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密勒日大师全集 >

第35章

密勒日大师全集-第35章

小说: 密勒日大师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尊者为了鼓励徒众而广显神通,及其他杂类之故事。

    以上各篇由三大类故事(9),表述密勒尊者弘布修传派之教法及利益一切众
生之种种事迹。(此最后一篇乃特别表述)八相成就之最后一节--涅磐前之各
种示现者也。

    密勒日巴大师十万歌集全文终。

本篇注解

(1)此处大概是讥笑无神通之佛教学者,不能现量见到天人临终之苦相,只是照
书本上人云亦云的去述说天人之境相而已。
(2)藏文Tsor。wa直译为感受、知觉,但如此直译则难通。根性由业感恶劣故,其
感受亦因之而粗劣,感受粗劣则影响其心识亦粗劣。
(3)人之身体具足地、水、火、风、空、识六大元素,故其潜能大,功用力亦极
强,其他众生如化生类,则不具足地、水、火大之元素,其功用力弱,是故佛典
云:人之造善业及恶业皆较其他众生为强而有力也。
(4)畜生类互相啖食残杀以维生命,就现代之伦理学观点言,则此种生物现象不
能称之为属于道德范围内之善或恶;无选择之机会故(非杀生不能生存),无选
择之能力故(动物无道德意识)。但就传统佛教之观念而言,则生物界之残杀现
象亦是一种“自罪性”。人类如绝对不杀生恐怕亦难生存。烧开水、吃素菜亦必
须杀某种程度的生才行。有人批评佛教之善恶标准及规范失之过严,甚至掩耳盗
铃;此固未必,但佛教之伦理学基础之有待新的诠释及补充,似为不可稍缓之事。
过去之佛学家用去大部时间在有、无、真、幻之形上学问题上下了极大的功夫,
但对其他极重要之问题,例如道德哲学之基础问题,则皆依一般印度之传说,颇
少评判研讨之精神,故比之今日西洋之哲学及宗教之研究成果,实相差甚远,佛
教徒应努力追上才行。此处密勒之慨叹,虽与上述之观点不同,但他似乎亦极悲
慨此一畜类不得已而自相残杀之事实也。不同点,在常人视为生物学之理所当然,
而密勒则以同体大悲之心感慨而兴浩叹也。
(5)此句义难确定,或可译作“自身未能完成诸学处,不可奢望堪作他人师。”
(6)六聚--Tsog Drug。大概指十八界。即六尘、六根、六识。
(7)此句乃意译或诠释。我想主旨应该不错。按众大成就者之传记及事迹,其临
圆寂时皆广神通以昭示大众,并令后学生起净信而得加持。原句直译或为“依诸
成就尊者得趋入……”。
(8)直译作“歌唱声中显口诀”。
(9)密勒歌集之组织大致是三大种类之故事编集而成:
  (一)密勒日巴降魔的故事。
  (二)密勒日巴摄受人间弟子之故事。
  (三)其他杂类的故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以清净身口意业,顶礼嘎居传承上师
    愿此清凉甘露妙雨,普灌一切有情众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kbr@ynmail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