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盖世太保史 >

第26章

盖世太保史-第26章

小说: 盖世太保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宝贵的情报。无论如何,宁可采取审讯的方式,也不要海德里希部门所惯用的那
些手法。海德里希一直在考虑如何使他的机构发挥积极作用,他对自己的这个创作
尤为感到骄傲,要是他本人来视察“沙龙小猫”,事先就让人把窃听器关掉。
    海德里希在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六年这段流血胜利的时间中官运亨通,这个时
期主要是一个组织阶段。当时,海德里希为世界上从未有过的那部残暴的机器制造
了部件和传动齿轮。他不仅设计了盖世太保这个机械装置,还选拔了一批能发号施
令的人。
    早在一九三四年,一个曾住在奥地利、前不久回到德国的二十七岁的年轻纳粹
党人参加了保安处,被分配去管理卡片索引。他在这方面特别富有才能,是个不知
疲倦的、有条不紊的工人,还是个天生的组织者。他事业上飞黄腾达,后来加入盖
世太保,成为驰名于世界的一个部门的头头。他叫阿道夫·艾克曼。
    同年,第二个值得注意的年轻人开始保安处的生涯。他才二十三岁,刚刚参加
党卫队,在波恩学过法律,酷爱历史,尤其喜爱文艺复兴时期和后来的那段政治发
展史。因为他.掌握数国语言,海德里希注意到了他的特殊才华,随即把他的名字
记了下来。这位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将有一天会成为德国情报机关的首脑,他的名字
叫瓦尔特·施伦堡。
    海德里希还在老警宫中挑选了仍然留在他们岗位上的合作者。他们中的一个名
叫阿图尔·奈比,他是一个有头衔的职业官员。他曾经在魏玛共和国时代当过柏林
刑事警察局局长,赢得了大好声誉。他写了一篇作为范本的警务技术论文,为了追
击罪犯,造了一间调查实验室并在那里产生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大家知道,奈
比很早就信奉纳粹主义,因此,海德里希急急忙忙把他拉到自己身边。奈比还把刑
事警察的许多专家争取到盖世太保的实验室来,由他们在将来组成一个重要的专家
小组。
    海德里希在盖世太保领导机构内的助手是慕尼黑刑事警察的一位老成员,名叫
海因里希·缪勒。他在希特勒进行秘密斗争的年代里曾经严厉地打击过纳粹分子,
后来申请入党,遭到拒绝,但这并没阻止他有朝一日成为盖世太保的首脑。
    由于海德里希善于使用不同的专家,因而逐渐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部门。这一部
门专门对付政治上的对手;那一部门严密监视哲学、宗教和自由工会组织旧成员的
活动;第三部门严厉地采用紧急措施监视犹太人,它在纽伦堡种族法令公布之后表
现得特别积极。还有一个部门负责宣布“保
    护性拘留”,以及把亲信安插在集中营,其他部门是对付愈来愈多的“破坏者”,
因为在工作期间只要有丝毫的偷懒或疏忽,就被视为破坏;最后成立了一个负有
“特别任务”的小组。
    一九三五年许多迹象表明,新政权对大多数邻国怀有进攻的意图。只有军事上
的成功和地盘的扩大才能巩固政权,才能提高民族地位,达到物质上的均衡,进而
使德国人民承认党的专政。
    一月十三日,萨尔区的居民绝大多数人投票赞成回到祖国怀抱(投赞成票的占
投票人数的百分之九十点三六),这样通过凡尔赛条约而取得中立的萨尔区于一九
三五年三月一日重新划入德国。
    在全民投票表决前的竞选活动期间,保安处和纳粹党的特务起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发现了一些反对把萨尔区重新划入德国的分子,因而施展恐怖绝技,散布谣言
说,那些投票反对回归的人将作为叛国犯受到惩处。
    盖世太保立即于三月十目在萨尔区兴师动众。自夺权以来,流亡者通过萨尔区
把他们的文章偷运到德国秘密流传达十四个月,以唤醒集中营里反纳粹者的希望。
全国范围内发生的一些最大胆的事情同样来自萨尔区,它们的目的是散发反纳粹的
标语,重建民主共和的秘密组织。盖世太保
    追捕国内敌人在萨尔区的帮手,逮捕反对派领袖,并且通过有关宣传煽动居民
用私刑处死“法国间谍”。
    一九三五年苎月,各种事件接踵而来。希特勒在一九三三年十月关上和谈大门,
退出国际联盟,至此就清楚地暴露了他的意图。秘密推行的、以建设一支空军为借
口的扩充军备工作从这时起在众目睽睽下继续进行:三月十日在戈林总司令领导下
宣布成立空军。这说明希特勒理解到空军在一场未来战争中的重要性(空军实力从
一九三二年的三十六架飞机提高到一九三六年的五千架和一九三九年的九千多架飞
机),但是这也流露出,希特勒对那些将军们并不信任,所以他要把重新装备的紧
急任务交给其中一个最老的纳粹党人。
    一九三五年,国家预算计划中规定,纳粹党用于国外任务的费用为二亿六千二
百万马克。其中二千九百万马克花在希姆莱的外国特务身上,相反,军队的开支却
少得可怜。
    勃洛姆堡对此有些牢骚,但是希特勒回答说,盖世太保的特务在任何情况下都
是军队的最好助手,并答应他在陆军参谋总部和希姆莱参谋部之间建立一个联络点,
勃洛姆堡只好对这微不足道的安慰表示满意。
    到了一九三五年三月十六日,希特勒的任何一项命令就好比贴在伤口上的膏药。
一项命令下达以后,义务兵役制重新实施,紧接着在五月二十一日发布兵役法,同
