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

第13章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第13章

小说: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领的直系后裔,而经常是同一氏族的成年旁系亲属,如叔伯和兄弟,并且 
  要在定期的部落首领会议上“选举”产生继承人。在统治者必须直接展示他 
  的权威的社会里,不可能容忍儿童、软弱和无能的人成为统治者。同样的继 
  承方式延续到了辽朝。在7世纪90年代以前,李氏的后人被唐廷封官加爵, 
  并有数人成为唐军的著名将领。 
       但是,唐与契丹间的关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7世纪末叶,唐对边疆地 
  区的控制有所削弱。从高宗初年起,从塔里木盆地到高丽,横跨亚洲的唐军 
  逐渐退却,采取守势。吐蕃人成为他们的主要战略目标。同时,在680年前 
  后,突厥再度强大起来,并开始重构其草原霸主地位。唐试图征服高丽的行 
  动以惨败告终,在东北东部出现了一个新的国家——震(后改称渤海)。最 
  后,是契丹人试图摆脱唐的监护。696—697年,被骄横的唐朝地方长官的暴 
  虐行为激怒的契丹首领李尽忠率部起兵,对河北发动大规模进攻,深入唐境, 
  攻占了几座大城市,重创唐军。但是由于两个原因,入侵失败了。突厥的可 
  汗不愿豢养出一个敌对的草原势力,他从背后向契丹发起进攻,将其击败, 
  掳走了大批部民和畜群。此后当唐廷在697年调集新军征讨契丹人时,最初 
  参加契丹起兵的奚人背叛契丹投唐。士气低落的契丹军溃散并被驱赶出来, 
  伤亡惨重。唐朝迅速地将契丹从其境中逐出,但却没有立即恢复对契丹的控 
  制。 
       直到715年,在突厥的力量削弱和在玄宗统治下唐的扩张再次加强后, 
  契丹才又臣服于唐。716年,仍是李 (大贺)氏成员的契丹首领亲自前往长 
  安朝贡。和以前一样,契丹的首领们得到了唐廷封授的高官和爵号,为加强 
  羁縻,唐将皇族的一位“公主”嫁给契丹的领袖,契丹统治氏族的成员则被 
  送到长安去做“质子”。唐朝又建立起了对契丹八部的间接统治。其后的几 
  年,唐对契丹的影响达到了顶点。 
       但是,唐朝的控制没有维持多久,由于契丹内部的争执,双方的关系不 
  久就开始发生变化。尽管有唐廷的授封,李(大贺)氏的领导权还是削弱了。 
  一个名叫可突于的契丹部长成为事实上的领袖,操纵着李氏王位继承的立 
  废。虽然他从未对李氏的世袭统治权提出过挑战,也从未试图取代他们的位 
  置,但是他具有绝对权威。8世纪20年代末,他前往唐廷,受到唐朝大臣的 

① 关于唐代的契丹,见'567'刘昫等撰: 《旧唐书》,卷199 下,第5349—5354 页;'571'欧阳修、宋祁等 

撰:《新唐书》,卷219,第6167—6173 页;'569'王溥:《唐会要》,卷96,第1717—1719 页。亦见'512' 
崔瑞德、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隋唐史》,第3 卷,第314—316、438—440 页。 

