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解脱自在园十年 >

第1章

解脱自在园十年-第1章

小说: 解脱自在园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使尊者

【法音丛书出版缘起】

 向大自然学习佛法
                                                               香光书乡编译组

    法音丛书是一套探寻佛陀智慧的丛书,是由泰国高僧佛使尊者的系列着作集成,也是香光书乡编译组引介南传佛教思想的开始。

'回归佛陀的本怀'

    在中国传统的分类上,北传佛教属於大乘佛教,南传佛教却被贬抑为小乘佛教而长期被忽视。诚然,大乘佛教的兴起带给佛教普化人间的新机,但是它大开方便之门的作风,却给外道思想趁虚而入的机会,使得後期大乘佛教的发展,渐有背离根本佛法的现象。

    近年来,台湾佛教快速成长,各种法会、活动以及慈善、教育等公益事业,都吸引着各阶层的人士叁与,一时之间,学佛蔚成风气。愈来愈多的人开始探寻佛教的修持方法,以弭补物质发展後的心灵空虚,有的人向上师寻求密法,有的人静坐叁禅,更有的人想要只凭加持立即开悟。。。。,在以佛教为名的天空下,各种修法正呈显着多彩多姿的面貌。

    於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今天,我们在关怀自己的生命及佛教未来的方向时,实在不能忽视南传佛教内所保持的原始教义、制度与修行道。不忘失利他的菩提心,又能针对止息烦恼而自利修道,当是佛教徒永远要努力的课题。从这方向来看,未来的佛教世界,应是南、北传佛教相互阐发,全球佛教徒回归佛陀本怀,一致创建人间净土的佛教世界。所以,认识南传佛教实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向大自然学习佛法'

    佛使尊者终其一生都在宣扬正确且合乎理性的佛法,力图断除佛教在二千多年的流传中所叁杂的外道思想及迷信色彩,他精研巴利三藏(尤其是经藏),但不着眼於佛学理论及哲学的研究,而关怀如何把生命安顿在真理及和平当中,因此终其一生弘法不辍,大力呼  人类掌握生命,断除我执,止息贪、  、痴,如此,不待死後,当生即能证得涅  。

    佛使尊者且认为若要真正解脱,必须向大自然学习。早期在森林中的修学时,由於观察动物的夜间活动,他肯定「法」不像世俗世界一样在夜晚入睡,真正修法的人,他的身体虽然入睡了,但心灵永远保持清醒,随时准备去观察万物的真相;在大自然中独处无怙时,他以「如果我害怕面对任何情境,我要持续在那情境中,直到恐惧消失」来自我训练,用心去听,用心去看,「直接面对」,使他体验到佛法    本来如是。

    「自然」是他一生的坚持,在大自然中学习到「如是」的见解,也充分表现在他看待自己生命的态度上,如晚年生病时,他认为「生病本然如此,它是依於因缘的必然关系,。。。。 痛只是一种感觉,必须把它变成禅修的对象,尽可能深入研学苦、病及死」, 他用内心的智慧克服痛感,深入了解生病只是「自然」的现象,本来如是。可见,大自然不但是他心灵全新感受的泉源,自然界的规律也变成他生活的规律,每一种景象都是他修法的对象。

    佛使尊者不论在演讲或着作中,也是这样不断传递自然的缘起法则,他的说法没有玄妙的幻想及深奥的哲理,直截而可行,而他也始终如此践行,堪为踏实学佛、出离污染的楷范,这便是我们引介佛使尊者着作的原因。

'让佛使尊者的智慧普及华文世界'

    佛使尊者所有的着作及演讲稿都结集为《法音集》,包括以主题分类编译的巴利藏经,及以泰文翻译的《六祖坛经》、《黄蘖断际语录》,演讲稿则以《人类手册》流传最广。尊者的着作目前在台湾已译成中文的有《菩提树的心木》、《人类手册》、(异译《人生锦囊》)、《何来宗教》、《出入息观修持法要》。比起泰国原着,被译为中文者仍在少数,我们希望能有计划地将尊者智慧的结晶介绍给大家,计划出版的有:

