就赢得了竞选胜利。 
  可是就职以后,威尔逊感受到很难说服州议会通过他提出的一系列进步法案,其中包括选举改革,新的反法人腐败规则,设立工人工伤赔偿制度等等。最初,他指望打动议员们的“无私良知”,但不见效果。威尔逊并不气馁,他直接面向民众,争取他们的支持。他周游全州各地,向民众发表演说,阐述他的政策主张,呼吁选民们向他们选出的代表施加压力,争取使这些政策得以实施。这种做法成功了。后来威尔逊当总统时又采用过这种政治策略。他认为他的主张代表了民众意愿,若遇职业政客们阻挠,他就直接诉诸民众。 
  担任新泽西州长才两年,就政绩斐然,因此1912年民主党提名他为总统候选人。他许诺要改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很得民心,当选为总统。但他认为这一竞选胜利只是让他履行更大的使命。当时的民主党主席要求威尔逊让他进政府任职,作为他帮助威尔逊竞选成功的回报。威尔逊的回答是:让他入主白宫的,不是民主党,而是上帝,上帝要他做更多的事情。 
  趁着民众拥护他的浪潮,威尔逊立即说服了国会通过几项改革法案,包括建立收入税,禁止童工,为老百姓贷款提供方便。他的内政改革日程启动了。 
  但是这位新总统从来没有办过外交。他上任刚一个月,就发生了墨西哥总统遇刺身亡,墨西哥爆发了骚乱和暴力事件。威尔逊这位理想主义的美国总统决定派兵到墨西哥帮助那里恢复秩序,但这一举措却造成了灾难性后果,引起了美国兵与墨西哥暴民之间的战斗,死亡100多人。墨西哥暴民认为美国派兵来干涉墨西哥内政,是对他们的侮辱,他们开始袭击美国的边境乡镇。威尔逊继续派兵,让美国兵到任何人都认为不是属于美国的地方去执行任务。他的意图高尚,实际做法却是一大失误。事后,老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评论说,威尔逊“处理国际事务荒唐可笑……是我们遇到过的在总统职位上最糟糕的一个人”。但威尔逊的心愿是要拯救世界,而不顾国界。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他终于有机会做这件事了。 
  威尔逊总统和欧洲国家领导人商定在巴黎举行和会。威尔逊急切希望亲自赴会。这将会是美国在位总统头一次访问欧洲。但要做的事很多,远非仅只访问。他要出席巴黎和会,将会使他脱离国内日常政务达半年之久,这也是空前绝后的。 
  总统的顾问们恳求他留在国内。他们说,总统去巴黎,只是谈判桌旁的一员而已,而留在国内,会有更大的权力影响谈判进程,假如谈判结果不符合他的要求,他还可予以否决。 
  从《纽约世界报》主编岗位辞职而给总统当顾问的弗兰克·科布,强烈反对总统赴欧。他认为,“总统在华盛顿可以做出冷静的判断,不受和会上那些人际关系琐事的纠缠……而亲自参加谈判,那将会是一根折断了的棍子。他应在自己阵地上战斗,而他自己的阵地是在华盛顿。对于他来说,玩弄外交的欧洲全是敌人的土地。”到巴黎去为和约争吵,有失美国总统的身份。 
  然而,威尔逊认定他不能冒袖手旁观的风险,听任他精心设计的国际联盟在谈判中被别人弄丢掉,或是削弱到无效的地步。他亲自去了巴黎,经过6个月的艰难谈判以后,他带回来的和约已在许多方面大大不同于他的“十四点计划”。但有一个方面没有多大变化:他的国际联盟保全下来了。 
  但是威尔逊的巴黎之行使得他在国内得到的支持削弱了。共和党人恨他没有让任何一个有影响的共和党领导人参加他的代表团。威尔逊这样做,是因为他想要集中精力跟外国领导人谈判,不愿再让共和党人在他身边添麻烦。   
  第九章 直接向民众说话(4)   
  和会期间的紧张劳累还损害了威尔逊的健康。他染上了当时在欧洲泛滥的流感,发高烧,呕吐。卧病在床时,他还是坚持每天工作很长时间。曾在巴黎陪过威尔逊一段时间的赫伯特·胡佛——即后来的胡佛总统——注意到威尔逊的行为和思维过程都有变化:威尔逊原先爱听意见,而且很快就能抓住新思想而下定决心,可是疾病使他的思维变慢了,而且难于记忆和消化新的事实和情况。事后看来,他在这一期间很可能受到过几次轻微中风。 
