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

第114章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第114章

小说: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理由有三点:第一,也孙铁木儿的父亲甘麻剌生于1263 年 (《元史》,卷115,第2893 页),从生理 
上说他不可能在13 岁时就有了一个儿子。第二,也孙铁木儿据说出生在“晋邸”(《元史》,卷29,第 
637 页),而甘麻剌在1292 年才被封为晋王。第三,也孙铁木儿在即位诏书中将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称 
为“哥哥”(《元史》,卷29,第638 页)。在海山之子图帖睦尔的一份即位诏书中,则称也孙铁木儿为 
 “叔父”《元史》,卷32,第709 页)。海山生于1281 年,爱育黎拔力八达生于1285 年,也孙铁木儿作 
为他们的族弟,不可能生于1276 年。他应该生于1293 年,死于1328 年,享年35 岁。 
①  '653' 《元史》,卷29,第637—638 页;卷136,第3305 页;卷207,第4600 页。 
②  '653' 《元史》,卷32,第709 页。 
③  '653' 《元史》,卷29,第638—639 页。在元代所有皇帝的即位诏书中,只有泰定帝的诏书是用汉文白 

… Page 363…

        可能是根据原来与谋叛者达成的协议,也孙铁木儿在即位的当天即以也 
  先帖木儿为中书省右丞相,铁失为知枢密院事。但是,这一协议并没有维持 
  多久。一个月后,也孙铁木儿的手下实际控制了两都,新皇帝立即在大都和 
  上都对以前的同盟者进行了血腥的清洗。也先帖木儿、铁失和参与事变的其 
                                                                  ① 
  他官员都被处死,与逆谋有关的五王都被流徙远方。清洗谋叛者是也孙铁木 
  儿加强他即位合法性的妙举。通过这一举动,他把自己和弑君事件完全划开, 
  因为这一事件以蒙古人和汉人政治伦理观点看来都是不可原谅的罪行。出于 
  报复心理,汉人臣僚不断请求新皇帝清除铁木迭儿和铁失的所有同党及其家 
       ② 
  庭,但是被也孙铁木儿拒绝,因为在官场中完全依赖一派并清除其他派别对 
  他并不有利。③ 

                                        宫廷主要官员 

        观察也孙铁木儿本人和他的主要宫廷官员,可以看出在忽必烈朝之后历 
  朝中,也孙铁木儿的机构是最“非汉化”的。1293年出生于漠北的也孙铁木 
  儿,即位时已经是31岁的成年人。他有很深的草原背景,没受过汉式教育。 
  他的主要官员大多数是从漠北带来的王府高官,包括相继为中书右丞相的旭 
  迈杰和塔失帖木儿(约死于1335年),先任中书省平章政事、后为御史大夫 
  和中书左丞相的朝廷灵魂性人物倒剌沙及知枢密院事按答出。① 
        倒剌沙是回回人,可能是在他的影响下,回回人在也孙铁木儿朝得到了 
                               ② 
  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任中书平章政事的有两个回回人:乌伯都剌 (死于 
  1328年),曾在爱育黎拔力八达朝和硕德八剌朝两次出任同一职务,但都被 
  铁木迭儿撤职;伯颜察儿,赛典赤伯颜的弟弟。在枢密院中,倒剌沙之兄马 
  某沙和阿散火者出任知枢密院事。甚至参与谋杀硕德八剌的阿散,亦被任命 
  为御史中丞。在也孙铁木儿的蒙古和回回大臣中,没有人对汉文化有很深的 
  了解。 
        与回回人相反,汉人在政府中所起作用甚小。中书省右丞张珪是前朝留 
  下来的惟一高官和惟一能够在新朝廷中起重要作用的汉人。但是他的影响显 
  然有限,因为他的建议经常不被采纳。1325年,张珪因年老多病辞去中书省 
                                                                             ③ 
  的职务,成为地位崇高但在政治上并不重要的翰林学士承旨。其他的汉人中 
  书省臣,如杨庭玉、许师敬(许衡之子)、史惟良(1273—1347年)和王士 