   《一问一智慧》(Buddha…Dhamma for Students)
   《解脱自在园十年》(The First Ten Years of Suan Mokkh)
   《生命之囚》(The Prison of Life/The Danger of ‘I')
   《十二因缘》(Paticcasamuppada  Practical Dependent Origination)
   《上座部佛教的几种奇妙特性》(Some Marvellous Aspects of Theravada Buddhism)《开启自然真理之钥》(Key to Natural Truth)
   《无我》(The Buddha's Doctrine of Anatta)
   《法的社会主义》(Dhammic Socialism)
  (以上书名皆为暂译)

'我们的作法与期望'

    为了实现如上的愿望,数位法师及居士组成香光书乡编译组,由在泰国出家修学的马来西亚籍曦比丘带领翻译。我们的作法是由编译小组的成员分别自英译本翻译,每篇章完成後,集体讨论,查考工具书,互相校正,并由曦比丘对照泰文,以求符合原义,因此中译本在有些译文及分段上会与英译本稍有不同,有心对照英译本的读者,当能发现二种译本的异同。书中巴利文的部分,特请於巴利文有深入研究的达和法师校正,特此致谢。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尊者所说的内容,有些是针对当时的泰国佛教现象而说,为让读者能从中认识尊者的睿智及拨乱反正的用心,我们会加注说明。另外,为方便读者对义理能有更清楚的认识,在必要时,我们也会於注释中补充有关的资料,当然这是在泰文原着及英译本中所没有的,愿这个新的尝试,能帮助我们更深入掌握佛法的核心。

    这一系列丛书能够出版,还要感谢香光尼众佛学院院长悟因法师的鼓励与支持,法师甚至於百忙之中抽空叁与讨论、校订,给予我们很多的指导。此外,也要感谢香光尼僧团全体法师们的护持,使编译小组能全心投入编译工作,并且在文稿初译时,提供许多宝贵的意见,使我们的译文更加浅白、容易阅读。最後更要感谢读者大众,因为有许多读者的回应,鼓舞我们在这块园地里继续深耕勤耘。

    愿这套丛书的出版能使读者认识核心法义,建立学佛的基本态度,能更进一步深入三藏法海,於生活中发现佛法的真谛,在人间落实解脱道。

                                                  一九九四年二月

注:书中所附巴利文,主要根据水野弘元编《      语辞典》。

'目次'

法音丛书出版缘起    向大自然学习佛法。。。。。。。。。。。。。。。。。。。。。原序。。。。。。。。。。。。。。。。。。。。。。。。。。。。。。。。。。。。。。。。。。。。。。。。。。。。。英译序。。。。。。。。。。。。。。。。。。。。。。。。。。。。。。。。。。。。。。。。。。。。。。。。。。。在森林中独处。。。。。。。。。。。。。。。。。。。。。。。。。。。。。。。。。。。。。。。。。。。。。
    远离曼谷。。。。。。。。。。。。。。。。。。。。。。。。。。。。。。。。。。。。。。。。。。。。。
    「疯和尚来了!」。。。。。。。。。。。。。。。。。。。。。。。。。。。。。。。。。。。。。
    惊吓只是无谓的幻觉。。。。。。。。。。。。。。。。。。。。。。。。。。。。。。。。。。。
    大自然给我的教诲。。。。。。。。。。。。。。。。。。。。。。。。。。。。。。。。。。。。。
    夜晚的心灵最清醒。。。。。。。。。。。。。。。。。。。。。。。。。。。。。。。。。。。。。
    品尝全新的心灵滋味。。。。。。。。。。。。。。。。。。。。。。。。。。。。。。。。。。。
    通过「拥有」和「一无所有」的考验。。。。。。。。。。。。。。。。。。。。。面对群居的生活。。。。。。。。。。。。。。。。。。。。。。。。。。。。。。。。。。。。。。。。。。。
    成立禅修中心。。。。。。。。。。。。。。。。。。。。。。。。。。。。。。。。。。。。。。。。。
    只需几位好友,就足够找到一生的快乐。。。。。。。。。。。。。。。。。。。
    来自四面八方的行者。。。。。。。。。。。。。。。。。。。。。。。。。。。。。。。。。。。
    我看禅修中心。。。。。。。。。。。。。。。。。。。。。。。。。。。。。。。。。。。。。。。。。
    解脱自在园的访客。。。。。。。。。。。。。。。。。。。。。。。。。。。。。。。。。。。。。解脱自在园生活素描。。。。。。。。。。。。。。。。。。。。。。。。。。。。。。。。。。。。。。。
    只用一个简单的食器进食。。。。。。。。。。。。。。。。。。。。。。。。。。。。。。。
    只吃水果使我的感官更敏锐。。。。。。。。。。。。。。。。。。。。。。。。。。。。。
    好的水源可以减少负担。。。。。。。。。。。。。。。。。。。。。。。。。。。。。。。。。
    你会用「猫碟」吃东西了吗?。。。。。。。。。。。。。。。。。。。。。。。。。。。
    穿福田衣。。。。。。。。。。。。。。。。。。。。。。。。。。。。。。。。。。。。。。。。。。。。。
    小孩和蚊子的干扰。。。。。。。。。。。。。。。。。。。。。。。。。。。。。。。。。。。。。
    睡眠只是身体暂时休息。。。。。。。。。。。。。。。。。。。。。。。。。。。。。。。。。
    刻苦的环境增加享受沉思的机会。。。。。。。。。。。。。。。。。。。。。。。。。提升自我的教育活动。。。。。。。。。。。。。。。。。。。。。。。。。。。。。。。。。。。。。。。
    比丘与沙弭的「玩具」。。。。。。。。。。。。。。。。。。。。。。。。。。。。。。。。。
    仔细观察亲身经历的一切。。。。。。。。。。。。。。。。。。。。。。。。。。。。。。。
    充实知识与弘法技巧。。。。。。。。。。。。。。。。。。。。。。。。。。。。。。。。。。。
    良师益友的鼓励。。。。。。。。。。。。。。。。。。。。。。。。。。。。。。。。。。。。。。。我们所拥有的资源。。。。。。。。。。。。。。。。。。。。。。。。。。。。。。。。。。。。。。。。。