时把常备军的兵力配备到十二个军团包括三十六个师,人数达五十万。报纸庆贺这
个事件是一九一九年以来最重要的事件。
    从而洗刷了贡比涅的停战耻辱。这是清除凡尔赛条约的第一个重大步骤。法国
和它的盟国通过外交途径提出抗议,但是人们还是照常举行规模巨大的庆祝会。
    党卫队保安处和盖世太保现在已开始占据未来牺牲者的地盘,他们希望新的国
防军能占领全欧洲。他们特别想占领法国。当希特勒保证只追求和平的目的时,他
们却想方设法为在巴黎建立各个局创造重要前提,同时也在这儿研究必须克服的困
难。保密原则是盖世太保的主要原则之一,它已经渗透到德国官方的许多组织,而
且在当时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情报处甚至连最低等的警察局都知道,保密对他们的工作说来是多么重要。但
是希特勒各局从来没有广泛遵守这个原则,有时保密措施达到了可笑的地步。这些
过份的措施留下了海德里希的痕迹,这种痕迹具有他内心的性格特点,在他性格内
见不得阳光,装模作样,具有他爱好秘密的那种病态性的味道。
    在盖世太保和保安处的每个办公室里都张贴着这样的指示:“只许你知道本职
工作份内的事。对你知道的事情必须守口如瓶。”
    这些事务可分为“秘密”、“严守秘密”、“绝密事务”和“秘密的国家大事”。
第四种最高保密级别只适用于呈递给国家最高当局或者指名道姓的人士。
    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三日,希特勒向所有军事和民事当局发布下列第一号令: 
“1 .任何人不应知道与己无关的秘密事情。
    2 .任何人不应知道超出完成任务所必须知道的事情。
    3 .任何人不应提前知道他所要接受的任务。
    4 .任何人,即使为了达到目的而不可避免的话,也不得把应保密的任务过多
地或过早地传达给下级。”  战争期间又增加了一条规则:凡携带国家机密者,在
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参加那些有可能被捕的危险的作战行动。
    这些无情的措施有可能揭开一张不透明的、在秘密行为保护下所犯下的滔天罪
行的面罩。那些负责人,尤其是集中营的负责人深深知道没有人会去揭露他们的罪
行,因而可以不受惩罚地打人、杀人或者叫别人去打人、杀人。他们的下属可能会
揭发他们,但又害怕受惩罚而不敢去揭露,要是泄密或者泄漏工作内部的情况将受
到惩罚的威胁。
    对居民说来,保密的意思就是“对祖国要有保守秘密的义务”,有了这种义务
就可以制止损害国家威望的事情扩散。有人就是这样把德国人的嘴巴封了十二年,
但是德国人的良心对盖世太保的行刑方法和集中营对囚犯的虐待感到非常愤慨。他
们害怕带上“支持敌人宣传”的罪名或者被人控告为犯了支持敌人宣传的罪行。
    所有这些条令和指示导致一九三九年成立总体警察的组织;收集和使用情报的
那些局彼此经常分得很清楚。制定行动计划的局却从来没有去执行这种计划的任务,
这已经成为绝对的准则。
    战争末期,保密已失去特别效力。当国防军的指挥官已毫无办法再挽回残局时,
大家也知道战争注定要失败时,希特勒却禁止任何人泄漏真情。
    于是真相在反对“失败主义”的借口下被统统掩盖起来。成千上万的人又得死
去,还有更多的德国城市遭到空袭而变成废墟,国家遭到破坏,直至本来也许可以
避免的全面崩溃。
    扩建保安处和盖世太保的组织、挑选合适的人员、确定原则和方法以及物质装
备等项工作进行了两年多,这些工作使希姆莱的局和居民习惯于即将到来的适宜的
“气候”:把德国所有警察合并在希姆莱的权力范围内。
    这种合并分两个阶段进行。
    一九三六年二月十日,戈林以普鲁士总理的身份发布“盖世太保法令”。此令
责成盖世太保在全国范围内去发现所有敌视国家的人,并规定盖世太保不受行政审
判权的约束。最有启发性的是这个文件的第一章内容:“秘密警察的任务如下:在
全国范围内探听和反对一切危害国家的人,收集和利用调查得来的成果,向中央政
府汇报,使其他局不断了解重要的证据,并得到鼓励。”
    这一章论述了盖世太保的真正的任务,盖世太保的任务与其说涉及到正规警察
的领域,倒不如说涉及到道德和思想领域。盖世太保特务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大法官
的作用,但是他们的任务是研究所有的“尝试”;同时他们又是纳粹当局的“忏悔
神父”,因为当局给这些神父以种种“鼓励”。
    根据同一天发表的。由弗立克和戈林签署的执行规定,盖世太保在全国各地获
得了制订合法措施的权力。其中有一条规定,集中营必须由盖世太保“管理”。这
一条是海德里希设法控制集中营的巧妙伎俩的结果,他这样做可以从中渔利。希姆
莱对此毫不反对;这符合他通常的策略,他不直接给这位部下制造麻烦,因为他顾
全到这位部下的虚荣心。他避免使用规章条文,而是委托党卫队特别队去管理集中
营。  一九三六年六月十七日的那项命令证明了希姆莱的胜利,他被任命为全德国
警察的首脑。从此以后,不论穿制服的,还是穿便服的警察都得服从“德国内政部
的党卫队首脑和德国警察首脑”的命令。
    自从希姆莱于一九三四年春获得对各邦政治警察的控制权以来,警察的实权事
实上已经掌握在他们的首脑手里,但是这种集权只能由他手下的人去实现,不是任
何一项命令都能实现的。不过六月十七日的命令倒使全国的盖世太保有了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