话体写的,它显然是从蒙古文原文翻译过来的。这表明在也孙铁木儿即位时,身边没有汉人文士。武英殿 
版《元史》所载该诏书的文言体全文,是后来翻译的。见'795'张元济:《校史随笔》,112a—113b。 
① 《元史》,卷29,第639—641 页。也孙铁木儿可能与仍然忠于硕德八剌朝的大都官员有一个秘密协定。 

以张珪为首的大臣曾向也孙铁木儿发出一封密书,请求他继承帝位并且处罚谋叛者。见虞集撰张珪墓志铭, 
载'623' 《国朝文类》,卷53,17b—18a。相关段落在虞集的《道园学古录》卷18,12a 中漏载;亦见12b—13a 
所记大都官员对刺杀事件的最初反映。 
②  '653' 《元史》,卷29,第641、646、648 页;卷175,第4075 页;'619'许有壬: 《至正集》,卷76, 

20b—21b 。 
③ 此后,甚至谋叛者被籍没的家财亦被给还其家,见'653'  《元史》,卷29,第649—650 页。 
①  '653' 《元史》,卷29,第639 页。'689'屠寄:《蒙兀儿史记》,卷157,26a—28a 。 
②  '753'杨志玖: 《元代回回人的政治地位》,第264—266 页。 
③  '653' 《元史》,卷175,第4074—4083 页。 

… Page 364…

                        ④ 
  熙,官职都不高。这样,也孙铁木儿的朝廷明显不同于以前的朝廷,确立了 
  有漠北草原和伊斯兰教背景的人占优势地位的格局。 

                                            调和政策 

        也孙铁木儿本人及其主要大臣的背景,决定了他不可能继续进行爱育黎 
  拔力八达和硕德八剌的改革。但是也孙铁木儿一朝也并不意味着完全回归传 
  统的草原帝国制度。作为中原王朝的皇帝,也孙铁木儿不能使历史时钟倒转。 
  作为通过阴谋和暴力夺得皇位的统治者,他需要得到最大可能的支持。因此, 
  也孙铁木儿的朝政的主调是调和,以赢得所有关键性政治集团和宗教集团的 
  支持。为取得官府机构的支持,也孙铁木儿对受到铁木迭儿不公正待遇的官 
  员做了慰抚。被枉杀的官员杨朵儿只、萧拜住和贺胜都被恢复了名誉。被流 
  徙的御史李谦亨、成珪和被撤职的中书省臣王毅、高昉,都在也孙铁木儿即 
                                          ① 
  位后几个月被召回和重新任职。为补偿拜住的被杀,他的儿子答儿麻失里被 
  任命为宗仁卫亲军都指挥使,该卫原来就是由拜住管领的。② 
        为强化他作为全体蒙古人的大汗的地位和遏止诸王的反抗,也孙铁木儿 
  做出了极大努力以赢得皇室各系诸王的赞誉。他对答剌麻八剌的后人最为关 
  照,因为帝位是从他们手中夺去的。海山的两个儿子图帖睦尔和阿木哥,前 
  者被硕德八剌放逐到海南岛,后者被放逐到山西大同;1324年,也孙铁木儿 
  下令将他们召回。图帖睦尔的哥哥和世■亦于1327年遣使来贡,他已在起兵 
                                                                  ③ 
  反对爱育黎拔力八达失败后逃到察合台汗国境内。 察合台汗怯别(1320— 
  1327年在位)、燕只吉台(1327—1330年在位),伊利汗不赛因(1317—1335 
  年在位)以及钦察汗月即伯(1312—1341年在位)与元廷的通贡确实比以前 
                 ④ 
  频繁得多。 为进一步巩固皇室成员的支持,也孙铁木儿新封了24个王,而 
                                            ⑤ 
  硕德八剌在位期间只封了7个王。也孙铁木儿也推翻过去降低军事结构封建 
  色彩的趋向而指派宗王统军出镇汉地和草原。⑥ 
        硕德八剌停发或削减的岁赐和特殊赏赐都被恢复。事实上皇帝对诸王相 
   当宽容,甚至对他们中的部分人所犯罪行亦不做惩处。成吉思汗幼弟铁木哥 
  斡赤斤的后人辽王脱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脱脱诛杀本族人上百人,尽管 
                                                                           ① 
  御史台多次揭发其恶行,但皇帝却未对他采取任何行动。为赢得诸王的支 
  持,也孙铁木儿不仅与爱育黎拔力八达和硕德八剌削弱诸王世袭封建特权的 
  政策背道而驰,还放松了对他们的控制。 
        在文化和宗教方面,也孙铁木儿也想赢得最广泛的支持。作为中原的皇 
  帝,也孙铁木儿适当地显示出了对儒家传统的尊重。他在即位后不久就派遣 