【附录】一、佛使比丘给弟弟法使居士的信(节录)。。。。。。。。。。。。。。。。。。二、觉音尊长访问并挂单於解脱自在园。。。。。。。。。。。。。。。。。。。。。。。三、法施社的理想。。。。。。。。。。。。。。。。。。。。。。。。。。。。。。。。。。。。。。。。。

【中译附录】一位将生命献给佛陀的比丘    佛使尊者。。。。。。。。。。。。。。。。。。。。。佛使比丘弘法、着作年表。。。。。。。。。。。。。。。。。。。。。。。。。。。。。。。。。。。

◎本书段落标题为香光书乡编译组所加。

解脱自在园十年
                                           佛使比丘  着
                                     香光书乡编译组  译

    原序

    这本回忆录    《解脱自在园十年》,是佛使尊者年轻时代的自传,也是《青年佛教》系列丛书的第一本。我们相信这部作品会帮助现代年轻人从另一个角度学习到:一位年轻的理想主义者如何受到泰国文化遗产中佛陀教法的感召,去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作者在一九四三年十月写了这本回忆录,当时他三十五岁,虽然这件事发生在近半个世纪以前,读者仍然会觉得自己密切地契入作者的生活及精神中。一方面,可能是作者撰写这回忆录时,与年轻人有同样的心境;另一方面,或许是他追寻的历程,能不受时空限制,与人类内心的普遍经验同游。从後者看来,今天年轻的一代将能从这本书中找到精神食粮,尤其会在年轻时代就充实自己,以备将来能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

    佛使尊者有特别坚强的意志力,而且能遵从传统的理想,终生做一名清净的梵行者。有心贡献生命以服务社会的年轻人,不需要规定自己一定要过多久的出家生活,只要他能循着如下的方向训练自己,就能认识各种层次的快乐,并进一步认识自我。训练的项目包括:训练自己一无所有、过孤独的生活、面对恐惧、禅修、以科学方法研究自己的心念、练习止观、使自己做事能负责而不执着等。这训练对个人的生命非常有价值,它藉由领悟某种层次的经验,而增进对世间及生命的了解;它突破了正规教育,能支持和帮助个人坚毅不懈地追随理想,而不致於丧失机会,或轻易向腐败系统低头,或与之同流合污。能这麽实践,就可以为改造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