… Page 46…

粗暴对待。他由此深恨唐廷,在730年返回后杀死契丹王,挟持契丹和奚叛 
唐,投靠了突厥。虽然可突于及其扶植的契丹王在734年被李氏的支持者杀 
死,唐廷却未能重建对契丹的控制权。唐廷想为契丹选择一位新领袖,但以 
失败告终。此外,契丹内部的纷争导致了领导权的变化,唐廷支持的大贺氏, 
被一个新的统治氏族遥辇所取代,我们将在后面加以详述。 
     745年,唐廷试图用建立新通婚联盟的办法来恢复双方的关系,但是没 
有成功,送去的皇室新娘被杀,契丹再叛,唐范阳 (今北京)节度使安禄山 
随即企图以武力征服契丹。751年,安禄山攻入契丹境内,但是被打败,损 
失惨重。755年,他派出一支更强大和经过充分准备的军队再次进攻契丹。 
这一次安禄山的军队取得了胜利,契丹人被击溃。但是就在同一年晚些时候, 
安禄山自己亦叛唐,率军攻入河北,在他的军队中,则包括了大量的契丹、 
奚和室韦骑兵。中国卷入血腥和漫长的内争,这场长达十年的内战使唐帝国 
陷入混乱,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唐朝再未完全恢复其统治。 
     许多契丹人、奚人和室韦人仍然效力于唐,尤其是在军事方面效力。一 
些原来服属于安禄山的契丹和奚人将领,后来降唐,并在河北藩镇中起着重 
要作用。如叛乱之前拥有汉人人口350万的成德藩镇,762—781年由一个奚 
人家族统治,其后782—820年由三代契丹统帅统治,最后由一个回鹘家族世 
袭统治,直到唐朝灭亡。与成德藩镇同样大小的魏博藩镇,822—826年由一 
个奚人统帅管辖。我们不知道这些统帅与他们在唐境外的本部部民有什么联 
系,但是他们在自己的军队和藩镇的管理机构中使用了大量的契丹人和奚 
人。 
     755年后契丹族的历史更难叙述。契丹人没有像西方的吐蕃人那样乘唐 
朝暂时衰弱的机会进攻唐朝和蚕食其土地。可能是内部的争斗和安禄山叛乱 
前进攻契丹造成的重大损失,极大地动摇了契丹联盟的基础。无论如何,契 
丹人的疆界立即与强大的反叛王国的辖境相邻。契丹人不与之对抗,而是和 
平相处,并奉成功地取代了突厥成为北亚霸主的回鹘为宗主。 
     这并不意味着契丹切断了与唐朝的所有关系。契丹和奚都与以今天北京 
为基地的范阳 (后改名卢龙)节度使保持着长期的特殊关系,此节度使习惯 
上兼任押奚契丹使之职。安禄山叛乱之后,处于半独立状态的卢龙节度使仍 
然保留着这一官职,并且履行其职责。由于卢龙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其边境 
比较安定,奚和契丹很少来侵扰。契丹虽然臣属于回鹘,但仍然定期向唐朝 
派遣贡使。当贡使抵达卢龙镇治所幽州(今北京市)时,节度使即选派几十 
人前往长安,其他人则滞留幽州。在756—842年之间,我们所知道的这样的 
使团至少有30个。历朝皇帝按惯例款待、酬谢贡使,但不再授予契丹首领唐 
朝官爵,因为唐廷已知道契丹是回鹘的属部。 
     840年,草原上的回鹘汗国解体,此后形势又发生了变化。842年,契丹 
首领屈戍断绝了以前与回鹘的朝贡关系,再次附唐,并要求得到武宗的正式 
册封。唐廷恢复了契丹以前的封号,以此作为其归附的标志。 
     遗憾的是,唐朝史书关于唐与契丹关系的叙述在这个关键时刻终止了, 
亦没有为9世纪最后10年的契丹提供更多的资料,而这一时期恰恰发生了许 
多导致契丹走上建国之路的事件。为接上这关键的一环,我们只能依靠《辽 
史》,该书提供了此时统治契丹的遥辇可汗的世系(见下页表6)。《辽史》 
的编撰者承认这个世系不完全可信。《辽史》还提供了辽朝的建立者(耶律) 
阿保机所出的选刺部的更为详细的世系表(见图表1)。 