④  '653' 《元史》,卷112,第2826—2828 页。 
①  '653' 《元史》,卷29,第640 页。 
②  '653' 《元史》,卷29,第643 页。 
③  '653' 《元史》,卷29,第643 页;卷30,第680 页。 
④  '435'佐口透:《十四世纪元朝与西方三王的关系》,第173—178 页。 
⑤ 见'850'萧功秦: 《英宗新政与南坡之变》。 
①  '653'  《元史》,卷29,第644、646 页;卷175,第4076 页;'619'许有壬:《至正集》,卷476,22a—b。 

亦见'192'崛江雅明:《铁木哥斡赤斤的子孙》,第240—250 页;'713'叶新民:《斡赤斤家族与蒙元汗廷 
的关系》。 

… Page 365…

  官员前往曲阜圣人的出生地祭奠。他还否决了废止科举考试和将太庙的一岁 
                                   ② 
  四祭改为一岁一祭的动议。最有意义和最令人吃惊的是也孙铁木儿恢复了经 
  筵制度。 
        经筵是儒家的传统制度,即著名学者向皇帝讲解经典要义及其与日常事 
  务关系的皇室咨询活动。虽然忽必烈朝之后经筵曾非正式的举行过多次,但 
  经筵制度在元朝还没有正式恢复。由于也孙铁木儿不懂汉语,在 1324年恢复 
  经筵后通过翻译向皇帝讲解经典。讲解者有著名的汉人学者王结(1275—1336 
  年)、赵简、吴澄、虞集 (1272—1348年)、曹元用 (死于1329年)、邓 
  文原(1259—1328年)、张起岩(1285—1352年),还有畏兀儿翻译家忽都 
  鲁都儿迷失和蒙古著名作曲家阿鲁威。 
        最初讲解的是已经翻译过的经典,但是另有几部著作亦为经筵而组织了 
         ③ 
  翻译。经筵的实际作用可能不过是使蒙古君主熟悉汉人的政治观点和历朝历 
  史。经筵对朝廷的实际政治倾向显然影响很小,最早建议实行经筵制度的斡 
  林学士赵简在1327年曾懊丧地表示,没有任何一个政策源自经筵。① 
        也孙铁木儿不能只尊崇儒教。作为一个典型的蒙古统治者,他亦尊崇伊 
  斯兰教,并特别尊崇佛教。显然是在朝廷中的回回大臣的影响下,也孙铁木 
  儿对伊斯兰教颇为呵护,于1324年拨款在上都和山西大同建造了礼拜寺。② 
  同一年,下诏免除了伊斯兰教士(答失蛮)和基督教士(也里可温)的差役。 
  ③回回商人尤其得到了官府的好处。虽然累朝拖欠斡脱(回回官商)的债务已 
  于1324年取消,但是元廷在当年付给斡脱的钱超过40万锭,在此后的三年 
   中,又付出10。2万锭,以解决历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