  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巴黎和会还是谈出了国际联盟盟约草案,备受赞扬。国际联盟(国联)将会把世界各国聚在一起,共同排解纠纷,裁减军备,并避免再发生灾难性的世界大战——它将依靠经济制裁,而不是依靠暴力,来迫使成员国保持和平。伦敦《泰晤士报》写道:“有些人原先以为国联不过是国际美好愿望的空中楼阁,读了今天公布的盟约以后,将会改变想法了……和平以及维持和平的设想,已经从云端落地了。”《意大利日报》则将它称为“人类团结的崇高之举”。1919年2月14日,情人节这一天,威尔逊启航回国,满腔热情要将他的成就告诉美国人。可是共和党人控制的国会是不会给他热烈欢迎的。 
  在国会带头反对盟约的,是参议员亨利·卡博特·洛奇,他是握有实权的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洛奇恨威尔逊——他有一次对朋友说,他从来没有恨一个人如此之深。这怨恨一部分来源于一桩小事:在威尔逊从政之前,洛奇享有政界“学者”之称,可是威尔逊既是博士又当过大学校长,他一迈入政界,就从洛奇手中夺走了“学者”美誉。洛奇还认为威尔逊是懦夫:1915年5月7日,德国人击沉了英国客轮“卢西塔尼亚号”,使128名美国人丧生,洛奇认为威尔逊是出于“害怕”而不敢立即宣战。 
  最后,洛奇恨威尔逊,还因为谣传说威尔逊对自己妻子不忠(但这一说法从未得到证实)。洛奇特别仇恨乱搞男女关系的人。他的妻子曾与前国务卿海约翰有染,让他背过“戴绿帽子”的恶名。信奉清教的洛奇还吹毛求疵,指责威尔逊在第一个妻子死后刚7个月就娶了第二个妻子,是没良心。 
  洛奇无法取消威尔逊的婚姻,但作为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他可以对国际联盟盟约作梗。他和另一些共和党人反对成立国联,说这一机构会把美军拖进世界各地的冲突之中。一位参议员问道:“难道美国公民会自愿参军,去解决巴尔干的麻烦?” 
  威尔逊竭力解释说,只要国联执委会(美国是执委会5个常任成员国之一)有一国反对,国联就不会采取军事行动。美国和每一成员国都有否决权。 
  尽管如此,盟约的语言还是令洛奇和许多别的共和党人烦恼。盟约规定各国均有义务做到“尊重国联所有成员国的领土完整和现有政治独立,防止其遭受外来侵略”,这样一来,他们觉得美国就会失去自己的主权。他们说,这一规定可能阻碍国会履行其宪法规定的宣战权。 
  为了平息反对意见,威尔逊会见了一批有影响的参议员。但没有起作用。一位参议员抱怨说这次会晤就像是“跟爱丽丝漫游奇境以及跟水俣病患者一起喝茶”。威尔逊在欧洲跟世界各国领导人谈判几个月而取得成功以后,回国来反而谈判成功不了,这真显得荒诞可笑。他坚持亲自去巴黎,是因为他以为最大障碍是在大洋彼岸;可是他绝没有料到最大障碍却是洛奇以及共和党控制之下的国会。 
  洛奇利用参议院的巨大权力,玩弄诡计。他知道多数参议员总的说来是支持成立国联的,所以他要提出一些修正案,弄得威尔逊难以招架。他还要设法让支持盟约的参议员分裂成两个阵营,使其中任何一方都凑不够批准盟约所需要的2/3的多数。 
  但洛奇这些活动需要时间,所以他把那些最反对成立国联的共和党人拉进他的委员会,帮他拖延时间,要拖它几个月。参院外交委员会光是宣读盟约条文就拖了两个星期。然后,他们又开听证会,请全国各地的公民来谈意见,这样又拖了6个星期。 
  为了跟洛奇斗,并防止盟约在参议院受挫,威尔逊开始到全国各地向民众演讲。他在新泽西州以及在德国都体会到,民众只要掌握了正确的信息,就不会让他失望。他说,“战场已经摆开……我们不能后退,只能前进。”这将是威尔逊的最后一次十字军出征,事关重大,无妥协余地。上帝赋予他的使命,他的命运,他能留下的最后遗产,就是国联。如果没有国联,威尔逊说:“我可以绝对肯定地预言,不出一代人的时间就会又有一次世界大战。” 
  总统计划在27天内跑26个城市,从他的7节车厢的专列的尾车平台上向民众发表讲演,一天达十次之多。一开头似乎很顺利,但随专列采访的十几位记者很快注意到情况不妙。威尔逊在群众面前又笑又挥手,但一回到车厢内就脸色苍白。他的夫人要他休息一下,到大峡谷休息一星期,但是他一口拒绝了:“现在是办事的时候,不折不扣。”   
  第九章 直接向民众说话(5)   
  而此时在华盛顿,参议员洛奇处心积虑要摧毁国联,派了一批附和他的参议员到各地演讲,跟威尔逊唱反调。威尔逊到哪里,他们也跟到哪里,力图消除威尔逊辛辛苦苦做工作的效果。威尔逊每到一站,他的敌人也跟到一站。 
  在西雅图,一台摄像机的闪光灯突然一闪,使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