… Page 47…

     这个世系表可能早在10世纪40年代就编成了,它的编制当然是为了确 
立耶律皇族的正统地位。可能是着眼于众多的汉人臣民,契丹皇族宣称自己 
是中国传说中的英雄、中国农业保护神神农帝的后裔。但是,这个中国式的 
神话远没有关于他们自己民族来历的传说重要。按照这个传说,契丹的始祖 
奇首可汗一次乘白马沿老哈河而下,在老哈河与潢水(西拉木伦河)汇流处, 
遇到了一位驾青牛车的女子。此地显然是契丹和奚人的古代牧地。奇首与该 
女子结婚,生了八个儿子,他们就是后来构成契丹族八部的祖先。辽朝时期, 
在同一地区神圣的木叶山还供奉着奇首可汗、他的妻子和八个儿子的像,并 
以白马和青牛献祭。 
     表6                            遥辇诸可汗 
      1 洼          本名屈列,可突于730年所立傀儡首领。734年与可突于一起被杀。遥辇 
                    氏祖先。亦名楮特。 
           李过折  恢复大贺氏掌权的首领,原为可突于同党。可突于被唐击败时,李过折杀 
                    死可突于及其傀儡可汗洼,于735年被唐廷封为松漠都督。但是同一年被 
                    夷离堇 (主要军事首领)涅里 (雅里)所杀。涅里逊位于遥辇氏的阻午。 
      2 阻午        原为涅里臣僚,涅里立其为可汗。本名迪辇,汉名李怀秀745年,唐廷封 
                    其为松漠都督、崇顺王,尚静乐公主。当年后不久,杀公主叛唐。746年, 
                    唐廷更立722年来使的李楷落,但楷落滞留长安,未能取代阻午的地位。 
      3* 胡刺 
      4 苏 
      5 苏质        亦作鲜质。 
      6 昭古 
      7 耶澜         《辽史》以为即于842年降唐的屈戍。 
      8 巴刺        亦名习尔或习尔之。 
      9 痕德堇  亦名钦德。901年立为汗。 

     *《辽史》指出安禄山叛乱后,可汗的继承不是很清楚。 
     已经难以确定这个传说有多么古老,但是以八部成员作为契丹的核心在 
早期史料中已经出现,并且八个古代部落的传统似乎从5世纪直到阿保机时 
代始终未被打破 (甚至部落名称都有一定程度的连续性)。这个有关八个原 
始部落的传说与建国前的选汗制度有密切关系。每三年八个部落的酋长聚在 
一起,选举(或确定连任)他们中的一位作为联盟的可汗。可汗的任期不是 
终身的,他可以被罢免和取代。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得恶意对抗其继任者, 
并允许他安然返回自己的部落。 
     这样的政治组织形式并不是契丹所独有的,在其他北亚民族中也能发 
现。这是一个确保领导权掌握在受到部落贵族信任的、有能力的人手中的设 
计。先是大贺氏、后是遥辇氏的“世袭”领袖,并不是由长子继承权决定的 
简单的世袭继承。由于本氏族有很多合格的候选人,领袖继承不一定传给年 
长的氏族成员,甚至不传给年长的一代成员。此外,这是一种经过其他部落 
集团首领选举和定期确认的继承制度。 
     辽朝的创建者阿保机不是居统治地位的遥辇氏族的成员,而是出自迭剌 
部 (后来改名为耶律氏)。为确定他取得领导权的合法性,官方的辽世系追 
溯的领导权从奇首可汗开始,直到耶律氏可信的祖先雅里。雅里又被认定为 

… Page 48…

可突于的同党涅里或泥礼,据说他杀死了大贺氏领袖李过折,此人是唐在734 
年可突于死后试图确定的新领袖。涅里在大贺氏联盟解体后把分崩离析的契 
丹各部重新组织起来,并在让位给遥辇氏的阻午之前统治了契丹一段时间; 
遥辇氏的九代成员统治契丹,并且第一次采用了可汗的称号。同时,迭剌氏 
的涅里的后人,也在联盟中占据各种要职。列出这些世系是要证明在雅里/ 
涅里让位给遥辇氏之前,迭剌部早已取得了领导权。 
     906年或907年,遥辇氏的最后一位可汗痕德堇或钦德因政绩不佳被罢 
免,八部首领选举迭剌部长、联盟的军事统帅(于越)阿保机取代他的位置。 
旧秩序走到了尽头。 

… Page 4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